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4章 單于城

貪婪是無止境的,風暴籠罩的沙城裡,展開了一戶戶的滅門慘劇,隨著一棟竈房被點燃,引發警訊,更大規模的廝殺爆發。

沒人去救火,風助火勢,轉眼間這座明初時廢棄的邊塞城池成了烤爐,帶著金銀、劫掠來的物資,高傑這幫秦地刀客四散,馬賊們也逃入風沙中。

大火蔓延無人能擋,僥倖生還的沙城居民或走商們,欲哭無淚,只能找個地方避風。這種大風下,跑到張家口報信,邊軍也不會出塞清剿。

沙塵之後果然是大雨,六月初九傍晚吃過飯後,朱延平等人不敢過夜,繼續繞道,道路再泥濘也耽擱不得,沙城那邊的事情已被夜不收偵查到,這裡會吸引邊軍的目光,進而暴露他們。

他們不怕邊軍,就怕回來的路上被插漢部追剿。

六月初九,延綏鎮、太原鎮、大同鎮、宣府鎮包括薊鎮,這五鎮邊塞外,廠衛組織起來的人手,見風而動的邊塞馬戶,塞外其他馬賊,零散的蒙古部落,甚至有些邊將帶著家丁出塞參與這場劫掠盛宴。

在平遙、太原的晉商總舵裡,各大家族的頭頭們撥弄著算盤,籌算著今年的收益。

六月十一,張家口守將率拼湊的千騎出塞,一日可抵達沙城,硬是在泥路里走了兩天抵達,看到沙城的慘劇,沒人敢再走了。

塞外的變動,第一時間驚動宣大兩鎮巡按盧象升,他與袁樞同年,今年二十四歲,常州府宜興縣人,與蘇州府毗鄰。

二十二歲考中二甲進士,這樣的前途是無比明亮的,可他不走尋常路沒有去翰林院熬資歷結交人脈,而是擔任戶部主事,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他身材高碩修長,面目清嚴俊朗,身披蠻獅大帶魚鱗甲,掛著一領紅色披風同時手裡提著三十斤重的大關刀,帶著家丁直入大同鎮總兵府。

巡按品級與縣令一樣,可掛著御史頭銜,資歷深一點的御史可以巡撫一方,御史升一級就是左右僉都御史,這是可以督撫一省的重臣。

在邊鎮的巡按,本身就有檢查、糾舉大權,更有監軍大權。

大同鎮總兵,掛徵西將軍印的楊國棟,這位魏忠賢的義子,山東平叛時也是身先士卒的猛人,堂堂正一品武官見到七品的盧象升,心中厭惡的同時又忍不住驚懼。

盧象升管的實在是太嚴了,根本不給宣大邊將、將門什麼漏洞可鑽。在軍中將領看來,就是盧象升管的太寬了。

儘管盧象升來宣大才兩月,可沒人敢頂撞,不僅因爲盧象升握著監軍大權,也因爲盧象升的武技,沒有一個守備以上的武將打得過盧象升。

“塞外流寇猖獗,誰能告訴本官,這件事背後預示著什麼?”

當仁不讓坐到主位,盧象升目光環視,看著大堂中二十多員將佐:“不論塞外的事情是不是蒙古人挑起的,但可以肯定,蒙古人入秋必然寇邊!”

“楊總兵,即刻命令七路參將休整武備,防範蒙古寇邊。另調騎軍兩千,本官率標營出張家口,這兩千騎押運糧秣。一個小時後,本官要在西門看到這兩千騎!”

大同鎮這邊長城防線被分成六路,每路一個參將,此外另有左右分守副總兵一員,大同城駐紮一路。

在盧象升的目光下,楊國棟拱手領命當即讓書吏書寫調令雙手遞給盧象升,盧象升簽字畫押蓋印,楊國棟取出自己的徵西將軍印、大同總兵官印,個人私印一一蓋上。

調令好寫,麻煩的是他從哪變出這兩千騎。

大同鎮自設立起就是九邊第一鎮,可不斷向遼鎮輸血,而又不斷的折損,大同的騎兵已經成了空架子。朝廷又只給一點錢糧勉強維持著,根本無力募兵。

況且騎營不是有兵就能成,還要有馬匹,一營騎卒消耗的錢糧堪比五營步軍。現在大同鎮七路,想要湊出一萬騎都是個麻煩事。

大同有兵員,也有很多的衛所,可衛所軍也不是那麼好調的,不給錢根本調不動。

楊國棟本以爲大同總兵是個威風有錢的差事,現在他明白爲什麼老上司楊肇基身子骨好好的,爲啥要稱病退休,因爲大同鎮連軍官的俸祿都發不起。將領們還要養家丁,沒錢怎麼養?難不成幫朝廷守邊,自己倒貼?

