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4章 延綏告急

夜晚,周遇吉部前後散開,充當斥候,依舊是錦衣緹騎打扮,將一切不相干的人從官道上驅趕。

車騎連綿,在溼漉漉的官道上緩緩行進。

王樸部打頭陣,兩千騎五騎並行,其後是張榜所部兩營千騎,這兩營軍士會在行進中輪換登上牛車休緩精力。至於關寧鐵騎,這就抱歉了,畢竟嫡系和非嫡系,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

中軍幾乎都在牛馬車上,後軍戚振宗所部也是如此,押著押送兩千輛牛車,其中近半牛車是空的,足夠他們使用。

整個隊伍,每百人大約一個燈籠,百枚燈籠前後綴在官道上,向北緩行。

張天賜這個典軍令吏帶著二百騎巡視全軍,監督軍紀。

軍士人人嘴裡含著棗,不得說話。想要方便,就站在牛車上解決。

全軍旗幟只有各將將旗,中軍兩桿大纛在夜風中抖著。

四匹健壯挽馬拉著的四****馬車裡,朱延平仰躺著,手裡捧著地圖,看著上面標註的線條沉思。

到了宣大,該怎麼走是他自己來決定的事情,是冒險走塞外抄後,還是走山西。若是抄後側擊,必然是孤軍深入。他不相信朝廷的保密能力,可能他面對的是一場早有準備的伏擊戰,他是被伏擊的對象。

若是走山西,那麼保密行軍毫無意義,這一戰就無法贏得一個開門彩。

這是兵部給他的特權,最大可能的保證了他的指揮權,這個問題只能由他來思考。他不能請教其他人,不然堂堂主將的威嚴何在?

壓力很大,走塞外危險,一旦側擊成功,收穫是非常大的,印證兵法中的奇戰。

若是走山西,一切穩妥,擺明了就是正戰,擺明車馬炮,在紅山關口外與河套賊進行消耗戰、進而決戰。

這種選擇機會是兵部給他的,更是崔景榮給他的,讓他選擇。

到底是奇戰,還是打正戰?

卷好地圖,朱延平裹裹身上的戎袍,入睡了,到大同鎮還有三天時間,他可以慢慢選。

天亮時分,全軍抵達昌平,接收了三百輛的軍帳。全軍還缺冬衣,垂柳莊正在緊急加工,一個月後才能陸續運到前線。

各營旗幟亮出,人畜吃飽後,各隊哨官給手下發放紅棗,解除封鎖警戒,繼續行軍。

居庸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論氣勢一點不比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差多少,八達嶺長城就在這一片,朱延平坐在馬車頂上,這輛馬車包鐵,戰時拉車的換成戰馬,披上馬甲,就是一輛能衝鋒陷陣的戰車。

手裡端著望遠鏡,朱延平看著四周險峻景色。

居庸關附近,各個山頭上都有營寨戍堡,互爲犄角組成系統的防線,這裡大約有五百門火炮分散在關城、各戍堡上,硬打,根本打不下,傷亡實在是太大了。

山海關防線的火炮更多,只是遠沒有居庸關來的密集。

居庸關歸屬昌平鎮,現在還有誇張的到處都設置總兵的地步,這裡是昌平鎮三個下屬參將駐地之一,現任參將是大同右衛人秦鎮。

大同右衛也能被叫做玉林衛,玉林衛本在關外,和鎮虜衛一樣,後來撤入塞內,沒有多餘的土地,就和當地衛所混編。地方是一個地方,只是有兩套衛所衙門。

秦鎮是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兒,端著望遠鏡站在高十丈關口門樓高層上,看著默默行軍的鎮虜軍,突然一嘆。

他的侄女婿張勳,現任蘭州參將,近在咫尺的寧夏鎮見死不救,甘肅鎮來不及,固原鎮無兵可調,八日前蘭州失守,張勳戰死於城樓。

張勳也是大同右衛人,他的老弟兄的兒子。想了又想,秦鎮對家將搖搖頭,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家將匆匆下樓,處理了一幫人。

整個居庸關的守軍,被鎮虜軍的排場嚇著了,幾乎人人配馬,平均兩人一輛牛車。帶著的物資十分駭人。這哪是打仗,分明就是一支運輸隊。

“書令於大同總兵府,殺胡口虎大威部、破胡堡猛如虎部乃是大同精銳,熟悉河套地形及河套賊。我鎮虜軍初征河套平亂,請大同徵西前將軍楊總兵助力一二,調撥二部暫歸我軍。驍騎將軍朱延平。”

