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2章 算賬

咬完朱延平又咬順天府府丞畢懋康,認爲他做事有失公允,怎麼對上朱延平就慫了?一個帶兵的竟然敢在文官面前拿大,有失體統;你畢懋康連子侄一輩都管不住,還怎麼管京師上上下下百萬人的治安、秩序?

魯衍孟和成基命站在那裡,崔景榮拔劍追殺過朱延平,可也是人家的長輩。換個人在朱延平面前拔劍試試?一幫重量級大人物站在朱延平背後,朱延平也勉強算是一個人物,他與畢懋康之間的衝突只是自己人的事,大事是丟了顏面。

畢懋康也上了摺子,先認錯然後就讓天啓評評理,想拿個手令派人去朱延平那裡走個程序,將昨天進城的車隊搜查一番。

朱延平威名正勁,是活脫脫的一隻大馬猴,順天府衙門將朱延平這事給辦了。殺猴儆雞,踩著朱延平的威名治理勳戚雲集的北城,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復起的諸黨還在老魏的戰旗指揮下,對這件事情不發表意見。

事件的衝突因爲倪文煥的避重就輕,變成了給朱延平這個年輕人一教訓讓他知道規矩,而關鍵是質疑畢懋康的治理手段,要趕走畢懋康,換個不順眼的人上去。

其他時間,順天府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大家爭搶的關鍵位置,可在年關這段時間,誰上去就等於上了火架,要被火烤,是收拾人的不二捷徑。

順天府也是一塊磨刀石,能將整個錯綜複雜的北京城管好,那管個六部也是手到擒來的事情。若管不好,這輩子也就那樣了。

今日的朝會,天啓依舊沒有露面,他正在倉庫裡數銀子,搞他的大計劃。只是將朝會級別提高了一級,由九卿體系負責的集議改成內閣參與、主導的廷議。

集議只是議事,議各部堂的公事;而廷議就能涉及對官員的改遷任免,最後皇帝覺得沒問題,對廷議結果進行批紅就算完事了。

君主立憲是什麼東西?這不是實質上的君主立憲是什麼?而東林的奮鬥目標之一,是讓皇帝待在宮裡,連國事也不能插手。

皇帝不露面,對朱延平這邊的事情崔景榮和成基命也不好偏袒,旁觀廷議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卻發話了,將天啓昨日做出的處理意見講了出來,責令朱延平閉門思過。

這件事直接就熄了,而朝臣們心裡則沸騰起來,朱延平的聖眷可真夠盛隆的,剛出事情,宮裡就知道了。直接快刀斬亂麻,進行冷處理。

可這件事哪能這麼平白就熄了?今天朝會突然拔高到廷議,擺明了宮裡要處理一些大事情,如果能拖下去就好了,有些人需要時間進行運營,最典型就是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劉健侵吞十萬兩內帑一案。

現在不是諸黨相爭爲雞毛蒜皮的事能吵一整天的時代,也不是東林分裂做事磨磨蹭蹭缺乏果斷的時代,現在是老魏引領的帝黨時代!

形勢不由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應秋站了出來,拿出劉健侵吞內帑的案宗、三法司及戶部、吏部和通政使司的意見,進行裁決。

這是一個事,還有御史提出追究河南河道官員不作爲的舊賬;兵部的侍郎李邦華也要覈查九邊軍費用度,關鍵核心是遼鎮的軍資是否用到了實處。

之前他不在中樞,六科官解學龍就彈劾遼將貪鄙,一座造價五六錢銀子的營房向朝廷報價六兩。而遼鎮軍士入冬因寒冷凍傷、凍斃減員嚴重,而軍將們宅院奢華、蓄養家丁成風。這些都是大事情,李邦華是走軍事路線的進士,他關心這個,也擅長這個,他當兵部侍郎,總要燒上幾把火。

這把火,他燒到了遼鎮。

孫承宗是東林人又怎樣?戴著帝師的帽子又怎樣?他李邦華是東林出身怎麼了?遼鎮的問題越來越大,自己人來燒這把火總比讓外人來燒要好。

再,東林的孫承宗遼系和東林的袁可立登萊系,誰是一家人了?

