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

三月三,濰縣軍營。

朱延平率輕騎隨從過來看看,將最後的尾巴抹除。

這裡周邊的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他也算沒有軍務上的事情了。其次,就是曹少欽飛騎抵達,送來了他想要的東西。

一早上曹少欽抵達,不顧疲憊就找到趙靖忠,兩人一個持刀,一個握槍,在軍營裡打了起來……

曹少欽身體疲乏,後繼無力,被趙靖忠抓住機會,一槍橫掃打暈,現在還躺在昌樂。

濰縣這裡,山東巡撫王惟儉、布政使徐從治也在來的路上,既然不是叛亂,那就要給濰縣守軍、登萊軍一個說法。

濰縣軍營,朱延平看著軍營構造修建的可算用心,只是旗幡、軍士衣甲都是上了年頭的東西,難怪今年登萊軍今年會下十二萬套軍服訂單。

會議舉行,登萊軍與朱延平這邊相對而坐,沒有主持會。?議的人,這是一場由京兵序列的車騎府軍進行的一場詢問。

朱延平這裡怎麼記錄,將作爲第一手資料送報京師。

袁樞卻以車騎將軍府參軍的名義列席會議,在一旁提筆對問答文案進行潤色,爭取在各個方面做到妥善處置,將道理捏在登萊手中,徹底、一舉搞垮王惟儉。

濰縣知縣張巖秘奏駐軍謀反叛亂,濰縣確實前一段時間極爲混亂,到底誰對誰錯,朱延平的意見至關重要,他送上去的奏摺、卷宗如何寫,將影響兵部的判斷。

“各方面的事情已經很明確了,不是濰縣無糧可撥,而是知縣張巖因意氣之爭,爲個人臉面,意圖以糧餉拿捏駐軍。導致駐軍斷糧,軍士童仇盜王家羊腿變賣米糧養活家眷,又因爲張巖給朋友王澤爭口氣,故意拖延錢糧劃撥,加劇駐軍、軍屬家眷生活困難。”

“迫於生計壓力與鄉親袍澤困苦,軍士童仇於濰縣東門前自裁謝罪,不想駐軍、遼民們深受刺激,遼民憤怒衝擊縣城,與濰縣百姓民壯爆發械鬥。導致知縣張巖驚懼,故而上奏山東栽贓駐軍意圖謀反。”

朱延平看著寫好的對答卷宗,緩緩道:“張巖這裡,纔是重中之重。首先他確實是罪的,心裡也是鬼的,用心是險惡的,否則不會至今封閉城門,拒絕交流。”

“其次,濰縣有人作亂也是可以確定的。作亂,不僅指誰挑頭作亂造反,也要看根由。張巖此舉有蓄意逼反駐軍之嫌疑,在人前挑頭作亂,與幕後推動亂源,都是作亂。他這是對朝廷信任的辜負,對聖人經義及道德良心的背叛,是對治下百姓的瀆職。”

袁樞在一旁提筆依舊在寫,代替朱延平潤色書寫卷宗總結及自己的處置意見。

朱延平身旁趙靖忠端坐,懷裡抱著薑黃色絲帛包裹的尚方劍,色澤渾厚、深沉、內斂的薑黃卻比金黃色還要刺眼。

金黃色過於張揚、淺薄,皇室用色採用明黃色和薑黃色兩種看著有底蘊的色彩。

朱延平面前譚昌言也坐的端端正正,與身後垂首候立的李性忠聽候朱延平的處置意見,他只覺得朱延平說的有些囉嗦,語句過白,不過確實夠詳細,夠簡潔明瞭,易懂。

“或許,張巖被濰縣亂象嚇住,他的本意只是請山東方面派兵鎮壓、維持秩序。可他用詞不當,不僅導致山東誤會,就連中樞也被矇蔽。”

“具體他是怎麼想的,只有他張巖知道。本將只知軍機戎事乃國朝延續、萬民太平之首要大事。張巖有糧不撥,蓄意坐看駐軍斷糧,有逼反駐軍表形;觀其近來表現,不思安撫軍民調解矛盾,坐看事態升級;又不與上司說明曲折原委,其內意昭然,惡意滿滿。其行、其意,與亂臣無異。”

“因故,車騎將軍朱延平,執皇上御賜尚方劍,斬心思鬼祟之亂臣張巖,以正朝廷秉公之威嚴,以撫濰縣駐軍之心。”

