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4章 司禮監

二月的最後一天,御史黃尊素彈劾錦衣衛千戶楊衰調軍於太倉,欺壓地方良將的摺子送了上去。這類從都察院每日送上去的奏摺很多,相互抓痛腳,也變著花樣誇讚自己人。

這一次的事情非常大,黃尊素的彈劾只是小事情,東林這回開刀的對象是退休的前前任首輔方從哲,要追究他在紅丸案中的不作爲,導致天啓皇帝的父親,泰昌皇帝的駕崩。說白了,要追究方從哲的弒君之罪!

這是一次試探,試探天啓皇帝是怎麼看待東林的。若追究方從哲,那表明皇帝暫時還能容忍,會遷就東林。若不追究,那就表示,方從哲已經和天啓皇帝聯手了。

張家灣,今日雙鶴書院關閉,因爲山長李三才死亡,是個善終。正規就讀的學子都要去走個過場,旁聽、走讀之類的學生就沒必要去了。去了,也就是打個醬油,還入不了內堂。

但多少也要去一趟,可朱延平去不了。

朱延平所在的康安堂,已被參將,薊鎮通州分守副總兵楊御藩派遣的薊軍封鎖。

楊御藩十分的詫異,自己的轄境內會突然冒出朱延平這號人。個人武技超羣,還有二十來號披甲家丁,人人都是一副魚鱗甲,這幅裝備將楊御藩嚇著了。

他楊家從國朝之初到如今,傳承十一世,代代爲將不是總兵就是參將,是山東第三將門。排在他家前面的就是登州戚家,濟南魯家。

尤其是遼東接連大敗,導致各地將門大規模衰落,他父親楊肇基乘勢而起,此時的軍界不算勳戚,論資歷排在楊肇基前面的只有薊鎮總兵王威和登萊副總兵,執掌登萊水師的沈有容老將軍。

西南五省諸軍總理,原神機營副將,濟南魯家的魯欽,論資歷還不如楊肇基。

如果再苛刻一番,西南的石柱總兵秦良玉女將軍資歷也不比楊肇基低。如果算上文進士將領,還有四川巡撫朱燮元、宣大總督崔景榮、登萊巡撫袁可立、此時的兵部尚書趙彥這四人能在楊肇基前面。

如果再把大理寺天牢裡喝茶的楊鎬、熊延弼算上,他父親楊肇基也是此時軍界排行前十的人物。

至於遼東督師孫承宗,還沒有戰績,有再多的兵力,也不會被楊御藩這樣的傳統將門看在眼裡。而遼鎮的將領,都是從底層提拔的,要麼就是敗軍之將,都沒有成功獨當一面的經歷,不好估算。

他家更是經歷過山東聞香賊作亂,亂軍勢大,導致他父親這個山東人不得不臨時當個山東總兵,這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當了半年的山東總兵,又是在家鄉,他家勢力擴張厲害,可他楊御藩,也有沒有二十副魚鱗甲!整個楊家的魚鱗甲,也就過百而已,半數還在他父親手中。餘下的,他們五兄弟、族中將領分配,他的家丁只有八副魚鱗甲!

