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立碑,屠之

平遙城頭上,朱延平端著青銅酒爵,嚥下一口口酒,十分苦澀的酒。%%%..

他終於攻破了這裡,無數遭難的遼地百姓、各鎮先後赴遼戰死的英靈,可以得到一絲寬慰。

“本將要立碑,銘記此事!”

曹少欽一身血腥,從沉思中回過神,艱難擠出笑容,:“將軍立碑,若不嫌棄,我曹少欽可代筆錄之。”

“善。”

朱延平來到甕城邊上,看著下方寂靜的俘虜,雙手負在背後,擡眉挺胸看著北京城方向。

在以後,那裡有一位殉國的皇帝,無數的臣子宮人跟著他殉國。

在此之前,山海關外更有無數的人死於兵鋒,他們活著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我大明衰退,以至於撮爾建奴猖獗爲患!殺我百姓視如草芥,辱我妻女如犬彘。究其原因,根於政事疏漏,與士人過寬,與庶民過嚴。商賈借士人崛起,鼠目寸光只見金銀銅臭,心中無國家民族之所義,唯圖方寸之所得。”

“範奸永鬥者,大明國人,漢之苗裔,卻在國戰之時,不圖利國與一毛,卻重奴子之一信。不重漢人之存亡,只顧一家之私,圖利忘大義者,莫過於此。”

“奴子如無鐵器之利,焉能如此迅速氾濫成災以至敗壞國朝邊防大計?此等奸賊真正是送利刃與仇寇,數百萬軍民因故枉死,聞者無不駭然泣淚。如此種種慘絕人寰之事,正是始於這類漢奸商人之手也,雖萬世難消此恨。”

“今,大明天啓四年十一月下旬,我大明難以瞑目之軍魂亡靈,奉天帝之令,冥君所差,屠平遙之漢奸商賊族裔,以慰先烈亡魂,以告炎黃祖宗,以告誡天下:爲人要信,爲臣要忠,爲軍要勇,爲商要義;對內同胞寬厚友仁,對外仇敵以大炮招呼。”

朱延平一字一頓,句句吼出,一旁李遂、周遇吉宗族覆滅於遼東,趴在女牆城垛哭嚎。

火光照耀,樓靖邊咬牙磨墨,曹少欽提著筆記錄。

緩緩吐出一口白氣,朱延平眨眨雙眼,這裡是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央之國!

榮耀就斷在這片罪惡的土地上,斷在滋生這片罪惡的根由上!

“落款,十殿閻羅輪轉冥君麾下鬼將,敕號威靈顯佑平賊大將軍,領黃泉節度使封常清。大明天啓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出徵山西,二十日題碑山西汾州平遙。”

鬼使神差,朱延平直接想到了封常清這個人的名字。

“題詩,詩名七殺。”

朱延平瞇著眼,緩緩道:“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世人猶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殺蝗何須惜手勞,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不禮不智不信人,輪轉王曰殺殺殺!傳令麾下八健將,破城不須封刀匕。城頭代天樹此碑,七殺之人立死跪亦死!儒家經義,孔孟之道,今何在!今何在!”

身邊將佐、親兵、軍士層層跪地,高呼:“將軍!”

“將軍?這詩寫不得……”

“能否活命,全在這碑文之上,如實寫!”

朱延平的碑文罵的核心是晉商,可牽連了士人;現在的七殺詩,直接撕破了士林的遮羞布,數遍天下,已無幾個真儒,皆是表裡不一之徒!

這事暴露,朱延平想要立世,只能殺殺殺,殺盡該殺之人。

唯一知道這事的除了鎮虜軍弟兄,還有宮裡人,宮裡人將握著朱延平最大的死穴。

朱延平拿過一個火把,對甕城下已被討晉碑文和七殺詩嚇壞的降軍吼道:“給你們一條生路,殺一人者得生,可入城中!在城中殺兩人,可保親眷一人,殺四人可保親眷二人,殺八人可保親眷三人!每殺一人,賜銀五兩!”

“若質疑本將信用,也可束手待斃。若有投軍者,可爲本將親兵!”

朱延平不怕他們不動手,扭頭看向一旁的火藥包,左良玉抱起一包走過來齜牙喘氣:“將軍?”

火把燃火繩,朱延平使了個眼色,左良玉趕緊舉著火藥包狠狠砸下去。

“轟!”

