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

飲一口茶,天啓問:“他知不知道這件事情?”

“不知,他家沒落,靠賣豆腐爲生,三代人都想著供出個讀書人。族譜中,第三代就錯了五行輪續,”

天啓點頭,和他看到的族譜序列一致,當初從齊王府跑出去的那個孩子是齊王朱欂的兒子,應該是木生火火字輩,結果故意寫成水字輩。接下來是逆五行,火字輩和金字輩,金字輩後就斷了傳承。

用五行相生作爲宗族輩分的標誌,不是朱元璋一家的特權。有不少家族都是這樣的做的,最有名的就是籍貫崑山的萬曆大將杜桐、杜鬆兄弟,杜桐的兒子杜文煥,杜文煥的兒子自然是土字輩。

逆而上,又名溯,可想而知當初齊王的期望有多麼的深厚。

天啓望著銅爐靛藍色的炭火,扭頭對張嫣說:“劉氏克忠,宮裡不好厚賞。你尋個由頭,看那劉家子在宮裡有無對眼的宮娥,若有不妨賜成一對鴛鴦眷侶。”

宮女的出路無非三條,要麼爬上去當皇帝的女人或女官,要麼終老宮中,要麼三十歲時發配出去。宮裡的宮女和戍守的錦衣禁軍成婚,也算一條出路。

張嫣頷首應下,魯衍孟心裡鬆了一口氣,心中發苦,他也沒想到朱延平竟然是宗室,還是有檔案可查的。這是天大的把柄,一旦暴露出去,朱延平滿朝皆敵,寸步難行。

而他孟府收一個宗室子弟爲學生,種種因素下來,扣上一個謀逆的帽子也不冤枉。你是否冤枉不是你怎麼想,而是看別人是否覺得你冤枉。

天啓飲茶,很多事情他需要魯衍孟去做,也有很多事情他需要朱延平去做,這對患難的師徒,能爲他解決不少憂心事。

沉吟片刻,天啓問:“你們在太倉,應該結識張溥,這個人如今好大的派頭。說說,你有什麼法子治他。”

張溥如今派頭直追李三才,出入門人子弟幾百人相隨,僧、道、優、倡凡是一個人,只要和張溥搭上關係,必然身價倍增。這已形成大勢,無數人追逐著張溥腳步,雪球越滾越大,比東林之初還要強。

東林人最多就是在東林書院講學,清議,引得江南人與周圍販夫走卒去書院瞻仰聆聽一番。而張溥則是到處跑,彷彿秋後草原上的火球,越滾,燃燒的範圍越大。一場風颳來,必然成就燎原之勢。

“難治。”

魯衍孟爲天啓添茶,搖頭說著:“張溥是表,難治。他背後的江南人是根,更難治。此人性情堅毅,胸懷頗大。現在靜觀其變,此人早晚還是要來中樞的,到時候在天子腳下,他能有什麼作爲?”

清流有清流的規矩,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君臣也有君臣的規矩。張溥入仕,必然要學會遵守這些規矩。

天啓輕呼一口氣:“等不了,不能等。等他來中樞,江南必然被此人經營的如鐵桶一般。這個鐵桶,最好現在打破。你與顧閣老多多走動,對付江南人,還是需要江南人的。如果合適,你找找那個錢謙益,這人現在不得意。雖然手段偏頗,意氣行事,可心思還是好的。”

錢謙益也是在江南待不下去了,張溥這個新生代引發的崇拜潮流,如同滾滾大浪,將錢謙益這個清流前浪打死的沙灘上。作爲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郎,錢謙益現在在京裡翰林院主持修撰《神宗實錄》。

