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3章 回張家灣

三月十六,朱延平途徑大興縣垂柳莊,在這裡蘇成訓練著五組近七十人的義從,這支義從也會參與六月出塞,若無意外是不會上前線,會充當朱延平的護衛及糧草押運等等工作。

這些燕趙漢子個頭不矮,朱延平打算以這批義從訓練最初的甲士。論個頭,此時關東的遼民以矮壯居多,不符合朱延平遴選甲士的要求。

而遼民多善騎術,用來訓練騎卒就好,如果以後財政改善,他不介意弄出一支重甲騎當衛隊。

甲士最重要的東西只有三樣,首先要保持甲士高士氣,否則訓練中的苦沒多少人能熬下去,其次就是充足的營養補充,最後就是優良的軍械。

說白了,訓練甲士和維持這支部隊,是一件燒錢的事業。

袁樞隨行,他要回山東籌集兵馬,他父雖然是登萊巡撫,也有一支直屬的標營和家丁親衛,可湊出二百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起碼以袁可立的爲人來說,公家的就是公家的,不會將軍中騎卒撥給袁樞。

不過袁樞有更好的兵源,不花錢的兵員,連馬匹都不需要花錢,那就是山東有名的世匪。這些人世道安寧就是良民、馬戶,世道不好或手頭緊,戴上面巾就是馬賊、慣匪。

七十人分成五個鴛鴦戰陣小組,並沒有演練戰陣,而是訓練隊形和鍛鍊體能。論隊形,古代軍隊比現代軍隊還要苛刻,上了戰場是靠密集戰陣自保和殺敵,對隊形的要求極高。

其次就是軍紀和體能,蘇成光著膀子穿著短襟和五個小組在打穀場上折返衝刺跑著,一名薊鎮蒼頭退伍老軍拄著紅纓槍,這位纔是真正主持、策劃訓練進度的人物,是當年戚繼光標營一員,也參與了車營組建工作。

這位老軍叫陳策,是個極爲固執的老頭,去年孫承宗遣人召集當年的薊鎮戚氏老軍,這老頭窮的揭不開鍋,卻拒絕了,因爲他恨遼鎮當年對薊鎮戚家軍三協將士的欺騙和屠殺。

衝刺訓練完畢後,義從們暫時歇息,蘇成、陳策纔過來接待朱延平。

陳策花白鬍子抖著,和朱延平討要物資:“將爺,兒郎們雖頓頓管飽,還是缺肉食。此外軍械還需早早運來,最好讓莊裡的婆娘趕製一批號衣出來,衣著整齊,兒郎們纔會將心凝在一起。還需將爺批三百兩銀子購買老竹、麻繩和稻草?!?

“準,陳老還有什麼需要的?凡是咱能籌來的,都能給陳老弄來,咱要的就是一支精銳,節衣縮食也要弄出來?!?

百兩以上的資金,必須由朱延平批準。

陳策一笑,伸了個大拇指讚道:“這練兵就是燒銀子,當年戚爺爺也是這麼練的,不能小家子氣。老竹、麻繩製作竹甲先應付著,稻草捆紮草人垛子,都是少不了的。”

老頭要資金,也把用途說明白了。

蘇成口渴想喝水,被陳策一瞪放下瓷碗,咧嘴喘氣對朱延平說:“家主,軍械啥時候能運來?下面弟兄催得緊,魯先生的人手如今人手一套棉甲,連我看著都眼饞?!?

“五日內就能運來,也是棉甲,先湊合著用,魚鱗甲不好弄。另外火器會遲一些,破爛貨給弟兄們操練,等於謀害弟兄們。我已託先生收集擅於制弩的匠師,準備給弟兄們打造輕弩?!?

弩已經從軍中退役,相對於弓,弩的保養更繁瑣,所以民間也沒有多少弩流傳,制弩的工匠自然不好尋找。

蘇成看不上弩,他還是喜歡小公爺打造的那批火銃,不過朱延平要找弩,他也沒什麼意見。

倒是陳策眉頭一挑,道:“將爺用弩也行得通,只是這玩意兒金貴,易損毀?!?

朱延平也是沒法子纔想到弩,看著那邊休息的義從,道:“拼殺時,十副弩能殺一個敵人,也是劃算的。如今缺時間,弓術訓練沒有兩三年出不來,只能拿弩湊合。等有了可靠的短銃,再給弟兄們換上。”

袁樞只是旁觀,等離開垂柳莊登上漕船後,他才說:“朱將軍,登萊水師因爲水戰會裝備弩具,待我到了山東後,找幾戶制弩匠戶給你送來。那邊有一種不成器的火弩,或許能讓輕弩射程更遠?!?

