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2章 帆布糧票

三月初八,鎮虜衛城又一批軍服完工,寇青桐又急忙忙跟著解煩營過來了。!!!?WWW..

給登萊軍的軍服走海運是最快的,可擔心萬一出個意外,產量跟不上來會導致登萊軍七月閱軍活動出現意外,按著書契賠錢事,信譽受損事大。

產量雖然隨著軍戶家眷技藝進步、各家女眷合工進行勞力優化有所提高,可車騎府兩軍六營兵馬也等著呢,天雄軍那裡,天津鎮也給朱延平面子下單子,真的很緊缺勞力。

上回朱延平匆匆去了山東,將車騎府軍的軍裝事情還沒有商定下來。

中軍議事大帳前的涼棚下,朱延平打量著穿著版樣軍服而格外彆扭的何衝等人,努嘴道:“軍服還是以兩套爲主,一套作戰所用,布料要厚,要寬大,採用紅色三號軍裝款式?!?

他看著府中三司長官繼續:“我軍以火器爲先,作戰時硝煙瀰漫,紅色最爲顯眼,不至於誤傷。故而採納大紅色主調,飾以黑白兩色,顯目、提神、莊重面面俱到。平時操訓,以靛青色爲主色,配赤巾,耐髒,耐看?!?

“再增加五千套白色主調,紅色收邊、黑色負章雲紋的禮服,今秋若京中閱兵,遣一營將士身著禮服入京。”

軍裝的款式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同之處除了主色偏差外,各處配飾顏色也是不同。顏色最能體現一支軍隊的氣象,讓人第一映像就是軍容的色澤。

現在各鎮、各軍軍裝主色由紅色開始向白色漸變,對外形象有紅白兩色足以應對種種場合。靛青色的布料耐髒,看著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色澤也夠內斂。同時,靛青色布料是最好渲染的,省錢!

由於歷史情節,此時的秦軍軍裝色澤偏黑,晉軍偏紫,山東兵馬偏青,京營禁軍大紅,遼軍偏白色。江南地區,軍服偏向於褐紅色,川軍、西南諸軍用色頗雜,偏向於灰綠色衣袍。

但不管怎麼,每支軍隊的軍服,最顯目的位置依舊是紅色,脖子上綁著的都是紅色種種演變的顏色。畢竟各地的染料也有不同,對紅色的理解出現偏差也是正常的。

對於軍服,各方面沒什麼意見,只要不要在形式上過於離譜,用色上不要犯禁就好。

至於質量上,沒人會懷疑朱延平會爲了減少成本而採用劣質布匹。再鎮虜衛城此時製作軍服的布料,還是由幕府出面在河間南八縣收購的。

選好樣板軍服,封存後送交兵部備案,朱延平飲著茶:“對於軍服布料,我們要有所區別。諸位能否想想法子,紡織出足夠厚又結實的厚布?”

遊士任笑道:“莫不成,將軍想拿帆布製作軍服?這東西夠厚夠結實,兩層帆布蒙在在一起打溼,可比牛皮?!?

朱延平眼睛一亮,徐卿伯也開口:“帆布可防水,若採用帆布,每套軍服造價不菲。”

秦朗搖搖頭:“過於粗苯,若採用帆布則需要仔細篩選,選布質細膩的帆布?!?

見朱延平真的很意動,開玩笑的遊士任認真想了想:“帆布用途不廣,南皮產棉花,可不產帆布。若要採買,還需要去江南、登州看看。如秦主簿所言,尋常帆布過粗,恐怕精細帆布不好找?!?

帆布就是給船當帆,自然是越粗越好,加工方便。

見都能想到帆布的好處,夠結實夠耐磨,朱延平就:“即刻發信於蘇成,讓他挑選布質細膩的帆布,最好能弄來工匠、紡織工,我們在南皮自己製作帆布?!?

他繼續解釋:“帆布紋理似乎可以在紡織時做一些變化,可以增加我軍軍裝防僞能力?!?

