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2章 帶劍中書

八月初一,望朔日朝會。

朱延平剛摟著阿杏沒睡多久,連夢都沒入,魯府就被敲門聲驚動。

大半夜又在皇城門口,宵禁森嚴,什麼人敢在這個時候走動,敲門?

魯衍孟還以爲皇城裡發生了什麼了不得事情,聽明白後繼續睡覺。大理寺三人組,他推敲了兩日,層層對比和遴選,才確定最合適的人選。

結果朱延平看了看檔案,似乎想都都沒想,就確定一個,與魯衍孟不謀而合。朱延平的理由即充分又簡單,讓魯衍孟倍受打擊,這人傻了一點,直覺倒是敏銳的駭人。

東廂房,朱延平狠狠搓著臉,洗漱著。趙家姐妹爲他束髮,一旁六名宮人端著木盤,盤中裝著一套官員常服、烏紗帽、官靴、玉帶、腰牌、告身等等一系列東西。

曹少欽坐在外堂的椅子上,打著瞌睡,只感慨自己命苦。

昨天內閣們和司禮監談了一天,夜裡就在文淵閣睡了,然後半夜一批內閣正式提出的官員調任文書送到司禮監,司禮監批紅蓋印後,經六科官用印,再轉交文淵閣左右兩處廂房,這裡是制敕房、誥敕房。

結果好死不死,也不知道司禮監發什麼瘋,準了朱延平的任命,提前任命爲中書舍人,唔,是署理中書舍人,是個臨時工。曹少欽正好當值,守在乾清門,就被抓了壯丁,跑六科直房,又跑制敕房,還跑到了這裡,骨頭都散架了。

靛青色七品常服穿上,玉帶緊扎,朱延平腳踩官靴,將腰牌、玉綴飾掛在右腰,看著一名宦官捧著的劍鞘銀飾長劍,扭頭問:“曹兄,這不妥當吧?”

“這是老爺的意思,說你佩劍,才顯得豪氣。”

曹少欽起身,揉著惺忪睡眼上下打量:“就是在文淵閣掛著,上朝或面聖,你現在還不夠格。對了,魯先生怎麼還不爲你舉行冠禮?”

朱延平對身前宦官點頭,這宦官爲他掛劍,他搖搖頭道:“快了,臘月就年滿二十,冠禮應該就在臘月。”

“呵呵,你弱冠之年就能有此資歷,以後的路,可要走穩了。”

曹少欽說著,披上大紅色斗篷,如今入秋,夜裡格外的冷,即將霜降,兩個人這三天深有感觸。

朱延平點頭,也披上大紅色斗篷,對站在寢室門柱後探頭的阿杏笑笑,左手按著劍柄,跟了出去。

魯府門前,朱延平身姿矯健上馬,一拉馬繮對跟出來的樓靖邊道:“那位顏先生今日來拜,做好防備後可以帶去見見魯先生。若談不妥,替我致歉,下班後我再尋他賠罪。”

“是。”

樓靖邊拱手,望著朱延平馬上挺拔的背影,齜牙笑著,還是自家老頭子有眼光。

長安右門也就是西門開啓,朱延平跟著曹少欽一路過承天門、端門,端門左右兩側就是六科直房,這裡還是皇城範圍。

下一道門就是午門,午門後就是紫禁城,一路騎馬抵達午門。

守門的禁軍檢查腰牌和官職告身,朱延平是第一次來,要過一遍手續。

過了午門就能看到內金水橋,橋後就是皇極門。這裡左右各有一道門,右邊是歸極門,到禁城西邊的武英殿,左邊是會極門,到東邊的文淵閣。

大明不是看地圖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種劃分左右,而是坐北朝南,自然是西在右,東在左。

此時天色漆黑,一眼望去什麼都看不清楚,有的只是各處門口持著燈籠的宮人。

文淵閣,曹少欽簽了回執拿著就匆匆走了,這裡是文官的大本營,他敢在這裡嘰嘰歪歪,文官保準會揍他。連囑咐朱延平的話都不敢說,趕緊拿著回執交差去了。

整個文淵閣就是華蓋殿的前殿,有兩層,朱延平站在文淵閣前擡頭左右望著,內部燈火通明,一道道人影捧著書冊往來。

這裡,就是大明朝兩個最高的核心之一。

文淵閣不僅僅有行人、中書舍人,還有在這裡歷練實習的翰林官。

天啓二年狀元文震孟五十多歲,站在二樓開著小窗吹風,對身旁人道:“諸位瞧瞧,來了個佩劍的,這事稀奇。”

