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8章 出塞設計

五月二十四,山東班軍入駐密雲,袁樞部就緒。

當夜,朱延平擦拭自己的鎏金山文對襟甲,下面弟兄反對他穿這件甲出塞,這套甲規格實在是太高,極有可能被塞外人當成大人物對待。

尤其是戰場上,沒人會穿太過騷包的戰甲,除了薛仁貴這種本事過硬的,能一騎當千的人物,其他人穿的華麗一點,就是找死。

將兩套層層絲綢縫製的裡衣摺疊裝進包裹,檢查一番兵器後,朱延平摸著右手指上的鐵環,緩緩入睡。

半夜,值守的趙驍騎輕輕敲門,朱延平拉開門閂,冷水洗了臉,在趙驍騎和張文強的幫助下,將盔甲、刀劍、藥品、衣物裝入大箱裡,出門。

夜空月半牙,明亮亮如阿杏瞇著的眼,朱延平看了看北院,提著純鋼鍛打的闊刃長鎩邁步,出了南院。

南院,陳子龍站在門前拱手,朱延平點點頭,沒說什麼帶著家丁前往雙鶴書院旁的潞河西營。

營壘中,鎧甲、擡槍、火箭、等等軍械都已封裝在大箱裡,綁在牛車上,五十輛牛車緩緩出營,朱延平頭戴氈笠,掛著粗布披風,看著一排排弟兄口裡含著棗默然出營,一個不少後,對換防的千總謝忠明拱手。

謝忠明領著一夥南京大營老人抱拳,低聲道:“祝將軍凱旋歸來。”

輕踹馬腹,朱延平一拉馬繮調頭,在夜色中押後,看著隊伍前進。

他的寢室裡,阿杏趴在寇青桐的肩上抽噎著,淚水染溼寇青桐的新衣。

阿九站在門前倚靠著門柱,懷裡抱著一口劍望著夜空月牙,神情抑鬱。按計劃他可以出塞,可劉高旭執行任務的時候殺了明秀的師弟楊振坤,惹了馬蜂窩。

錦衣衛的清洗活動失敗了,大明朝的廠衛再霸道,也要講證據。實際上是汪文言的朋友實在是太多了,士紳中,勳戚中都有人爲他求情講理,所以他出獄了,青陽子早早帶著一幫徒弟不知道藏到什麼地方去了,這就是天大的隱患。

說實在的,阿九不想和青陽子這夥人過招。他已經打定主意,一年之期過後,他就回四川,回白鶴觀當他的道士,將白鶴觀一系的劍技傳下去。

天亮時分,閻應元提著一口劍跑到朱延平這裡,要偷偷跟著出塞,他落空了。隨後李秀策也帶著一口劍來了,都來遲了。

離開張家灣,登上等待已久的運船,朝晨時朱延平等人經過密雲縣,抵達長城腳下的密雲後衛城。

楊衰就在這裡等著,他臉色嚴肅,指著將近二百輛裝著食鹽的牛車,每輛牛車裝四引鹽,一引鹽重兩石約四百斤。

“這批鹽事關重大,本官可以代表廠公明明白白告訴你,若丟在塞外,你也就沒必要回來了。”

這批鹽是崔呈秀在天津鎮渤海灣晾曬的,這地方環境不如山東好,這鹽也不好曬,成本不小。不過和利潤比起來,這點成本不算什麼。

廠衛不願意侵佔鹽商的銷售渠道進而打草驚蛇,原本只願意給朱延平兩千石,朱延平是通過魯衍孟的擔保弄了八千石的份額。

朱延平只知道一千石鹽二十萬斤在塞外能賣近三萬多兩白銀,他能分潤七八千。八千石鹽,他就能賺六七萬,他很缺錢,必須賭一把。

而且是第一次跑走私商路,壟斷塞外商業的晉商集團不容易察覺。固然風險大,可收益更大。八千石鹽賣出去,足夠一個大部落兩三年所需。

“楊千戶安心,拿不回銀子,我知道下場是什麼。”

看著朱延平,楊衰嘆一口氣道:“本官就想不明白,你爲何要冒這麼大風險。這批鹽由張榜將軍押送,遇事與張將軍多商議。”

他看來朱延平的前途十分之好,兩條船踩的穩穩當當,戴著孟學嫡流的帽子,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現在爲了銀子冒險,實在是目光短淺。

