天天看小說

第94章 木材廠

三月初九,一宿的時間,整個張家灣沒幾個人能睡得著。

晚上這裡再次地震,沒人敢在房子裡睡覺,朱延平從張家灣大營要來兩頂帳篷搭在院裡,勉強過了一晚。

聽說灤州一帶地震不絕,大地開裂冒出黑水、煙霧,彷彿如同地獄大門開啓一般。楊衰昨日就帶精幹人手過去維持秩序,抓捕造謠生事的人。

而昨天魯衍孟的來信中,魯衍孟在大興縣的院子裡,大地未震,水缸裡的水卻如同沸騰一般,跳躍著。

整個京師北直隸,人心一片惶惶。

通州新任的知州陳如鬆忙的手腳朝天,一邊派人安撫、維持秩序,一邊還要開倉接濟災民、流民。人心不穩之際,又有賊人伺機作案,同時聞香教餘孽死灰復燃,到處秘密宣揚佛法。

這類佛法就是,信我佛你安康長壽,不信我佛你就等著倒大黴。怎麼信我佛呢?彆嘴上說,來點實質的表示纔對……

灤州是聞香教的總門所在,第二任教主王好賢參與叛亂,事後被皇帝判決爲流放,如今悄悄跑回來,正和他的弟弟王好禮爭奪教主大位。原本還有了點秩序的聞香教,也因爲灤州受災最重,上層爭鬥而開始失控。

天還沒亮,忙了一夜的陳如鬆在船艙裡補了一會覺,就在張家灣下船,在樓彥章的帶領下上門拜訪。

此時,朱延平也是剛剛練完武,渾身冒著熱汗在南院門口指派遼民,會養馬的家眷去東陽莊,有其他技藝或只會種地的去大興縣的柳林莊。

這裡就有通州的戶房書吏坐堂,一切手續當場完成,安家費直接給家眷,選出的遼地丁壯等候安排,會穿上薊軍破舊的褐紅色軍服去張家灣大營。

籤的都是死契,這些遼民也沒幾個人有戶籍,上面陳如鬆大開方便之門,現場書寫新的戶籍,然後過戶到朱延平名下成爲死契家奴。

吃飽肚子的遼地難民就在這裡分別,三個月後才能與家人相見,有官府作保,他們也不再擔心會被抓到礦場或工坊成爲黑工。三個月內,進入張家灣大營的遼民,不能出營一步。

獨眼的李遂也帶了三十多人與各自家眷前來,李成樑的遼東鐵騎選拔對象是鐵嶺衛的軍戶爲主,自然這些人過半姓李,多是沾親帶故。

這批沒有馬,連生計都成了問題的遼東鐵騎,再次聚在一起意氣風發,一個個昂著腦袋要在新東家面前展現他們的武勇。

可看到朱延平練武的一百六十斤長鎩,一個個乾嚥一口唾沫,乖乖拿了安家費,被朱延平打散分成三隊,送到張家灣大營。

奴強欺主?朱延平就怕這事,這纔在南院練武,直接將這夥驕兵悍卒鎮住,省的以後麻煩。

陳如鬆來找朱延平也是忙裡偷閒,也沒有衙役鳴鑼開道,整個通州的衙役已經散佈,到處巡邏,他想擺官架子,也沒有人手。

朱延平與陳如鬆再次相見,一個感慨緣分,一個感慨對方際遇之強,明明是帝黨,卻能投入首輔葉向高門下。

見到陳如鬆這張熟悉的面孔,朱延平也是格外高興,急忙邀請陳如鬆入院。

中院正堂裡,陳如鬆訴苦一番,隨後正色道:“賢弟,可知李家木材廠?”

朱延平放下碗筷,拿手絹擦嘴,點頭道:“聽說過,就在此處西南兩裡處,似乎是個日進斗金的好產業。”

陳如鬆從袖囊中取出一卷紙遞給朱延平,出一口氣道:“有些事情,爲兄也是觸目驚心。賢弟看看,這是爲兄從衙門蒐集到的文檔。”

朱延平鋪開,看著眼睛一亮,笑說:“好路子,日進斗金都不算什麼,比搶錢還容易。”

