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0章 義從鐵騎

張家炭場,一名名穿著坎肩的漢子挖開土窯,取出燒好的竹炭,獨目的李遂挑起兩簍竹炭赤著雙足,穩(wěn)穩(wěn)當當挑著總共百來斤的木炭走向張家灣。

雖然早已入春,可大戶人家還是喜歡在夜裡用木炭燒水,高雅一點的飯館也會用無煙的木炭來燒菜。

尼姑庵也是需要木炭的,李遂這一次是要送到尼姑庵。

可前後道路都被堵塞,他就混在人羣中,想要擠過去。聽周圍人言語,似乎新來的朱將軍要在這裡招募遼民當家丁,只招遼民。

這又是一個壓榨遼民的人,李遂這樣定義朱延平。

他聽說過朱延平,打虎英雄,還個猛將,似乎還是當今內閣首輔葉公的門人,是個文武兼?zhèn)涞娜恕?蛇@樣的人,他還是看不起,哪能比得上他家少帥。

只是可惜他家少帥,否則遼東豈會變成如今的樣子,他又怎麼會背井離鄉(xiāng)?

想當年,他年少時,老帥隱居,九位少帥五人總兵,四人蔘將,把持遼東威震三國。整個遼東經營的滴水不漏,朝廷也是難以插手,甚至那個努爾哈赤,見了他也要恭恭敬敬行禮。

他父李平胡,是大帥的起家老人,雖爲親兵,卻管著一千遼東鐵騎,去建奴老寨,努爾哈赤會像狗一樣伺候著他父親。

當年的遼東鐵騎,那纔是真正的鐵騎。最近聽說鎮(zhèn)守山海關的總兵,延綏鎮(zhèn)尤家的尤世威正在統(tǒng)率、訓練一支叫做關寧鐵騎的騎軍。

聽人一說關寧鐵騎的裝備,李遂只是吐了一口痰,什麼關寧鐵騎,名字倒是威風。說到底,還不是使用火器的跳蕩鐵騎。戚爺爺創(chuàng)造的跳蕩鐵騎那才叫所向無敵,尤世祿一個延綏人,哪懂什麼跳蕩鐵騎的戰(zhàn)法!

尤家是延綏鎮(zhèn)的將門,老大尤世功也是個總兵戰(zhàn)死在瀋陽,尤世威和尤世祿如今也是總兵。看著威風,又不是戚爺爺嫡傳,懂什麼跳蕩鐵騎戰(zhàn)法。

他想回關外參軍,可惜,當年的李家被清洗,與曾今的戚家一樣。他去了,要麼被遼將秘密處死,要麼白跑一趟。

關鍵是,他看不上現在的遼軍,更關鍵的是,他沒路費。

擠在人羣裡,三十多歲的李遂只能等著人羣散盡。待那朱將軍出來,李遂彷彿看到了當年少帥點兵,輕騎突擊時的豪邁風姿。

尤其是兩頭圍繞的小老虎,更是像極了在虎園逗虎的少帥,回憶起過去的事情,李遂獨目忍不住淌下淚水,那時候過的纔是人過的日子,哪像現在,工頭笑面虎,自己爲家眷生計還不得不賠笑。娶來的蒙古臺吉貴族之女,也不得不去幹粗活,儘可能的補充家用。

一聽朱延平勸其他人去遼鎮(zhèn)投軍,滄州人李虎直接就氣炸了,嚷嚷道:“將爺您不知,小的剛從遼鎮(zhèn)回來,狗日的雜碎如今不收關內人!哪有二兩的軍餉,那邊的滄州弟兄苦不堪言,人人只有五六錢,若不是軍籍在身,早逃了!”

一名山東人也喊道:“是極!天殺的遼軍拿著遼餉,就是不幹人事!”

其他人對遼軍也是一頓狠罵,對他們來說朝廷加派的遼餉實在是太重了,如果遼軍能打,也不至於加派遼餉。

朱延平瞪目過去:“我朱延平不是菩薩,今日只招遼民!其他地方的好漢,若能在我手中走上三回合,某收他做家將!”

跳的最歡的就是李虎,這人自持武藝,有一種你不收,就你眼瞎的氣勢。

滄州人尚武,可朝廷很少去滄州招兵。原因就是這個地方的宗族抱團、門派成堆,幾乎人人都算江湖人。到了軍裡,不好訓練,也不好控制。

若以滄州人爲軍,組成的軍隊就別想能有一個好軍紀。這夥人抱團參軍,就連軍紀都不好整頓,整頓就會引發(fā)譁亂。

兩年前東林人李邦華當天津巡撫組建天津鎮(zhèn)的時候,別的地方兵都會招,唯獨不招滄州人。文官推崇戚繼光的《練兵實紀》,可能不會打仗,可在挑選兵員上,還是分得清好壞。

李虎上前一步,昂首闊步看著朱延平,雙目炯炯。

朱延平越是不收,他越想當。

朱延平扭頭給蘇成一個眼色,蘇成將手中握著的紅纓槍拋給李虎。

伸手接住長槍,李虎抖了兩個槍花,又舞了一圈熱身,擺了個姿勢,橫槍指向朱延平,口中喝道:“將爺,得罪了!”