徐卿伯頭:“確實可以,採用帆布的話,全軍或許可以節省皮料用度。總的來,還是省錢的,皮甲耐用,時時都需保養,還是更費錢。若從南方找人未免拖拉,上奏兵部,調撥織戶。”

以前朱延平的軍隊不多,恨不得將部隊武裝到牙齒人手一套魚鱗甲?,F在搞純火器部隊,那魚鱗甲就不方便了,軍士最多就是棉甲和半身罩甲,輕便軍種一律穿皮甲,輔軍則是號衣外加粗布坎肩。

只有的家丁親兵部隊,依舊保存魚鱗甲,平時穿戴皮鎧。

這年頭甲和鎧的區別不僅在於有沒有吞肩,鎧相對於甲,裝飾會更爲華麗,更具觀賞性。

這就是精幹幕僚的好處,朱延平一個想法,經過一人一語,來來回回幾圈子繞下來,就形成了妥善的處置辦法。

一直旁觀寇青桐閉著眼睛,在腦海中構思帆布爲材料的軍裝,及種種便服,或許這是個很來錢的門路。

而朱延平在決議定好之後,就想到了牛仔褲,唔……還有寇青桐身穿牛仔熱褲時的模樣……

在南皮城休整一番的張採、陳子龍等八十餘人,搭了一趟運輸河魚的解煩營順車。

升爲隊官的張獻忠在南皮採買了一批窖藏的南皮凍梨,黑漆漆的梨子皮咬破,晶瑩、甘甜的梨汁只往外流,吸上一口,渾身都能顫上三顫。

軍營範圍極廣,遠遠望去看到一排排一列列的軍帳讓人眼花。

陳子龍坐在水箱上,兩腿晃盪著,手裡拿著望遠鏡:“張隊官,大兄那裡真要修一座高臺?”

張獻忠在前握著繮繩抖著,回頭道:“可不是?有些人不知情,我家老爺窮奢極欲,花著朝廷的銀子不心疼,不體諒朝廷之艱辛。可我家老爺南洋買糧上爲朝廷節省百萬,下也爲周圍百姓找了個活計,上下誰不我家老爺的好?”

著張獻忠笑笑:“南皮書的先生嘴裡,是我們老爺要學白馬將軍公孫瓚建造易臺,躲在高閣裡享樂,真是不知他們腦袋裡是怎麼想的?!?

陳子龍嘿嘿笑笑:“南皮這地方是易臺,弟在德州那邊聽人的是紂王鹿臺。這些人,變著花樣詆譭大兄,該打。”

“子龍先生得對,那些人該打!”

後面的車上,張採看到了那座高出地平線的土臺,上面插著旗幟劃分工作區域,勞力們將一輛輛牛車趕上去卸土,更看到土臺四周煙霧繚繞,燒好的青磚壘砌碼好,更外圍蔥蔥郁郁,四方低矮土牆上還在栽植灌木。

“大約五萬人施工,每日管飯,諸位算算耗費幾何?”

身旁一名眼睛圓溜溜賊大又透亮的俊逸青年,是第二批加入應社的杭州名士沈逢吉之弟,沈逢良道:“按軍士口糧七成計算,每餐三合二分米,一日兩餐……”

張採擡手打斷:“車騎將軍厚待部屬,視軍卒爲子弟,頓頓管飽,一日三餐,三日一肉,你這算法不對?!?

沈逢良大眼瞇成縫,笑道:“天下各軍,若能如此贍養軍士,何至於車騎將軍專美人前?”

他的意思很簡單,朱延平的強軍是拿銀子砸下去的。

另一側的顧夢麟撫須搖頭:“此言偏差了,這些年朝廷遣人督練的新軍還少?大筆的錢糧砸下去,又有幾個捨得給士卒足餉足糧?”

張采頭,頗爲感慨道:“宗柔戴孝應徵時,我與天如路過鎮海衛城,就見了宗柔爲出征的太倉子弟買羊踐行。當時宗柔貧寒,爲買夠羊可與當時賣羊的晉商磨了不少嘴皮子。又擔心上司吞沒天如捐贈的二十頭羊,邀請天如赴軍營監督,以便物盡其用。”

“他這個人在軍中嚴於律己,一不二。你們入了車騎府軍,當要處處心,別犯在軍法軍紀上?!?

