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章 拜師成基命

東林可謂廣開山門,有教無類,朱延平覺得有點封神裡截教的意思,實際上卻對師承關係管理的極爲嚴格,沒有內部大佬認可,下面人也不能隨意收徒,這點像闡教。

或許,如此多的各階層子弟入學,只是門面工程,是聚集名望的一個平臺。

擡頭看著雙鶴書院普普通通,毫無裝飾的牌匾,朱延平闊步踏上臺階。書院這石階門,也叫做山門,院長也被稱爲山長。

一名個頭與他相比稍矮,看年紀也差不多的青年展臂攔住,其身後一幫青年士子笑吟吟圍觀。

朱延平五尺六寸的個頭,在燕趙之地也算是高個子,見到一個身高與他差不多的青年,也有些詫異,目測這人應該比他低一寸。

朱延平駐步,側頭看一眼這長著兩條眉腳上翹的豎眉青年,拱手笑問:“兄臺,何事?”

這青年方臉,加上一對豎眉顯得非常英武,拱手道:“見兄臺腰挎戚刀,想結交一番,某通州閻應元,字麗亨。”

“南直隸太倉鎮海衛朱延平,尚未冠禮。”

朱延平回答,顧炎武見他們被一夥人攔著,還以爲是欺負新人,爲了省麻煩也自報家門拱手道:“小弟崑山顧炎武。”

“松江府陳子龍。”

閻應元拱手分別行禮,笑說:“昨日聽聞有蘇州打虎英雄來了張家灣,見朱兄風采,果真不出我之所料!”

說罷轉身,閻應元展臂介紹朱延平:“諸位,這位就是蘇州英雄朱延平,願賭服輸。”

陳子龍和顧炎武兩個人互看一眼,沒想到閻應元根本沒搭理他們那茬子,陳子龍則想的更多,估計這些攔路的通州學子應該是旁聽,礙於顏面氣節,不會主動上來巴結他們。

“虛名而已,朱某見過諸位學兄。”

朱延平一口京師口音又稍有變化,擁有獨特的韻味,當即就讓本地人產生了好感。一幫人上來自我介紹,果然都是通州本地人,其中更有一名相貌堪稱美麗的少年,聲調也是柔柔:“通州李秀策,見過朱兄。”

說著,這李秀策一對明亮的眼睛還上下掃視著朱延平,讓朱延平的笑容一僵,背脊發涼,也是笑著頷首。

一幫人堵在門口通報籍貫姓名,其他的學子也不見怪,從兩側繞行。在這裡,有的學子有錢,有的有權,做事做人恪守本份就對了。

你若張揚,自有你的苦頭吃,要守本分,要尊規矩,這就是中庸之道。

閻應元顯然就是這些通州學子的頭目,與朱延平並肩而行,他和朱延平連生辰都互報了,關係更進一步,道:“小弟在丁院旁聽,午時兄長有空閒,不如一起下趟館子,說說打虎經過,讓我等長長見識。”

“愚兄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正該請教賢弟,還是由愚兄做東道,如何?”

閻應元搖頭:“兄長來通州,豈有讓兄長東道的道理?下回,兄長要做東道,我等遵從就是。這首次,莫要喧賓奪主。”

說著露出笑容,閻應元看向李秀策,笑吟吟道:“這有人打賭輸了,也該成全才對。”

李秀策只是露出笑容,兩排白牙還有明顯的小虎牙,只是眼神哀怨,讓順勢望過去的朱延平再次背脊發涼,怎麼會有這種性情的美男子?

見此朱延平也就應下,臨走閻應元又道:“今日兵部孫主事辭官歸鄉,會順道來書院在丁院講解兵法軍事,賢弟莫錯過了。”

“好,稍後就至丁院。”

與閻應元等人告辭,朱延平帶著陳子龍二人去一旁的雙鶴廳堂,這裡是講學先生歇息的地方,類似辦公室。

雙鶴書院的雙鶴,意思很簡單,就是一品文官胸前的補子。一品文官補子是一對仙鶴,李三才給書院起名雙鶴,也是一種表達自己的志向。可惜,到頭來他連一隻鶴都無。

想要文官一品,內閣六部五寺的長官都不是一品,唯一的法子就是加官,加三公三孤三師三少,即太傅、太保、太子太保之類的總共十二種加官,可惜李三才一個都沒撈到。

他太貪了,貪錢貪名,什麼都想要,結果到頭來連個安慰性質的加官也沒撈到。與他不同,之前內閣中有一個叫史繼偕的奇葩,萬曆在世時不斷辭官,萬曆給他升官,升無可升時這個泉州府的老小子繼續辭職,那就加官以示恩寵。