蘸蘸墨,袁樞看一眼朱延平道:“宗柔,殺張巖該由三司決定,這是七品命官,若由這裡斬殺,恐三司非議。”

對面的譚昌言撫須,頷首微笑:“張巖行爲昏聵,論罪確實該殺。此等宵小亦有法司論罪,將軍深明大義,秉公斷事,也不該牽連自身,惹得朝廷不快。”

飲一口茶,朱延平搖頭:“若非李性忠忠貞,委曲求全,心懸大局;登萊方面處置神速,應對得當。若非如此,濰縣爆發兵變,又該會枉死多少軍民,耗費朝廷多少錢糧?”

“本將駐軍昌樂爲的就是等到尚方劍,不論張巖是什麼本意,他有逼反駐軍的形跡,那就該殺!”

“今日不殺張巖,他日便有李巖效仿,帶軍將領並非人人皆能受得了委屈。爲避免日後此類事件再演,爲免得他日軍中袍澤因小小賊子從中作祟而兄弟相殘。故,本將殺定亂臣張巖,諸位莫勸。”

“殺張巖,就爲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爲以儆效尤,也該殺。殺一人而弭平後患,休說他七品,就是五品,本將也殺得。”

譚昌言看著一臉殺氣,說話間齜牙星目的朱延平,那亮亮的眸子很好看,可閃耀的可都是寒光。心裡嘆一口氣,還好道理在登萊這邊,這人夠狠。若登萊無理,可能朱延平殺的將會是李性忠。

作爲萊州副將,李性忠品級是正三品,卻不敢列坐,站在譚昌言背後對朱延平拱手道謝:“我部將士,承蒙車騎將軍做主,又無以感激之物。他日赴遼殺賊,我等願與將軍同進同退。”

李性忠的心在發顫,暖融融,被張巖欺負了很久很久。

現在朱延平砍了張巖爲他們出氣是關於他們的,往大了說,一個正七品知縣的首級被剁下,整個山東的遼地百姓日子都會好過不少。

“無需謝我,這回錯的是張巖,錯的若是李將軍,可能話就沒這麼好說了。”

朱延平正色說著,接過袁樞潤色後的奏摺,提筆簽字,蓋印,轉交一旁趙靖忠,趙靖忠看都不看就簽字附印。

趙靖忠拿捏語調,聲音怪長怪長,帶著痞氣、蠻橫:“既然談妥了,這山東的事情就算完事。今日召集全軍監斬,斬了張巖我等就回天津,也望爾等恪守本份,好生操練,他日殺敵報國,也給自己殺出一份前程來。有什麼事情別自己撐著,多與上司溝通。”

“這件事,說白了固然是張巖不對,你們也不該有什麼事情就自己撐著。我大明朝還是有講理的地方,休說他一個小小的張巖,權位再高的人,也遮不了這天,也矇蔽不了……聖視,聖聽!”

他似乎對李性忠說著,可目光卻盯著譚昌言,警告登萊的意味十足。

順便說一聲,袁可立來山東之前,和天啓有一段師生情誼。

本來袁可立在天啓四年就會從山東離職,之所以留到現在,也是因爲魯衍孟的事情。袁可立官可以不當,做錯的事情必須要補償。孟府被屠,當時山東戰場的總指揮是趙彥,可他是趙彥的頂頭上司。

當時他的精力放在南四衛的戰事上,登萊精銳出海,山東空虛,他還出海一趟,差點海上出了意外,等他回來,孟府已經被屠了,鄒縣也被屠了。

這也是東林方面依靠遼軍祖大樂部廣義營威脅皇帝時,登萊軍坐視不動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袁可立也不願意攪進去,他是一個十分重視綱倫秩序的人。

濰縣是萊州北部重要支點,縣城規模與尋常州城無異。

尚方劍亮相,聽著城下虎大威朗誦車騎將軍朱延平的處置意見,守城的衙役、鄉勇驚惶失措。

城頭張巖臉色灰白,連張嘴反駁的勇氣都無。

他的上司譚昌言前日遣人要入城取米,被他一口咬定譚昌言與叛將李性忠勾結,死活不開門。他的預料中,車騎將軍那麼神速的趕過來,進行休整爲的就是幹掉李性忠拿這批天大的軍功。

到時候事情定性,他張巖高升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有罪!

