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1章 談武論道

九月十六,延綏這邊一直關注著宣旨天使的動向,這路上出個好歹,折損的可是朝廷的顏面。也不知道上頭怎麼想的,派了個老頭子當正使,雖然資歷份量十足,重的讓楊肇基這樣的宿將感到喘不過氣。可這西北氣候多變惡劣,萬一不小心嚥氣了,又是個麻煩事。

朱延平的人馬督促俘虜在修路修堤,延綏、宣大也沒閒著,有神機營兩部精幹人手充當護衛,可楊肇基和馬祥麟還是不放心,一個派出大兒子,一個派出表兄秦翼明,帶著精銳在官道兩側巡查,防止有人刺殺天使將西北戰事擴大化。

現在的戰事已經算是平息了,就等新的陝西巡撫來和河套賊談判。如果天使遇刺,他們這些領兵的白辛苦一趟,爲了立功贖罪還不得不出塞報復。

總之,接待天使就是苦差事。

朱延平可想不了那麼遠,有楊御藩的神機營精幹人手,將近三百多號精銳,沿途又有地方各縣警備著,就是豬也不會被人包了餃子。

所以,他除了巡查各處工程外,就和盧象升、曹少欽論武。

他一戰斬首四十二級,這個戰績算上太倉、塞外殺的,無限接近百人。

論武將單騎斬獲,此時大明朝的官方數據只有一個滿桂能壓他一頭。之前不久還有戰死的劉綎能壓住他,再沒人能壓住他。

三個人都是練武的讀書人,只是一個是正統的文官御史監軍,一個活不下去當了太監,一個是掛羊頭的文人。

聚在一起,小酒鹿肉,闡述自己的武道理解。

盧象升的武道是強身衛國,曹少欽的武道是實現自我價值,朱延平的武道更直接,就是自保。簡而言之,三個人的武道都是一個字,殺。

平常練武爲的就是強身健體,上了戰場,和沒上戰場是兩個概念。不上戰場練的武也只能強身壯膽,戰場上人馬對衝,驚天動地如同煉獄,這已經不是武技的問題,而是心性信念的碰撞。

往往很多訓練時表現的十分優秀的軍士,上了戰場不敢拔刀,甚至想拔刀身子僵硬拔不出,也揮不動,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劈死。

秦漢隋唐之際,中原帝國能吊打四夷,除了裝備上有優勢外。他們尚武,軍功最高,人人都有信念支持,所以纔會打出各種奇蹟一樣的戰役。

至於隋唐打高句麗,楊廣倒下了,李世民繼續打,李世民倒下了李治繼續打。爲的不是他們所追求的軍功或四夷朝貢,而是爲了給子孫除禍!

高句麗,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漁獵發展而來的農耕民族,不同於部落制,他有了中央集權制,可以將資源集中起來用於戰事,也有了孕育無數未來的可能。制度是關鍵,所以隋唐近百年,死了無數的人,大隋都打亡了,硬是把高句麗給滅了族。

高句麗是爲了保衛自己的民族和未來,抵抗自然是十分的激烈。這是國運與國運,信念與信念的碰撞,所以打的十分艱苦、殘酷。

現在的建奴就是這種情況,老奴之前,他父祖就依靠朝廷,將漁獵而生的部族進行改造。主要的產業就是冶煉、耕種和放牧,引進大明的先進技術。

所以老奴的父祖纔會被李成樑‘誤殺’,而建州女真,在李成樑的計劃中就是一塊冶煉基地。讓他們有足夠的人手採礦、冶煉、鍛造就成了,可李如鬆的不幸陣亡,讓李成樑的計劃破產,李家倒下後遼東將門失去凝聚力,沒有一個真正的指揮核心,戰術僵化,被老奴打敗。

現在建奴,是八旗制度,軍政一體。已經不是當初的漁獵民族,而是耕戰保本,依靠劫掠才能維持下去的戰爭機器。

戰爭,比的就是雙方的資源多寡以及對資源的轉化效率。轉化後的戰力,就是將領手中的棋子。兵家分四種學說,就是從各個層次上著手,用來增強戰力。其中孫子的最高,是謀國之法,是國策根本的大略,所以孫子是兵聖。他的後人孫臏,是謀,低於孫子,也低於吳起。

諸子百家體系,是相互借鑑彌補,兼容幷蓄的體系,只是主張不同。

而建奴的冶煉工坊以質量爲上,鍛造的鎧甲、武器質量遠遠超過兵部造。督管武器製造的是八旗,工匠做的傢伙不可靠,這些八旗人還不砍了工匠?兵部造就簡單了,工匠是工匠,監管是監管,反正又不是他們上前線拼命。

這讓吃不飽穿不暖,缺乏訓練,找不到拼命理由,還沒有稱手傢伙的邊軍怎麼打?

