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9章 家丁難招

三月初五,朱延平開始著手招募家丁,昨夜返回張家灣時就通知了逃難遼民。

遼民很苦,因爲各地區各階層都已經飽和,沒有多餘的土地給他們屯墾,也沒有多餘的工作崗位。排外性一直都有,士紳們招募長工也是以本地鄉親爲主,知根知底不怕出什麼意外。

而逃難的遼民名聲不太好,捨棄家業背井離鄉一路入關而來,什麼都沒有,爲了活命多少會做些不安分的事情。傳來傳去,遼民的名聲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朱延平昨夜放出招募遼民爲家丁的消息,頓時就引發了一場風波。

怎麼說呢?遼民被處處打壓,他們沒有任何的產業,只能幹最苦的工作,拿最低的工錢,又沒有宗族庇護,這是士紳們理想中的工人。

同樣,遼民的低待遇要求會擠佔本地人的就業崗位,拉低平均工價。這樣一來,本地百姓更是憎恨遼民搶佔他們的工作崗位,更排擠遼民。

備受排擠的遼民,爲了活命會用更低的工錢去找工作。這就是一個死循環,本土百姓與遼民對立情緒越發嚴重,而得利的士紳能將成本降到更低。

直到遼民在飢寒中死亡,或者融入本土,又或者造反……

如今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飽滿,朱延平要招募遼民,第一個不滿意的就是通州人,他們也想給朱延平當家丁。給人當家丁,這是溫飽有保障的差事,哪怕上戰場,也是生活有保障的,他們所求的就是自己與家眷能有一個溫飽保障,甚至是一個能做的差事。

士紳也不滿意,朱延平一口拉走遼民,他們還怎麼降低成本?

朝廷一直怕入關逃難的遼民鬧騰,再三下令讓北直隸、山東各地給遼民提供生計,可地方上也沒法子,支持外來的遼民,官員就會被本土士紳抵制,根本做不來。

所以遼民生活真的很苦,如果添一把火,就能形成燎原之勢。

張家灣的常駐各家商會、本土士紳,都派人來詢問朱延平要招募多少遼民,張家灣一些找不到工作的,或者沒有產業的百姓也想找個鐵飯碗,都來朱延平這裡詢問。

現場秩序有些亂,前來應徵的遼民一個個衣衫襤褸,也有帶著瘦的皮包骨的家眷來打感情牌的,通州人也想當家丁,雙方有打起來的趨勢。

打發了各處商會的代表,朱延平只要二三百戶家丁,這些人也就散了,二三百戶家丁在遼民中算不了多少,只是抽掉了張家灣五分之一的遼民而已。

四周徘徊的廠衛出來勉強維持秩序,進行拉架,沒有讓遼民和通州人打起來,停留在口角之爭上。

遼民好不容易有個溫飽的路子,自然不會放棄,通州人則認爲遼民一如既往的來搶他們的飯碗,不會去恨朱延平選擇成本低廉的遼民,而是恨遼民自己降低身價,恨遼民搶他們的飯碗,恨遼民干擾他們的生活。

難道,遼民就不恨通州人?只是勢力小,被欺負習慣了,保持克制而已。

朱延平送走商會、士紳派來的人,看著這些人送來的禮物只是一哼,又看看南院門前擁擠,爭吵,有鬥毆趨勢的兩幫人,頭都大了。

他的家丁都在東陽莊,這裡只有蘇成和陳雄而已,根本無力維持秩序。這裡又不是通州城,自然也就沒有衙役過來維持秩序,甚至守衛這裡的參將楊御藩,也沒派兵來維持秩序。

通州有南北兩個分守副總兵,楊御藩是通州南分守,他的軍營就在張家灣,他負責的就是張家灣這一片治安。

看到朱延平出來,一夥人停止爭吵,見朱延平怒目掃視,雙方對立情緒漸漸平息下來。

閻應元聽到消息,帶了家裡幾名工匠趕過來,可就是擠不進去,只能乾瞪眼。見朱延平一個神態就鎮住兩撥人,心裡歎服。

現在別說是南院,就連康安堂的正門鋪面都無法進入,這裡都被應徵的人擠滿了。

朱延平轉身回院,直入中院蘇成緊跟著,問:“家主,要不向楊參將求援?”