守城的衙役慌慌張張開著城門,虎大威沒耐心,一揮手一隊剽捷軍士上前,甩出鐵鉤繩索,攀上城頭。

濰縣軍營,近五千軍士,兩萬多軍屬家眷圍觀。

朱延平端坐閱兵臺,看了看日冕,道:“午時三刻,行刑。”

一枚令籤投下,在乾燥的土地上彈了彈,一聲脆響。

身材雄壯,晉商護衛出身的家丁王雙喜頭裹紅巾,上身赤著披著紅色坎肩,疤痕累累,都是朱延平賜下的。對著雙手啐一口,雙手摩擦,右手提著厚背大砍刀,左手摸著張巖頸間骨骼分佈,爭取一刀斬首,將這件事情做的漂漂亮亮。

張巖雙手反綁,本地納的小妾王氏抱著孩子抹著淚,給他喂著酒,哭哭啼啼說不出話。

小妾王氏被軍士拖走,張巖瞇著眼擡頭看朱延平,日光刺眼,聲音乾啞:“爲何!大好的軍功,某已爲將軍鋪好前路,將軍探手可得!將軍爲了這些泥腿子,折損自家前程,這又是何必!”

“張巖,做人做事,當有所爲,有所不爲。今日借爾頭顱一用,三日後屍首縫合,本將遣人送你歸鄉下葬。且安心去吧,本將亦非牽連無辜之人。”

朱延平說著,看一眼行刑的王雙喜,王雙喜對認命低頭的張巖道:“城裡劊子手行刑時都要念個詞兒,哄騙亡魂。咱這也是首次,名喚王雙喜,張大人心裡怨咱動刀,找咱王雙喜就是,咱不騙人,也不騙自個兒。”

細細碎碎說著,張巖注意力被分散時,王雙喜突然揮刀,一道血泉噴濺,張巖頭顱落地滾了滾,感覺到額頭磕的有些疼,張巖微微皺眉,看著湛藍的天,耳邊一陣陣的喝彩叫好聲,視線發黑,意識消散前,很疲乏的閉上了眼睛。

“老爺!”

小妾王氏的哭嚎聲被圍觀軍民的叫好聲淹沒,她好恨自己爲家裡人說話,唆使張巖……

徐從治與王惟儉趕來時,正好聽到營壘中的呼嘯聲,等走近了看到一枚洗乾淨的頭顱掛在轅門處,在風中左右旋轉,輕輕盪漾。

是張巖……

王惟儉晃了晃,臉色發白:“怎能如此,這是朝廷命官……”

徐從治臉色也很難看,沒有通報他們就殺一個知縣,難道朝廷那裡對山東有了不好的看法?

王惟儉扭頭道:“未經法司定罪,朱延平擅殺朝廷命官,本官要彈劾他橫行不法!”

他要搞朱延平,朱延平和袁樞也不會放過他!

第38章 準備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1章 一場交易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12章 算賬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68章 顧炎武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8章 血濺五步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12章 算賬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83章 疑問第203章 應社第259章 歲末上第66章 正陰陽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301章 更荒唐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40章 爲難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37章 受賞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13章 蛇是誰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65章 解謎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8章 敲詐勒索第84章 司禮監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68章 顧炎武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8章 前途迷茫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30章 晉商第259章 歲末上
第38章 準備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1章 一場交易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12章 算賬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68章 顧炎武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8章 血濺五步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12章 算賬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83章 疑問第203章 應社第259章 歲末上第66章 正陰陽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301章 更荒唐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40章 爲難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37章 受賞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13章 蛇是誰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65章 解謎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8章 敲詐勒索第84章 司禮監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68章 顧炎武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8章 前途迷茫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30章 晉商第259章 歲末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昌宁县| 老河口市| 固原市| 上林县| 会同县| 南丰县| 七台河市| 阳西县| 文成县| 威信县| 大同市| 囊谦县| 台中市| 新竹市| 邮箱| 温州市| 岗巴县| 巴中市| 贡觉县| 昔阳县| 蓬安县| 谢通门县| 蓬安县| 新密市| 高淳县| 巩义市| 越西县| 大洼县| 沙雅县| 万盛区| 兴安县| 文成县| 洪湖市| 长顺县| 襄垣县| 柳江县| 潢川县| 邓州市| 稷山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