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章 羞辱

營區,將二十石糧食發下去,十人一甲,一甲拿四石糧食,這將是一個月內消耗,那邊明顯給的多了些。

四石,每石一百九十多斤,總共也就七百五十斤差一點,但還是不夠軍漢們放開肚皮吃。

“新米!”

何進抓一把米聞了聞,滿是喜色。

鎮海衛的人,還要去碼頭幫著卸糧裝糧,糧食上面的門道,都清楚。陳米不算新奇,糧商拿生蛆潮溼黴變的米換糧倉裡的新米也常見,這些米會運到九邊給邊軍吃。

還有將大米泡發使米鼓脹,曬乾後裝袋運輸的。畢竟糧食單位是石、鬥、升、合,這些是體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邊軍吃了死不死人,鎮海衛的人管不了,他們也只是按規矩做事。

“都是新米,前後打點了九錢銀子。趕緊下鍋,讓弟兄們先喝頓熱的。”

朱延平有些勞累,要返回剛搭好的營帳緩緩,被何進拉住:“三郎,新米這樣吃可惜了,不如賣了,買些陳米。一來一去,能多出十來石米。”

一旁一個扛糧食的軍士抹汗道:“對,都是吃陳米糟糠長大的,這新米,也沒啥了不起的,多換點,弟兄們也能放開肚皮吃。”

朱延平輕輕打了糧袋一拳,側頭道:“弟兄們相信我朱三郎,一起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出來,咱就吃新米,新米不夠,咱想辦法給弟兄們去弄!”

何進想再勸,一旁何衝輕輕捅了捅他腰背,何衝不願意吃陳米,都是出來賣命的,沒必要委屈自己。

返回軍帳,裡面的軍士笑談的,想象著杭州該是有多麼的繁華。與杭州齊名的蘇州雖然離鎮海衛不遠,可沒幾個人去過。

而且除了城郊的熟人進城方便些,遠地方的鄉村民想入城,還要地方保甲開具文書才行,十分的麻煩。本地區都是如此,去外地更麻煩。

帳內弟兄議論著杭州,而杭州,是僅次於秦淮的風月聖地,相互猜想著、議論著名妓們的豐姿卓韻該是多麼的迷人。

閉目聽著他們議論,彷彿有置身宿舍,聽舍友討論島國、演藝界美女們的八卦的感覺,有一種親切感。畢竟,男人的公共話題,就那麼些。

魯衍孟跟進來,聽了聽,坐到朱延平身邊道:“正所謂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杭州景色佳人,數不盡數,要不和劉將軍討要份出營文書,咱出去見識見識?”

“一路行軍渾渾噩噩,先休養一日再說。對了,請那幫害蟲吃頓飯,在這杭州大約要多少銀子?”

帳篷內,就是左右兩排大通鋪,朱延平還沒資格獨享一帳。

光線昏暗,生著一盆竹炭。

“這飯局有上中下三等九分,上下兩種不談。就論中間吧,中下起碼要十六道菜,名酒名茶,也就四五兩開支;中中飯局,名店雅間,外有優伶彈唱,窗外風光大好,十兩出頭;中上之局,在中中之上,需請名妓一二人助興,還需伴樂,二十兩勉強能夠。”

朱延平翻了個白眼,一名軍士聽了,笑罵道:“按先生這麼說,這哪是吃飯,這在吃人哈!”

“就是在吃人,不請他們吃飽了,弟兄們就會被吃掉!”

魯衍孟笑著說著,帳內氣氛一凝,笑談著的軍士們也閉口了,各自想著心事,擔憂著。

朱延平一骨碌翻起,甲葉摩擦:“我們要在杭州三月,沒有銀子就賣馬,我朱三郎不會委屈了弟兄們。”

帳內軍士動容,這時候帳簾被揭開,一名盔頂插著藍色三角旗的小校探頭進來道:“朱哨官,中軍議事。”

“嗯,立刻去。”

朱延平下地,抄起頭盔往腦袋上一扣,給了魯衍孟一個眼神,邊走便繫著盔帶。

新紮好的大帳內,劉行孝臉色很不好,等所有人到齊後,揮手道:“議事,入座。”

一片落座聲,劉行孝將桌案上一張紙捲揚了揚道:“咱知道,軍中弟兄對杭州羨慕的緊,可今日出了禍端。”

“中軍一夥金華府義烏悍兵吃酒吃醉了,聽人點評渾河血戰,並有人辱罵殉國的浙江總兵陳策將軍,與武毅戚公侄子戚金將軍。他們氣憤不過,吵著吵著就打了起來,在杭州影響極壞。”