盧象升帶著楊國棟東拼西湊的兩千騎匯同家丁向宣府鎮趕去,他的標營三千騎駐紮在宣府。這兩千騎他不準備還了,既然塞外鬧事情,他帶著這批騎軍出塞權當練兵。

他知道這些騎卒的底細,多是軍將家丁。他就是不還,誰敢討要,他就覈查對方的家產。如果不是掌控力太弱,盧象升有心將大同鎮的將門血洗一空奪回將門、士紳侵佔的軍田,重整軍屯自給自足。

讀書人有憐憫心,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最是嚴酷。

盧象升不按常理出牌,這可讓塞外攪風攪雨的馬賊們倒了大黴,就連廠衛散佈的人手,有不少受到波及。

這也是盧象升第一次領兵,面對望風而逃的馬賊,盧象升的速度更快,一道道苛嚴軍令發下去,身先士卒激勵著,崔景榮精心打造的三千跳蕩鐵騎更是不要命的加速度,追剿著一股又一股的馬賊。

馬賊的收穫是豐富的,所以他們士氣高昂;跳蕩鐵騎們的收穫也是豐富的,士氣也是高昂。嚐到甜頭,不用盧象升激勵,這夥窮慣了的邊軍精銳就會嗷嗷叫著撲上去。

唯一倒黴的,只有晉商以及等待物資過日子的蒙古各部,還有遼東的老奴,休養兩年又有一批小崽子成長起來,正等著晉商軍械運抵後,發給小崽子們。

六月十四,單于城。

單于城在殺胡口正西北一百五十里處,隔著兔毛川與一片丘陵。

單于城北部就是古敕勒川流域,百里處後世有個名字叫做呼和浩特。

一千多輛的車隊,震驚了單于城的土默特人和各家商會據點。

單于城又叫雲川,這裡一片曠野,大面積的牧場連綿不絕,也有大片收割後的麥田。

朱延平駐馬山坡端著望遠鏡,這裡極少有帳篷,多是土塊或磚房,畢竟這裡實在是太肥沃了,沒必要遷移,因爲殺胡口海量的物資吞吐,這一片的牧民漢化嚴重,有條件了自然效仿漢式風格的建築。

土默特部的本部還在更北處,那裡也是大面積的肥沃平原,更有敕勒川滋潤,十足的風水寶地。單于城就是土默特部對外對內的交易集散地,這裡也設有朝廷的馬市,定期開放。這樣的塞外馬市不多了,大多數馬市此時都在邊塞口。

任何一箇中國人,不論古人還是後世人,對土地的渴望是銘刻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裡的。對土地的使用技術,中國人哪怕是新手,也有天賦帶來的加成。

後世朱延平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片土地,他沒有,有的只是裝滿泥土的澡盆,那是他的菜園子。

朱延平望著,露出笑容:“好一塊風水寶地,這種地方給蒙古人,實在是可惜了。”

請來的嚮導老漢披著羊皮衣,手裡拄著趕羊長鞭,曬得通紅髮黑的臉露出笑容:“將軍這話貼心,給韃子糟踐日踏了。現今處處大旱,小老兒幼年時,這裡才叫肥沃,韃子種下去的麥,不懂施肥,也能畝產兩石啊!”

老漢身下一名三尺高的男童,臉蛋紅撲撲兩眼圓圓,扯著老漢的襟角:“爺,你看韃子騎馬來了!”