“往日無交情,如何求援?這事,還要靠自己。”

朱延平步子不停,他只要遼民,通州人保準不樂意,極有可能打起來。這事說大了,就是民變,會極大影響上面人對他的評價,他必須鎮住這些人。

也怪通州的經濟,這裡正統的農戶沒多少,多是在這裡給各家商會、鋪子打長工的。還有四處的流民,如遼民那樣來繁華的張家灣討生計。

蘇成覺得這事自家開口,楊御藩會派兵支援,畢竟朱延平是首輔葉向高的門人徒孫,楊御藩多少也要給個面子纔對。

“哥哥,外面情勢怎樣了?”

阿杏站在中院,面上驚容未退,一旁田文秀領著藥鋪的夥計,人人拿著木棍,防止外面的人生亂,衝擊內院。

朱延平步子不減,回頭說:“無礙,我能鎮得住。”

直入內宅,朱延平指著鎏金山文對襟連身甲說:“披甲!”

他展臂,趕過來的寇青桐與阿杏一起,將朱延平身上的對襟衣取掉,蘇成取下山文甲站在朱延平背後,朱延平像穿雨衣那樣將兩臂套上。

蘇成單膝跪在朱延平面前,將山文甲前面的暗釦層層扣上,阿杏和寇青桐拿著臂甲、護腕、分別給朱延平左右手臂套上,綁緊。

山文對襟連身甲穿戴方便,蘇成爲朱延平扣好暗釦,轉身取來猛虎大帶給朱延平綁在腰間,緊緊綁著,這樣甲身的重量會由全身分擔,而不是肩上。

分別擡腿,阿杏和寇青桐又爲朱延平將平底鞋換成高筒戰靴,最後阿杏取來六瓣圓檐猛虎立頂蒼纓盔,給朱延平扣上,看著戰盔遮住雙眉的朱延平,她露出微笑,繫著盔帶:“哥哥,真威風。”

“不威風,怎麼震懾人心?別擔心,只是小場面而已。”

六瓣圓檐戰盔,極度類似天子戰盔,皇帝的戰盔是真武大帝立頂,他的是猛虎獸形立頂,這就是唯一的差別。也只有小公爺,纔敢送這樣的戰盔。

蘇成綁好大帶,轉身取來長鎩給朱延平,接住長鎩朱延平對阿杏笑笑,轉身大步離去,蘇成從牆壁上取下戚刀,追上朱延平給他掛在腰間。

朱延平步子沉穩,誰穿上三十多斤的戰甲,都會步子沉穩。金盔金甲,威武不凡出來,頓時康安堂的夥計就炸窩了,一片吸氣聲。

看著朱延平離去,寇青桐癡癡望著,對阿杏說:“妹妹,老爺英姿,今日不知又會迷倒多少通州女子。”

阿杏楞了楞,說:“不會的,哥哥纔不會隨意接納女子進門。”

確實如此,朱延平只是拐了她,寇青桐是魯衍孟送的,趙家姐妹是朝廷賞賜的丫鬟奴僕。

趙家姐妹也在一旁看著朱延平離去,姐妹倆相互看一眼,笑著點頭。朱延平常常說要投軍遼鎮去殺建奴韃子,對她們姐妹來說,朱延平殺建奴,就是給她們父親報仇。

朱延平大步而出,陽光下金燦燦的山文甲差點亮瞎應聘的通州人和遼民,手中提著七尺長,寒光閃爍的長鎩,兩隻胖嘟嘟的小老虎一路追逐過來,怎麼看,都覺得如似天人。

閻應元這時候也擠了過來,見朱延平金盔金甲,相貌俊朗而威嚴,乾嚥一口唾沫,他覺得自己當教書先生的志向動搖了。

“我是朱延平,今日招募家丁,不想諸位擡愛,竟相而來,實出朱某預料。”

臺階上,朱延平神色冷峻,目光環視,聲音朗朗:“我素有報國之志,招募家丁乃是爲遼東之患。不滅建奴,死不瞑目。因此,這才招募因建奴爲患,而背井離鄉之遼地同胞。爲的就是上下一心,打回遼東,光復遼瀋!”

這裡聚集如此多的人,四周多有圍觀,遠處成排酒樓上,也多有達官貴人或清流名士觀望,想看看出了什麼事。

朱延平這一身價值萬金的山文甲,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兩隻圍繞著朱延平撲騰的小老虎,更是坐實了朱延平打虎英雄的名頭。

梅樓第三層,入京來看學生的錢謙益見了朱延平,露出笑容對左右友人說:“靖之先生收了個好徒弟,當真是羨慕的緊。”

梅樓五層,第五層上俊朗的錦衣衛士遍佈,只是個個面相陰柔。一名素裝絕色女子對一旁頭戴唐巾,中性打扮的英氣女子說:“朱延平英武之名,老爺也曾說過。今日一見果真不凡,回去給老爺說說。”

“姐姐還提什麼英武,都怪那廝惹事,否則今日早早在庵中上香,傍晚也能還京。這遲了,老爺會怪罪,若是禁足,以後想出來就難了。”

那頭,南院前,朱延平中氣十足:“自來張家灣,見遼民生計愁苦,而遼民與建奴有血海深仇,與我志向相符。故而,朱某隻要遼民,要敢打敢衝的勇士!”