辭職一次就加官一次,到了天啓年間還是不斷辭官,結果李三才望眼欲穿的十二種加官,讓史繼偕這個奇葩撈了一半……

不過這位辭官了,說是病重,天啓還準備加官的時候,這老小子直接一副病重連處理公務都沒力氣的樣子,連內閣辦公的文淵閣都不去。天啓只能準了,讓史繼偕歸家。

唔,這位將近七十的老頭滿載而歸回到泉州府,見夷人常常仗著船快騷擾地方,又開始上串下跳帶著老僕到處查看地形,要建立泉州府的海防炮臺。

泉州是海貿核心城市,泉州府的知府見了史繼偕就是孫子輩的,跑前跑後伺候著,火炮什麼要多少有多少。

朝廷裡有的是明眼人,史繼偕與李三才的鮮明對比,卻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因爲現在的朝堂,有人想要中立學習史繼偕的特立獨行,也是學不來的,學了就等著捲鋪蓋走人。

雙鶴廳堂內案牘成排,不斷有學子抱來功課,這裡的先生飲茶點評自己學生的功課,一副很忙碌的樣子。

成基命年六十歲出頭,留著半尺長清須,正在招待剛剛辭官的兵部主事孫傳庭,孫傳庭面目方正嚴肅不茍言笑,交談幾句就急著去講學。

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三甲進士,山西代州鎮武衛軍戶出身,在官場上算是個新人,才五年的官齡。面對前輩成基命的邀請,他不好推辭,能做的就是過來講學,然後趕緊回家。

他已經不敢待在朝堂上了,他看的很遠,與史繼偕一樣,只想抽身而出,等著以後復起。畢竟辭官了,官籍還在,官齡還在漲,又不是辭官就沒機會了。

現在的朝堂,即將爆發一場生死大戰,他小胳膊小腿小身板混在裡面,不小心就被人踩死了。就連史繼偕這個內閣大佬,三朝元老,都要跑,更別說他一個兵部主事。

如果邀請他的是東林其他人,孫傳庭來都不會來,他敬重成基命,冒著風險過來了一趟。

成基命也知道孫傳庭的秉性才能,很寬容的起身送孫傳庭出雙鶴廳堂。

回來後,朱延平三人起身拱手,齊呼:“後學末進,拜見靖之先生。”

“嗯,英武后生就是朱延平吧?”

成基命雙手負在背後,他身形高瘦,打量朱延平緩緩道:“你那師尊已來了一封書信,你若專心學文可去乙院,入我門下;若想兼通文武,可去丁院。丁院多雜學,佐以西學術數,講解先生也是流動不定,故而不會安排座師於你。”

一聽這話朱延平三人都愣了,朱延平眸子微縮,沒想到魯衍孟的能量那麼大,一封信就能讓他入成基命門下,到了成基命門下,那是什麼?那是東林嫡系,首輔葉向高弟子的弟子!

陳子龍也驚詫了,他只知道朱延平的師尊叫做魯衍孟,在士林就沒聽說過這個人,沒想到不顯山漏水,卻有這麼大的臉面,讓自己的學生入東林。

顧炎武的震驚更大,因爲他是錢謙益的弟子,很清楚成基命在東林二代中的地位,這個人純粹是被老一輩人打壓,持有自己的觀念,有能分裂東林的底氣。

在士林中,成基命名望比不上錢謙益;在東林中,比不上內定的下一代領袖楊漣。綜合起來,不比錢謙益、楊漣差多少!

如果不是與葉向高有師徒關係的羈絆,成基命完全可以攪風攪雨,自成一派。

想到魯衍孟那身世,朱延平雙目睜圓看著成基命,成基命似乎知道朱延平想要知道什麼,輕輕頷首。

這是自己人!

