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6章 雙鶴書院

李漸涼匆匆走了,他要回京城去工部找李三才家宅構(gòu)造圖,或許廠衛(wèi)就有檔案。他只是臨時過來染點血,弄個投名狀而已。

李三才確實很強,可在督掌廠衛(wèi)的魏忠賢面前,讓某些人自然死亡不是多難的事情。

陳雄隨後也介紹了李漸涼的底細,這傢伙是皇戚,曾祖父娶了嘉靖皇帝的女兒寧安公主,生子李承恩,李承恩也就是李漸涼的祖父,與萬曆皇帝同輩。

結(jié)果李承恩偷藏萬曆皇帝賜給他母親寧安公主的精巧器物,這些本該是寧安公主的陪葬品。本來藏的好好的,被魏忠賢安插的暗樁發(fā)現(xiàn),於是李家不得不服軟,和魏忠賢做起了朋友。

後院分南北兩處偏院,北院是內(nèi)院,南院另外通了個門是外院,朱延平的家丁就安置在這裡。送走李漸涼後,朱延平就在這裡陪伴自己的家丁吃飯,做好安撫工作。

趙小七摸著後腦勺過來,有些窘迫道:“老爺,能給小七起個響亮的大名不?”

他家裡窮,沒請人起個好名字,其他家丁多少都有個名字,如今遠離家鄉(xiāng)也算是立世打拼,他可不想再頂著個小名。

朱延平放下筷子問:“想要多響亮的?”

“要威風一些,何二哥剛還取笑,說是讓小七改名子龍……這個擔當不起。”

“討個巧,小七你看驍騎如何?”朱延平說罷,又遲疑道:“趙驍騎,威風是威風,就是有些尋常,沒個彩頭。”

趙小七連連點頭,直說:“就這個,這個好,回去了家裡老漢也不拗口。不然換個旁的名,這邊習慣了,回鄉(xiāng)裡就不習慣了。”

“你倒是想的周到,還有旁的事沒?”

搖頭笑笑,改名的趙小七的走了。

朱延平確實沒有起名字的天賦,一個寓意簡單明瞭的名字就把知足的趙驍騎打發(fā)了,他也樂得輕鬆。

通州的風物比太倉不差多少,除了白日裡有些熱外,這些人還沒別的不適,倒也沒什麼問題。估計等到了炎炎夏季,這些人才會產(chǎn)生各種問題。

一頓飯吃完,朱延平返回中院,找陳子龍二人,這兩位去了雙鶴書院一趟,已經(jīng)吃的飽飽,看著書,準備明日的考校。

他們兩個進書院就讀不難,一人還會有個專門輔導的座師,明日的考校算是一種分班級。而朱延平討個旁聽的名額也不難,像他這類旁聽生多了去。

在書院中沒有師承關(guān)係,過去能隨意聽課,看著挺自在,實際上來雙鶴書院的士子,想要的就是與東林中人的師承關(guān)係。

師承關(guān)係纔是關(guān)鍵,有了這個就是加入東林,有了東林做大靠山。

陳子龍與朱延平對坐,顧炎武則坐在朱延平身旁,態(tài)度十分的親暱。

“近來書院教務(wù)由成靖之先生操持,小弟已與靖之先生提及兄長,先生通情達理,已準了兄長旁聽。”

陳子龍露著笑容,語氣輕鬆:“先生還說有兄長這樣文武兼?zhèn)涞挠⒉牛T院會比時,武略方面也能有個好彩頭。並言,若兄長缺乏週轉(zhuǎn)銀兩,可兼任教習,傳授求學士子強身健體之術(shù)。”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府人。萬曆三十五年二甲進士,避宣宗朱瞻基諱以字行於世。明朝對避諱之類的事情管的不嚴,成基命若是個其他姓,也就不用避諱,偏偏姓名連起來叫做成基命,還在官場混,這就要避避。

他是以字行於世,這種人很多,如薛禮以字行世叫薛仁貴,蘇烈以字行世叫做蘇定方。

成基命是首輔葉向高的弟子,錢謙益比他晚一屆,葉向高另一個弟子王化貞比他晚兩屆。王化貞都在兩年前做到了遼東巡撫的位置上,深受葉向高器重。

而成基命起起伏伏,至今是詹事府四品少詹事,基本上也沒公務(wù),本來在首善書院講學,然後日子不好過就在通州這邊講學。

南京的百官名義上是北京的備用,那詹事府就是內(nèi)閣六部五寺的預備役,詹事府是太子儲君的班底,可天啓皇帝才二十歲,詹事府也就沒什麼意義,純粹就是翰林官轉(zhuǎn)升、熬資歷的一個墊腳石。