這回出塞的隊伍足有將近五百輛牛車,這已經是廠衛竭盡所能壓制消息弄出來的陣仗,騎卒只有朱延平、袁樞五百騎,另有張榜的一千二百薊軍押運牛車,其中也有二百騎,另有備用牛五十頭,馬二百匹。

二百輛車裝著食鹽,二百輛車裝著軍械補給,另有一百輛牛車裝著百虎齊奔,用來增強瞬間打擊火力。

到了密雲後衛城,李遂纔想明白,原來喜峰口出塞是假,真正的出口是在密雲後衛。從更東邊的喜峰口出塞向西,會途徑朵顏部。八千石食鹽足以讓朵顏部動心,途徑朵顏部與羊入虎口沒區別。

狹窄的關口,牛車一輛接著一輛。

關口旁的驛館裡,張榜鋪開新畫的地圖道:“這兩月來,我來回走了三趟,勘探出一條合適路線。沿途險要處也設置了烽火臺,在到興和鄉的路上,萬無一失。到了興和鄉,算路程正好與晉商第二批出塞商隊相逢,到時如何抉擇就看朱將軍的意思。”

袁樞這回出塞,除了帶來二百悍匪外,也有十車福建收購的茶葉,這是袁可立和沈有容老將軍的投資,沈老將軍投軍水師四十幾年,這份資歷無人能比。仗著在福建服役二十多年的老臉,和海商借貸了這十車茶葉。

看著地圖,朱延平問:“到興和,大約需要幾日時間?”

張榜摸著下巴,道:“山路崎嶇難行,又是曲折路線,長城以北少水源,所以從密雲後衛到興和大約有九百里山路。走的快,沒有天災,十二日可至興和。”

想了想,張榜補充道:“從興和到單于城,大約是六百里路程。這條路多是丘陵,各路豪傑匯聚,什麼人都有,需格外謹慎。”

朱延平手撫著地圖上勾畫的路線,問:“山路中,能否日夜兼程?”

張榜笑了:“只要不下雨,夜裡挑燈也能行進。只是需要步軍開路清理路中堅石。否則傷了牛蹄或折斷軲轆,整個隊伍就得停下。”

這回出塞,朱延平和袁樞的隊伍是要什麼有什麼在密雲後衛還補充了一些軍中標配的物資。張榜這部的物資也是補充的格外充分,夜行只是多費火把而已。

這次行動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天氣,不下雨就好,下了雨一旦食鹽受潮,就會影響價格。也會阻斷行軍,拖延日期。

就怕拖延,所以按照計劃足足提前了四天。

從密雲到興和,走塞內的官道,最多三天,走山路,則要四倍路程,這就是道路的重要性。可長城沿線,處處都是晉商耳目,這麼大的一批物資想要出塞,不是簡單事情。

所以,只能繞圈子。

此時的魏忠賢,不怕東林,就怕得罪晉商。明明知道這些商人集團在做什麼事情,就是沒辦法處置。

所以這次行動,儘可能保密,連替死鬼都找好了。

此外張榜的二百騎卒,已經打散作爲哨騎,在前探路。

山路難走,中午出塞,傍晚時分來到一處險峻的山峽,朱延平擡頭左右張望,抽出望遠鏡觀察,兩邊是陡峭筆直的山壁,中間只有兩丈寬,河水淺淺,牛車在鵝卵石上行進,清澈的河水變的渾濁。

袁樞放下單筒望遠鏡合起來,嘆道:“當真險峻。”

張榜笑道:“前方折拐三次後,有一處山口,僅能容單車,那才叫險。長城邊下多有村落,否則這路真的不好找。”

收好望遠鏡,朱延平道:“張將軍,還有多久能到地方?”

“河水盡頭,有一處緩坡適合紮營。路程,也就三十多裡。”

六月初四,每個人包括牛馬都瘦了一圈,提前三天抵達張家口。不知道是天公作美還是不作美,沒下一場雨。

路上最難走的一段路,一輛輛牛車基本上都是推搡著,更讓人難受的是蛇蟲滋擾,而山路時陰時陽,山風陰冷,不少軍士生病,備用的五十頭牛替換了三是多頭病牛,這些病牛燉成了湯。

