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8章 春怨

正房寢室裡,朱延平還真有些不適應。&&&?{}.{}{}.{}

魯衍孟的正房就裝潢富貴堂皇,不是他的他不覺得什麼,現在看著自己的正房前廳、中堂、寢室、書房,木材都是質地細密認不出的材料,雕鏤花紋、塗抹亮漆,怎麼看都是很典雅又精貴的東西。

桌椅臺櫃,花瓶燈盞也擺的錯落有致,以朱延平的審美找不出一的紕漏。

火炕上擺著四方炕桌,每桌上擺著木炭盆,燒著一鍋辛辣薑湯,到現在朱延平還沒找到辣椒,怪遺憾的。

凍瓷實的牛羊肉切卷,還有從西北帶來的鹿肉,及各種滷好的肉盛盤擺列,一團團青菜擺在大盤裡,還有餃子。

朱延平盤腿坐在主位,左首是阿杏和寇青桐,右首是朱宗楚。

寇青桐美則美,可出身教坊司,竟然也能坐到左首,這讓朱宗楚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看來,他與阿杏爭不到左首,坐到右首也是應該。這是家宴,怎容一個教坊司出來的女子上炕?

上炕你輪流伺候諸人也就可以了,憑什麼單擺一桌?

他覺得,朱延平這個家,缺少規矩。

在江南,寇青桐這種教坊司出來的妙人在贖身前固然身價清貴,可贖身後就是另一種法。主人招待客人,打發贖來的人去侍寢也是常見。如今,卻也上炕自成一桌,這算什麼?

規矩是什麼?今天沒有朱宗楚,趙家姐妹和春梅都會上炕,一家子拼桌就餐。給這個堂兄面子,朱延平纔沒有喊丫鬟們上炕,是丫鬟,以後還是他的人。

趙家姐妹和春梅就在炕前擺桌,也負責爲他們遞酒補充食材。

以前都是圍在一起吃飯,現在朱宗楚一來,讓她們三個在一旁,她們三個心裡自然看朱宗楚不是很順眼。

朱延平這個家主,是太倉時靠軍戶、軍餘體系維持的。並不是本身有財力或勢力,她們看來眼前一切,包括朱宗楚身上那套麒麟賜服,都是自己家裡的。

蘇成來了,直接就是一起吃。跟著朱延平拼過命,和坐享其成的,這就是本質區別。朱宗楚還在心裡抱怨朱延平壞了規矩,他根本不知道,朱延平擺了一半的規矩,將他對朱宗楚的定位看法,已經給家裡人表達清楚了。

阿杏看不出來,寇青桐和春梅這對主僕什麼心思沒有?趙家姐妹官宦出身,也是一看就通透的。這下心裡都有底了,這個驍騎將軍府,朱延平出征後,做主的還是她們這些,不會落到這個朱宗楚手裡。

坐在朱延平身側,阿杏將煮好的肉卷蘸著芝麻或其他醬料,換著花樣折騰新口味,給朱延平夾到瓷碟裡,朱延平來者不拒,不時飲兩口清淡甜米酒,與朱宗楚談著太倉宗族、和各種變動。

最後談到了因軍功而獲得的國子監監生名額,這是一個可以直接做官的監生。

朱延平還沒結婚沒有兒子,現階段只能給兩個堂兄,看著心情忐忑的朱宗楚,朱延平不怒自威,起碼朱宗楚眼裡就是這樣的,誰讓人家掌握著他的前途命脈?

“長幼有序,二兄敦厚,雖無什麼才華,可德行是好的。這做官,要麼有德,要麼有才。否則,這個官也做不長久,只會惹禍。你不是要跟著孫成要幫我處理買賣上的事情麼?先歷練幾年,跟著蘇成熟悉流程。這監生,還是交給二兄爲好。”

一聽這話,朱宗楚毫無掩飾流露出落寞不甘,他之前只是口上,表現表現。以示自己能吃苦,可給朱延平跑腿,哪有當官來的逍遙自在?

“這事就這麼定了,在宮裡我也是有顏面的。三年之內再無軍功可萌官,我去宮裡給你討一個監生,再不濟也能給你弄個世襲錦衣千戶的清閒職位。福哥兒出生已有兩歲,我這個當叔父的什麼都沒給,也看在福哥兒的面子上,這回你忍忍。”

朱宗楚握著酒杯飲一口,苦澀頭,果然這位還是向著他大哥一家的。自幼缺少走動,這種結果早有預料。可他委屈,朱延平要應徵,朱延平可以跑掉沒跑。他朱宗楚也可以跑,不僅僅是他父親兩個耳光,他也有替朱延平應徵的心理準備,軍餘子弟都有這種準備,所以也沒跑。

估計當時,他父親也希望他跑掉。逼著他爲朱延平應徵,不僅是爲了保住他們這一家的清閒。也是爲了給衛裡父老一個交代,告訴他們朱家是團結的,他朱二是有良心的。虎毒不食子,朱二再心狠,也不會一門心思逼著兒子去爲朱延平擋雷。

朱宗楚的臉色難看,阿杏的臉也很難看。

朝廷的萌官不好拿,是拼命殺來的。過安閒的日子,有吃有穿就不錯了,你還想要什麼?的直白一些,萌官是給子弟的,現在家裡沒有兒子,才把萌官讓出去,你們能得到就不錯了,還傷心什麼?

