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6章 地震,女奴

三月三,上巳節。

這也是通州開漕之日,漕運共有十個船幫,今日第一個船幫會抵達張家灣,大批量運來北方急需的各種物資。

張家灣兩岸上萬家商鋪家家燃放鞭炮,商會聯合請來的雜耍遊動表演,各處小吃鋪子開門以半價迎客。

這裡所有人的富貴、生活都被漕運控制,開漕之日,會給這裡注入一劑新血。

就連京師,勳戚、達官貴人之家眷子弟,也趕了過來,參加這次盛會。

鞭炮硝煙未散,朱延平一行人在閻應元引領下,品嚐著各省彙集到張家灣的小吃,在這裡各系菜餚會融匯,推舊陳新,採各家所長,獨居風味。

左右的鄰居,見了朱延平笑著拱手打招呼,讚一聲打虎英雄。

左手牽著一襲嫩黃襦裙的阿杏,朱延平右手握著兩尺長的鐵骨大扇,一幫人吃飽喝足,閻應元等人也是一襲新衣。

突然大地輕輕一晃,朱延平駐步,周圍人都停了下來,又是地震餘波。

從二月三十日開始,京師一帶地震不絕,以灤州爲先,一日數震,連日不絕。聽說山海關都被波及,損毀了不少關卡牆垛。

連續幾日下來,似乎都是小地震,這裡又不是核心地域,受災並不重。儘管在昨天之前,京城連震三次,人心惶惶,夜不敢寢。

一夥人大眼瞪小眼,還熱鬧一片的張家灣,人羣開始在京營兵的指揮下進行疏散。通州非常的重要,這座城有薊鎮兵馬,也有京營兵馬。

“閹黨亂政,天現異象!”

一名老年讀書人雙臂招展,仰天痛哭長嚎。

當即一名便衣廠衛將這人捂住嘴,拖走,消失在人羣不見。

黃宗羲張張嘴,見一夥漢子瞪目過來,看著他們這一幫讀書人打扮的人,輕輕一哼混在人羣中隱去蹤跡。

他什麼都沒說,只是一嘆。

人心動搖,不僅是害怕地震,還害怕地震背後的上蒼警示。

顧炎武輕聲道:“去歲末,南直隸地大震,今年初,北直隸大震不絕。人心惶惶邊鎮戰事又無起色,朝廷也難啊。”

南直隸地震,朱延平失去了母親,阿杏將朱延平有些顫抖的手臂抱在懷裡,朱延平也是出一口氣,道:“諸位,船已訂好,走吧。”

黃宗羲、顧炎武等人是東林的記名弟子,還要留在李園爲李三才守夜,一夥人就此分別。而朱延平算起來是首輔葉向高的門人,老葉和李三才不對付是出了名的,他去了是自己找麻煩。

他捂死李三才,也不想去找晦氣。

南下的只有朱延平與閻應元等人將近三十,登上兩艘船順著穿過張家灣的潞河南下。

船頭朱延平眺望,看到張家灣起火,很快被撲滅,濃煙滾滾又有其他地方起火,看來有人故意縱火。

連綿成串的船幫向著通州前進,會在通州卸貨分類倉儲,蔬菜、水果之類的會直接走運河直入京城,由東便門水道一路送到皇城。

每艘漕船插著鮮豔旗幟,對比此時的國朝形勢,顯得無比的刺眼。

閻應元提著一壺酒來到船頭,見朱延平雙臂環抱在胸前,背後粗布披風飄揚,笑道:“兄長不愧是南人,小弟上了船,不扶著東西,走都不敢走。”

“熟能生巧,賢弟多坐坐船,也能如此。”

朱延平不想說話,擠出一個笑容,閻應元站在船頭和他緊挨著,手中拿著小杯斟酒,飲著,眺望遠處,說:“再走二十里水路,就是香河縣,河畔有一座梨花觀,周圍有幾百畝梨樹。此時,想來景色是不錯的。”

左右眺望,出了張家灣,這一帶多是農田,村落零散。這些村落多是宗族聚集,不是明初時遷來的江淮百姓,就是有功將士繁衍的後代。

閻應元不清楚朱延平傷懷的原因,只當是憂慮國事,想要開解朱延平,詢問:“兄長今日,何故率領家丁?莫不是,要在郊外演武?”