而東林惹下的那檔子事,錢謙益這個領袖之一,儘管在野,也是被牽連。在翰林院也待的不順利,處處被打壓。

對付張溥引發的士林抱團事件,魯衍孟也覺得棘手。他現在不好出手,現在的張溥還在成長,他動手等於打一個小孩子,在老一輩人看來,這是很沒出息的行爲。

將分散的士林統合在一起,必然有一批人失利,但對士林整體而言,好處是數不盡的。

錢謙益的詩詞主張與張溥等人提倡的復古背道而馳,所以錢謙益第一個倒黴,被張溥整的連飯都沒得吃。

張溥只是一個人,暴力手段搞死一個張溥,還有張採。搞死張採還有其他應社成員出來挑大旗,這批人只是推到前面的,根子上的問題還是江南與朝廷日益對立的利益紛爭。

好在,此時的南軍已經廢了,根本沒有能打的,不怕江南生亂。

魯衍孟想了想,道:“張溥不安穩,不妨將他困在一地,先拖延一陣日子。”

這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天啓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點點頭:“只能如此了,做好準備,可別讓此人如虎添翼。”

魯衍孟笑著點頭,他不介意給張溥插上一對飛天翅膀。皇帝不是士林人,不懂士林規矩。張溥之所以勢不可擋,是青年一代沒人能和他打持久的擂臺。打擂臺,雙方相互辯論時,種種黑賬也就被挑出來,失去完美的形象,張溥的號召力自然大減。

拿著天啓賜下的一張紙,魯衍孟總算是送了一口氣,上面正是‘宗柔’兩個。

這是給朱延平賜下的表字,在朱元璋的計劃中,他的每個兒子一系都有一首詩做輩分排序,佐以五行輩分,讓宗室子弟的輩分一目瞭然。和平時,人人也能認出宗室子弟是哪一系哪一輩,戰亂時也方便被人一網打盡……

天啓朱由校是燕王系第十世,‘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是由字輩木行,下一代是慈字輩火行。

朱延平是齊王系第十世,‘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是宗字輩木行偏旁,下一代是‘養性期淵雅’這一句中的養字輩火行。

唔,朱元璋十八子岷王一系的是‘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其中鎔字輩是土字輩,比如基字就是土字偏旁……

朱延平性格高傲又喜殺伐,爲人手段往往剛烈,這是魯衍孟的一處心病,宗柔兩個字被皇帝賜爲表字,表面上是勸朱延平改改性子,實際上是承認他的宗室身份,表示皇帝已經知道了。

這樣,就把魯衍孟摘了出去,別人想給他扣勾結宗室意圖不軌之類的帽子,也扣不上。連皇帝都知道,你還跳什麼跳?

這也是一道最終的保護符,宗室造反也不見得會殺頭,最多還是囚禁。有這個護身符,以後暴露了,朱延平最多就是丟職丟權,不會丟命。而這道護身符也是炸彈,引信握在天啓手裡。什麼時候想要廢了朱延平,如張嫣所說,一道封王就藩詔令,就能奪了朱延平一切。

封王能給子孫帶來金飯碗,也能達成祖先的遺願,更能讓自己顯貴一方。天啓不認爲,朱延平會反抗封王就藩詔令。除非,朱延平瘋了,一門心思想著謀反。

“宗柔?”

乾清殿前,老魏看了這兩個字,反應過來後終於鬆了一口氣:“老爺英睿,這兩個字賜的好,絕頂的好。老弟,你看這回這麼大的軍功,不給實職說不過去。要不,咱們和工部出人手,給他修建一座府邸如何?”

寒風吹來,魯衍孟背上滲汗一片冰涼,露出笑容:“也好,按照鎮國將軍級別修建,可好?”

鎮國將軍是宗爵,上面就是郡王。不過,別以爲鎮國將軍一級的府邸很宏偉,換算過來也就是二品重職朝臣的府邸規模,比魯衍孟的府宅還低一個檔次,比京師衍聖公府低兩個檔次。

“這委屈了,咱們想想法子,在內城找塊地,多修一些,也方便以後擴建。皇城北安門外,供應廠那邊還有一片林地,建在那裡如何?”

魏忠賢似在詢問,他覺得這塊無主之地挺合適。就算是宮裡,也不能拆遷京師人家。否則,六科官和御史們,還不指著皇帝罵與民爭利,不顧子民生計?

