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

十月二十五,在北直隸大名府完成政務交接,初步捋順府衙系統的盧象升入京了。{}{}?W.3W.

這位天啓二年的二甲進士,年不過二十四,就官居正五品知府,另有大軍功在身,責令督練新軍一營。將來的前途,最差也是個兵部尚書!

他以前就是冉冉升起的官場新星,結果上升勢頭不減,如今官場上天啓二年,哪怕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中,也沒幾個能比的上盧象升。

他升的不僅快,腳步還非常的穩。軍功就是最大的資歷,他的升官速度比這兩科的狀元郎還要快。萬曆四十七年的狀元莊際昌在翰林院修國史,天啓二年的狀元文震孟掛在翰林院混在文淵閣歷練,都比不上盧象升。

而朱延平的軍功更大,將來正式入仕,升遷速度將會更快更猛。別人也只能感嘆一下,將嫉恨、誹謗的話藏在心裡。誰讓朱延平的背景太高,惹不起呢?

站著魯衍孟一系的孟府勢力,還有葉向高、成基命這一系的東林人馬,而且與袁樞關係親密,背後還有登萊系的友誼。至於東林孫承宗的遼系,孫承宗和成基命又是穿一條褲子的,兩個人都是大器晚成,交情額外的好。

至於崔景榮,此時是內閣不假,可他性子太剛強,十八歲中進士至今四十二年,他根本沒有培植多少根基。人走茶涼就是崔景榮將來的寫照,而其他人門人子弟一茬茬涌上來,都是朱延平天然的夥伴。

所以眼紅的人會給朱延平弄些麻煩,這些麻煩朱延平背後的人也是樂見其成。如果朱延平走的太順,還要他們這些長輩扶持做什麼?長輩是幹什麼的?不就是的被欺負了,站出來撐腰的!

而盧象升……

沒有強大的師承門派,行事作風與朱延平一樣高傲,在戶部當主事的時候,連同僚楊嗣昌都團結不好,唯一的朋友只是一個袁樞。

對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觀賞什麼的太無趣,染黑了,折斷了,蹂躪一番纔是很有樂趣的玩兒法,不是麼?

盧象升回京,先前往吏部述職,談談明年大名府的賦稅歸處。他要奉旨練軍,練軍要燒銀子。西北之戰盧象升也有分潤,也就分了三千兩出頭。可這是個人所得,是私款,是不能支做公用的。

個人爲衙門掏錢興修水利,整治災害都沒問題,可以涉及到硬件設施。唯獨不能涉及到人,比如賑濟災民或練兵。

吏部可不會管戶部的事情,走完流程盧象升又去孃家戶部,怎麼他也是戶部出去的人,戶部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主管戶部部堂事的侍郎畢懋良讓他去拿兵部的公文。有兵部的公文,這事戶部自然應允。

盧象升於是苦巴巴跑到兵部,兵部也是一副很爲難的樣子。如今年關前,諸鎮使者入京活動,各處涉及到戰事的軍鎮都在鬧餉,想要明年更多的糧餉撥款。

大名府要練軍,是兵部給皇帝的面子,準許盧象升這個毛頭子去練兵。

兵部也在和戶部磋商明年的軍費問題,還有各處軍鎮等著呢,你盧象升的軍隊連影子都無,現在就想拿到份額?未免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回去等著吧……

大名府的賦稅要交到朝廷,盧象升要拿這賦稅練兵,戶部少了這筆用於練兵的賦稅,自然要扣在兵部的總賬上。

再加上,盧象升沒有實際的練兵資歷,他沒從頭練過一支軍隊,他是接手崔景榮舊部纔有了當時的軍隊。一個沒有練兵經驗的人,有率軍作戰經驗就想紅嘴白牙拿走練軍糧餉,世上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

各處都在爲難盧象升,原因很簡單,盧象升背後沒有師門支撐,欺負了也就欺負了。

是故意的,有默契的,讓盧象升吃苦頭,想來認清形勢後會投靠到某一方。讓對手吸納了盧象升,也好過盧象升成長下去,再出現一個派系要好得多。

若是朱延平,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待在大名府知府衙門,一封公函到京師,就能將明年的賦稅截流用在練兵上。

什麼練兵經驗,都是藉口託詞。盧象升沒有背景,大明官場上的背景可不只只是你的老大,他還要爲你擔責任!門人子弟犯了錯,老大也要受牽連!