一片叫好聲,朱延平右臂握持長鎩原地不動,看著李虎確實根基深厚,只是點點頭:“來攻,我進退一步,就算我輸。”

察覺到李虎的敵意,兩頭小老虎蹲在地上張嘴吼著,聲音稚嫩,不見兇猛只讓人覺得憨態(tài)。

李虎被朱延平這話一激,也是熱血上頭,闊步上前,雙手握持紅纓槍,一槍迅猛刺來。

紅纓抖動之間一片鋒寒閃亮的槍影,朱延平只是提鎩一刺,後發(fā)先至,鎩刃牽著蒼纓筆直向前,霸道無匹撥開紅纓槍,李虎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臉色一白,冷汗?jié)B了出來。

周圍一片吸氣聲,只見朱延平手中長鎩闊刃搭在李虎肩上,一枚破甲錐橫在李虎喉間。似乎朱延平提鎩一抹,就能抹斷李虎的脖子。

“如何?”

“將軍神力,李虎心服口服。”

朱延平輕輕點頭收回長鎩,鬆了一口氣的李虎握著紅纓槍轉身,喝問:“誰還敢上來一試?奉勸諸位,刀槍無眼,早早散了爲好。”

一名通州人上前,擡頭齜牙抱拳道:“我王九斤也是神力,可有大關刀?”

蘇成跑回南院,從兵器架上取下一桿大關刀雙手提出去,遞給那名王九斤。

王九斤純粹就是不要命的打法,一刀力劈華山狠狠劈下來,死活就是逼著朱延平挪移一步。

可他劈不下來,他半空中的刀被長鎩側枝頂住,王九斤收刀又是一記橫斬,攔腰斬來。同樣,被朱延平格擋。

懂行的都嚥了口唾沫,這朱延平好大的力氣。

第三刀王九斤沒劈,拄著關刀單膝跪地,道:“將爺英雄,在下不求一物,只願追隨將爺,鞍前馬後,行那周倉舊事!”

李虎上前單膝跪下,連伙食也不要了,安家費、月俸自然也不要,要跟著朱延平打拼富貴。武人就是簡單,遇到更強的,就會跟隨。

再者,朱延平現在點頭收下他們,會真的不管伙食?

其他想的遠一點的勇悍流民或通州失業(yè)漢子,前後五十餘人上前單膝跪下,什麼都不要,就是要跟著朱延平。

擱在漢唐,家丁私兵叫做部曲,李虎、王九斤這類人叫做義從。

王九斤、李虎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俠義氣概十足,圍觀的人紛紛叫好,李虎這夥人也是面綻紅光,覺得格外的神氣風光。人活一世,求的不就是溫飽和名望?

朱延平有些頭大,這批人可收可不收,想了想還是收下,實在養(yǎng)不起他就去籌借銀兩。

點頭道:“既然諸位壯士願隨我朱延平爲國事赴死,盛情難卻,今日就認下你們這些好漢子!”

“願隨將軍,赴湯蹈火!”

李虎高聲應答,其他人重複一句,一連三呼,倒也齊整。

朱延平露出笑容,左臂虛擡:“諸位請起,班列某之左右。”

“遵命!”

五十餘人起身抱拳,站在朱延平左右,雖不齊整,且衣色雜亂,倒也顯得銳氣。

除了遼民,其他人熱鬧也看了,更因爲自己沒有去當義從,覺得臉上發(fā)燙,紛紛拱手辭別。

隔著一排院落的梅樓上,錢謙益倒也聽得清事情經過,對左右友人嘆道:“國有義士,何愁邊患建奴。敝人要上疏朝廷,爲朱將軍揚名。諸位,敝人聽聞朱將軍在太倉時,保境安民勞苦功高。太倉王世釗老先生親題‘保境安民’牌匾,朱將軍懸牌匾於轅門處告誡軍士,說是軍民魚水。令敝人甚是欣慰,願襄助朱將軍一二,諸位以爲如何?”