輕呼一口氣,朱延平拱手俯身道:“久慕先生清正,願拜先生爲師,又想精通文武以報國事。”

“你倒是貪心,我也想有個弟子能出將入相。不過,我擇徒甚嚴,你若分心他學,此事就有了說法。可收你爲記名弟子,若你他日高中,可再進一步。是否覺得,有些強人所難?”

成基命說著,返回座位。

朱延平的要求就是強人所難,兩樣都想要。成基命同樣是,士子拜師尊要的就是提攜和全方位的指導,高中了進士還怕沒師尊?

可成基命是朱延平眼中的自己人,朱延平更知道自己的材料,逢場作戲還可以,真要專心攻讀,考進士純粹就是扯淡。

所以也就不奢望考進士的經驗,既然不奢望這些無價的經驗,那入門弟子和記名弟子又有什麼區別?

拱手,長揖道:“就依先生。”

成基命頷首笑道:“如此也好。孫伯雅滿腹韜略,你先去丁院聽講,不可錯過。另,莫要借爲師名聲招搖,在這裡專心聽讀便可。若滋生是非,也莫怪爲師不給魯先生顏面。”

“謹遵師命,學生告退。”

“嗯,去吧。”

與陳子龍、顧炎武拱手道別,朱延平轉身而出,始終都是昂首闊步。

一名抽空來張家灣講讀的官員一身素雅皁白衣衫,頭戴四方巾,一口東南官話,笑說:“靖之兄,收了個英武學生,該做東纔對,諸位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這人是黃尊素,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杭州餘姚人。官居御史,東林新生代中堅人物。

成基命苦笑著應下,他是真的苦笑,朱延平的那個師尊,真的是個天大的麻煩。搞不好,他就會稀裡糊塗的葬送一世英名,身敗名裂而死。

他的一個師弟,葉向高另一個徒弟就捲進去,一個文官提刀上戰場殺敵,死了還揹負罵名,可想而知其中的水有多深。

本以爲魯衍孟真的死了,沒想到還活著。成基命撫須猜測,恐怕很多人會睡不著覺。朝中的爭鬥在他看來只是一朝一時一代人的爭鬥,早晚會平息。

魯衍孟引發的爭鬥,可能會造成士林分裂,造成南北對立,新舊學說的再次交鋒。學說上的交鋒,是動搖根基的。

甚至,魯衍孟贏了,儒教裡面供奉的至聖孔子,也會換個聖人!

朱延平莫名其妙拜了一個師傅,只認爲自己又多了個靠山,也就去丁院找那個孫伯雅聽課,聽稱呼伯雅應該是字。

第12章 行軍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4章 拜衙門第24章 拜衙門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68章 顧炎武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4章 操練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61章 投名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5章 鴛鴦陣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45章 大聖歌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96章 做準備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2章 士紳勞軍第52章 二月春寒第61章 投名狀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9章 歲末上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55章 野豬爲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96章 做準備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25章 談買賣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129章 算命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3章 私軍家丁第150章 刺蝟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9章 善後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9章 善後第259章 歲末上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79章 家宴第239章 登萊系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15章 工坊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03章 應社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
第12章 行軍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4章 拜衙門第24章 拜衙門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68章 顧炎武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4章 操練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61章 投名狀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5章 鴛鴦陣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45章 大聖歌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96章 做準備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2章 士紳勞軍第52章 二月春寒第61章 投名狀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59章 歲末上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55章 野豬爲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96章 做準備第89章 家丁難招第125章 談買賣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60章 錦衣緹騎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129章 算命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43章 私軍家丁第150章 刺蝟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9章 善後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29章 善後第259章 歲末上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79章 家宴第239章 登萊系第15章 軍心不穩第115章 工坊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03章 應社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远县| 平利县| 威海市| 会同县| 修武县| 喀喇沁旗| 石渠县| 台东市| 闽侯县| 五河县| 咸丰县| 东乌| 哈密市| 东明县| 丰县| 南昌市| 宣恩县| 鹰潭市| 英山县| 东阿县| 石台县| 资兴市| 分宜县| 北票市| 浪卡子县| 盐池县| 梁山县| 甘南县| 东宁县| 关岭| 宜昌市| 卓资县| 双柏县| 陕西省| 嵊州市| 观塘区| 贺州市| 永吉县| 香格里拉县| 如东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