瞇著眼看著單于城奔來的馬隊旗幟,老漢擡頭對朱延平說:“將軍,那是單于城的管事斯欽巴日老爺,是個讀四書五經的好韃子。”

趕過來的袁樞聽了忍不住發笑,翻身下馬接過家將遞來的一袋鹽遞給老漢道:“老人家回去吧,多謝了。”

老漢讓孫兒磕了一個頭,皺巴巴顯得黑漆的手緊握著這兩三斤重的鹽,掛著止不住的笑容,牽著孫兒走了。

袁樞飲一口水,道:“這地方叫做丈房溝,張將軍已開始紮營,營中有兩眼泉水,這筆買賣好做。”

這地方距離殺胡口不遠,一百五十里而已。單于城中也有朝廷馬市的管理人員,大同總兵楊國棟雖然名聲不好,可袁樞也是認識的,憑他父親袁可立的關係,關鍵時刻可以能請大同兵馬出塞接應。

大同鎮的兵備道員是徐日久,巡按盧象升,這兩位都是監軍,袁樞也都是認識的。這就是有個老父親的重要性,走到哪裡亮出身份,不愁得不到照顧。

“好,那就會會這個好韃子斯欽巴日。”

朱延平輕踹馬腹,拔出插在泥土裡的長鎩高舉,山坡上他的五百家丁收拾水囊乾糧,站在坡頂結成戰陣,甲士持盾在前,遼兵開始填裝擡槍,代兵握緊紅纓槍站在甲士盾陣之後。

進退有據,各司其職。

袁樞打量著李遂呵斥拼合的戰陣露出笑容,這支部隊紀律性或許比不上他父親的標營親衛,可士氣無疑是最強的,強過他見過的任何一支部隊。

見山坡上甲兵組陣,盾面折射著日光,驅來的百餘騎放緩速度,當頭的蒙古人穿著半身罩甲,頂上戴著大帽擡臂:“籲!去問問這些人來路。告訴他們,我們蒙古人歡迎朋友,不喜歡帶著刀槍的朋友上門。”

朱延平驅馬站在坡中,背後三十步坡頂甲士持盾如牆,代兵長槍如林,還有一桿桿火銃搭在盾牆上。

對面一騎飛奔而出,站在朱延平面前二十步外,右臂握著長槍,座下馬匹打旋,對著一身金甲,威風凜凜的朱延平呼喊道:“遠方而來的雄鷹,你如同太陽一般照耀著莫日根。可我家主人說了,我們蒙古人喜歡招待客人,會拿出最鮮嫩的羊羔肉與最烈的馬奶酒!如果客人帶著刀槍,我們也有彎刀和弓箭!”

“告訴你家主人,我們的刀槍只做護身之用。我們更喜歡和平的交易,不喜歡野蠻的掠奪。每一條性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們來此無意於殺戮。”

坡頂上,袁樞更是忍不住一笑,他可清楚記著,朱延平路上閒聊時給他說的一句話,只有死了的韃子纔是好的韃子……

家丁們也是差不多,他們可都是知道自家老爺是多麼的心狠手辣。尤其是代兵,一個個更是不信任朱延平的這番話。他們眼中那些聰明的能掙大錢的老爺們,都被朱延平給騙了,更別說這些蒙古人。

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3章 羞辱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3章 疑問第290章 火棉第24章 拜衙門第94章 木材廠第7章 人靠衣裝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44章 小公爺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85章 夜戰第93章 那一夜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8章 敲詐勒索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0章 刺蝟第285章 夜戰第150章 刺蝟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12章 袁樞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12章 袁樞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12章 袁樞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40章 爲難第213章 蛇是誰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95章 傷離別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65章 新開始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69章 私奔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3章 進州城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40章 麻煩了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4章 操練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92章 再相逢第97章 宋應星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38章 準備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62章 安排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09章 困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99章 皇后的秘密
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3章 羞辱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3章 疑問第290章 火棉第24章 拜衙門第94章 木材廠第7章 人靠衣裝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44章 小公爺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85章 夜戰第93章 那一夜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8章 敲詐勒索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0章 刺蝟第285章 夜戰第150章 刺蝟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12章 袁樞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12章 袁樞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12章 袁樞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40章 爲難第213章 蛇是誰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95章 傷離別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65章 新開始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69章 私奔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3章 進州城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40章 麻煩了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4章 操練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92章 再相逢第97章 宋應星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38章 準備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62章 安排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09章 困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99章 皇后的秘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噶尔县| 贡山| 乌兰浩特市| 水城县| 洱源县| 秭归县| 东海县| 南和县| 长丰县| 共和县| 济宁市| 夏河县| 桓台县| 浪卡子县| 固安县| 长岛县| 襄樊市| 金堂县| 甘孜| 昌邑市| 博兴县| 惠东县| 阳江市| 佛学| 侯马市| 乐东| 丽江市| 万山特区| 德格县| 雷州市| 西畴县| 伊春市| 高阳县| 望城县| 漠河县| 德江县| 婺源县| 霍林郭勒市| 汉寿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