渾河血戰,是川浙兵陳策部與戚金部,匯同川地白桿兵秦邦屏部展開的一場瀋陽救援戰,遭到八旗軍阻擊,六千人硬抗八旗軍輪番進攻,險些讓八旗軍崩潰,後來八旗軍收買俘虜的明軍瀋陽地區炮手,開炮轟擊陣地,導致川浙軍營壘毀壞,全軍壯烈殉國。

秦良玉當時在京城受賞,她的兄長秦邦屏督軍戰死,弟弟秦民屏和子侄十餘人殺了出來報信。老一代的白桿兵,新一代的戚家軍,都打光了。

而戚家軍的起家部隊,就是義烏人。浙江兵油滑是有名的,而浙江義烏的兵,卻反其道而行之,十分之彪悍。

所以義烏人,以戚家軍爲榮耀。哪怕後世誰跑過去說戚繼光壞話,義烏人逮住了,也會一頓飽拳伺候。後世如此,更別說此時。

而有戚家軍血統遺風的義烏人,也是南軍骨幹,浙軍的魂魄。渾河血戰,戰死的浙兵,以義烏人居多。

一名浙江嘉興府海寧衛的應徵千戶道:“打得好,敢說渾河英靈的劣話,打死活該。”

“看看,這就是弟兄們的想法!可這種想法是很壞的,是會牽連全軍的!”

劉行孝指著這名千戶充當的空職把總,嘉興府的軍士已經被拆分,所以這千戶把總軍官也是虛職。

“杭州府衙門已來了公文,上頭不準軍中議論、傳播此事。”

揚著手中捲起來的公文,劉行孝一把撕了,憤怒道:“本將軍也沒法子!都把下面弟兄管好了,出了事情倒黴的是所有人,是每一個弟兄!還有,杭州大營即刻封閉,正月十六以後解禁,想逛燈謎花會的,都把心思給散了。”

“遵令!”

一幫軍官神情鬱郁,洋洋乾乾抱拳應命,有氣無力。

見他們這個樣子,劉行孝也不好發作,實在是杭州人做的太過了,而杭州大營指揮層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心寒。

杭州人侮辱戚家軍英靈在前,現在一個地方知府又發公文還不準軍中議論,誰能受得了?甚至還不準去杭州,下面人沒當場和他劉行孝頂起來,已經是給面子了。

“哨官朱延平留下。”

朱延平回頭看了一眼,對劉高旭聳聳肩,等人走完了,才進去拱手道:“將軍,有何事吩咐卑職?”

劉行孝指了指一旁的座椅,朱延平入座後,劉行孝端著茶坐到朱延平身旁道:“是這樣的,也不是什麼軍務。給你一樣東西,別糟踐了。”

說著伸手展臂從桌案上取來一枚巴掌大的紅色三角小旗,正中白日,黑色收邊。

“軍中小校,忠良純孝勇悍者,可配盔旗。素聞三郎忠孝,五行五色盔旗,除京營禁軍外,各地以赤旗最高,今授三郎。”

“三郎謝將軍賞識之恩。”

朱延平說著低頭,配合劉行孝將這桿盔旗插在他的白色牛尾盔飾上。

劉行孝上下打量,很滿意自己的手筆,頂上插著小旗,朱延平扭頭之際會多了份靈動,看著挺好,就說:“三郎投軍報國之言,本將已有耳聞。這回福建戰事了結後,這批大軍將會一分爲三。一部留在福建以備荷蘭人報復,一部將會支援西南戰場,參與平定奢安之亂,另有一部將會北上赴遼。”

朱延平坐正身子,劉行孝不會沒事和他說廢話。

劉行孝滿意朱延平的表現,這讀了書的軍官就是不一樣,懂規矩知分寸,分得清輕重:“而福建那一部,可能留著就廢了。沒有荷蘭人騷擾,他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早晚會餓肚子,鬧出事情是早晚的事情,也沒什麼前途。”

沉吟片刻,見朱延平神態認真,劉行孝繼續說:“而西南戰場,情況不是很妙。四川巡撫朱燮元的十八萬川軍謹守邊境不動,亦不許秦良玉將軍支援貴州戰場,導致貴州戰場尷尬。貴州巡撫王三善與西南總理魯欽,麾下軍力防守有餘,進攻不足。而貴州山地不利於糧草轉運,數次兵臨水西,因糧草不足而敗軍而返。”

朱延平想了想問:“川軍怎麼不動?”