這個監生萌官,是屬於她兒子的,屬於朱延平子嗣的。她再單純,也要保護自己子嗣的財產。朱延平上陣殺敵,與敵人鬥狠,還要和友軍鬥心機,錯一步就成了別人的踏腳石。每一步都不容易,朝廷的萌官彷彿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似的。

藉口身體不適,朱宗楚腳步虛浮,心中失落落渾身輕飄飄走了。

朱延平舉著白玉雕琢如同牛角的玉角,阿杏給他斟酒,滿飲一角甜酒:“沒出息!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人都做不了,還怎麼做事?”

放下玉角,朱延平指著朱宗楚的桌道:“撤下去,都上來一起吃。”

朱宗楚心思不在吃上面,分毫未動的炕桌被春梅抱下去,交給中堂外合桌就餐的何衝,何衝咧嘴笑笑,這事痛快。就怕朱延平處事失了公允,雖然是家事,可弟兄們都看著。他們改變不了朱延平的決斷,他們只希望朱延平一直公允,這樣大夥心裡就踏實。

“做什麼都要耐心,就連獅子搏兔尚盡全力之前,也是耐著性子緩緩靠近。”

著搖頭笑笑,朱延平端起一盤餃子下到湯鍋裡,望著浮沉的餃子道:“不管他了,咱吃咱的。”

大炕上炕桌拼好,阿杏坐在朱延平身側,寇青桐主僕左首,趙家姐妹右首。

“哥哥,西北戰事平息,這回是不是就等著會試?”

阿杏著,端著玉杯飲一口甜酒,半扭身仰頭望著,目光祈盼。

其他女子也望過來,朱延平吃著一枚香菇道:“還要回米脂一趟,虎符在我手,要把弟兄們拉回京師,也只有我能去,估計也就七八天後出發。北方冬季大雪阻路,我月底出發,能在臘月前回來。如果西北那邊再出些事情,或許會在臘月中旬回來。這個年,還是一起的過的。”

朱延平著,又是飲下一角酒,眥目凝視玉角,劫掠晉商必須成功。

玉角放下,扭頭看著阿杏,笑道:“這回過去把弟兄們帶回來,就安心待考。然後,我情,去下面當個知縣。短時間內,我不想統兵打仗了。我們找個地方買塊大大的土地,或者開墾荒田。你們在家看著,我就在外當父母官。”

“哥哥,讓何衝拿著虎符去,不成嗎?”

探手攬住阿杏纖細腰肢,朱延平努嘴搖頭:“不成,虎符在我手,沒人敢強搶。讓其他人代掌,會害了這人。要知道,眼饞咱鎮虜軍的人,處處都是。”

虎符掌軍是定下來的規矩,誰掌握虎符,誰就能統率鎮虜精銳。鎮虜軍意味著什麼?那就是軍功,在軍功至上的大明朝,手裡有一支強軍,真的是天大的機緣。

有些人是貪圖強銳的鎮虜軍,有的人是眼饞鎮虜軍的裝備器械。可最精銳的驍騎重甲是朱延平家丁,他不怕交出虎符後無人可用。可也不能白白交出去,或者讓人搶了去。

寇青桐拿著手絹擦拭嘴角油跡,柔聲問:“老爺,十一月十四是當今聖誕。府裡今日也在京中有一席之地,給宮裡送些什麼您拿拿主意。我們也好到時操辦,免得失了體面。”

“家裡織上九匹棉布,再釀五壇米酒送去,就足夠了。”

府裡送什麼都是表面的,給天啓的生日禮物,朱延平這兩天就要去張家灣接手。整整一百萬兩銀子,這筆銀子到賬,想來宮裡的賞賜會更爲豐厚。

顏思齊應該是個會做人的,給天啓送了百萬兩,也不會虧待他。臺灣那邊,陳如鬆、玄默、劉行孝都是他這邊的人。顏思齊想要在臺灣站穩,在臺灣操練將士、補充軍械,只能和他合作。

