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

曹少欽送朱延平出宮,才說起皇城騎馬的另一層意思後,朱延平不覺得有問題,獲得榮譽就該付出代價,能皇城騎馬,給皇室捐馬也是應該的。

可他沒有去想太多,這個榮譽一旦賜下終身擁有,一年就要給太僕寺四匹良馬,幾十年下來,也是一筆鉅額支出。

宮裡頭,焦少監從玄武門入紫禁城,紫禁城北端是后妃寢宮,他在這裡換了一套紫青色天子常服,肩挑日月,背頂五曜,十二紋章綴飾。

戴上烏紗質地善翼冠後,他就是天啓皇帝。

鼻青臉腫的老魏笑呵呵迎上來,躬身問:“老爺,那朱延平如何?”

“有傲氣,看著是個有本事的,比楊御藩不差多少。”

天啓皇帝登上車架,小宦官打扮的信王攙著高窕的同樣宦官打扮的皇后張嫣登上去,他努著嘴道:“皇兄,臣弟倒覺得這朱延平桀驁的緊,入皇城卻不知拘謹,反倒欣賞起了景色,十分膽大。”

坐下,天啓皇帝飲了一口茶水,將茶碗還給女官,擡手搭在信王腦門撥弄著烏紗帽笑道:“這算哪門子桀驁?你是王,就要有王的胸襟。好好學習,等你出宮遷居,皇兄賜你一部兵馬。多研習軍事,說不得你還要做個邊塞王爺。”

信王想起朱延平瞪他的那目光,心中就不快,一聽皇兄又說起就藩的事情,他就高興不起來,沒吱聲。

皇室子嗣夭折率實在是太高了,高的有些詭異。如今在京的皇室男丁除了天啓和他的兒子外,就剩下信王和他們的叔叔桂王,就這麼四個。

車架擺起,天啓看向張嫣,問:“皇后,你覺得朱延平如何?”

“皇帝心中已有定論,臣妾目拙,無識人之能。”

碰了個軟釘子,天啓只是挑挑眉,看向侍候在車架邊上的魏忠賢:“老魏,你說說。”

“老奴覺得朱延平有點本事,就怕這小子是個藍玉似的人物,一旦得勢,就怕其不知進退,尾大難制。”

“哦?說點實在的。”

老魏身子躬的更低,道:“老奴查了朱延平在太倉、杭州時的表現,這傢伙膽子不小,本事也是不小。杭州九營兵馬譁亂,朱延平以五十新軍鎮壓了一營兩千多號金華府強人。太倉時夜宿其姑舅家,有悍匪十餘人盜其盔甲,朱延平擊斬頭目二人。後正月十五有賊人夜襲其營壘,縱火焚燒,營壘燒成白地,而朱延平率一夥新軍毫無折損,盡數擊斬來犯盜匪六十餘人。”

“聽聞朱延平懸掛士紳勞軍所贈‘保境安民’牌坊於轅門處,操練二百新軍日日不歇,夜裡也枕戈待旦。後又單槍匹馬,一鎩刺死老虎,不傷皮毛分毫,這虎皮就在老奴家裡掛著。老奴就想,這樣的人物,史書裡也沒幾個,老奴是沒把握驅使。”

天啓聽了沉默,信王看魏忠賢很不順眼,處於變聲期的聲音有些尖銳:“老魏別把那人吹上了天,不傷虎皮,如何能殺虎?”

魏忠賢從袖子裡掏出一卷畫,雙手遞上來道:“回信王殿下,當時錦衣衛千戶楊衰在側目睹,老奴這有楊衰所做《將軍夜殺猛虎圖》。”

信王神色越發不快,接過畫卷鋪開,是水墨畫,畫中天色暗淡,林木背景更顯幽森,猛虎撲在半空,被一名身穿鍍銀魚鱗甲的武將持鎩頂住,長鎩沒入虎口。

他臉上滾燙燙,什麼話都沒說,轉手遞給張嫣,他感覺魏忠賢是有備而來,用一張畫甩了他一巴掌,告訴他殺虎真的不需要破壞皮毛。

天啓只是瞥一眼畫卷,繼續沉思度量。

張嫣看著畫卷,露出淡淡笑容道:“本宮聽聞殺虎者皆是壯士,這位朱將軍看著挺瘦,哪來這麼大力氣?這虎撲來,縱是刺死,也會撲中朱將軍,虎重千斤,這可不是兒戲。”