難道是將火箭用輕弩射擊?朱延平詢問,袁樞點頭,道:“火弩都是重弩、牀弩,用的是長箭,所以射發火箭的輕弩有些不同。此外火弩不能連發,因火箭不準也只能射遠,無法精確射中。”

火箭就是綁著二踢腳一樣推進藥的箭矢,是軍中常備箭矢,不過因爲‘兵部造’的原因,火箭單靠推進藥,射的可能還不如爆竹遠,自然也就別希望有大威力。

接受袁樞的好意,兩人就在船艙內玩兵棋推演,在張家灣分別。

今天離京的大人物還有阮大鋮,出城後這位藝術家被首善書院的學子一頓暴打,本來這些學子不可能有這麼大脾氣和戾氣,昨天朱延平當著他們面乾淨利落削了趙寶印首級,還沒受朝廷處置,一點流言蜚語都無,極大的鼓舞了學子們的膽量。

於是,阮大鋮鼻青臉腫躺在船艙裡呻喚,和同樣模樣的老僕順著運河向安慶老家漂。

只是史可法有點倒黴,打完人一瘸一拐回京城,他的小腿被阮大鋮狠狠咬了一口。

南院門前,陳雄迎接朱延平,臉色有些慎重,到了院內從袖囊內取出一封信遞給朱延平道:“老爺,李遂的背景調查清楚了,李成樑的確有一員家將叫做李平胡,李平胡也有兒子叫李遂,在鐵嶺之戰中被射瞎一目?!?

說罷陳雄沉默,朱延平抖開信問:“還有什麼?”

“朝鮮之戰後,萬曆二十六年四月蒙古土蠻部入犯遼東,李如鬆率三千遼東鐵騎征討,未與大軍同行,輕騎追擊遭到土蠻諸部三萬餘騎伏擊,全軍覆沒。當時,李平胡是李如鬆親衛將,戰後據說投靠了蒙古,也有消息說是李平胡泄露李如鬆蹤跡,這才導致李如鬆被伏擊?!?

朱延平眉頭緊皺閱讀這份詳細的情報,鐵嶺之戰只是一場小戰爭,關鍵在於這一戰努爾哈赤招降遼東李家不成,李家反抗一番滿門被滅,逃出去的沒幾個,只有在外任職的李家子弟才逃過一劫。

“這事蹊蹺,我懷疑泄露李如鬆蹤跡的另有其人,不應該是李平胡,他兩個兒子戰死,僅有的幼子李遂還在李成樑身邊當親衛,他不可能背叛李如鬆。極有可能,是努爾哈赤做的。”

三十年前的老奴,在李如鬆面前就是個家將,雖然統合了建州三部,可怕李如鬆怕的要死。

將信收好,朱延平甚至懷疑李如鬆出擊的消息,朝廷或其他遼軍前線將領也有可能泄露。李如鬆實在是太能打,更是遼東李家承前啓後的核心人物,這麼重要的一個人物戰死,李家核心武力遼東鐵騎的覆沒,導致虎虎生威的遼軍無法凝聚在一起,哪怕後來李成樑重出江湖,一頭老了的虎,也壓不住下面將門的野心。

李家珠玉在前,想要效仿李家的遼地將門多了去,祖家和楊家,這兩個本土強力將門都是極有潛力的。

陳雄見這樣也就沒說什麼,決斷在於朱延平,繼續說:“老爺,宋先生午時接到工部部文,搬到張家灣官坊去了,說是工坊裡事務理順後,就來拜謝老爺?!?

“工坊那邊是個是個什麼情況?”

陳雄跟在朱延平身後道:“原本是要鑄造火炮,現在似乎上頭準備在天津鎮開設。張家灣這邊的工坊將會削減力量,以打造軍械爲主。估計能剩下三十餘戶匠戶,楊千戶會從京師抽調擅長火器的匠戶過來,爲老爺打造所需的擡槍?!?

匠坊裡,尤其是官坊,工匠的統計單位是戶,一戶能有三四人或者更多一點,算是一個基本的工作小組,父子兄弟一組。

朱延平聽了又是想不通,呢喃道:“怎麼會開到天津鎮去?”

陳雄壓低聲音道:“似乎是聖上的意思,廠公也不好違背。今後通州的事務將會由楊千戶負責,劉提刑答應老爺的軍械已由楊千戶接手。擔心管庫的刁難,楊千戶午時回京去了?!?