福建巡撫南居益也該換換,換一個自己這邊的人,這樣就能握著福建資源鉗制住顏思齊。省的福建、臺灣那邊官府人心不齊,讓顏思齊鑽了漏洞。

ωωω★?????★c o 一百萬兩白銀有多重,朱延平估計也就三十六七噸。這批銀子很重,可在霸佔大明海域的顏思齊眼中,並不多。可能僅僅是一個月收的保護費。

不管是東南海商,還是日本的,朝鮮的貿易船隊,都要交保護費。還有荷蘭人、佛郎機人都要交。朝廷的水師剋制海賊,打不過上述船隊,可海賊卻能吊著打這些人。

就像西北邊軍和河套賊一樣,白了都是老交情,兵匪一家。

東南水師力量,基本上和海賊是一體的,只是摻雜東南商團導致更復雜一些。

吃飽喝足後,朱延平從袖子裡掏出西北之戰的繳獲賬單遞給寇青桐道:“蘇成會在臘月前將牲畜銷售,你也算算,到時與他對對帳。”

這批繳獲,還要分給戚振宗部和王樸部,他們是並肩的戰友,要利益均沾。以後他們將是站在一起的將門聯盟,吃獨食,做事不均,只顧眼前不顧將來的事情,朱延平還做不來。

和這些新銳將領合作,對彼此的好處都是極大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將門也是如此。萬曆的時代已經去了,軍界應該有新的將門領袖取代東李西麻。楊肇基父子是一方,他朱延平也有信心爭上一個。

王樸父子也有這個潛力,還有復起的戚家。以後,他估計不會有什麼九邊東西兩個集團,而是會有四家級將門。

他要做的,就是保住短命天啓皇帝的命,讓四家將門成型。此外,就是多生兒子,將門豪族,沒有繁盛的子嗣支撐,終究不長久。

寇青桐翻閱著賬冊,上面有計算,她心裡也在默算著。她會心算,也是一門特殊技藝。有這門本事的進士,確認後通常會在戶部等中樞任職。

阿杏扭頭看著,一串串的數字讓她雙眼瞇著,透出陣陣光彩。

收好賬冊,寇青桐輕聲柔語:“妾身已記住了。這陣子妾身得詩一首,還望老爺評評。”

朱延平直接頭大,他哪會這個,伸手接過面浮紅雲寇青桐遞來的一疊紙。

啓開後一看,朱延平眨眨眼睛,扭頭看去寇青桐低著頭,耳根子發紅。

不是寇青桐的詩,是王昌齡的《春怨》:“閨中少-婦(螃蟹威武,早做預防)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唔,好詩,意境頗佳,意境頗佳!”

見阿杏要湊過來看,朱延平趕緊著頭,將信紙摺疊收入袖中,這意思太明顯了。

第137章 受賞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3章 窮途末路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35章 鴛鴦陣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25章 談買賣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43章 朋與友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0章 爲難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03章 應社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97章 示威第16章 意外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69章 私奔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42章 蘇州最強第95章 傷離別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9章 夜行軍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1章 瓜分橫財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5章 大聖歌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97章 將軍幕府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98章 合金策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22章 炮戰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66章 正陰陽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5章 大聖歌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3章 羞辱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1章 瓜分橫財第60章 錦衣緹騎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90章 火棉第26章 夜宿濱河第97章 宋應星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4章 操練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13章 蛇是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90章 火棉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68章 顧炎武第115章 工坊第310章 紅與白第2章 形勢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81章 形勢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
第137章 受賞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3章 窮途末路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35章 鴛鴦陣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25章 談買賣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43章 朋與友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0章 爲難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03章 應社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97章 示威第16章 意外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69章 私奔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42章 蘇州最強第95章 傷離別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9章 夜行軍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1章 瓜分橫財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5章 大聖歌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97章 將軍幕府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98章 合金策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22章 炮戰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66章 正陰陽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5章 大聖歌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3章 羞辱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1章 瓜分橫財第60章 錦衣緹騎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90章 火棉第26章 夜宿濱河第97章 宋應星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4章 操練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13章 蛇是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90章 火棉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68章 顧炎武第115章 工坊第310章 紅與白第2章 形勢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81章 形勢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赣榆县| 安国市| 德化县| 五寨县| 武川县| 盐池县| 台南市| 东丽区| 汕头市| 亚东县| 习水县| 女性| 武鸣县| 乡城县| 定陶县| 荆州市| 贵州省| 太谷县| 乐山市| 澄迈县| 灵山县| 攀枝花市| 萨迦县| 福鼎市| 五常市| 巍山| 晋中市| 留坝县| 康平县| 麻阳| 延长县| 芜湖县| 库尔勒市| 崇礼县| 甘南县| 凭祥市| 临海市| 读书| 江西省|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