魏忠賢露出微笑,身子躬的更低,他可不想繼續招惹張嫣,連他那位姐姐奉聖夫人如今都被張嫣收拾的遍體鱗傷,道:“皇后娘娘有所不知,戶部主事盧象升也是個清瘦文人,據說練功的大刀足有一百二十斤。而這位朱將軍更是不得了,下面的小崽子回報,說是朱將軍練功的混鐵長鎩,足有一百六十斤重。”

張嫣懷孕後被暗算,主謀是奉聖夫人,動手的是奉聖夫人派去的宮女。可獲得最大好處的是老魏的侄孫女,而且皇后寢宮坤寧宮當時的管事太監是老魏的人,那位姓陳的太監已經被張嫣活活打死不成人形,現在管事的曹少欽。

一個一百二十斤,一個一百六十斤,信王聽了看看自己小胳膊,撇撇嘴道:“南直隸盡出些怪人。”

天啓飲一口茶緩緩抿著,嚥下後道:“盧象升有幹才,做戶部主事屈才了。本想再歷練兩年下放當個知府,他是二甲進士,那就擢升御史巡按宣大。另外,戶部主事楊嗣昌也可以動動,同樣加御史銜巡按延綏、固原、太原三鎮。”

楊嗣昌和盧象升同爲戶部主事,過去一年忙的焦頭爛額,總算是在今年穩定了財政。現在天啓算是回報他們的苦功,下放看看兩人成色。

而且盧象升是天啓二年的進士,是天啓欽點的,算是他的門生,也該提拔一番。

魏忠賢察覺到了天啓皇帝更深層次的用意,拱手道:“老爺,老奴覺得盧象升過於年青,巡按兩鎮就怕起了揠苗助長的壞作用。”

“二十四歲,不算年青了,不給機會怎知道他不行?京中還有一批待閒的武進士,你看著安排到宣大、延綏、固原等鎮,太原鎮那邊派些無用的充個數就好,別將好苗子送去。”

太原鎮是晉商的地盤,送什麼人過去,都會被腐朽。如果送個海瑞一樣的人過去,會死的莫名其妙。

天啓右手按在扶手上,指尖敲著脆脆生響,補充道:“石柱秦良玉一家爲國事多有犧牲,其子馬祥麟加封宣府鎮總兵官。就這樣,拿出個章程,明日廷議時辦妥當。”

魏忠賢躬身應下,皇帝還是防著他掌握宣大軍,將大同總兵官的位置給了他義子楊國棟,卻調來一個忠烈的馬祥麟當宣府鎮總兵官。

宣大軍與魏忠賢之間還隔著一個宣大總督崔景榮,現在皇帝又安排一個勇於任事的盧象升去當宣大巡按,監督兩鎮,根本不給楊國棟什麼機會。

車架進入坤寧宮,老魏還想將楊衰的畫討回去,結果張嫣捲起這幅畫,下車走了,理都不理他。看這架勢,老魏更是不敢開口,否則路上遇到張嫣,張嫣絕對會收拾他一頓。

而且他昨天做了那麼出格的事情,皇帝心裡氣還沒散盡,張嫣收拾他,皇帝也不會說什麼,說不好會坐到他面前看他挨板子。

昨天那件事,只要老魏活著出宮,那就是勝利!

此時,帝黨上下歡欣鼓舞,士氣大振;而東林方面各派系動搖,竟然還沒有串聯成功,只要挺過明天的朝會,東林內部的裂痕必然加大。

可現在廠衛全面發動,東林成員只能在辦公的時候見面,私下裡面都不敢見。以前魏忠賢管不到錦衣衛,東林成員還可以私下見面,現在見面就是找死。

祖制擺在那裡,沒人管的時候文官還能一起喝喝酒計劃計劃,現在魏忠賢逾越作死,皇帝都沒殺魏忠賢,這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東林更是不敢私下聚會,否則逮到一個死一個。