邊軍是軍令在身不得不打,建奴也是不打不行,必須依靠戰爭來補充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資本。也只有戰爭,才能保住他們的根。一旦打了敗仗,以剛明的心性,整個關外的女真人,與他們勾結的蒙古人,都就死定了。

蒙古佔據中原,留下了太多的痛苦,所以大明的文臣對待邊患格外的敏感,用的手段格外的兇殘,那就是有一個鬧騰,一巴掌怕死揉成灰燼。更別說養虎爲患留禍子孫的和談,根本不能談!沒得談!

就是賣血,也要耗死你!滅你的國!誅你的族!

這就是勢,不死不休的勢。

回到主題,鎮虜軍之所以跟著朱延平一口氣鑿穿敵陣,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有信念。有明明白白的錢途在向他們招手,在追求富貴的心態下,也有追隨朱延平腳步的信念加持下,跟著朱延平撞開一條條戰陣,衝潰一隊隊倉促集結的河套賊,勢不可擋,直接將河套賊打崩了。

一人拼命,百人難擋;萬人拼命,橫行天下。說的就是信念,信念灌持,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

自古精兵都是軍法苛嚴到了殘酷的地步給逼出來的,就是剝奪士兵的後路,沒有拼命的信念,用軍法逼著你有殺敵求活的信念。要麼你幹掉敵人,要麼被軍法隊幹掉。看看名將的記錄,與軍士同甘共苦是一回事,可在軍法執行上,沒有一個含糊的,連親兄弟、親兒子都殺,更別說軍士。

盧象升與曹少欽闡述完自身的武道後,朱延平總結自己的武道:“有我無敵,與敵不兩立,就是我的道。”

曹少欽搖頭道:“道無上下,身份使然也。將軍天賦,古今難尋。那日陣前,劈出三刀後,我便力竭不繼。如東平王那般三十騎破千倍之敵,恐怕也只有將軍做的,我卻是做不得。”

東平王是對成國公朱能的追封,立有大軍功的文武,死後都會追封侯伯或郡王。

再強的信念,也只是支持你戰鬥下去,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可不會讓你爆發真氣什麼的,最多就是激發潛力。

戰場上想殺死一個這樣的悍卒,除了一刀梟首外,捅上一槍扎透肺腑,也不見得對方會失去戰鬥力。反倒是瀕死,也會狠狠的咬上你一口。

這和朱延平看過的,哪怕號稱最真實的戰爭電影也對不上號。戰場上,兩支精銳碰在一起,真的是殘肢斷臂漫天飛舞,沒了雙臂腸子橫流一地的士兵,也會用牙來咬。

越是悍卒,越知道拼命的重要性。只要打贏了,沒有直接陣亡,還有救回來的希望。一旦輸了,哪怕是嚇暈的人,也會被對方收繳戰利品的時候補上一刀。

西北之戰,朱延平一直想著和河套賊這樣有名的離散聯軍打一場正戰,借堂堂正正的陣戰磨練自己的部下,也鍛鍊自己的指揮能力。可一場強襲,直接將河套烏合之衆打崩了。

因爲他捨不得,臨陣心慈了,不想太多的弟兄戰死或殘疾,所以他衝在了最前面。

河套賊與明軍差不多,面和心不合,缺少一個真正的服衆統帥。他們也缺一場血戰磨練,所以榆林城就是他們最好的磨刀石。

朱延平彷彿有鋼筋鐵骨,搏殺時都是全力,按照術語來說都是刀刀上限攻擊。練武就是增強體能,武技就是一種增強爆發力的技巧,很遺憾,曹少欽只能連續爆發三刀。

曹少欽感嘆,盧象升也是如此,卻笑著,眼神真摯:“天賦異稟,這是強求不得的。不過個人武技自保足矣,作爲一名統率,如何審時度勢,如何激發麾下戰力,如何調集萬人之力如心展臂,纔是我們要深思學習的。”

說著目光坦然面向朱延平,盧象升繼續說:“你有萬夫不當之勇,這是本事。如果依賴這單槍匹馬的本事,哪怕閣老們器重,你這輩子也就是猛將、鬥將,做不得一方重臣。把一方戰事交給你,你有信心,閣老們對你沒信心。爲將者,身先士卒無可厚非。但,即爲將,首要職責就是將兵,指揮不好軍士,當什麼將?害人害己,延誤國事!”