白了,就算不難爲盧象升,盧象升也缺少擔保人。

所以拜師門要謹慎,關乎以後的成敗;收徒弟更要謹慎,收個表裡不一的混賬貨,本來已經成功了也會被牽連失敗。

盧象升已經表現出了他的資質,無數大佬眼饞的流口水,都想將這個堪比朱延平的青年收入門下!

可都是大佬,這多少要保持體面,吃相不能太難看。更要矜持,等著盧象升自己靠上來。而且彼此牽制,也不好明目張膽過去拉攏。

再,人家盧象升是皇帝一步步提上來的,自己急衝衝上去摘桃子,皇帝怎麼想?

看看崔景榮,本來在內閣中他就是一個過渡時期的人物,用在平滑朝中諸黨接替東林盤面的綴。結果朱延平在西北打下那麼精彩的戰績,崔景榮又管著兵部也是朱延平的支持者,如今地位穩固。

崔景榮是萬曆十一年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與方從哲同科。一個三甲進士出身,儘管資歷非常老,功勞也很大,做內閣是不符合官場清流規矩的。法理上來講,監生入仕、舉人入仕都是有做內閣機會的,可清流勢大,將內閣的入門券限制在翰林院出身,六科屢歷上。

要入翰林院,規矩上只能是二甲進士。所以崔景榮當時上去,大夥都明白這就是個過度的。可誰都想到,朱延平那麼能打,而崔景榮根子也硬,將兵部整理的規規矩矩,挑不出毛病。

於是,大夥不敢收拾朱延平,也不奢望能將朱延平收入門下。那你盧象升,就沒的跑了,先在京裡跑跑腿吃吃苦,然後就從了大勢吧!

大勢……勢,大夥還記得啥意思不?

朱延平昨夜悄悄離京,全隊人馬打著各家勳戚的旗號扮作商隊走向居庸關;魯府家將孔有奇帶著弟兄扮成塞外行商,冒充崔景榮門下的人走紫荊關。

寇青桐也出城去垂柳莊查看各個作坊,一幫秦淮河出來的老姐妹圍在一起詢問一些閨房私密取笑著,寇青桐則表示家裡那位‘勢大雄偉’,引得一幫從良的可憐名妓驚呼,一幫子最大才不過二十四的女子擠在火炕上笑的花枝招展,相互摸著,也給寇青桐科普伺候男人的秘籍心得。

盧象升是個純粹的人,能在二十二歲,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考中一個二甲進士,腦袋裡自然知道問題所在。至今已有三年,他守身如玉,如今他會屈服嗎?

一旦入了師門,那就無法自己決定自己的選擇,要跟著師門同進退,師門中一個捲進黨爭,那其他的就跑不了。

他最厭惡的就兩種,宦官還排不上號,最恨的是黨爭誤國,其次是言官御史毫無大局觀,爲節而丟大義的御史,背後傷人的御史,盧象升的立場與退休的首輔劉一燝有相同的立場,都想掐死這些只會亂叫的唧唧喳喳籠中鳥雀。

於是,他來找閉門思過的朱延平,欠朱延平人情好還,若拜入師門那就是簽了賣身契。寧願讓朱延平笑話他被欺負,也好過把自己賣了強。

秦朗接待盧象升,連門都不讓盧象升進,指著門前刻成木匾的四個字,道:“閉門思過,東家著實不方便見面。府裡的家丁都遣送軍營操練,空落落的留下東家專心讀書。”

盧象升想到這一茬,苦笑:“宗柔這事做的哪一齣,怎麼和畢府丞起了衝突?”

朱延平被罰閉門思過,畢懋康也沒好受,奪職後繼續司官順天府,命他戴罪立功,還是順天府實際上的一把手,只是顏面受損。當然,將朱延平給踩了一腳,畢懋康一時威風無兩,京中這兩日環境大好,勳戚子弟醉酒鬧事的事情幾乎絕跡。

那朱延平多兇殘?五百家丁在永定門前殺俘,殺的那叫一個井然有序,跟殺雞似的。多兇殘的一個主?背後的關係硬不硬?結果呢?惹了畢懋康這個自家人,還不是被收拾了?