這兩個集團爲了爭軍餉份額,爭對建奴戰事的主導權,爭東江鎮的指揮權,生出的矛盾不在少數。

朝堂上的事情現在與朱延平沒關係,今天他沒離開正房,頭髮散披著,敞著裡衣露出胸膛,枕在阿杏腿上,聽著寇青桐彈唱,這纔是他的日子。

寢室火炕牀榻被垂著的靛青色帳幔隔著,火炕上朱延平搖頭晃腦,帳幔外秦朗在報賬,他不是朱延平的家將,只是幕僚門客,只是擔任的職務重的太多,是內外總管,在軍裡是大管家,到了府裡也是大管家,到了鎮虜衛城也是大管家。

寇青桐管的是家裡的帳,蘇成管的是軍裡的帳,鎮虜衛城那攤子事歸成克鞏管,是對這個少年的歷練。

秦朗則是跟著朱延平走到哪裡管到那裡,名副其實的大管家:“十一月各項公用開支,賬面上虧空七千四百餘兩。這些虧空,東家不能吃虧算在自家頭上。鎮虜軍是天子的兵馬,老爺用自家錢補窟窿,軍士們拿東家的錢,這在公在私上,都是隱患把柄。我們這邊的意思是上面一時補不上,那就由府裡墊付,將帳做好,利息依照市情。”

這錢朱延平真不能掏,掏了那就是著朝廷編制養自傢俬兵。他的甲士私兵,好歹還著家丁的名頭,是跟著主人從軍報國的僕從,法理上來講不是私兵。作戰時,家丁的待遇、糧餉和鎮虜軍其餘軍士也是分開計算的。

朱延平張嘴咬住阿杏剝好的葡萄,細嚼慢嚥:“可以,寫兩份公文今日分別呈送兵部和司禮監,利息方面要寫清楚。宮裡、國庫這年頭兒沒錢,我朱延平也窮。錢生錢,用來做買賣掙的也比利息多。”

朱延平腦海中閃過戰爭債券這個名詞,或許自己是唯一的發行人和購買人,一旦鎮虜軍打沒了,就他一個人最虧。

“你還窮……”

阿杏捏捏朱延平鼻子,今早她可看了看五萬兩白銀是多少,精心鑄造的銀磚,碼在一起比她高,都可以蓋個房子!

在糧餉方面,朱延平的表現讓秦朗滿意,撈錢的時候不手軟,該掏的時候也不猶豫。和朝廷宮裡打交道,更會放下面子哭窮,這很好,不會吃多少虧。

秦朗翻過一頁繼續:“臘月各項公用開支因寒冬柴炭預算拔高、及臘月酒宴額外度支,此外鎮虜衛城操練的兩部新軍也會進入作戰序列,導致臘月糧餉預算在一萬二千兩至三千兩之間。”

“怎麼突然拔高這麼多?”

“東家,入冬北方糧價不穩,此起彼伏導致預算不好精確。還有這兩部新軍的軍械、冬裝費用,估計兵部崔閣老那裡不會再管,還得府裡掏。”

朱延平眨眨眼,換個了姿勢笑道:“沒事,既然是公帳,只要錢財確確實實用到軍裡,經得起兵部覈查,高一沒什麼,弟兄們也好過不是?咱們的利息也高一些,這是好事情。繼續。”

秦朗道:“本月府裡以垂柳莊的服飾、皮裘、軍裝所獲利潤最高,爲三千七百兩淨利;東陽莊開支平衡後,產下牛犢羊羔算計利潤,只有五百兩出頭。另有馬駒不好估算,未曾計價。此外祝家酒莊七成燒酒挪爲軍士犒賞,收入平衡。府中家丁五百三十六人,薪餉開支九百七十兩,家將十二員,餉一百八十兩。健婦、丫鬟不足五十兩。消耗最大的是軍用馬匹、牛草料消耗達一千三百餘兩。”

著,秦朗頓了頓:“東家在米脂購買別院一所,作價二百三十兩。此外人員衣裝、食用方面,以及軍械維修、保養等等,本月家中虧空七百三十兩。”

米脂買院子自然是爲了養韓金兒,朱延平神色如常,韓金兒的事情他根本沒和家裡。

坐在秦朗身側的蘇成端著茶,搖頭笑笑,垂著碗中浮葉吹吹,緩緩飲一口。

朱延平的五百甲士一月纔不到一千兩?是的,每人月餉二兩,純收入就這二兩。一切吃穿用度都是朱延平在負責,還要負責給光棍找媳婦,給他們的家眷找穩定工作,還要給他們的適齡子弟提供就學環境。