他的話很簡單,朱延平的軍隊,是站在士紳利益上的。

在座的紛紛答應下來,錢謙益開口了,朱延平更是首輔葉向高的門人,如今資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哪怕朱延平那邊沒有回報,他們也能借此揚名。

如今國人重利,朱延平能招募五十多義從,這已經是能傳揚天下的美名。他們不去資助,有的人會去資助朱延平,藉此求名。

那邊閒人散盡後,遼民開始上前參加篩選,閻應元帶來的三名工匠都是家裡刻版的匠人,粗通文墨,坐在桌子上進行統(tǒng)計應聘的遼民。

李遂想走,就是邁不開步子,轉身走向南院門口,索性跟了這樣的英雄好漢,死也要死在遼地。

“今日統(tǒng)計,傍晚時分放出錄取榜單,明日諸位就可攜帶家眷來此處。若有從軍經歷,如實相告。”

朱延平看著一片面黃肌瘦的遼民,繼續(xù)說:“只招募二百戶,男丁參與騎術訓練,朱某亦會安置諸位家眷,找份差事。望諸位莫要生事,某隻要二百戶!”

李遂挑著木炭上前,站在桌前,聲音有些乾啞,這回當家丁,說不好就是一輩子的差事了:“某是遼東鐵嶺衛(wèi)軍戶出身,家父平胡是遼東李大帥帳下親衛(wèi),後戰(zhàn)死於鐵嶺。某曾爲遼東李大帥、少帥麾下親兵,軍中時擔任過百騎將。參與過瀋陽、遼陽之戰(zhàn),渾河之戰(zhàn)時與麾下弟兄擊斬建奴哨騎四級。”

提筆錄寫的是閻應元,擡頭問:“哪位少帥?可有證據表明渾河所立軍功?”

“是長公子,忠烈公。渾河軍功首級販賣給祖家,銀兩均分,當年弟兄如今也在通州一帶求活過日。”

朱延平走過來,拱手問:“壯士可懂遼東鐵騎戰(zhàn)法?”

李遂躬身抱拳回禮道:“我父參與訓練,某年十二就在鐵騎班列,自是精熟於心。”

朱延平點點頭,又問:“可能聚集多少鐵騎後人?”

“安家費多少?若有二十兩,某能爲將軍聚集四五十騎,只是人人無馬,鎧甲兵器也是沒有。”

李遂頓了頓,繼續(xù)說:“聽聞有一部兄弟在朵顏部求活,有百餘騎,將軍若能討來入關文書,某能拉來這百餘騎弟兄。他們日夜拼殺於塞外,刀不入鞘,比之遼軍強數倍。若不是大帥一族橫遭打壓,那部弟兄或許早就投了遼軍諸將。”

朵顏部在插漢部和遼西之間,這裡能活下的人被稱作邊夷,各族混雜,都是猛人。乾的工作就是馬賊,和北邊的插漢部打,和南邊的朵顏部打,也和西邊的遼軍打。

朱延平皺眉,入關文書不好弄,李遂見他爲難繼續(xù)說:“近來聽聞遼鎮(zhèn)孫督師要招安邊夷各部,將爺若想成就一番基業(yè),這百餘騎不可錯過。”

第25章 矇混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9章 歲末上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41章 全府震動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3章 羞辱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60章 錦衣緹騎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62章 軍號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51章 戰(zhàn)術改進第198章 春怨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98章 平戎臺第42章 蘇州最強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4章 操練第60章 錦衣緹騎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98章 合金策第52章 二月春寒第89章 家丁難招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9章 夜行軍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98章 合金策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69章 東江戰(zhàn)事第294章 平戎服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301章 更荒唐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2章 行軍第84章 司禮監(jiān)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35章 鴛鴦陣第115章 工坊第195章 斬俘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34章 密議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90章 火棉第102章 魏忠賢發(fā)問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98章 平戎臺第98章 合金策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98章 春怨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41章 名望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9章 善後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04章 被坑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3章 進州城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12章 袁樞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0章 拒絕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
第25章 矇混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9章 歲末上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41章 全府震動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3章 羞辱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60章 錦衣緹騎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62章 軍號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51章 戰(zhàn)術改進第198章 春怨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298章 平戎臺第42章 蘇州最強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4章 操練第60章 錦衣緹騎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98章 合金策第52章 二月春寒第89章 家丁難招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9章 夜行軍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98章 合金策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69章 東江戰(zhàn)事第294章 平戎服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301章 更荒唐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2章 行軍第84章 司禮監(jiān)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35章 鴛鴦陣第115章 工坊第195章 斬俘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34章 密議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90章 火棉第102章 魏忠賢發(fā)問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98章 平戎臺第98章 合金策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98章 春怨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41章 名望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9章 善後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04章 被坑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3章 進州城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12章 袁樞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0章 拒絕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桂林市| 通城县| 天门市| 长岭县| 德阳市| 连城县| 富宁县| 昌江| 于都县| 三穗县| 凤山县| 丰镇市| 长子县| 丰原市| 于都县| 雅江县| 西丰县| 准格尔旗| 东山县| 平山县| 陕西省| 麻栗坡县| 宝清县| 通州市| 揭西县| 茂名市| 淮滨县| 翁牛特旗| 沿河| 昌宁县| 九龙城区| 黄冈市| 无为县| 安远县| 贵德县| 奈曼旗| 孝昌县| 昔阳县| 曲松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