東林缺人手,葉向高的弟子還來這麼一個不關(guān)鍵的地方掛職,可想而知這個成基命是與東林黨有間隙的,算不上一條心。

約定好時間,朱延平也就告別,回到北院入睡。

張溥一夥人不服東林,而陳子龍對成基命似乎很推崇。

他聽得出來,這個成基命有點度量,這也正常,任何一個組織,都是有好有壞的。組織與組織之間,只有路線問題,以及成敗問題。

半夜,阿杏披著被子一個人睡不著,將守夜的何衝、樓靖邊嚇著了還以爲來了賊,看到是阿杏,兩人故作沒看見,一個去拿宵夜,一個去解手出恭,讓阿杏裹著被子從背後溜進了朱延平房屋。

朱延平赤溜溜躺在熱炕上睡覺,臉上蓋著一本書,別提多舒爽了,阿杏一進來可憐兮兮,他傻了,總不能推出去吧?

這也怪北方氣候,炕這種東西天熱之前就不能停,否則冷炕睡上一晚,保準會落病。

裹在被子,阿杏踮著赤足越過朱延平,餘光瞟到光潔圓潤小腿,朱延平趕緊閉眼,唔,還早了點……

躺在一旁,偷偷擡頭瞄一眼,低聲道:“哥哥,吹蠟。”

“呃……一會兒還有事情要談。”

房頂瓦片輕響,朱延平打起精神聆聽,又聽到貓叫聲,這才放心,應(yīng)該是野貓路過。

好死不死,兩個人都很不自然的睡在一起,半夜的時候阿九回來了,有要事稟報。

朱延平縮在被窩裡不出來,阿九又看看一旁縮在被窩裡的人,看看地上阿杏的繡花鞋,露出笑容,笑吟吟道:“老爺,我似乎來錯時間了?”

一臉黑線,朱延平輕咳兩聲道:“什麼事?”

“魯公子已到了通州,不過跟了不少老鼠,多少是個麻煩。”

將近一個月沒見魯衍孟,朱延平怪掛念的,急忙問:“先生現(xiàn)在何處?”

“不知,我今夜只見了標記,只知魯公子到了。”

阿九說著擡頭,指指屋頂對朱延平搖頭,繼續(xù)說:“所以想請老爺讓家丁披甲備武,方便隨時救援魯公子。”

說完後,阿九遞了一張信紙過來,嘴上說道:“三五天內(nèi),我就能與魯公子碰頭,老爺這邊也做好準備,預防萬一。”

“好,還有什麼事?”

挑挑眉,阿九笑著搖頭:“就不叨擾老爺美夢,告辭。”

朱延平抖開信紙,是魯衍孟的筆跡,魯衍孟寫了一個計劃,一個需要他配合清理刺客的計劃。這份計劃,牽扯到朱延平的目標李三才的護衛(wèi)青陽子。

將信紙燒了,吹了蠟燭朱延平閉眼,推敲著魯衍孟的計劃。

魯衍孟要在張家灣以西的郊外現(xiàn)身,吸引青陽子師徒過去,好好談一談,談的好收買青陽子師徒,談的不好由他出面鎮(zhèn)住青陽子師徒。

他挑殺猛虎的戰(zhàn)績,也是魯衍孟沒有想到的事情,只當是他這個學生天賦異稟,有武力方面的特殊天賦。

可朱延平更想借這個青陽子離去的機會,將李三才掐死。李三才的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可能稍稍驚嚇,就能將這個老賊嚇死。

或者魯衍孟收買青陽子後,裡外聯(lián)手弄死李三才?

屋頂上,明秀懷裡抱著一隻貓伏著側(cè)耳,掐了一把,野貓亂叫著被他丟在瓦片上,渾身毛炸著,踩著瓦片作響跑了,明秀在聲響的掩護下,也輕輕躍下,從屋後落地翻滾繼續(xù)助跑,動作凌厲,身姿敏捷一躍翻出院牆。

