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9章 升賞風波

巡檢張準叛亂一事成爲定案,上報中樞。{【}

天啓也被朱延平的繳獲嚇著了,打掉一個新崛起的鹽梟,就弄到了百萬兩之巨的物資金銀,那打掉兩淮鹽商……

朝廷的事情麻煩著呢,搞兩淮鹽商只能押後處置。

詹事府少詹事錢龍錫因爲被揭發爲東林同黨,逮入詔獄。結黨就是這麼一回事,大家都不說,那什麼事情都沒有。尤其是現在東林戰敗,那現在誰沾上東林黨這三個字,基本上是朝野共伐,人人喊打。

現在政事表面上基本是老魏在執政,開始大範圍搞水利、興修三大殿,一筆筆錢糧砸下去迴流民間,造就出無數工作崗位,經濟、民生略微好轉,魏忠賢的名望在京師百姓看來,也是極好的。

前不久六科官解學龍、陳熙昌、陳子壯父子就因爲與東林有染,削籍歸鄉。

現在詹事府的人知道錢龍錫確實是根正苗紅的東林二代中堅,也知道這傢伙被逮到詔獄的原因,可同僚一場,還是不能坐視不管的。

剛到京師的兩廣總督,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下派的胡應臺就被人說動,爲錢龍錫求情。

兩廣偏遠,督撫按例都是兵部侍郎銜方便調軍,右僉都御史便於監察地方,手握監察大權和兵權,才能鎮得住場子。

兩廣這個地方比江南還要頭疼,江南人最多就是與朝廷進行朝野口水仗,喜歡清談、評議朝政,就是愛挑刺。畢竟朝中官員江南人近半,他們不會自己去拆臺。

兩廣民風果烈,地方宗族械鬥打起來往往能達到上萬號人,甚至地方官員管的寬一點,就抱團衝擊縣城,在衙門裡按倒知縣、知州,就是知府都被人揍過。

去年七月初十日,就因爲米稍稍貴了一點,廣州滿城譁亂,衝擊衙門將知府程光陽一頓打,前去調兵彈壓的巡按更倒黴,調去的是衛所軍,站在城門沒動靜,看著廣州城的老鄉將這位巡按又是一頓打……

巡按可是正兒八經的欽差職務,代表的是皇帝、朝廷的威嚴。於是胡應臺親自調軍鎮壓,斬殺爲首者五人,才把亂民鎮壓下去。

胡應臺這回入京,一是親自押解廣東鑄造的紅夷大炮入京接受勘驗,第二就是因爲廣州民變這件事要正式給朝廷親自述職,講明白;第三就是有人彈劾他貪污,才導致廣州米價不穩。

這第四,還是臺灣那邊的事情,天啓對臺灣的關心超過兩廣,胡應臺在廣商的請求下準備整飭水師,增強水師能力,要與顏思齊對抗。

這倒不要緊,關鍵是胡應臺在廣商居中調解下,要招安香港島的海梟巨頭劉香,劉香素來與顏思齊不對付,當初一起謀劃攻佔日本。在顏思齊招安,從聯盟盟主這樣的兄弟平級關係變成上級後,劉香擔心自己的人馬被吞併,離開臺灣前往廣州發展。

當初翻臉的理由就是指責顏思齊招安,現在劉香頂不住壓力向廣州方面招安,爲的還是與顏思齊對抗。這件事情必須制止,劉香今年可不會給他這個當皇帝的二百萬,顏思齊會,這就是區別。

於是,三月十五的朔日朝會上,爲錢龍錫求情的兩廣總督胡應臺因臺灣的事情而下臺,理由還是與東林有染。其後又爲錢龍錫奔走活動求情的黃道周被斥責,保留原職,免去信王府教授這個兼職。

一份兼職一份俸祿,真正窮苦出身的黃道周自己把自己給坑了。

同時,張準叛亂,濰縣失察險些鑄成大錯的兩件事也做出處置,山東巡撫王惟儉離職回鄉,由山東布政使徐從治接替。

天津這邊,右僉都御史王化貞掛兵部右侍郎銜,駐節鹽山,持尚方劍負責釐清張準餘黨,要將這地方上上下下洗一遍。想來,王化貞的師侄朱延平在南皮鎮著,這邊開刀殺人不會出什麼亂子。