馬車裡,秦朗書寫公文,寫完後取下朱延平的將印,兩名監軍分別簽字畫押後,朱延平最後簽字,傳了下去。十餘名飛騎奔出,前往大同鎮。

馬車頂部,朱延平想了又想,道:“傳令山西巡按楊嗣昌,我鎮虜軍十日後抵達延綏鎮,請山西調撥米糧萬石,豆料萬石,運往延綏鎮以備軍需。驍騎將軍朱延平。”

又是一道軍令,這山西的糧食不好調,朱延平不缺糧,先把問候送過去,楊嗣昌能不能搞來糧食,願不願意搞糧食,那就是楊嗣昌的事情。願意幫忙,那有了軍功就給你分點,不願意幫,那就算了。

整個延綏鎮一日三騎向朝廷求援,路過的飛騎朱延平都會詢問一番,現在延綏鎮守軍,就靠著盧象升帶過去的軍糧死撐著。

延綏鎮實在是沒有多少土地可以屯墾,地方就那麼大,還是沿著長城防線設立的,長四五百里,寬不過七八十里。靠近長城,可以想象這地方的地勢是個什麼樣子,九山一田都是說高了。

從大同方向支援延綏鎮,這路真的不好走,出塞要繞大圈子,走山西境內還是要繞大圈子。從大同最西邊到延綏鎮最東邊的直線距離只有一百五十里不到。

後世,一個叫做山西大同,一個叫做陝西榆林,離得很近。以後世的機械水準,連像樣的高速都沒有,可以想象如今的水準。

所以沒有路,沒有大軍行進的道路。人可以走,但馬匹、車輛不好走。如果是秦良玉的白桿兵,這支山地兵完全可以帶上三日干糧翻過去,可朱延平的鎮虜軍不行。

他的鎮虜軍太依靠物資了,在山西這塊土地上,根本別想橫衝直撞。

延綏鎮紅山關口,關城、及周圍山頭戍堡上的火炮轟鳴,白色的硝煙籠罩。

“快!跟上!”

一隊軍士從營裡調出,把總戴著西北軍特色的紅纓氈笠,揮手大喝督促,帶著手下弟兄趕往關城輪替。

盧象升穿著尋常魚鱗甲,張弓開箭,射完一箭縮回頭,探頭一看沒有什麼戰果,又抽出一支箭。

關城外,河套賊的炮兵也在怒吼,好在這幫人沒有開花彈,除非直接命中,很難形成範圍傷害。

馬祥麟低頭拱著身子藉著女牆掩護,找到盧象升拉他蹲在地上,指著關城外罵道:“盧巡按!套賊今日又多了二十門火炮,楊徵西這裡火藥將盡,這仗怎麼打!”

旁邊一名銃手中箭,踉蹌兩步栽倒,身邊一名戰友對著搬運傷兵的民壯大吼,傷兵濺出的血液灑到盧象升臉上。

盧象升喘著大氣,頭頂稀疏箭矢呼嘯破空劃過:“還能怎麼打?再堅持三天,等人力馬力恢復好後,我們打一場反擊,最好燒了他們火藥。”

“可現在延綏鎮囤積火藥不足,就怕火藥用盡後,套賊發動總攻。”

馬祥麟說著,拔下一根插在牆面的箭矢,在地上刻畫,紅山口周圍的地形圖出現一個大概,馬祥麟指著:“盧巡按,我和楊徵西討論後,決定放棄紅山口,放套賊入關,引誘他們追擊潰軍,再以騎軍伏擊反衝。”

“不成,若奪不回關卡,我軍人少,就被動了。弄不好,整個防線崩潰。一旦紅山口丟失,給套賊一段時間,他們會拉起更多的亂軍!我們不能賭,延綏軍打沒了,我們宣大軍頂上,絕不能丟失關口。”

河套賊人數已經由兩萬膨脹到四萬,火炮由最初的老古董逐步變成了成批量的佛郎機火炮,而且亂軍的衣甲也發生變化,不再是皮甲,多了成建制的棉甲部隊。

什麼人在背後支援河套賊,這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套西的亂軍首領棋牌臺吉已經攻下蘭州,正在進攻固原鎮,一旦讓他打通,到時候側擊延綏鎮,延綏鎮很難守住。

盧象升的反對,讓馬祥麟無可奈何,又跑了回去。

紅山關口在手,雙方的部隊都展不開,每日在這裡拼消耗。亂軍攻城的經驗,也是日益見長。

原先只是扛著大盾掩護弓手,如今也有了大規模的偏廂車,這種車推到關城下,就能掩護套賊弓手,雙方對射,守軍只有射程上的優勢,只有這麼點優勢。

一****被動防守,城中士氣如何能高起來?