對於曹少欽的際遇,盧象升同情歸同情,哪怕以前是個讀書人,既然已經入宮了,那就不是一路人。對於曹少欽,他不會去指點。哪怕曹少欽水平與他盧象升一樣高,他也不會去點評或交流過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世上智者比比皆是,但自知的明白人不多。點出曹少欽的缺點,這種事情盧象升不會去幹。也不會因爲討厭曹少欽,而挑對方的缺點去鬥嘴,這是資敵!對待敵人,默默等著就是,關鍵時推一把,就夠了。

朱延平受教,舉著酒杯道:“有時候控制不住,這回衝陣就是爲了減少弟兄們傷亡。建鬥兄所言甚是,我若不幸,麾下弟兄無首,必然折損更大。輕重一眼可見,確實該自省。”

三人對飲一杯,朱延平繼續說:“這火器犀利,看著軍士們操練,我也是心生驚恐。這衝陣,也是不得已。我也愛命,建鬥兄說的,好像我是個不怕死,有十條命的妖怪一樣。若有十條命,也要珍惜纔是。”

曹少欽笑笑,盧象升則是點頭道:“心生敬畏就好,人應該有所敬畏。心中有依靠,也有敬畏之物約束著,纔不會狂妄自大,做出什麼蠢事情。一個人字,有頭有尾,雙腳立於地,再大的一個人字,頭也高不到天外去。”

說著,他側頭看一眼曹少欽,露出笑意。

曹少欽俯首,不敢對視。不點撥曹少欽是盧象升的原則,警告一番還是很有必要的。

朱延平在京裡,是有名的高傲人,交結往來只有那麼幾人。整個西北戰局裡的大員,朱延平只找他盧象升一個,盧象升自得的同時,也對曹少欽看重起來。

這是個危險的宦官,早早警告一番沒壞處。至於盧象升之前一直搭檔的宣大鎮守中官高啓潛,這個人眼界、本事有限,盧象升還看不在眼裡。

第198章 春怨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98章 合金策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19章 夜行軍第213章 蛇是誰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0章 拒絕第38章 準備第150章 刺蝟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22章 炮戰第36章 巡檢司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68章 顧炎武第130章 晉商第38章 準備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5章 傷離別第301章 更荒唐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61章 投名狀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98章 平戎臺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90章 火棉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61章 投名狀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81章 形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94章 平戎服第213章 蛇是誰第65章 解謎第11章 太倉換裝第92章 再相逢第198章 春怨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12章 算賬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42章 蘇州最強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5章 新開始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4章 拜衙門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35章 鴛鴦陣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章 軍令如山第262章 軍號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22章 炮戰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
第198章 春怨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98章 合金策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19章 夜行軍第213章 蛇是誰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0章 拒絕第38章 準備第150章 刺蝟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22章 炮戰第36章 巡檢司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68章 顧炎武第130章 晉商第38章 準備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95章 傷離別第301章 更荒唐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61章 投名狀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98章 平戎臺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90章 火棉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61章 投名狀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81章 形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294章 平戎服第213章 蛇是誰第65章 解謎第11章 太倉換裝第92章 再相逢第198章 春怨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12章 算賬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42章 蘇州最強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5章 新開始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24章 拜衙門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35章 鴛鴦陣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章 軍令如山第262章 軍號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22章 炮戰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拜城县| 台州市| 永城市| 寿阳县| 垫江县| 招远市| 商洛市| 丰都县| 广昌县| 砚山县| 永年县| 丰都县| 桂阳县| 军事| 土默特左旗| 大姚县| 建水县| 三门峡市| 崇阳县| 博湖县| 东兴市| 当涂县| 白河县| 鹤壁市| 金山区| 滦平县| 济源市| 乌审旗| 邛崃市| 紫云| 额尔古纳市| 通州区| 新乐市| 梧州市| 灌阳县| 龙里县| 拉孜县| 特克斯县| 海伦市|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