該處罰的處罰了,然後就該賞賜了。

車騎將軍朱延平先是晝夜行軍七百里,及時震懾濰縣躁動的駐軍,才使得事態得以和平解決;回軍後又火速平張準之亂,彌平無數兵災後患,都是大功。

具體怎麼升賞,天啓不在的情況下,進行的六部五寺廷議,也沒討論出來一個頭,反對者的理由很強大,以朱延平的年齡說事。

隨後此事押後,歸內閣處理。

文淵閣,司禮監的人與內閣的人對坐,開始談這件事情。

爭論的焦點在於一個‘大’字,兵部要搞車騎合軍,老魏的意思就是將新練的車騎合軍收回來,將新的車騎合軍的指揮隸屬關係由兵部,改到車騎大將軍府。掛到朱延平名下,宮裡就能繞開兵部拿走王樸、戚振宗、盧象升這三部兵權。

“車騎將軍最善車騎戰法,將軍號加大,統率、督管各地車騎新軍也是名正言順。”

魏忠賢搖頭晃腦,還對成基命笑笑:“成閣老這個學生好,應該大用,漢有驃騎將軍,我大明出個車騎大將軍也不是問題。”

你們把我的學生逼到自己羽翼下,現在又藉著他的手收兵權,糊弄誰呢?

成基命很爲難,他怕自己阻攔這件事情,將朱延平徹底激怒。

大將軍,將軍號加大,每一朝也不見得能有一個將軍會有如此殊榮。

大明的將軍號分六級,最頂級就是各種封號大將軍,第二、第三級將軍號則掛在封號大將軍指揮體系,比如車騎副將軍、車騎右副將軍,車騎左副副將軍等等;第四級就是車騎前將軍,車騎右將軍等等四方偏師將軍號。

前三級不常設,只要有直接越過二三兩級,直接就是頂級大將軍。

第五級就是徵虜、鎮槊、平蠻、徵遼等將軍號,第六級則是驍騎、平賊等列將軍號。

平時頂級就是四方將軍號,整個大明平時常設只有兩個,一個在大同,一個在遼東。

毫無疑問,掛著這些將軍印,頂著這些將軍號,所部必然是野戰軍。

一旦朱延平的將軍號加大字,那他就是此時國朝第一將,在軍界所有人見了他,不管有沒有統屬,都要行禮。

這還是其次,關鍵是對名望的增長。可能有些自負的賢才,看好朱延平卻一直沒動靜繼續觀望,就可能因爲這個大將軍的名號急急忙忙跑過去當幕僚。

成基命實在是爲難,魏忠賢要從他這裡攻破,有一個大將軍學生,他成基命的底氣增長、乃至是將來的歷史名聲,都會把他標註起來。哪怕他不懂兵事,也會戴上一頂通軍事的光彩帽子。

內閣這邊老魏佔了三票,可大將軍號非比尋常,內閣無法全票通過,會有人說閒話。說閒話怎麼了?可閹黨也是要顧忌名聲的呀……

成基命左右爲難不開口,首輔顧秉謙勸道:“靖之,有我們這些老骨頭把持著,不會讓宗柔走入歧路。再說,如此軍功,彌平之後患難以估量,最少也節省了當年山東戰事所耗錢糧,更保的山東千萬百姓太平,不厚賞,不足以平人心。”

“宗柔爲國事奔波,晝夜行軍七百里,數遍青史,又有何人能媲美並肩?”

成基命繼續沉默,崔景榮開口:“宗柔是成閣老學生,依慣例靖之公應當避嫌。且不說此事,我們兵部不會同意。朱延平身爲國朝大將,身先士卒、馬革裹屍也是本分所在,賞賜何須此般厚重?”

魏忠賢眉頭輕皺,問:“崔閣老的意思是?”

“本官沒什麼意思,只是關照後輩,不喜揠苗助長。”

崔景榮飲一口茶,張嘴鬍鬚抖動:“諸公都想想,宗柔年二十,卻以大將軍督軍,各地宿將、重將辛勞一生,見了宗柔如何做想?他日聯軍作戰,誰又能心服?這是將宗柔放在火上烤,本官也不認爲宗柔有資歷擔任大將軍如此顯赫重職!”

頂著大將軍的帽子,以後作戰朱延平不當總帥都不可能,一旦各軍故意潰敗,戰敗的罪責必然是朱延平這個總帥的!