頷首,陳如鬆端茶小飲一口,是他最愛喝的安溪烏龍,今日來拜訪朱延平,他又提了三斤好茶,價值五百兩。

雖然現在還是一個知州,可他的權勢已經不比當初,現在別說通州,光張家灣這一片的萬餘家商鋪,就夠他吃的富貴三代。

醞釀語氣,陳如鬆頗有些被人欺騙的語氣說:“萬曆三十二年,李三才家中開設木材廠,專供皇城、京師勳戚所用。而萬曆三十五年,潞河大水張家灣這一片受災。當時皇家木材廠就在潞河邊上,一場大水後,儲存木材盡數被水沖走。”

“以後,這張家灣就剩了李家的木材廠,皇家木材廠並未再建。江南兩廣、雲貴巴蜀的木材,若要入京,只能賣給李家的木材廠。”

朱延平面容平靜,陳如鬆只是陳述這份謄抄來的檔案。見陳如鬆停頓,他擡頭問:“兄長,莫非其中還有其他隱晦不成?”

點點頭,陳如鬆道:“今日來張家灣,爲兄還特意去查看了原皇家木材廠周圍地勢。這麼說吧,潞河大水,也不可能爲患張家灣,因爲這裡是上游!而且多開闢水灣停泊漕運商船,這張家灣水面又寬,什麼樣的大水能在張家灣氾濫?”

他面色嚴肅,又有些壓制不住的激動,雙目綻放光彩,揮舞著手臂狠狠道:“而且,那麼大的水既然能將皇家木材廠衝的一乾二淨。可張家灣上上下下,卻無任何的人畜、財產損失記錄!再者,皇家木材廠所儲木材皆是名貴,哪怕被沖走,這類名貴木材多是質地密實如同銅鐵,也會積留在潞河之中。可是,歷年潞河清淤時,都無木材記錄!”

輕輕點頭,朱延平目光凝著:“兄長的意思是,皇家木材廠裡的木材,被人盜走?”

這可是侵吞天子私產,比貪污國庫還要嚴重!

露出笑容,陳如鬆低聲道:“不只如此,爲兄懷疑那場大水發作時,有人故意決堤水淹皇家木材廠,僞造了這起事件。而且,這木材生意,其中多有說法。名貴者,與白銀等重。尋常人又分不出好壞優劣,宮裡採買,說是特品,那就是特品。以次充好,別人也瞧不出來。其中的利潤,賢弟好好想想,是不是足以讓人鋌而走險?”

給皇家用的建材以木材爲主,現在的建築大氣一點的就是全木,皇帝又不懂木材,內外聯手,還真能瞞天過海。

再次點頭,朱延平問:“兄長是個什麼意思?”

陳如鬆吸一口氣,目光炯炯看著朱延平說道:“爲兄要彈劾李家侵吞天傢俬產,最不濟也要將李家木材廠收歸朝廷所有。實不相瞞,爲兄拜會了廠公,廠公有意重修三大殿。要修三大殿,首在木材,次在工匠。”

“如今京中名貴木材被山西木材廠把持,廠公要修三大殿,北方木材在晉商手中,南方木材在李家木材廠,李家木材廠被秦商握在手中。秦商素來依附於晉商,這兩個商團走南闖北,人人修習武技護身,所以爲兄有些擔憂自身安危。”

端著茶碗飲一口,朱延平想了想,還以爲是要藉助他的武力,道:“弟願助兄長一臂之力,願與兄長同爲國事分憂。”

有了朱延平的保證,陳如鬆鬆了一口氣,他找茬子的是李三才及依附在李三才背後的秦商,也會直接影響晉秦商團對木材的壟斷。他堂堂通州知州,天子腳下重臣,沒人還敢刺殺他,他並不缺武力。

他缺的是支持,來自東林的支持,哪怕有一小部分支持他,就能抵消大部分東林人的誹謗。畢竟李三才剛死不久,他就查抄未免有些不講人情。

唔,東林就是這樣的,你在上面的時候就和你**律,他們在上面的時候節操道德有虧,就要和你講人情世故……

朱延平是首輔葉向高的門人,出於士林傳統,葉向高不待見這個徒孫,也要維護一二。再說,朱延平的師傅成基命,是真的不受葉向高待見?不是,是葉向高不受東林待見,牽連了成基命。顯得葉向高這個首輔,似乎不待見成基命一般。

好在陳如鬆是新來的知州,和李三才沒有交集,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常情,也說得過去。而且燒的是李三才,楚浙兩黨雖然夾著尾巴,可在御史系統也是有幾隻殘兵敗勇,給他搖旗吶喊還是不成問題的。