“這是朝廷要考慮事情,與咱沒關係。貴州那邊,去的軍隊多了,自己人就先餓死了。而少了,如此時這樣,進攻的軍隊少了,打不動;進攻的軍隊多了,又無法護持糧道。所以,西南戰場去不得,去了也會陷在泥沼中,無前途不說,還有覆沒之危情。”

輕舒一口氣,飲口茶,劉行孝道:“本將欲在戰後赴遼參戰,若三郎有意就給個準信,到時本將帶著鎮海衛子弟一同北上參戰。要知道,砍一個建奴首級,賞銀五十兩,能一夜官升數級。”

“將軍是個有眼界的人,三郎與弟兄們在將軍麾下,將軍說去哪裡,三郎與弟兄們就跟著將軍去哪裡。”

劉行孝笑了,拍拍朱延平的肩膀道:“如此甚好,與各衛所徵軍不同,你們鎮海衛的子弟在漕運體系內,最不濟尚能吃飽肚子,長得健壯。所以,本將才如此看重三郎與鎮海衛子弟,杭州這三月,三郎努力操練,本將也會在糧餉方面,微微用心一些。”

“卑職遵命。”

回到營區,三個人聚在一起。

朱延平將劉行孝的話說了一遍,魯衍孟笑道:“三郎從軍以來,有情有義弟兄們有目共睹。而楊國銳純粹是讀書讀傻了的,只會動動嘴皮子,沒帶給弟兄們多少好處,所以鎮海衛的弟兄都是向著三郎的。”

劉高旭笑了笑,有些得意道:“就是這個話,楊鎮撫是住在州城的,與弟兄們沒情分。弟兄們可是與三郎一起長大的,不向著三郎,向著哪個?”

摸著下巴,魯衍孟道:“這劉行孝也是個有眼光的將軍,能看出弟兄們是吃飽飯長大的,有點意思。三郎做的對,跟著這樣的人不吃虧。看他那樣子,也是朝中有人的,這想幹一番事業,可以沒錢,唯獨不能朝中無人。”

朱延平緩緩點頭,道:“那這事就這樣定了,大牛操練時多用些心思。弟兄們訓練時多出一份汗,戰時才能少流一份血。另外,楊二哥那裡再看看吧,總覺得這人對咱有些不痛快。”

“雞腸子小肚量,他能翻起什麼風浪?”

魯衍孟不覺得這是個事情,想了想又說:“鐵匠家裡的韓英不錯,是個豪爽的,三郎多與韓英多多走動。也別和楊鎮撫那裡少了交際,這楊鎮撫性格算不上慷慨,若眼紅,指不定會使出一些小手段。咱不怕,多少也是個麻煩。”

很明顯,劉行孝將朱延平當成了鎮海衛子弟的首領,摘除楊國銳就是遲早的事情。

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12章 袁樞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12章 算賬第81章 形勢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9章 善後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37章 受賞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61章 投名狀第36章 巡檢司第28章 血濺五步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45章 大聖歌第98章 合金策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69章 私奔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75章 刺殺任務第65章 解謎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13章 蛇是誰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6章 意外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98章 合金策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61章 投名狀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32章 士紳勞軍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章 窮途末路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40章 麻煩了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37章 受賞第27章 夜有賊人第89章 家丁難招
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8章 搶銀川關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12章 袁樞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6章 哪來的虎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12章 算賬第81章 形勢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29章 善後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37章 受賞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61章 投名狀第36章 巡檢司第28章 血濺五步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45章 大聖歌第98章 合金策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7章 夜有賊人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69章 私奔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75章 刺殺任務第65章 解謎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13章 蛇是誰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6章 意外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98章 合金策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61章 投名狀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32章 士紳勞軍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3章 窮途末路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40章 麻煩了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37章 受賞第27章 夜有賊人第89章 家丁難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台南县| 会宁县| 京山县| 凉城县| 隆林| 隆子县| 河池市| 车致| 克什克腾旗| 巍山| 泸州市| 秦皇岛市| 阆中市| 新泰市| 成武县| 广宁县| 吴江市| 岳阳市| 比如县| 双鸭山市| 石棉县| 三江| 武川县| 昌乐县| 始兴县| 西盟| 奉新县| 内乡县| 来凤县| 梓潼县| 梨树县| 溧水县| 航空| 微博| 托克逊县| 津南区| 怀化市| 信丰县| 林西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