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0章 爲難

七月初五十一點,張家灣康安堂後院。

家丁們坎肩赤足,將一桶桶清涼河水提到院中潑灑,清洗著走廊木地板、院中青石地板。北院裡,朱延平提著大桶的水潑灑,院中五個女眷及近十名健婦擦洗著,都光著腳,挽著袖子。

夏天實在是太熱了,兩三日間就要這樣來一次,洗去塵土也降降暑氣。

院中污水匯流在暗渠中,要麼引入北院或後院的水池,要麼放開閘口直接淌入潞河。

兩池荷葉鋪滿水面,立在水面的立葉搖曳著,趙驍騎在池水裡遊著,挑選著新鮮荷葉,遇到稱心的就一刀削下,裝入浮在水面的竹籃。

“老爺,宋先生到了?!?

陳雄站在北院門前呼喊,朱延平將手中一桶水潑盡後,走下木板鋪砌的走廊,踩著人字拖拿起掛在架上的毛巾擦手,從青巾腰帶上抽出束髮錦帶,將一頭散披的長髮紮起。

宋應星站在後院一排水缸前,躬身在水盆裡洗臉,也降降暑氣。

兩人向正堂走去,朱延平道:“兄長,傳教士湯若望拜訪,我想不明白他們懷著什麼心思?!?

宋應星道:“賢弟應該知道傳教士所圖不過傳教,他們結交朝野名流重臣,爲的就是傳教?!?

他也是剛剛找朋友談過,如今會試的舉子云集京師,打聽消息也是比過去便利了不少:“南京教案,發動教案的大學士沈灌曾在宮中講學,其人被魏忠賢尊爲己師。”

說著,宋應星一頓,落座後才繼續說:“今年四月,沈大學士病逝。其人對魏黨功不可沒,又平生最恨傳教士。估計,這夥傳教士在京裡的日子不好過,這纔想著四處交際。”朱延平捏碎一枚核桃遞給宋應星,自嘲一笑:“老魏找他們的不痛快,我能有什麼法子?這夥人,未免高看我了?!?

吃著核桃仁,細嚼慢嚥一番,宋應星笑說:“不僅如此,神機營的訂單我們雖然有工部調撥的制炮匠戶,可都是挑剩了稀鬆貨。匠坊缺乏底蘊,說不好他們想借賢弟的路子,從澳門運一批人手過來。”

佛郎機人行走,也是需要路引的,尤其是傳教士。往往會掛著學者或技術人員的帽子行走,各衙門有需要,纔有一批名額。

朱延平搖頭道:“兄長,我對匠坊寄望頗重。以後會建設成金屬冶煉核心要地,也會研發新型合金。並準備綜合銃炮技藝,推舊呈新。這種地方,我不會要一個西夷人??峙?,他們是白費心思了。”

宋應星卻不以爲然道:“目前匠坊缺乏的是一股新血,若是有十餘名西夷技師加入,則會刺激原有匠戶,不提西夷技師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匠坊運行效率。若湯若望懷著這個心思,不如答應,借鑑一番也是好的。反正,賢弟預期中的匠坊,最快也在一年後,到時不打發這些西夷技師,他們也會想著法子請辭。”

允許這些西夷人行走、滯留的路引,類似於綠卡。說白了,西夷人中尤其是傳教士,都是藉著爲大明工作的名義獲得路引,拿到路引和四夷館的戶籍後抽身……

朱延平聽了挑挑眉,一笑:“就依兄長,希望他們沒有其他的事情。對了,兄長看看西夷人的禮單?!?

朱延平去了一趟內室,取出禮單遞給宋應星,宋應星翻著:“古銅擺鐘一件,嘿嘿,望遠鏡……嘶,竟然還有短銃。”

朱延平努努嘴道:“擺鐘也是鍾,竟然給我送鍾……這玩意兒兄長拿到工坊去拆了,弄清楚原理,試著製造更小的鐘表,若能有巴掌大小,不愁銷路?!?

宋應星呵呵一笑,化外之蠻夷就是蠻夷,學會了漢語漢字,缺少底蘊傳承纔會鬧出這樣的笑話,道:“鐘錶原理不難,難的是金屬冶煉與鍛打。不過,賢弟若是想掌握鐘錶貨源,應該派些家丁學習。技術,由自家人掌握,才能掌握生產把持貨源?!?