這些甲士在西北一行,收入方面確實比不上鎮虜軍軍士得到的戰利品分成,可勝在穩定。沒有仗打,也是這個待遇,打了敗仗,只要朱延平還想繼續打仗,還會給他們這個待遇。

吃飽穿暖,每日操練,打仗時負責砍人就是這些甲士的生活。以後戰死了家人由朱延平養,殘疾了或年老,也會在朱家渡過餘生。

朱延平的家不倒,這些甲士的家就不倒。朱延平是樹幹,他們就是樹葉,也是數根。

這些家丁的子弟,就是大戶人家所謂的家生子,自然是以後朱延平家裡的中堅力量。

至於那些因爲一場勝利獲得高額戰利品分潤的軍士,他們是掛在鎮虜衛的,將來的事情是衛裡的事情。至於戚振宗部和王樸部的軍士,甲士們看他們的目光帶著憐憫。

鎮虜軍的軍士再不濟,也是朱延平嫡系,以後生活不下去,朱延平還是要管管的,以後的保障比不上甲士,可好歹也有一重保障不是?

戚振宗部和王樸部的軍士,以後能有什麼保障?

懶洋洋躺著,這是家族內部會議,以後家業更大參與進來的各方面負責人會更多。

朱延平道:“不能坐吃山空,甲士不能裁減,甲士待遇也不能減。都,從哪方面入手,能開源,能節流。”

秦朗繼續翻著冊子道:“家中消耗最大在於糧食、豆料,若有一塊地產出,自產自用。花兩萬兩可以買中田兩千畝,預計十二年內,就能收回成本開始盈餘。此外東陽莊繼續擴充,達到兩萬畝,就能極大緩解牲畜草料消耗。這些事情,大約要投入三萬兩左右。”

蘇成也開始話:“家主,朝廷的差事傳不了子孫,商業詭異多變,也靠不住。多買些地,纔是子孫存身立世之根本。”

朱延平凝眉,對寇青桐擺擺手,輕柔琴音停下,他問:“這地好買?”

wωω▲ttk an▲C〇

秦朗坐直身子:“東家,因遼餉加派,地比往常好買。府裡買了,也不需繳納遼餉,利潤不受損害。”

朱延平一骨碌起來,拿起炕桌上酒爵飲一口,揭開帷帳看著秦朗齜牙笑道:“十二年就能收回買地的成本,一代人不到就能收回資本,百姓的存家的根本也這麼容易買賣,你們覺得這個世道正常嗎?地可以買,但別把心思都埋在土裡了。買地的事情,主簿負責吧,到處走走轉轉,好好看看,我們買哪裡的地。”

下方坐著的何衝、蘇成愕然,秦朗收斂神色拱手:“是,東家。”

他們可都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朱延平怎麼突然一腳把大管家給打發出去了?

第29章 善後第62章 安排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4章 拜衙門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3章 疑問第129章 算命第93章 那一夜第57章 傳教士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29章 算命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43章 朋與友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309章 困第70章 噩夢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15章 工坊第239章 登萊系第143章 朋與友第222章 炮戰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3章 羞辱第68章 顧炎武第140章 爲難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9章 善後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1章 軍令如山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8章 前途迷茫第296章 做準備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13章 蛇是誰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309章 困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83章 疑問第13章 羞辱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40章 麻煩了第285章 夜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24章 拜衙門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42章 蘇州最強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95章 斬俘第6章 戚刀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32章 春秋義戰
第29章 善後第62章 安排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4章 拜衙門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3章 疑問第129章 算命第93章 那一夜第57章 傳教士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129章 算命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43章 朋與友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309章 困第70章 噩夢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15章 工坊第239章 登萊系第143章 朋與友第222章 炮戰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3章 羞辱第68章 顧炎武第140章 爲難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9章 善後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1章 軍令如山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8章 前途迷茫第296章 做準備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13章 蛇是誰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309章 困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76章 雙鶴書院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283章 疑問第13章 羞辱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40章 麻煩了第285章 夜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24章 拜衙門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42章 蘇州最強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95章 斬俘第6章 戚刀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32章 春秋義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隆安县| 鹿泉市| 平南县| 扎赉特旗| 专栏| 东海县| 洞头县| 融水| 孟津县| 文山县| 凌源市| 上思县| 朔州市| 宁德市| 安化县| 镇坪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余县| 洛宁县| 连城县| 定安县| 宝鸡市| 镇赉县| 门源| 财经| 桦甸市| 青海省| 神池县| 吉木萨尔县| 临海市| 巴里| 兴义市| 康马县| 夹江县| 绥宁县| 全南县| 兴宁市| 佳木斯市| 安远县|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