興和東八十里的山谷裡,病弱軍士驅趕著牛馬吃草,其他人手開始紮營,全軍會在這裡休整兩日補充體能。

興和周圍,註定爆發一場大戰。

陳雄帶了十來人做商販打扮,去興和調查摸底。連興和的廠衛暗樁也不理,出塞後只能相信自己,不能相信其他人。興和的廠衛暗樁,更不值得信任。

朱延平則一副宣府邊軍打扮,穿著破爛陳舊的戰袍號衣,滿臉塵垢風沙,頭頂上紅纓氈笠破了一角,騎在一匹瘦馬上與差不多打扮的李遂檢查興和以北的道路、地勢。

兩人身上的軍籍堪合、腰牌都是徹頭徹尾的真傢伙,身上還帶了宣府鎮的公文,執行的夜不收軍務。

興和東北百里處有一座小湖,這裡是通往插漢部的一個必經補給點,從興和出發到這裡,也就一天的路程。塞外,沒幾個人趕在這樣的傳統商路上走夜路。

這處小湖邊,朱延平泡著腳計算著,對李遂說:“商隊入夜會在這裡休整,這裡人口看院落應該有五百餘戶,四周哨塔、柵欄圍繞,說不準還有其他的陷阱。若是夜襲恐怕難以奏效,會多不少不該有的折損。”

這裡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幸福聚落,除了中土風格院落外,柵欄裡邊緣區域還有帳篷,還有一連串的牛車。

這裡距離興和大約是一百里出頭,距離自己的營壘是六十里左右。

李遂蹲在旁邊拿著刀在溼泥上勾劃方位,說:“老爺,咱也覺得夜襲不妥。這種地方若無必要,少招惹爲妙。老爺以後想要走塞外商路,這樣的聚集地若是得罪了,將會失去中途補給的機會。而且這裡的人,是民也是匪,若不能斬盡殺絕,得罪了只有壞處。”

低頭看著李遂勾畫的簡略地圖,朱延平道:“不知道商隊是否會在路上休整造飯,若抓住他們吃飯的時機進行突擊,擊潰對方武裝後,就好辦了。”

搖頭,李遂道:“塞外行走,在紮營前不會停下來。就和咱一樣,中午可以休整,卻不會取鍋,吃喝都是乾糧。”

朱延平眉頭緊蹙著:“可這興和到這裡的路上,盡是坦途又無灌木掩藏蹤跡,這想要突擊,不好弄。硬拼的話,會折損不少弟兄。”

李遂沉默,良久道:“老爺,弟兄們不怕死,晉商子弟雖然習武,卻不通軍陣。休整兩日後,堂堂正正擊潰晉商,才能磨練出一支強軍。奇兵詭計戰法,雖有一時之利,終歸不是正途。老爺有大志向,這首戰要正戰,根基要立穩。”

“弟兄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跟著我朱延平出生入死求的是富貴,不是出塞來送死的,能不死就不死。不過你說的有理,正戰必須要打,但也需計謀輔佐。我準備讓陳雄混入商隊,裡應外合。”

第28章 血濺五步第300章 荒唐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98章 合金策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29章 算命第290章 火棉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4章 操練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章 形勢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7章 人靠衣裝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2章 行軍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57章 傳教士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29章 算命第81章 形勢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95章 傷離別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42章 蘇州最強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81章 形勢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203章 應社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97章 示威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48章 熊廷弼第81章 形勢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263章 密信第34章 密議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36章 巡檢司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12章 算賬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19章 欺詐第94章 木材廠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81章 形勢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53章 道門劍客
第28章 血濺五步第300章 荒唐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98章 合金策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29章 算命第290章 火棉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4章 操練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章 形勢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7章 人靠衣裝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2章 行軍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57章 傳教士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29章 算命第81章 形勢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95章 傷離別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42章 蘇州最強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81章 形勢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203章 應社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97章 示威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48章 熊廷弼第81章 形勢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263章 密信第34章 密議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36章 巡檢司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212章 算賬第48章 南京來人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19章 欺詐第94章 木材廠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81章 形勢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53章 道門劍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普宁市| 平安县| 邵武市| 东辽县| 玉田县| 家居| 咸宁市| 灌云县| 稻城县| 乃东县| 凤城市| 石景山区| 楚雄市| 古蔺县| 吉林市| 余干县| 梅州市| 井研县| 工布江达县| 东丽区| 三台县| 南开区| 宾川县| 新河县| 河间市| 大余县| 合江县| 天全县| 施秉县| 宁晋县| 松桃| 淮滨县| 监利县| 武穴市| 安康市| 鱼台县| 镇江市| 玛曲县| 常州市|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