朱延平點頭應下,工坊雖然歸他們兩個人管,可始終是工部的財產,上上下下的設備、匠戶都是工部的,沒他們什麼事。

那邊,湯若望與臉色不自然的侯峒曾從酒樓出發,侯峒曾昨夜回來後才知道湯若望從京裡帶了什麼家當送給朱延平。竟然送了一座擺鐘,這不是活膩了嗎?

兩人與隨從們登門拜訪,而朱延平與宋應星正在討論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一枚錐型鉛彈被朱延平握在手裡細細打量片刻,又用王莽發明的遊標卡尺測量,露出笑容:“規格正好,兄長,這事絕不能泄露出去?!?

擡槍的口徑一般在寸八或寸九,一些喪心病狂的擡槍口徑一寸多。他最看重火銃的穩定性,所以擡槍口徑在寸六。一寸等於十分,這枚鉛彈直徑五分五,即寸五五。按後世的標準,這枚錐型彈直徑比槍管口徑小一點六毫米左右。

宋應星點頭,神色鄭重:“擡槍射程憑空增長五十步,七十步內能射中草靶,其中重要性,爲兄也是省的的。不過,錐型彈製造不易,熱熔冷卻會影響體積。鉛彈易熔可以不斷摸索,選出合適的模具。而銅彈,不好刻模子要花些時日?!?

說著,宋應星露出譏諷笑容:“兵部的老爺們吼破喉嚨,也拿下面人沒法子?;鹌饕幐窠y一是基本的要求,可現在沒幾家工坊能達到。這錐型彈固然威力超絕,卻嚴重依賴於火器製造標準。就算將來消息走漏,也不愁他人學去。”

成批量更換現裝火器,還要有大批統一規格的火器,其他人若想跟著朱延平的步伐,的確需要水磨的功夫。

這枚鉛彈,是宋應星與老僕秘密製作的,匠坊裡也不知道。

但朱延平的三百桿擡槍也不是桿桿上乘,也存在不低的誤差。所以錐型彈口徑小半分,還是不成,極有可能一批火銃口徑小了,塞不進這些錐型彈。

彈丸訂好規格就能大批量生產,只有火銃適應彈丸的,沒有彈丸適應火銃的說法。

爲了預防以後出現這種問題,朱延平只是眼睛一轉,就說:“兄長,鉛彈直徑再小一些,現在是五分五,以五分一二爲標準?!?

“可彈丸與銃口相差過大,漏氣會降低射程和精準?!?

“漏氣可以想法子……”

陳雄來到堂前拱手:“老爺,宋先生,嘉定舉人侯峒曾先生,耶穌會總管事湯若望先生攜回帖來拜?!?

朱延平將錐型鉛彈收入盒中,拿著起身道:“吩咐伙房準備上菜,請他們入堂,我去更衣?!?

北院裡,朱延平展臂穿著寇青桐和阿杏聯手爲他製作的雲錦青紋曳撒,頭髮用一根玉簪輕輕固定,長髮鬆散披在腦後,綁上玉環抹額進行徹底的固定,這纔出來。

頭頂上的玉簪就是裝飾物,起不到束髮的作用,純粹就是表示已經束髮,頂上有冠。這樣的方法極爲常見,尤其是夏日,讓頭髮散著疏鬆透氣。

回到大堂內,侯峒曾與宋應星聊得正歡,朱延平擡手抱拳請罪,諸人起身迎接他這個主人。

一盤盤各式淞滬糕點由青翠荷葉包著上桌,湯若望看著一盤盤樣式不同,用料不同,但都極爲精緻的糕點,猜測偉大的教皇陛下,也無法頓頓吃這樣的美食。

此時的歐洲國王以穿絲織品爲時尚,用瓷器、漆器和各種絲織品裝飾的器具宣示自己的富貴和國力。而這裡,稍稍富裕一點的家族就有錦衣可穿,這差距實在是難以彌補。

與大明的官員、士紳們接觸的久了,湯若望也學會了規矩禮儀,也麻木了,不會再去想彼此的差距。

在這裡,朱延平的身份最尊,宋應星與侯峒曾又有舉人功名,兩個都是地方望族出身,一個更是徐光啓的學生,而湯若望在欽天監當顧問,實際上這個身份連個監生都不如。

各式糕點嚐遍,也喝了兩壺米酒,也該到說要緊事的時候了。

第三壺酒上來,朱延平倚靠著大椅,道:“侯先生,不知湯先生找我一介散人,有何貴幹吶?”