黃道周撫須:“餘在書院見過這人一面,是成閣老門人朱延平。”

“也是,這般銳氣十足的後生,京中也只有那位了。”

內閣中,資歷老一點人,都是參與國事的核心人物。如蕺山先生劉宗周,海內大儒,士林領袖,兩大巨頭之一,之前也只是一個行人。

還有那個汪文言,當著中書舍人,卻有統籌全**政的才能,是葉向高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葉向高再厲害,他也老了,一些瑣碎事情他顧不過來,沒精力。

窗口的這幾人,飲了兩口茶,又去翻閱下面呈遞的卷宗。

六部、五寺、通政使司、都察院這些部門處理過的地方卷宗及本部堂事務會呈送內閣過目,檢閱。能過的就入檔,不能過的打下去重來,這裡把一道關,最後的司禮監再把一道關,最最後就是六科官。

朱延平深吸一口氣,擡腿邁入文淵閣,按著路上曹少欽的指點,直入二樓。

一個個忙碌的綠色常服行人,青色常服舍人,身穿深藍色忠靜冠服的翰林,在這裡一眼就能認出對方的職位,都停下來看著朱延平,一箇中書舍人掛劍,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他們也只是一愣,繼續忙碌著手底下事情。朝會還有兩個小時就要開始,很多事情都要捋順。

這是望朔日的朝會,非同小可。手裡的東西之前整理過,現在要檢校覈算最後一遍,有一點紕漏,那就是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

永遠不要以爲進士們不會打算盤,整個一樓算盤噼啪作響,各處彷彿在競爭誰的聲音更大一樣。

一樓和二樓是相通的,不只是樓梯,還有其他小孔,不時有一疊賬簿或公文從孔洞裡垂下的竹籃落下來,等候的行人們抱走賬簿去核算,如果是上面確定的調任公文,則會送到文淵閣左右兩側誥敕房,制敕房製作任命的官職告身、或對官員母親或妻子的誥命,凡是一切有關官員的任命文書,都是出自這兩房。

二樓上,朱延平掃了一眼,這裡就是綜合辦公場所,分成四排,兩個過道。朱延平對左右官員點頭微笑,大家都只是點點頭,各自忙各自的。

來到成基命所在的辦公小隔間,也就多了幾扇屏風做格擋,成基命不在。

這裡一名青色常服的壯年中書舍人正在提筆書寫,擡頭見了朱延平一笑:“師弟來了啊,師尊正在與其餘閣老聚議。”

“延平拜見遊師兄。”

遊士任笑笑,放下筆起身道:“這裡沒多少禮儀,都是大忙人。來,我給你講講。”

“東頭是閣老們聚議的地方,西頭是咱們這些個休息的地方,茶點水果俱全。沒事少喝水,不然來回登東費事。如果身體不適,文華殿大殿後面就是太醫院,可以去看看。其他方面,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驚擾他人。”

遊士任拉著朱延平,來到成基命隔間一旁的空桌前道:“這是師尊給你騰出來的,旁邊那個小隔間是崔閣老的。現在閣老們還沒分派任務,各處同僚們也忙的夠嗆,你不妨來回走動,給諸位同僚遞送熱水。”

“還有,每日這裡清潔會由大夥分批負責,交給宮裡的宦官不妥當,你就是我們這一組的了。先緩緩,熱水都在樓下東頭。師兄先去整理文檔,今日朝會要用。”

送走遊士任,解下斗篷,朱延平坐到椅子上,還覺得大腦一片暈乎乎的,這就成了一名坐辦公室的官老爺了?不對,這裡除了內閣,其他都是跑腿的。

桌上放著一疊書,朱延平以此看了看封面,是全國各地軍事佈防和編制,翻看掃一眼,還配有大致佈防圖。

按著遊士任的指點,朱延平下樓去一樓東頭,果然,這裡放著一排長嘴壺,燒水的是一名壯年宦官,見朱延平過來,拱手道:“壺裡水半滿,事後還請將空壺放在外頭架子上。”

這個宦官這輩子只能在這裡燒水,不能出宮,選的也是孤身沒親屬的。當然,這種宦官也是文盲。態度說不上好,他就是個燒水的。

朱延平提了一壺水,在一樓過道緩緩走著,需要水的同僚就將茶碗推到桌邊,揭開茶碗說一聲有勞,朱延平也只是點頭笑笑。

一樓也是兩個過道四排桌子,朱延平用了三壺水,有些同僚不用茶碗,用的是小茶壺。如果不是這裡文檔太過緊要,可能會在桌上擺個小炭火盆。

嫌麻煩,朱延平上二樓的時候將壺灌滿,提了兩大壺登樓,燒水的宦官看著傻眼,一壺水足有十二斤左右,平常就裝個半壺,這位提了滿滿兩壺,不愧是帶劍的。

二樓的同僚相對於一樓,地位更高,朱延平給過道里的同僚送完水,提著剩下的半壺來到東頭圍起來的議事隔間,也是首輔韓爌的辦公隔間,也被稱爲小東閣。

“蔡復一要兵員補充,又要糧餉,這事拖不得!”