城樓上,‘徵西將軍楊’‘大明延綏鎮’兩面大纛飄揚,楊肇基端著望遠鏡隔著黑煙、白色的硝煙觀察著河套賊營地,胸中滿是鬱氣。

明明是官軍能在火器上欺負塞外人,現在竟然反了過來,搞的讓人有些措不及手。

若不是宣大軍行軍迅猛,還有大量糧食,否則紅山口前幾日就丟了。

“父帥!東山戍堡狼煙求援!”

楊御恩指著東邊,楊肇基看過去,道:“火炮支援,旗號傳令,告訴密千總,今日無援,夜裡就撤他們下來。”

東山戍堡守將密訓,沂州衛世襲百戶出身,楊肇基的老部下。

東山戍堡上,狹隘的羊腸山道上,亂軍已經爬滿,前頭已經隔著營壘爆發白刃戰,刀砍槍刺,流矢破空呼嘯,一包包的火藥引爆,一片混亂。突然燃起大量的黑煙,一切能燃燒的東西都被守軍點燃丟出營壘,藉著濃煙驅散亂軍。

二十餘門靠近東山的火炮支援,打斷亂軍攻取東山戍堡的節奏,沒多久東山戍堡上的火炮再次響起。

守軍每日直接陣亡接近百人,這已經是極大的損耗。若不是有城牆堵著,守軍早就崩潰了。

“二郎,去榆林城見賀虎臣,和他再抽五百人過來。”

“父帥,宣大軍還有四千生力軍!”

“宣大軍遠道而來,是客軍!用作消耗,馬祥麟不說什麼,下面的將士可就不樂意了。現在,關外戍堡不能丟。要填,就填延綏人的命!”

楊肇基說罷,端著望遠鏡細細打量,眉頭皺起。對方的營壘錯落有致,顯然是個行家裡手。可河套賊就是一幫子部落聯軍,有人能將他們拼湊起來,花點代價不難。可統合成一股,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如果河套賊還是那種放牧式的紮營方式,他早就突擊縱火,狠狠幹上一票。現在,對方也是打正戰的路數,擺開架勢,玩奇戰很可能將自己撞的頭破血流。

如果再有五千人,楊肇基就敢發動強襲去賭上一把。可他沒這個資本,更輸不起。一輸,整個延綏鎮就完了,到時候河套賊一路打下去,攻下空虛的西安城也不是不可能。

西北的軍事力量,已經空的差不多了,能打的要麼去了遼東,要麼去了西南。現在,只能防守,眼看著河套賊通過消耗戰進行練兵。

“傳令,再次向朝廷求援。遣人督促山西鎮兵馬,告訴楊麟,我們延綏鎮完了,你們山西鎮不見得能守住!”

八月二十三,鎮虜軍於大同城休整,朱延平得到楊肇基求援血書。

第2章 形勢第62章 安排第84章 司禮監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66章 正陰陽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39章 登萊系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32章 士紳勞軍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95章 斬俘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3章 進州城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62章 軍號第141章 名望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98章 春怨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86章 地震,女奴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4章 拜衙門第48章 南京來人第36章 巡檢司第195章 斬俘第81章 形勢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93章 那一夜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章 譁變!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15章 工坊第79章 家宴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8章 敲詐勒索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57章 傳教士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4章 密議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0章 征途前夜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38章 準備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97章 將軍幕府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9章 夜行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4章 操練第6章 戚刀第87章 產業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15章 工坊第248章 熊廷弼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章 軍令如山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
第2章 形勢第62章 安排第84章 司禮監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66章 正陰陽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39章 登萊系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32章 士紳勞軍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95章 斬俘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3章 進州城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262章 軍號第141章 名望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198章 春怨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86章 地震,女奴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4章 拜衙門第48章 南京來人第36章 巡檢司第195章 斬俘第81章 形勢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93章 那一夜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7章 譁變!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30章 名聲大振第115章 工坊第79章 家宴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8章 敲詐勒索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57章 傳教士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4章 密議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0章 征途前夜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38章 準備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97章 將軍幕府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9章 夜行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4章 操練第6章 戚刀第87章 產業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115章 工坊第248章 熊廷弼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章 軍令如山第21章 一場交易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原阳县| 额尔古纳市| 休宁县| 义马市| 玉屏| 丹江口市| 蚌埠市| 阿瓦提县| 泰和县| 佛冈县| 攀枝花市| 盐源县| 池州市| 奉节县| 彩票| 吉首市| 平遥县| 佛山市| 黑水县| 天全县| 依安县| 罗山县| 武陟县| 金华市| 繁峙县| 两当县| 惠东县| 阜新市| 西青区| 中宁县| 郁南县| 丹寨县| 沿河| 大同县| 界首市| 张家口市| 金昌市| 秦皇岛市| 鄂托克旗|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