甕城一聲爆炸,火藥包在人堆裡爆炸,殘肢斷臂高高飛起,一截指頭落在曹少欽面前的白紙上,抽筋跳動著。

“傳告降軍,半柱香就投一包火藥,讓他們休要遲疑。”

“傳告城中,有一技之長者攜帶衣食前往北甕城,女年十二至二十八者前往西甕城,身高不足三尺之孩童去南甕城。過時不候,我軍洗城。”

“傳告諸軍,嚴守四城出入,膽有出逃者立殺之。”

一道道軍令從朱延平口中吐出,一口口白氣呼出,朱延平看一眼曹少欽錄下的討晉碑文和七殺詩,道:“明日刻碑,多刻一些,往土裡埋上一些,城牆上也是可以刻字的!”

罷,朱延平坐到火堆旁,一旁蘇成遞上戰損名冊。

“黃四郎、陳五郎、趙四郎……”

朱延平手緊緊握著花名冊,排在最前的是衛裡子弟兵,跟他玩到大的夥伴,整整七個兄弟沒了,因爲他要歷練軍隊,這些軍官骨幹都打沒了。

緊緊咬牙,他張不了口,他怕自己忍不住哭,他手指著行軍凍傷的黃四郎名字死死盯著蘇成,蘇成低下頭:“戰局緊,他跟著李虎出營了。”

陣亡一百八十五人,重傷二百七十七人,輕傷八百四十三人……

“我要靜靜。”

握著名冊,朱延平起身進入城樓,一層層登上,來到第四層,朱延平倚著護欄,呼出一口口白氣。

城中哭喊聲淹沒在冰冷夜風中,甕城殺喊聲淹沒在冰冷夜風中,就連他的呼吸聲也被呼嘯而過的風聲淹沒。

城中,處處燃起火焰,多有舉家自盡的,也有一名名符合條件的女眷抱著符合條件的孩童顫巍巍走在熟悉冰冷的街道上。

不斷有符合條件的女眷、技術人員出門,向著把守甕城的軍士請求。

朱延平不管事,曹少欽與蘇成放寬指標,選中的技術人員可以保全家人性命,以硬技術爲主。

城中開始有人作亂,主要的街道上一隊隊的軍士站在戰車上端著火銃維持最基本的秩序,凡是符合保命逃到這條大街上的人,就能得到平安。

城中那些典型的大戶聚落宗族建築羣,以炸藥包、手榴彈開路,搜刮、拷打詢問財物,一切都在調動都在安排中,一步步搜刮著財物。

這是一座富得流油的城市,十萬兩不算富,可以想象這裡的人家資如何?

範家,明秀領著一幫師弟揹著阿九殺出一條血路,冒充阿九的人與鎮虜軍取得聯繫。

最終東門甕城裡的殘存的兩千人,在天亮時撲入城中,這些人帶動下,更多的人加入殺戮中,見人就殺。

鎮虜軍收縮在城牆上,張天賜帶著人巡查繳獲,金銀珠寶不好藏,銀票好藏。

可張天賜不在意銀票,搜的不嚴。晉商開的錢莊遍及北方,他們內部也是分體系的。基本上是不會把銀子存到對方錢莊,都是留在自家充作銀根。

自然,他們也不會持有其他晉商團體的銀票,有的只是自家的銀票。平遙這個大本營都被屠了,他們這些人家裡的錢莊,還能支出銀子?

所以,這裡的銀票是廢紙,和朝廷支不出銀子的寶鈔是一個性質,都是廢紙。

平遙城中的人是最大的阻礙,這些人大部分死絕了,再慢慢找金銀。藏得嚴實,還不是有那些跑到甕城的人可以問?

殺人的慘劇就不需要了,整個平遙除了朱延平需要的技術人員,和給弟兄們的女子還有一部分顯示仁心的孩童,其他人都活不了。

此時的京師,太原血案刮來的風暴,比夜裡的風還要冷,還要刺骨。

夜裡,文淵閣裡形成決議,司禮監的人就在一旁等著。

只要文淵閣這邊答應宣佈範永鬥這一幫人爲叛逆主謀,那再談如何處置晉王的事情。

“出兵山西!”