瓦片聲響中,朱延平漸漸入睡,阿杏望著漆黑的屋頂,暢想著未來。

二月二十七,朱延平在尷尬中起牀,沒想到睡呢誰呢,跑到阿杏的被窩裡去了,看阿杏還在沉睡,細細端詳片刻,悄悄起身。

沐浴一番後,朱延平一襲粗布白袍,網(wǎng)巾束髮額頭綁著孝帶,腰間挎著戚刀,與陳子龍二人來到一里外的雙鶴書院。

青衫儒袍的士子都朝這裡匯聚,有的書童揹著書箱,有的騎驢,還有的乘坐華麗馬車,也有提著竹籃裝紙墨筆硯書的,也有什麼都不帶,純粹就是去聽講的過往旅人或本地少年。

還有撐著素雅紙傘的大家閨秀,素紗遮面蓮步輕搖,在丫鬟的陪伴下過來聽課。

陳子龍看著一名挑著魚筐,一身魚腥味的老漢送子侄少年入學,老少揮手告別的場景,不由心生感慨。

“文風鼎盛,有教無類,這纔是聖人子弟之廣博胸襟。”

朱延平也是笑容滿面,看著朝氣蓬勃的學子相互打招呼,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利在當今,功在千秋的大事。就是不知,如此多的學子聽講,書院中有無足夠的先生。”

顧炎武挺直腰板,昂首闊步因爲腿短緊跟著,還左臂負在背後一副大人做派,擡頭對朱延平說:“兄長,書院中講課先生不足,會由精熟經(jīng)義的學長代爲講解。”

朱延平一想也對,對旁聽生完全可以由正規(guī)學生,或來這裡等待科考的旁聽士子進行教育。給別人講解,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特殊的複習,溫故而知新。

站在講解的位置上來講,會將已經(jīng)知道的知識打心底裡去努力鑽研一番。給別人講課,若讓人挑了場子,那真的是丟臉丟到家了。

講解課文,也是一種學習,換個角度來學習,比一個人刻苦鑽研來的有效率。

朱延平一身打扮比較顯眼,士子多是淡墨青衫,鮮有佩劍。而他一襲白袍,挎著刀,又身形高碩,姿顏俊秀,難免會引起旁人目光。

也有佩劍的士子,見了朱延平只當是同道中人,遙遙帶笑拱手,朱延平也是拱手回禮。

在這書院中,講的就是禮,講的就是規(guī)矩。

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8章 前途迷茫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66章 西北戰(zhàn)起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9章 夜行軍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4章 密議第38章 準備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22章 炮戰(zhàn)第97章 宋應(yīng)星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5章 軍心不穩(wěn)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102章 魏忠賢發(fā)問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24章 單于城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37章 受賞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81章 形勢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40章 麻煩了第63章 充當臥底第31章 瓜分橫財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2章 中樞反應(yīng)第272章 中樞反應(yīng)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32章 春秋義戰(zhàn)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6章 戚刀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30章 晉商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4章 拜衙門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34章 密議第52章 二月春寒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54章 司禮監(jiān)內(nèi)亂第51章 戰(zhàn)術(shù)改進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310章 紅與白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94章 木材廠第61章 投名狀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19章 欺詐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12章 算賬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309章 困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quán)下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41章 內(nèi)閣首輔中第91章 參將有召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24章 單于城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12章 袁樞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112章 袁樞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
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8章 前途迷茫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66章 西北戰(zhàn)起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9章 夜行軍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4章 密議第38章 準備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22章 炮戰(zhàn)第97章 宋應(yīng)星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5章 軍心不穩(wěn)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102章 魏忠賢發(fā)問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24章 單于城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37章 受賞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81章 形勢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40章 麻煩了第63章 充當臥底第31章 瓜分橫財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2章 中樞反應(yīng)第272章 中樞反應(yīng)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32章 春秋義戰(zhàn)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6章 戚刀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30章 晉商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4章 拜衙門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34章 密議第52章 二月春寒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54章 司禮監(jiān)內(nèi)亂第51章 戰(zhàn)術(shù)改進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310章 紅與白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94章 木材廠第61章 投名狀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19章 欺詐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12章 算賬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309章 困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quán)下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41章 內(nèi)閣首輔中第91章 參將有召第255章 處理應(yīng)社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24章 單于城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12章 袁樞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112章 袁樞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深圳市| 灯塔市| 加查县| 莱芜市| 墨脱县| 嵊泗县| 三明市| 屏东县| 若尔盖县| 南昌市| 建宁县| 故城县| 平乐县| 晋州市| 肥西县| 中牟县| 疏勒县| 台东县| 友谊县| 公主岭市| 宿州市| 长泰县| 蒙阴县| 砚山县| 尚义县| 翁牛特旗| 广汉市| 绥阳县| 普格县| 汤阴县| 科技| 裕民县| 乐陵市| 同德县| 九龙县| 华蓥市| 霍州市| 龙南县| 马山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