看看自己的胳膊腿,別勳戚子弟,就連文官二代們,各地重臣文武留京的子侄,也都夾緊了尾巴,生怕被畢懋康揪住。

別以爲士林的青年俊彥舉行聚會就是一派祥和的,酗酒、玩女人、玩火銃、鬥劍技、比馬術,就連玩捶丸,一棍打出去的石球,飛出去砸死個人也是可能的。總之,這幫人鬧出人命也是常有的。

如果士林的青年俊彥都是道德楷模,那官場怎麼會墮落成那副德行?

在鼓樓大街的一處滷菜館子裡,秦朗與盧象升對坐,飲酒吃著金燦燦香脆的耳朵,秦朗嚼著清脆作響,不時飲一口酒著:“盧知府與敝人東家,都是宮裡那位看重的。東家做事,守住大節不虧,從不拘泥於節。拖泥帶水,束手束腳,渾身上下被束縛著,這還怎麼放手放腳做事情?”

盧象升靜靜聽著,他認爲朱延平不好見他,是派秦朗來轉述。朱延平在京里根基深厚,吏部是他師尊管的,兵部更別了,一老一少見面就吵,可在大事上不會鬧彆扭。還有戶部,畢懋良管著這一茬,他遇到的難題,恰好都是朱延平能擺平的事情。

他遇到這些難題,可能朱延平早就知道。

秦朗從哪去找朱延平去?他只是將朱延平的行事作風講出來,給盧象升鼓勵一番,讓他膽子大一些,步子大一些,面對趟不過去的泥沼,一步跨過去就成。

接著秦朗開始鎮虜軍的難處,盧象升更是面色古怪,軍餉竟然是朱延平掏的,還做了帳要和戶部收利息……

抓了一把黃豆,秦朗嚼著:“盧知府知道部裡難爲人的用意,理他們作甚?將公私賬目做好,做事秉公,爲人端正,做的問心無愧,不怕他們查,那還怕他們作甚?”

“當今天子聖明,這還有理的地方。大不了我們就打官司,六部不通就三法司大堂去,再不通咱就到朝堂上去,這理在手裡,總有能通的地方。咱大明朝,做些實事難道還錯了不成?”

秦朗完全就是將朱延平的風範轉述,盧象升則聽的心胸舒暢。

這大明朝,還是能有地方講道理的。

他看來這是朱延平的承諾,讓他放心去搞,打官司了,咱朱延平挺你!

朱延平挺你,這不就是成、崔二位閣老力?

盧象升本就一直有與朱延平爭高下的雄心,他怎麼會自縛手腳投入各處師門?

而秦朗覺得自家太過招搖,多拉一個人一起招搖,也能爲自家減輕壓力。反正大夥都是皇帝看重委以重任的,出了事情還有皇帝擔著不是?

至於天啓,估計知道了秦朗這心裡話,會很憋屈,搞的跟保姆奶孃似的。

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94章 木材廠第285章 夜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94章 平戎服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50章 刺蝟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章 窮途末路第14章 操練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0章 拒絕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24章 單于城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84章 司禮監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4章 操練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65章 解謎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67章 共謀富貴第40章 麻煩了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68章 顧炎武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22章 炮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57章 傳教士第9章 緊急調令第290章 火棉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57章 傳教士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25章 談買賣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
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94章 木材廠第285章 夜戰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94章 平戎服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50章 刺蝟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章 窮途末路第14章 操練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0章 拒絕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24章 單于城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84章 司禮監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4章 操練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65章 解謎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67章 共謀富貴第40章 麻煩了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68章 顧炎武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222章 炮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2章 水寨難立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57章 傳教士第9章 緊急調令第290章 火棉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57章 傳教士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25章 談買賣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鹰潭市| 阜宁县| 鄂托克旗| 科技| 贵阳市| 庆元县| 靖远县| 阳朔县| 威信县| 黄陵县| 德化县| 田阳县| 阿图什市| 阳春市| 金乡县| 皮山县| 垣曲县| 抚顺县| 天门市| 广东省| 阜康市| 南充市| 靖西县| 胶南市| 澄迈县| 永修县| 虞城县| 台山市| 诸城市| 遵义市| 南雄市| 金湖县| 张家港市| 扶余县| 房山区| 正安县| 福安市| 青海省| 瑞金市|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