朱延平點點頭,說:“我家師尊從太僕寺買了五十匹良馬在楊村,在村東還買了三千畝土地,準備建個莊子,正好請諸位賢弟一同去看看。”

楊村在武清縣與天津鎮之間,處於運河與官道交錯處,也是後世武清縣所在的位置。因爲這裡的土地無法利用,楊村靠的就是商業。

“天津鎮的土地……不是寶貝,買三千畝虧了。”閻應元指著東邊,說:“這片遼闊千里,可以隨意開墾,向衙門報備即可。可惜,這裡種什麼都不成。”

“買的不是荒地,是一片屯好的牧場,大約能養三四百匹馬。還會向東擴展,發展的好,以後能向朝廷輸馬。”

朱延平露出笑容,繼續說:“我見張家灣一帶多有遼地難民,不乏精勇之徒。等看完牧場,爲兄準備招募善騎遼民組建一支馬隊。若能科舉當個進士,爲兄就去邊塞當個小小縣令,爲天子牧守一方。若科舉不利,就帶著家丁從軍。”

他現在有監生的名頭,還有操守將的資歷,再次投軍,兵部給個守備官職是順理成章的。他又有家丁,按規矩不會給他閒職。

更何況,朝中爭鬥的兩夥人都把他當自己人,而魯衍孟更是搖擺在葉向高與魏忠賢之間,兩撥人爲了拉攏魯衍孟,他若從軍,絕不會虧待他這個當徒弟的。

閻應元家裡是做印刷生意的,也會印製縣一級邸報進行售賣,對朝中消息也算略知一二。他一手握住護欄,低頭看著船頭破開的浪花,道:“兄長好志氣,如今朝中動盪,小弟不求進士,考個舉人就滿足了。多事之秋,進士不好當。”

擡頭,閻應元露出笑容:“小弟則想當個教書先生,可算命的先生說小弟有統軍面相,該去從軍。不過,咱不信這些,就想當個先生來著。”

他的兩條豎眉,確實非常的威武,讓人一看,就會聯想到書畫中的古代大將。

看到閻應元這類獨特的面相,是個人都會覺得,這人應該當將軍。

朱延平想了想,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朝安穩,我們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業,若不穩,小爲親眷宗族安康,大爲天下蒼生太平,總要有人去戍守邊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閻應元重複一遍,讚道:“兄長真大丈夫也!”

這句話的原著是顧炎武的,朱延平搖頭道:“這是顧賢弟所言,他還要跟著爲兄習武,將來也要投身軍旅。”

閻應元動容,一杯酒撒入河水中,笑說:“顧賢弟有奇志,敬他一杯!”

看他喝了點酒就這樣,朱延平忍不住笑說:“他若知道你這樣敬酒,指不定會給你立個生祠,天天燒香。”

給活人這樣敬酒,關係不好會直接翻臉,這和詛咒對方早死有什麼區別?生祠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給死人擺弄的。

閻應元無所謂笑說:“生死有命,何懼生祠?”

兩艘船順流而下,遠處河畔大片梨花如雪,清香襲來,張目望去,朱延平心曠神怡。

阿杏等一衆女眷也出來,寇青桐被春梅攙扶著,姿態雍容大氣。阿杏則被兩名少女跟著,這兩名少女都是教坊司送來的官婢,之前都是大戶人家女子。

兩女姓趙,生父是瀋陽的一名五品道員,三年前戰敗潰逃後被朝廷抄斬,畢竟文官戰敗直接自盡就行了,朝廷也不會爲難你家人,可你活著跑回來,這不是找死?朝廷也失了顏面,不殺你殺誰?

本人被殺,家眷充入教坊司,這兩位少女的生母怕遭到侮辱折損貞節,上吊自殺。就留下這兩個少女在教坊司,又有其父生前同僚友人、門人子弟照顧,在教坊司日子也算平穩。

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與孫傳庭同科的探花,翰林院編纂陳子壯,在教坊司打了招呼,等這兩名少女及笄後,就贖買。結果,這位不接受老魏的示好,下面人就把這兩名少女送到了朱延平這裡,成了朱延平的家奴。

朱延平平白無故的,就多了個恨他入骨的敵人。陳子壯還想來朱延平這裡私下贖買,老魏一道命令就把他趕到浙江,擔任今年浙江一省的主考官。

算起來陳子壯還是這兩名少女的師兄,他還想著娶上一個,完成師尊的託付。結果到了朱延平手裡,短時間內不能討回去,以後朱延平要給,陳子壯也不會收下。他堂堂探花郎,會戴綠帽帽?

可不收,又不能完成師尊的託付,在一幫同窗師兄弟眼裡等於丟了個大臉面。若收,他又拉不下這個臉皮。路過張家灣的時候,陳子壯連船都出不了,直接被護送的廠衛一路送了下去。

這對姐妹還是雙胞胎,姿貌秀麗,大的趙素心溫柔,小的趙素錦英氣。

不僅陳子壯是個麻煩,陳子壯的父親陳熙昌是六科中的刑科給事中,這位也把朱延平給恨上了。昔日同科進士,還是至交好友的女兒,豈能爲人家奴?