張採還不忘警告提,在出發前張溥也是再三明,在軍中不比士林。與朱延平傳出去的那種孤高自律的名聲,犯了軍紀,真把你砍了,你也只能挨這一刀,沒人救得了你。

沈逢良皺眉:“軍中自然要尊卑有序,可車騎將軍大權獨攬,恐非善事。”

一不二不是那麼好做的,前提就是大權獨攬。

張採一笑:“也不能這麼,在宗柔這裡議事時能各抒己見,一旦形成決議,將令行禁止,不可阻止。”

一行人跟著入營,恰好是午休,各處工地收攏工具,餵養牛馬,軍士們入營區吃飯,勞力就在工地上用餐。

幕府三司僚佐往來於各個工地,對吃飯的民工發放工錢。

這批人一律以糧食這種硬通貨進行結算,十天一結賬。夏收前這段日子,青黃不接時糧食可比銀子重要。

一張張印刷精美的糧票以升斗爲單位,最大單位是半石五斗,其次是兩鬥、一斗、五升、兩升、一升和最的單位五合。

管吃,住的條件是草棚,尋常勞力每日工錢是兩升米,工頭加一升,八個大工頭再加一升。一升米大約兩斤重,一天的工錢就是四斤,省著吃夠一家四口人吃三天。

算成銀子,這夥民工吃飽肚子之餘,每月的工資價值一兩,這可比此時絕大多數當兵的日子要滋潤。

所以工地上根本不缺勞力,南皮周邊鄉村的族老都來了好幾趟,願意以更低廉的工資出勞力……

兩萬新軍,三萬勞力,五萬丁壯一起勞作,工地上也是一日一個變化。半月的時間,軍鎮所需的二十里長暗渠挖好,磚石壘砌,石灰、雞蛋清勾縫?,F在就是等暗渠內磚縫陰乾後,開閘放水。

而現在,估計再有三日工作量,朱延平的第一層土臺就會建好,隨後就是中央第二層。工程量最大的土臺工作完畢,勞力就能遣散近半,留下的與軍士進行營房修建工作。

最後的幕府修建工作、炮臺、地下倉儲工作,都是由軍士負責。

張採等人入營時,朱延平正給寇青桐勾畫牛仔褲圖紙及染色注意事項,他還不清楚帆布軍裝會引發多大的服飾改革潮流,也不清楚寇青桐的那幫姐妹會爲他怎麼揚名,更不清楚自己圖方便搞出來的糧票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古人也在進步,不要以爲古代人也喜歡寫筆畫繁複的繁體字,草書就是最初的簡體字。整個明末的文字簡化,已經接近於後世水準。之所以再次變成讓人頭暈的繁體字,就是滿清乾的好事!

字簡單了好學,還是字複雜了好學?

一目瞭然!

將文字複雜化,這幫混蛋打的什麼主意,還用再!

天氣炎熱時,明人也不會把自己裹得厚厚實實,七分褲、水桶褲這些居家涼爽的服飾比比皆是,爲了勞動方便,服裝也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南軍方面,夏日時基本上軍士人人都是露出膝蓋的四角褲。

第309章 困第16章 意外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03章 應社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45章 大聖歌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22章 炮戰第6章 戚刀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48章 熊廷弼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46章 邸報惡訊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0章 拒絕第265章 新開始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30章 晉商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79章 家宴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88章 土地紅線第34章 密議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19章 夜行軍第150章 刺蝟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63章 充當臥底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41章 名望第17章 譁變!第36章 巡檢司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3章 進州城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22章 炮戰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45章 大聖歌
第309章 困第16章 意外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03章 應社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45章 大聖歌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22章 炮戰第6章 戚刀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48章 熊廷弼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46章 邸報惡訊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0章 拒絕第265章 新開始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30章 晉商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79章 家宴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88章 土地紅線第34章 密議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19章 夜行軍第150章 刺蝟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63章 充當臥底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41章 名望第17章 譁變!第36章 巡檢司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3章 進州城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22章 炮戰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45章 大聖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绥宁县| 延边| 伊金霍洛旗| 五莲县| 道孚县| 苏州市| 莆田市| 扬州市| 连城县| 邓州市| 二连浩特市| 闽侯县| 泰宁县| 庄浪县| 玉龙| 察雅县| 鄂尔多斯市| 文登市| 芦山县| 于田县| 永福县| 乌拉特中旗| 乌兰浩特市| 崇阳县| 银川市| 霍城县| 万安县| 阳城县| 会宁县| 安溪县| 荔浦县| 开鲁县| 汉寿县| 巴塘县| 曲阜市| 安达市| 逊克县| 宜君县| 周口市|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