武庫發放的武器必然都是兵部造,不給點顏色發下來的必然是純正的兵部造。楊衰可不想因爲這些破爛貨而丟了顏面,不過楊衰也有難處,劉提刑可以弄來魚鱗甲,楊衰就有些不成了。

東廠本就神秘持續保持著殘暴的面孔,從武庫提出一批魚鱗甲那邊人也不好過問。錦衣衛如今雖然重振,可威風還沒殺出來,武庫那邊的人不一定會給面子。

朱延平不清楚關竅,但楊衰如此重視的態度讓他高興,吩咐道:“派人去碼頭,登萊巡撫袁軍門之子袁樞在那裡等著,有一車煙花在岸邊,推回來,等等……”

取了烏龍茶一罐、龍井茶一包後,託陳雄給袁樞帶過去。

回到寢室,朱延平懶洋洋躺下,搓搓臉,一路上忙著和袁樞交流,昨夜又和魯衍孟聊了一晚上,出發前和成基命又是一番交談,好多東西他要梳理一下。

這次京師之行,算起來實在是太賺了,有些莫名其妙的和袁樞有了交情,袁樞背後就是袁可立,袁可立握著登萊軍,手底下管著登萊水師還有東江鎮,天津鎮名義上也歸袁可立管轄,這個人非常的了不得。

聽說朝鮮那邊王族篡位,不敢派人去朝廷稟報,請袁可立出面,袁可立晾了這幫人好幾天。因爲事情已成定局,雖然換掉原來那個首鼠兩端的國王對遼東形勢有幫助,可朝鮮那邊宮廷政變連招呼都不大,實在是有些不懂規矩。

拿捏了幾次朝鮮使者,袁可立才代表朝廷,表示可以諒解這件事,但新任的朝鮮國王合法性有待商榷。意思很簡單,讓新國王好好打仗,到時候就可以得到朝廷的嘉獎,至於合法性也就好說了。

畢竟在遼東戰場上,遼鎮和蒙古是一條路線,歸孫承宗管,算是西面集團。東面集團做主就是袁可立,朝鮮這個藩屬國就歸袁可立監督。

殺趙寶印,搞掉趙彥這個名不屬實的兵部尚書都不算什麼,甚至兵部左侍郎崔景榮主持兵部工作,朱延平覺得和自己干係不是很大。直接獲益人是魯衍孟,不是他。

而和袁樞的交情,最直接的受益人是他,這個關係要經營好。

閉眼思考袁樞的一切,似乎這個人很關心東江鎮的發展,也推崇毛文龍,或許這件事可以成爲兩人之間又一個相同的契合點。

他不知道,整個遼鎮的軍士,有多麼的崇拜毛文龍。

他又想到了張家灣的工坊,他不準備搞太好的火器,可靠耐用就好。火器的優越性不必再說,可他的實力實在太小。

火器的猙獰深深烙印在他心底,一旦讓更多人認識到優良火器的威力,將點錯了科技樹修正,他或許能在初期借火器的殺傷力耀武揚威撈一點好處。可撈到最大的好處的,只能是各個軍鎮和朝廷。

而他,則會失去這個最大的優勢。這個時代的人不蠢,朝廷機構腐化嚴重,可不代表沒有其他辦法恢復這些機構的活力。

就像魏國公小公爺,官坊造不出他想要的火銃,那就自己砸銀子,很簡單的事情。

第44章 小公爺第124章 單于城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29章 算命第17章 譁變!第248章 熊廷弼第262章 軍號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35章 鴛鴦陣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22章 炮戰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87章 產業第112章 袁樞第93章 那一夜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39章 登萊系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65章 新開始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204章 被坑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9章 善後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70章 噩夢第259章 歲末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2章 行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44章 小公爺第86章 地震,女奴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12章 算賬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8章 敲詐勒索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4章 密議第97章 宋應星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12章 袁樞第69章 私奔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61章 投名狀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143章 朋與友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65章 新開始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9章 夜行軍第44章 小公爺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12章 行軍第17章 譁變!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1章 太倉換裝
第44章 小公爺第124章 單于城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29章 算命第17章 譁變!第248章 熊廷弼第262章 軍號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35章 鴛鴦陣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22章 炮戰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87章 產業第112章 袁樞第93章 那一夜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39章 登萊系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65章 新開始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204章 被坑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9章 善後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70章 噩夢第259章 歲末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2章 行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44章 小公爺第86章 地震,女奴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12章 算賬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8章 敲詐勒索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4章 密議第97章 宋應星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12章 袁樞第69章 私奔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61章 投名狀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143章 朋與友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65章 新開始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9章 夜行軍第44章 小公爺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12章 行軍第17章 譁變!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1章 太倉換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二连浩特市| 海丰县| 监利县| 灵石县| 桃江县| 车险| 济阳县| 田阳县| 阳山县| 丹棱县| 潞西市| 盐边县| 武城县| 金华市| 大悟县| 舞钢市| 武邑县| 庆城县| 建德市| 民县| 平罗县| 黎川县| 绥化市| 临颍县| 浙江省| 翁源县| 昌江| 沈丘县| 健康| 岢岚县| 株洲县| 南华县| 马公市| 福建省| 怀宁县| 上林县| 会同县| 涟水县| 旌德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