將領之間比拼的無非家世、資歷、功勳、家丁和職位,楊御藩與朱延平同齡,他已經感受到了朱延平的壓力,這是個軍界後起之秀,將來可能是他的強力競爭者。

他有心拜訪朱延平,交流一二,可還有個東廠提刑千戶劉廷元在一旁看著,他可不想招惹東廠,否則東廠記恨,楊家多少會多些麻煩。

此時的朱延平,懶洋洋躺在火炕上,懷裡抱著阿杏,享受著殺戮之後的寧靜安詳,等待著劉廷元的到來。

劉廷元是魏忠賢的心腹,在東廠的地位屬於第二號;楊衰是田爾耕的心腹,在錦衣衛屬於第三號,都是核心人物。

此時的天啓皇帝,則就沒有這麼安詳。

乾清宮內,十九歲的天啓皇帝手裡握著精巧的鎖,瞇著眼睛另一手握著一根針搗鼓著,不多時一聲脆響,鎖被解開。

望著龍鳳紋飾的樑柱,天啓皇帝似在發呆。

此時的政務流程是這樣的,地方上送來的、六部處理過的公文,這些都會送交內閣處理,內閣對某些事情無法決斷,就會投票,最後上交皇帝這裡批紅。

還有就是每日收到的朝臣奏摺,這些奏摺會在朝會前,由皇帝審覈,過了的話就在朝中與朝臣廷議,沒過那就是留中不發,最後一把火燒掉。

wωw ⊕ttκá n ⊕C〇

偏殿裡,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與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樑棟、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幾個宦官的最高層處理著這批收上來的奏摺。

劉行孝的堂兄,自己把自己切了的劉時敏是司禮監御筆,他的職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寫字,他有一手好字。

魏忠賢五十多歲,面目方正無須,身穿飛魚服,飲著茶水。

每一封奏摺經過王體乾等人共議後,就會有一人拿著奏摺到魏忠賢面前朗讀,並給出處理意見,劉時敏可以進行補充,他類似於魏忠賢的參謀秘書。

魏忠賢寫不了好字,他會選擇一條意見,或者自己給出意見,由劉時敏提著紅筆書寫。

奏摺如此處理,每日下午內閣處理過的軍政公文會送到這裡來,再由司禮監審覈把關。

天啓皇帝很信任魏忠賢,凡是魏忠賢能做主的,都會在這裡處理掉,用皇帝的硃筆批準,這就是批紅。不能做主的,魏忠賢再去請教天啓皇帝,由皇帝示下。

可以這麼說,這裡就是一個小內閣,而皇帝更信任這裡,這裡完全就是天啓皇帝個人的軍機處。而魏忠賢握著廠衛,隨著廠衛力量復甦,有著更強的情報偵查能力和執行力。

上午,魏忠賢不僅要處理朝臣奏摺,還要時時處理廠衛送來的密報,非常的忙碌。

黃尊素彈劾楊衰的奏摺送過來,秉筆太監李永貞將詞藻過於玄奧的語句翻譯成白話,省去了引用的典故,典故無非形容楊衰此舉如何如何不好,會引發何等何等的壞事,純屬修飾形容,沒有一點乾貨。

雖然朝廷一直提倡公文簡白,可御史們爲了誇大其詞,增強自己的說服力,往往通篇都是廢話,實際上核心就是那麼幾句話。

也只有御史會這麼幹,其他有實職的官員這麼幹,就等著喝斥責罰吧。

魏忠賢聽了一笑,對劉時敏道:“這事做的漂亮,咱會向老爺表明。”

劉時敏放下手裡的一冊《永樂大典》副本,提筆蘸墨微微頷首,他長得不好看,就是因爲長得不好看,所以只能當個御筆。

論才華,他一個人能橫掃司禮監衆太監,論人品,這些人更是拍馬難及。所以,沒有老魏,他就危險了。

“罰楊衰俸祿三月,命其自省。另鎮海衛朱延平,升鎮海衛從三品指揮同知,世襲千戶。授武散階正六品昭信校尉,因其忠孝,報國之心深諳我心,再給一個監生。賞雪花銀十兩,著教坊司擇罰抄官婢二名以供其用。”

側頭,魏忠賢想了想,繼續說:“這份封賞由劉廷元宣下,咱倒想看看,那些人會拿什麼去招攬將才。就這樣,潤潤筆。”

劉時敏這才動筆,魏忠賢側頭看向身後,一名東廠百戶拱手躬身上前。

魏忠賢道:“去太倉查查,看這朱延平是否宗室子弟。若是,這事就不能由咱們來拿捏了,沒有老爺點頭,我等奴僕,如何能提拔這等流落民間的宗室貴胄?”

“遵命。”

這百戶告退,與不斷出入皇城的東廠宿衛一樣,出了皇城。

劉時敏寫好處理意見,飲一口茶水笑說:“廠公,未免擡舉這朱延平。宗室子弟命名,無論是否在宗室玉牒上,都是尊奉太祖宗室命名法度。這朱延平,名無五行,如何能是宗室?”