朱延平提著茶壺進去,崔景榮沉著臉說著,見了朱延平緩了緩,繼續說:“我去過遵義,貴州那邊的路更難走。如今戰事僵持,已經不是貴州方面能解決的了。催朱燮元,他的二十萬川軍什麼時候出境!”

朱國楨搖頭:“催不動,年初時就催了,結果川北鬆藩作亂,朱燮元調秦良玉去平叛。當時王三善一鼓作氣打入水西,然後就敗了,全軍覆沒。現在催,可能鎮守永寧,牽制奢部叛軍的秦良玉又會被朱燮元調離。到時候,貴州戰場形勢會更惡劣。”

崔景榮陰著臉,寒聲道:“他朱燮元想做什麼!蔡復一帶病領兵,撐不了多久。一旦蔡復一敗亡,五省總督的位置,難道要給朱燮元?妄想,蔡復一死都不願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否則何必如此?發令,催促川兵出境!”

朱延平給成基命添水,成基命看向顧秉謙,道:“附議,王三善是輕敵,遭到暗算才敗了。蔡復一比王三善更爲謹慎,不會重蹈覆轍。老夫也想看看,他朱燮元敢不敢再來一次釜底抽薪!”

顧秉謙雙手拖著茶碗笑吟吟接受朱延平添水,然後環視左右道:“朱燮元的膽子再大,也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添亂。不如催川兵出境的同時,勒令四川供糧貴州兵馬。他不出兵,那就出糧。”

朱國楨點頭,見這三個人是一致的,就說:“如此也好,雙管齊下。朱燮元出兵最好不過,他最差也該給些糧秣,能解了蔡復一困局。”

首輔韓爌一看這樣了,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指揮不動朱燮元又能有什麼辦法?

摸著鬍鬚,韓爌道:“就這麼做,不過還要注意一下措辭。現在這個朱燮元,挾賊自重,又有大功在身,不好逼得太緊。不如先算前功,萌其子侄。”

其他四個老頭兒互看一眼,附議。還是這個姓韓的狠,擔心逼反朱燮元,直接扣押人質。

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4章 拜衙門第67章 共謀富貴第40章 麻煩了第68章 顧炎武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92章 再相逢第2章 形勢第296章 做準備第43章 私軍家丁第35章 鴛鴦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65章 新開始第36章 巡檢司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40章 爲難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24章 單于城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9章 夜行軍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21章 攻城難第119章 欺詐第24章 拜衙門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00章 荒唐第95章 傷離別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90章 義從鐵騎第300章 荒唐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章 軍令如山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65章 新開始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15章 工坊第23章 進州城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3章 進州城第294章 平戎服第310章 紅與白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39章 登萊系第92章 再相逢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44章 小公爺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309章 困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
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4章 拜衙門第67章 共謀富貴第40章 麻煩了第68章 顧炎武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92章 再相逢第2章 形勢第296章 做準備第43章 私軍家丁第35章 鴛鴦陣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65章 新開始第36章 巡檢司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40章 爲難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24章 單于城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9章 夜行軍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21章 攻城難第119章 欺詐第24章 拜衙門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00章 荒唐第95章 傷離別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90章 義從鐵騎第300章 荒唐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章 軍令如山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65章 新開始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15章 工坊第23章 進州城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3章 進州城第294章 平戎服第310章 紅與白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39章 登萊系第92章 再相逢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44章 小公爺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309章 困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武陟县| 乌鲁木齐县| 岢岚县| 外汇| 合作市| 文成县| 莱州市| 双峰县| 金山区| 鄯善县| 中超| 台安县| 获嘉县| 宁海县| 恩施市| 九江县| 东源县| 大冶市| 如东县| 芷江| 邵阳县| 萍乡市| 高邮市| 普格县| 英吉沙县| 天水市| 宁乡县| 宜兰市| 府谷县| 砚山县| 黔西县| 商河县| 汽车| 衡水市| 长治市| 壶关县| 凌海市| 海安县| 石林|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