侯峒曾酒足飯飽,又是家鄉口味的的糕點、米酒,心中暢快,笑道:“不僅是湯先生有事要尋朱將軍,愚兄也有兩件私事。湯先生是公事,我們先公後私,如何?”

朱延平扭頭看向湯若望這個棕色大鬍子,似乎在大鬍子的描述中,這傢伙的家鄉在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德國。

湯若望一臉微笑,坐的端正:“是這樣的,聽聞朱將軍與宋先生管理著張家灣官坊,接到神機營一批火炮訂單。我們有從呂宋而來的制炮技師三十多人,此時閒居澳門。若是朱將軍與宋先生,缺乏人手,敝人推薦這些人?!?

他眼中,朱延平是個很好打交道的人,沒有太多的傲氣,也沒有大明達官貴臣那份鄙夷心態。

朱延平拿起酒杯輕輕晃著,良久問:“工資待遇如何說?又能爲我大明效力幾年?”

湯若望拱手,訕笑:“朱將軍,在我們那裡,手藝人有較高的待遇。朝廷體諒我們,不如按朝廷的待遇如何?”

“不可能,官坊是朝廷的官坊,運營資金一切來源於工部。我們不可能花自己的錢,來爲朝廷辦事。儘管我們願意掏這個錢,可公私有別,規矩就是如此。這批工匠我要了,但工薪與尋常匠戶一般無二。當然,工作年限可以低一些,比如一年如何?”

大明的工匠待遇,在湯若望看來,大明的工匠待遇就是沒有待遇。白白效力一年,這個事情在他心裡是不情願的。

“你們仰慕我大明,願爲我大明效力。一番赤子胸襟,又有侯先生說項,我纔會給你們這個機會。怎麼,報效朝廷還要看價碼?”

朱延平詢問一句,宋應星與侯峒曾互看一眼,只是笑笑。侯峒曾信耶穌會不假,可不想因爲耶穌會的事情搭上前途。他不是一個人,他背後還有自己的家族,自己的門生。爲湯若望說話,必然得罪朱延平。

擺明了,朱延平在爲難湯若望。

侯峒曾都覺得朱延平算脾氣好了,若有人在禮單裡送他擺鐘,他絕對會上去打一頓。不要懷疑文人的脾氣,有些場合翻臉,文人動手的概率比武人要高。

三十多名的造炮工匠,一年工資在四千兩左右,絕對的高收入。

耶穌會也缺錢,這裡不會有士紳畏懼他們而急匆匆去捐獻資金。他們的教義宣揚進度不快,也沒有廣泛的信徒爲根基,還要處處打點大明的各種老爺,所以真的缺錢。

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98章 春怨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34章 密議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87章 產業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43章 朋與友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62章 安排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62章 安排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301章 更荒唐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6章 意外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95章 斬俘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87章 產業第262章 軍號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310章 紅與白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8章 敲詐勒索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296章 做準備第301章 更荒唐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309章 困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章 行軍第57章 傳教士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9章 緊急調令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7章 人靠衣裝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263章 密信第259章 歲末上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3章 羞辱第46章 邸報惡訊第6章 戚刀第24章 拜衙門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8章 敲詐勒索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9章 善後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60章 錦衣緹騎第66章 正陰陽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
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98章 春怨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34章 密議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87章 產業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43章 朋與友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62章 安排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62章 安排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301章 更荒唐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6章 意外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95章 斬俘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87章 產業第262章 軍號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310章 紅與白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8章 敲詐勒索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296章 做準備第301章 更荒唐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309章 困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章 行軍第57章 傳教士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9章 緊急調令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7章 人靠衣裝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263章 密信第259章 歲末上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3章 羞辱第46章 邸報惡訊第6章 戚刀第24章 拜衙門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8章 敲詐勒索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9章 善後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60章 錦衣緹騎第66章 正陰陽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饶阳县| 沁水县| 连山| 南郑县| 治多县| 河池市| 永丰县| 巨鹿县| 砚山县| 静乐县| 灌阳县| 阿荣旗| 金坛市| 边坝县| 正定县| 苏尼特左旗| 洪湖市| 凤山县| 惠水县| 台北市| 山西省| 石台县| 新乡县| 信丰县| 北票市| 长海县| 延吉市| 琼海市| 绥化市| 清水河县| 综艺| 石渠县| 沅陵县| 修水县| 闽侯县| 嘉峪关市| 华宁县| 义马市| 南投市|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