這就是文官們的意思,宣佈晉王叛亂,廢晉王府一脈爲庶人。

司禮監反對,太原血案傳播的速度太快了,得到消息的藩王們驚詫於晉王突然爆發的勇氣,鼓掌喝彩之餘都派人上疏,要保晉王,保晉王府宗室。

太原血案的影響之下,文官與宗室、與宦官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尖銳的連天啓都壓不住。

於是,天色還沒亮,驍騎將軍府就得到詔書,責令閉門思過驍騎將軍朱延平帶虎符前往米脂調軍,趕赴山西平亂,帶晉王入京。

先把晉王帶回來纔是要緊的,免得這傢伙做下更爲駭人聽聞的事情。

於是乎,一名身材與朱延平相仿的家丁穿著鎏金山文連身甲,戴著猛虎立白旄戰盔,掛著面甲罩著厚厚戎袍,端坐在戰車上光明正大出京……

皇城乾清殿,天啓盤坐在牀榻上,飲著酒,他現在不喝酒根本睡不著。

朱延平抄擊平遙一件事情,計劃的很好,只是找範永鬥這一幫子的麻煩。

結果他要截取範永鬥運給建奴的糧食,要扣給晉商謀反的帽子,只是將這個事情定性,這幫人乾的事情和謀反沒區別。

可是朝堂上竟然那麼多人爲晉商辯白,導致京師大亂。這件事情還在控制之中,最不受控制的是晉王,竟然出籠後做下了那麼喪心病狂的事情。

徹底宣告了宗室藩王的憤怒,與文官正式決裂。他這個皇帝,要幫自己的臣子還是幫宗族?

幫誰都不行,兩不相幫也不行,他是名義上的當家人,他必須給出意見。

治國的實權在文官,不在他,他除了依靠文官,他還能靠誰?

宗室實在是太弱了,扶不起來。

宦官和文官鬥了二百年,根基雄厚,死了這一茬,還有下一茬。宗室們一直被軟禁,很多人都呆傻了,連正常的交流部欠缺,這些人還有什麼用?

兵權,兵權,喝著酒,天啓滿腦子都是兵權。

他必須擁有更多的兵權支持,不然他會死,會被文官搞死,就像武宗正德皇帝一樣。

他已經快瘋了,文官這座山壓的他快瘋了。

乾清宮裡,藏著一隊隊的淨軍,他很怕,怕文官帶兵進來讓他暴斃而亡,也怕文官控制的宮人掐死他。

太原血案的刺激下,老魏也管不住手下文官,就連士林之恥的顧秉謙,態度都強硬起來,要處置晉王朱求桂。

用晉王朱求桂的屍體,宣告文官的地位不受威脅!

十一月二十三,朱延平依靠屠平遙的威名,傳令周圍膽戰心驚的各縣大族,讓他們掏銀子,不然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討晉碑文、七殺詩就立在平遙東城城樓前,他這部軍隊被稱作幽冥鬼軍,他被稱作七殺鬼將。

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1章 參將有召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62章 軍號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94章 平戎服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2章 行軍第13章 羞辱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9章 善後第57章 傳教士第38章 準備第141章 名望第84章 司禮監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12章 算賬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37章 受賞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79章 家宴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4章 拜衙門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64章 國事艱難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63章 充當臥底第65章 解謎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5章 鴛鴦陣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95章 傷離別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03章 應社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38章 準備第115章 工坊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8章 合金策第7章 人靠衣裝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45章 大聖歌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18章 疾如風第21章 一場交易
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1章 參將有召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62章 軍號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94章 平戎服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2章 行軍第13章 羞辱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9章 善後第57章 傳教士第38章 準備第141章 名望第84章 司禮監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12章 算賬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37章 受賞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79章 家宴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4章 拜衙門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64章 國事艱難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63章 充當臥底第65章 解謎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5章 鴛鴦陣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95章 傷離別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03章 應社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38章 準備第115章 工坊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8章 合金策第7章 人靠衣裝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45章 大聖歌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18章 疾如風第21章 一場交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改则县| 阿图什市| 绥滨县| 稻城县| 永新县| 方正县| 太湖县| 增城市| 新蔡县| 大丰市| 塘沽区| 峨眉山市| 东莞市| 北川| 镇原县| 怀化市| 娄烦县| 黑龙江省| 临西县| 绥化市| 阜南县| 城步| 舞阳县| 洛宁县| 邹城市| 襄樊市| 寿阳县| 广德县| 绍兴市| 绥棱县| 本溪市| 侯马市| 集安市| 长海县| 和龙市| 古交市| 肥城市| 常德市| 黑河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