此時的東林樹大招風,家大業大又無法統合起來,而帝黨上下卯足了勁要趕走東林奪回他們的官帽子,雙方的決心是不一樣,士氣是不一樣。

東林如果在明天的朝會發不起有意義的戰鬥,連魏忠賢使用天子儀仗這種事情都不敢批鬥,那他們內部的人心,外部的支持就徹底散了。

東林的失敗,天啓皇帝的態度改變是一個因素,魏忠賢擅長拉朋友是一個因素,東林極端排外激起衆怒也是一個因素。

真正註定東林失敗的是另外兩個人,第一個宣大總督崔景榮對皇帝的支持,使得有軍事力量絕對優勢的東林失去了優勢;其次是登萊巡撫袁可立的嚴守中立。

魏忠賢根本不知道袁可立這個東林元老的真正態度,可東林各派系的頭頭知道啊。所以東林投鼠忌器,他們真正能用的只有遼鎮兵馬和天津鎮兵馬。

很遺憾,遼鎮的部隊是新編的,沒有打出什麼戰績,唬不住人。能唬人的是孫承宗編練的十二個車營,這是按照戚繼光的方法編練的,靠戚繼光的威風在唬人。天津鎮是新設的,也沒打過仗,連唬人的資格都沒有。

不像登萊軍,在袁可立的指揮下隔三差五渡海軍去遼東騷擾建奴,這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隊。

還有數次與建奴血拼的東江鎮毛文龍部,這支部隊建制歸遼鎮,可孫承宗指揮不動。遼軍吃著大筆的糧餉,就是不給毛文龍一點剩菜剩飯。這種情況下,毛文龍肯聽孫承宗的話纔是見鬼。

東江鎮的錢糧來源就三個,第一是毛文龍派人從遼東弄來的人蔘、貂皮之類的,以及毛部水軍搶來的錢糧;第二是毛文龍和商人借貸的錢,第三是登萊巡撫袁可立的接濟。

毛文龍是晉商鹽商後代,在商界有人脈,可以弄來銀子。

所以毛文龍會聽袁可立的指揮,卻不會聽孫承宗的指揮。而魏忠賢一直以爲毛文龍是聽孫承宗的,將東江鎮的戰鬥力加到了遼鎮上,所以一直很恐懼孫承宗,不敢把事情做絕……

而天啓皇帝知道,毛文龍只會聽他的。不管是遼鎮還是登萊兩鎮,誰挑事,天啓就能讓毛文龍率部插對方的屁股。毛文龍的東江鎮日子過得苦,最想的就是上岸,要麼去遼西要麼去登萊,這樣起碼能吃飽肚子。

最爲關鍵的是,天啓給了毛文龍尚方寶劍,只要遼軍和登萊軍有變,毛文龍絕對會狠狠的撲上去,一幫餓瘋了人,足以幹翻任何不敢拼命的人。

所以,天啓皇帝根本不怕東林調邊軍,他已經握住了一切的主動權。

至於朱延平,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他想重用,卻因爲魯衍孟的原因,又不想大用,可他不敢不用。

因爲魯衍孟,是他唯一控制不住的人。

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76章 雙鶴書院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03章 應社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98章 合金策第218章 疾如風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57章 傳教士第2章 形勢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30章 晉商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03章 應社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12章 袁樞第6章 戚刀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30章 名聲大振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4章 拜衙門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39章 登萊系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92章 再相逢第140章 爲難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90章 火棉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40章 爲難第38章 準備第84章 司禮監第283章 疑問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80章 李園圖紙第61章 投名狀第67章 共謀富貴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97章 示威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2章 行軍第150章 刺蝟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3章 進州城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
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76章 雙鶴書院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03章 應社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98章 合金策第218章 疾如風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57章 傳教士第2章 形勢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30章 晉商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203章 應社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48章 南京來人第112章 袁樞第6章 戚刀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72章 揚州瘦馬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30章 名聲大振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1章 太倉換裝第24章 拜衙門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39章 登萊系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92章 再相逢第140章 爲難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90章 火棉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40章 爲難第38章 準備第84章 司禮監第283章 疑問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80章 李園圖紙第61章 投名狀第67章 共謀富貴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97章 示威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2章 行軍第150章 刺蝟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3章 進州城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锦屏县| 东明县| 隆子县| 开化县| 静宁县| 汤阴县| 寿阳县| 榆林市| 肇庆市| 宁海县| 安多县| 珲春市| 锦屏县| 庄河市| 镇沅| 仙游县| 太仆寺旗| 连州市| 清涧县| 太谷县| 德惠市| 万载县| 察雅县| 昂仁县| 当雄县| 邵东县| 永川市| 黔东| 宁武县| 肥西县| 奈曼旗| 渝中区| 剑河县| 常德市| 成武县| 巴林右旗| 沙雅县| 巴青县| 临安市|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