一名京師口音的雄壯粗漢,昂首道:“將爺!我們通州人也不是孬種,將爺收了我等,我等願隨將軍尾翼,赴遼殺韃子!”

通州人一片應和聲,也有其他地方的流民應和,只要朱延平收通州人,他們也就有機會,否則這事只能讓遼人佔了去。

朱延平擡臂,壓下議論,看向那漢子說:“諸位好漢,遼民甚苦,此事莫讓朱某爲難。若出關參戰,又有幾人能回?朱某心存死志,身無家眷,諸位要爲家裡人想想。”

一名流民擠到前面,大喊道:“將爺,某家李虎,是滄州的漢子!只要將爺管吃喝,我李虎願爲將爺赴湯蹈火!”

通州人又出來一人喊道:“將爺!遼民瘦的刀都提不起,你看看我等,身板結實,是上好的兵苗子!”

李虎急忙喊道:“將爺,我李虎精通槍術,一手**大槍是祖宗親傳!”

一直被鄙視,人人數相對較少的遼民甚至都不敢說話,擔心自己進不了朱延平的家門,然後又無法在張家灣立足。

家丁,尤其是上戰場的家丁,有些人已經熄火了,現在爭著要去都是強人。誰不知武將家丁待遇優厚?雖然有危險,但待遇絕對是充足的。

武將招募家丁,都是以鄉親、宗族、玩伴爲主要途徑,很少招募外人。家丁就是親兵,與武將榮辱與共,風險大,回報更大!

而朱延平的名聲,先是打虎英雄,這個人人都熱衷的話題傳的飛快,還有那晚擒殺建奴奸細。他的名聲逐漸傳開,這些人都想跟著朱延平去殺出一番富貴。

朱延平左右看著,又看看面黃肌瘦顯得精幹的遼地難民,又看看面前這些人,輕輕一嘆道:“遼鎮孫督師招募健兒,月餉二兩,爲何不去遼鎮投軍?朱某隻是想幫助遼民,望諸位體諒一二。畢竟,朱某家財有限,養不起衆多家丁。”

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41章 名望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67章 共謀富貴第56章 哪來的虎第3章 窮途末路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203章 應社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01章 更荒唐第14章 操練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章 拜衙門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4章 拜衙門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70章 噩夢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1章 形勢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4章 拜衙門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83章 疑問第298章 平戎臺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2章 行軍第17章 譁變!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9章 緊急調令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8章 準備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87章 產業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章 形勢第19章 夜行軍第68章 顧炎武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68章 顧炎武第20章 拒絕第69章 私奔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6章 戚刀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1章 戰術改進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35章 鴛鴦陣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41章 名望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15章 工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309章 困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29章 善後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04章 被坑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41章 名望
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41章 名望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67章 共謀富貴第56章 哪來的虎第3章 窮途末路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203章 應社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01章 更荒唐第14章 操練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章 拜衙門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4章 拜衙門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70章 噩夢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1章 形勢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4章 拜衙門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83章 疑問第298章 平戎臺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2章 行軍第17章 譁變!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9章 緊急調令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8章 準備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87章 產業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章 形勢第19章 夜行軍第68章 顧炎武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68章 顧炎武第20章 拒絕第69章 私奔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6章 戚刀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1章 戰術改進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35章 鴛鴦陣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41章 名望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15章 工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309章 困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29章 善後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04章 被坑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41章 名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西峡县| 临安市| 新蔡县| 穆棱市| 乌什县| 濮阳县| 汾阳市| 宝兴县| 慈利县| 堆龙德庆县| 延川县| 黔西县| 于都县| 台东市| 长治市| 喀喇沁旗| 荔浦县| 珲春市| 名山县| 英超| 谷城县| 朔州市| 井陉县| 平潭县| 汉沽区| 黄浦区| 鄄城县| 青海省| 长治县| 卢龙县| 靖宇县| 通化县| 丹凤县| 修文县| 湖北省| 呼和浩特市| 西藏| 石柱| 察雅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