此時米脂縣,朱延平從傷兵營轉了一圈後,回到城南一處臨時租來的二進出宅院。要租房子的軍閥不是好的軍閥,他覺得自己的道路還長著呢。

曹少欽拿著一封信來找朱延平,是公函,關乎宮裡的事情。

兩個人盤坐在熱炕上,朱延平看著皺眉,是關於米脂貢米的,今年要運往皇城的還缺五百石左右,這裡辦差的小宦官找到了曹少欽,請曹少欽想法子。

朱延平又幫不上,就說:“這事難,米脂山多,是山地。又無大災大難,年產的粟米怎會減產這麼多?”

“這兒的粟米在京師一石能換三石上好的大米,你說會不會減產?原來衙門推諉,現在徐大相握著衙門,不妨清查戶籍地契,重新檢地。這樣就能催繳那些大戶繳納貢米,能不能成?”

朱延平搖頭:“不好辦,檢地我不怕得罪人,而是名分不對。我們奪了米脂縣,爲的是打仗,而不是檢地。如果米脂知縣在,這事通報布政使司衙門,才能辦。名不正,這事做不了。”

大軍駐紮在米脂,真要檢地誰攔得住?可他們沒名分,檢地後的成果不會得到承認,反倒會有人彈劾他們干涉地方政務。

曹少欽飲一口茶:“那怎麼辦?如今我在米脂,宮裡的事情不出面不行。否則回到宮裡述職,老祖宗們必然給我臉色看。外面辦事的小崽子本就委屈,家裡人不幫一把,人心也就散了。”

“那就買,買夠缺額。缺錢的話,走軍裡的帳。我們不是正職正管,插手太多,回到京裡麻煩事不少。”

朱延平說著閃出一個主意:“不如換個敢做事的來米脂,到時候檢地,誰攔得住?”

曹少欽輕輕點頭,臨走說:“我是綏德人,這檢地越早,下面的百姓日子才能好過一些。我這就去給宮裡發函,爭取將綏德州也要過來。現在陝西三司不穩,馬上要換一茬新人,到時候上下聯繫不深,這檢地也好獲批。”

朱延平送他出門,檢地是個好主意,可施行起來,就怕雪上加霜。

最後,曹少欽露出笑容說:“陳雄那個混賬收了人好處,你不妨去看看,連我見了,這心裡都癢癢。”

朱延平不明白,問:“什麼東西?”

“女人。”

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97章 示威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195章 斬俘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8章 顧炎武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9章 緊急調令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1章 太倉換裝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45章 大聖歌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93章 那一夜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9章 夜行軍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35章 鴛鴦陣第17章 譁變!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94章 平戎服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301章 更荒唐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301章 更荒唐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70章 噩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96章 做準備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7章 譁變!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95章 傷離別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5章 矇混第213章 蛇是誰
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97章 示威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195章 斬俘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8章 顧炎武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9章 緊急調令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1章 太倉換裝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45章 大聖歌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93章 那一夜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9章 夜行軍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35章 鴛鴦陣第17章 譁變!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94章 平戎服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301章 更荒唐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301章 更荒唐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70章 噩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96章 做準備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7章 譁變!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95章 傷離別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5章 矇混第213章 蛇是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新蔡县| 南雄市| 台湾省| 屏南县| 监利县| 临西县| 夹江县| 长岛县| 大庆市| 怀集县| 临武县| 泰兴市| 花莲市| 东台市| 淮阳县| 沙河市| 自贡市| 大渡口区| 东乌珠穆沁旗| 合肥市| 富顺县| 云林县| 寿阳县| 富宁县| 收藏| 牟定县| 南岸区| 玉龙| 隆化县| 建昌县| 喀喇沁旗| 新巴尔虎左旗| 乐安县| 双柏县| 庄浪县| 丰原市| 富顺县| 鄢陵县| 木兰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