搖搖頭,魏忠賢道:“世家不會做無本買賣,這事弄清楚爲好,咱也安心不是?再催催內閣,今日咱還要去找找崔景榮這個老匹夫,實在是不識擡舉。”

大前天崔景榮入京,魏忠賢就擺宴洗塵,結果崔景榮來了吃飽肚子後,多餘的話沒說,拍拍屁股就走了,十分不給老魏面子。

老魏沒讀多少書,卻十分的好學,喜歡和朝中大儒打交道,聽對方講讀,有學習的意思,也有拉關係的意思,他很能拉同夥。一些被打壓不得志的朝中官員,就是這麼上了老魏的賊船。

右副都御史,都察院御史系統第三號人物,山東青州府益都人鍾羽正,爲人中正,是朝中孤立大臣。老魏很想拉這人上戰車,時常找鍾羽正請教,鍾羽正有次在朝會前,當著衆大臣的面,給老魏講了一個故事。

講到一半不講了,老魏聽的入迷,追問‘下面呢’。

鍾羽正則回答,沒有了……

成爲京師一時笑談,可鍾羽正諷刺魏忠賢,卻沒有主動靠攏東林,所以,老魏沒出手,這個能幹風趣的大臣,悲劇了。

結果前不久,鍾羽正在京察大計中,被東林評價爲‘年老,不堪任用,該歸家養老以示恩寵’。於是,鍾羽正黯然離開朝堂,捲鋪蓋走人了。

隨後,東林再次追究方從哲的奏摺放到老魏面前。

天啓二年禮部尚書孫慎行就要追查一次,被天啓皇帝維護,方從哲也主動削去自己的種種加封,這才倖免於難。

沒想到,現在又要舊事重提。

老魏則露出笑容:“三大案害人不淺,此折留中不發,遣人送到方家莊去。”

劉時敏聽了也露出笑容,這東林人狗急跳牆,方從哲退到了那種地步,現在還要逼迫,實在是不講規矩。

朝中鬥爭也有規矩,不牽連子弟、不準政治暗殺、也不會追究退下去的人。現在東林再次找方從哲的麻煩,真以爲方從哲好欺負?

不得不說,東林又幫了老魏一次,這回就能借這個事,招攬浙黨,這可是不小的力量。

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8章 準備第262章 軍號第203章 應社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301章 更荒唐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15章 工坊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65章 解謎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3章 密信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94章 平戎服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57章 傳教士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41章 名望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22章 炮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40章 麻煩了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46章 邸報惡訊第89章 家丁難招第309章 困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9章 夜行軍第310章 紅與白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44章 小公爺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37章 勾心鬥角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章 拒絕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83章 疑問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66章 正陰陽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93章 那一夜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76章 雙鶴書院第92章 再相逢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28章 血濺五步
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8章 準備第262章 軍號第203章 應社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301章 更荒唐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15章 工坊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65章 解謎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3章 密信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94章 平戎服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57章 傳教士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41章 名望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22章 炮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40章 麻煩了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46章 邸報惡訊第89章 家丁難招第309章 困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9章 夜行軍第310章 紅與白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44章 小公爺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37章 勾心鬥角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章 拒絕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83章 疑問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66章 正陰陽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93章 那一夜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76章 雙鶴書院第92章 再相逢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28章 血濺五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丰原市| 随州市| 澄城县| 仁寿县| 永登县| 民丰县| 临沭县| 武安市| 齐齐哈尔市| 吉林省| 县级市| 铁岭县| 广东省| 射洪县| 乡宁县| 永城市| 龙门县| 女性| 永泰县| 临高县| 西城区| 青田县| 高邮市| 金溪县| 衡阳县| 平利县| 博野县| 余姚市| 延寿县| 锡林郭勒盟| 项城市| 郴州市| 衡南县| 黄浦区| 原平市| 临邑县| 青田县| 琼中| 宽城|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