國朝至今纔有幾個大將軍?一旦朱延平當上車騎大將軍,赴遼參戰,就連孫承宗這個帝師、掛著內閣首輔、兵部尚書的薊遼督師,都壓不住朱延平。

大明以軍功爲大,這是立國根基,朱延平去了遼鎮,明面上自然是遼軍總指揮,遼軍會聽他的調遣?

更關鍵的是,這小子成了大將軍,以後來兵部述職,就他孃的和老子這個兵部尚書平起平坐了!

你們不怕丟人,我們兵部怕丟人!

當然,朱延平成爲車騎大將軍,收走各地車騎合軍指揮權,兵部也不能答應。

“呵呵,崔閣老的顧慮是有必要的,可車騎將軍如此大功,又該怎麼賞?不賞,諸軍寒心,還如何爲國朝捨生忘死?咱的本意是厚賞車騎將軍,行的是千金買馬骨,激勵各地將領的意思。”

崔景榮歪著腦袋想了想,道:“魏公的考慮是好的,若真要行千金馬骨之策,不妨厚賞秦良玉。至於宗柔,晉升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上護軍,龍虎將軍。另賞賜金銀,稍稍打發了便可,量他也不敢嘰歪什麼。”

正式軍職從一品、武散階、武勳統統達到正二品,比以前多了半級。

老魏暗惱,秦良玉軍功很大,也很能打,關鍵是這是一個女人,升爲總兵在西南戰場已經遭到了文武各方面的打壓、抵制,現在再厚賞秦良玉,簡直會活活把秦良玉逼死。

更讓他惱怒的崔景榮這個人不好動,皇帝那裡不讓動,朱延平又是人家的後輩,兩者的關係可比成基命那裡掛名的師徒要親密的多。

真把崔景榮惹得甩袖子不幹了,皇帝要收拾他,朱延平那裡也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以前崔景榮的背景底氣是宣大軍,現在把宣大軍拆散交給朝廷,他的底氣就是朱延平。有朱延平鎮著,他這個兵部尚書自然能坐的穩穩當當。

甚至兩廣總督胡應臺這次進京,就有進入兵部取代崔景榮的想法。結果經不住人情攻勢,向錢龍錫求情,直接滾蛋回家養老去了。

晉升朱延平爲大將軍不利於朱延平成長,也會讓朱延平受到魏黨更深的好處,以至於陷得更深。同時也會造成朱延平與兵部的矛盾,那就爭車騎新軍的指揮權。

魏忠賢這是要借朱延平的手搶兵部的兵權!

崔景榮怎麼可能答應?魏忠賢又怎麼會放棄?

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72章 揚州瘦馬第67章 共謀富貴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81章 形勢第195章 斬俘第89章 家丁難招第262章 軍號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56章 哪來的虎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40章 爲難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65章 新開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60章 錦衣緹騎第30章 名聲大振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97章 示威第112章 袁樞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12章 算賬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95章 斬俘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65章 新開始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34章 密議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48章 熊廷弼第218章 疾如風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57章 傳教士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6章 哪來的虎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79章 家宴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4章 拜衙門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5章 工坊第95章 傷離別第94章 木材廠第25章 矇混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5章 矇混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39章 登萊系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71章 小公爺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300章 荒唐第298章 平戎臺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
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72章 揚州瘦馬第67章 共謀富貴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81章 形勢第195章 斬俘第89章 家丁難招第262章 軍號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56章 哪來的虎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40章 爲難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65章 新開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60章 錦衣緹騎第30章 名聲大振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97章 示威第112章 袁樞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12章 算賬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95章 斬俘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65章 新開始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34章 密議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48章 熊廷弼第218章 疾如風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57章 傳教士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6章 哪來的虎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79章 家宴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4章 拜衙門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5章 工坊第95章 傷離別第94章 木材廠第25章 矇混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5章 矇混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39章 登萊系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71章 小公爺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300章 荒唐第298章 平戎臺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舞阳县| 大埔县| 金门县| 白城市| 海淀区| 景德镇市| 大庆市| 甘德县| 道真| 丽江市| 乌拉特中旗| 读书| 姚安县| 墨竹工卡县| 赫章县| 瓦房店市| 乌拉特后旗| 漯河市| 武隆县| 哈巴河县| 林州市| 河池市| 屏南县| 杂多县| 保亭| 阳高县| 花莲县| 文水县| 德州市| 治多县| 固始县| 宜兴市| 景德镇市| 大关县| 西安市| 万年县| 伊宁市| 赣州市| 堆龙德庆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