朱延平被陳如鬆忽悠了,以爲要他出力氣,可陳如鬆就是希望朱延平亮亮相,要的是朱延平背後的靠山發出的支持。

見朱延平似乎沒反映過來這一層關係,陳如鬆感嘆一聲始終是年青哇。年輕好,年輕纔有幹勁。不像他,要不是魏忠賢發話了,他纔不想趟渾水。查抄李家木材廠,就是他的投名狀。

不過,他也不好獨佔功勞,他根基遠不如朱延平深厚。儘管他有十一年的官齡,可他並沒有什麼大背景或者複雜的人脈。而朱延平背靠帝黨、東林兩顆大樹,雖然危險更大,可好處也更大。

能靠上一方就是大本事,何況是靠上兩方?

沉吟片刻,陳如鬆靠近朱延平,擡手抓住朱延平的手掌,很關切,似乎很感動:“有賢弟支持,這木材廠一事,爲兄就有了六成把握。不過賢弟尚是白身,此事也無什麼好處。愚兄在廠公那裡,聽聞入夏後會重修三大殿。這是個大工程,往常沒有三四年,是無法完工的。”

朱延平點頭,望著陳如鬆笑說:“兄長有何指教?”

“修建三大殿,首在朝廷有無決心,如今朝廷已有了決心,剩下的無非木材與能工巧匠。木材方面,愚兄得賢弟之助,只要奪回李家木材廠,朝廷就不會受制於奸商要挾、哄擡。而工匠,天家也不缺。”

常有人說皇城有宮人十萬,這是錯的,但如果說有十萬宮人服侍皇家,這就沒問題了。皇城的宮女宦官、宦官組成的淨軍約在兩萬,各地王府、鎮守太監、收稅太監,也有個三萬多。餘下的四五萬人,就是輪番爲皇室服務的匠戶,各類工匠應有盡有。

陳如鬆緩緩道:“賢弟不若多蒐集民間巧匠,待三大殿重修時,捐給朝廷出力一二。聽說當今天子也有這類興趣,若是蒙天子看重,又有廠公在一旁美言一二。依愚兄看,賢弟好處受之不盡。”

朱延平低頭想了想,似乎後世明朝有個皇帝被稱作木匠皇帝,該不會就是當今這位吧?唔,自己要不要也學學木匠把式?跟著去皇城出把子力氣,見識見識皇城也是很不錯的。

第265章 新開始第8章 敲詐勒索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44章 小公爺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6章 戚刀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42章 蘇州最強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6章 巡檢司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38章 準備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5章 矇混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45章 大聖歌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9章 夜行軍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9章 善後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60章 錦衣緹騎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34章 密議第30章 名聲大振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4章 被坑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263章 密信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61章 投名狀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12章 算賬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94章 平戎服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3章 窮途末路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40章 麻煩了第262章 軍號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6章 夜宿濱河第40章 麻煩了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95章 斬俘第140章 爲難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83章 疑問第92章 再相逢第26章 夜宿濱河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章 形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65章 新開始
第265章 新開始第8章 敲詐勒索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44章 小公爺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6章 戚刀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42章 蘇州最強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6章 巡檢司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38章 準備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5章 矇混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45章 大聖歌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9章 夜行軍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9章 善後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60章 錦衣緹騎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34章 密議第30章 名聲大振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4章 被坑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263章 密信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61章 投名狀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12章 算賬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94章 平戎服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3章 窮途末路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40章 麻煩了第262章 軍號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6章 夜宿濱河第40章 麻煩了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95章 斬俘第140章 爲難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83章 疑問第92章 再相逢第26章 夜宿濱河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章 形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65章 新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成都市| 瓦房店市| 策勒县| 涿州市| 灌阳县| 宣汉县| 甘肃省| 图木舒克市| 宝丰县| 林西县| 普兰县| 公安县| 宾阳县| 东丰县| 龙川县| 凉山| 兴文县| 鸡东县| 安乡县| 昆山市| 九江市| 繁峙县| 泰顺县| 长顺县| 茂名市| 益阳市| 当阳市| 辽宁省| 观塘区| 宝兴县| 阿拉善盟| 蓬莱市| 龙胜| 沂南县| 彩票| 油尖旺区| 南城县| 开平市| 阿克陶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