皇帝下的聖旨,六科官通過後,纔是具有法律效應的聖旨。否則就是中旨,只能在皇城內有效率。這就是六科官的‘駁封’大權,而御史官又有不以言論獲罪的免死金牌,科道官合起來,就是限制皇帝權力的鐵囚籠。

一個限制皇權,一個可以跳著腳指著皇帝鼻子大罵聖上這錯了,聖上那不該,當明朝的皇帝,真的很需要修養和智慧,否則會被科道官氣死。

還是大清的皇帝給力,滿朝皆奴才,誰敢和皇帝瞪眼,抄家滅族!文人氣節?能有刀硬?說要西狩,一幫奴才敲鑼打鼓開道,就跑到西安將京城讓給了八國聯軍。

明末崇禎皇帝,死都要死在京城,因爲鼠疫十萬京營兵全軍覆沒,李自成打到京師,宦官、廠衛在外城與闖軍血戰一日,死了個差不多,外城各處朝臣的宅院裡,大臣們與家眷一同自盡。

大明朝就這麼完了,而所謂的大清還茍延殘喘幾十年,可見培養奴才的重要性……

而大明朝的刑科給事中,更是握著一條拴住廠衛的鐵鏈。廠衛要緝拿、查抄制式命官,必須要先申報刑科給事中,只有這裡給了批條,廠衛才能拿人。

陳熙昌有心給朱延平寫信,可他不敢寫。魏忠賢死死盯著他,時時刻刻都想著將陳熙昌拿下,換一個自己人把持刑科,到時候廠衛才能真正意義上鬆綁。

陳家父子現在還不是東林人,只是向著東林,但東林上下有內訌,在保陳熙昌官位的立場上,是極度一致的。

也是因爲陳家父子的中立,老魏纔會拉攏他們父子倆,皇帝纔會讓陳熙昌當刑科給事中。

可朱延平是什麼人?是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徒孫,是詹事府少詹事成基命的記名弟子,是根正苗紅的東林人。

陳熙昌給朱延平寫信求人情,這不是給皇帝說,自己和東林有染嗎?

就這麼陰差陽錯,朱延平被糾結的陳家父子及其背後的一幫兩廣官員恨上了。

看著幾百畝的梨花,一行人都是心神暢快。

至於趙家姐妹,她們則不像陳家父子那樣,陳家父子是因爲臉面放不下而記恨朱延平。她們姐妹還覺得朱延平待人和藹,或許是個不錯的歸宿。

作爲犯官女子,又有教坊司經歷,嫁給陳子壯也只能當個妾,給朱延平當妾又如何?

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7章 傳教士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29章 算命第84章 司禮監第61章 投名狀第53章 道門劍客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43章 朋與友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32章 士紳勞軍第40章 麻煩了第6章 戚刀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97章 示威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14章 操練第283章 疑問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3章 羞辱第218章 疾如風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81章 形勢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95章 傷離別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301章 更荒唐第24章 拜衙門第23章 進州城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84章 司禮監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3章 進州城第283章 疑問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57章 傳教士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2章 行軍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04章 被坑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1章 太倉換裝第79章 家宴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108章 首善書院
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7章 傳教士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29章 算命第84章 司禮監第61章 投名狀第53章 道門劍客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43章 朋與友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32章 士紳勞軍第40章 麻煩了第6章 戚刀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97章 示威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14章 操練第283章 疑問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3章 羞辱第218章 疾如風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81章 形勢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95章 傷離別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301章 更荒唐第24章 拜衙門第23章 進州城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84章 司禮監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3章 進州城第283章 疑問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57章 傳教士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2章 行軍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04章 被坑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1章 太倉換裝第79章 家宴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108章 首善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田林县| 安国市| 从江县| 灌云县| 布尔津县| 临猗县| 砀山县| 涪陵区| 板桥市| 师宗县| 雷山县| 宜宾市| 枣强县| 道孚县| 凯里市| 乌苏市| 嵊泗县| 望谟县| 玉环县| 浦东新区| 苍南县| 冀州市| 遂昌县| 左权县| 宁南县| 沾化县| 齐齐哈尔市| 滦平县| 凤台县| 新源县| 建阳市| 来凤县| 新宁县| 东丰县| 荆门市| 宁河县| 久治县| 伊金霍洛旗| 武冈市|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