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0章 兵家四派

一晚上的荒唐事,整的朱延平都不敢見寇青桐。%%%..

衣服果然是很重要的東西,是禮的體現,是規矩的約束。穿著的時候,尚能把持,嚴詞陣陣,滿口高風亮節,出口道德經義,閉口聖人心懷。

沒了這層衣服,果然和不穿衣服的禽獸一樣。

一大早北安門外的鼓樓大街盡頭鐘鼓響徹,朱延平披著斗篷一陣風一樣跑回自己的正房,偷一樣,生怕被發現了。

唔,還好他還沒有學劉綎那個當年的猛將養一幫佩劍侍女執勤,不然在後院這事根本藏不住。

趙家姐妹不多時帶著衣物、洗漱熱水用具來伺候他。

伙房開始動手,主簿秦朗步子輕快,實在是太冷了,走路自然要快。

正房裡,朱延平端坐在尺寬,兩尺高的鏡臺前,阿杏爲他梳理著長髮,秦朗坐在火盆旁烤火,打著哈欠:“今日東家在京裡有三件事,第一是拜訪魯府,第二是前往宮裡拜會成閣老。今日朝會,東家要擇好時機入宮。要麼早一些,要麼晚一些。第三件事情是夜裡甲士入城,宮裡要遣人在府裡賜宴。各方面要打好招呼,免得失了禮數。”

“嗯,我即刻入宮,昨天老魏給了我入宮金牌,可從北安門直接騎馬入大內。早飯就在魯府和先生一起吃,回來了我們去太平宮燒燒香。然後,晚飯就嚐嚐宮裡的御膳。”

他言語罷,趙家姐妹轉身去寢室,取來他的中書舍人常服。

爲朱延平梳理好頭髮,阿杏接過圓翅烏紗帽爲朱延平扣上,隨後裝完畢。

寇青桐此時也梳理打扮好,與一家女眷裹著斗篷,送朱延平上馬出府,兩個人看都不敢看對方一眼。朱延平是心虛,寇青桐也是心虛。她心裡那陣悸動已經宣泄,還真怕真刀真槍,如朱延平所,她現在身子骨還沒長開。

朱延平捨不得她冒風險,她又何嘗想親身犯險?

何衝也打著哈欠,醉眼迷離趕上,朱延平囑咐道:“你現在去城外大營,甲士入城別鬧出什麼是非。其他弟兄,也別疏忽了,酒肉管飽,不許出營,也不得酒後鬧出紛爭。”

何衝連連頭,雙手用勁搓臉,朱延平接住阿杏遞來的一個大紅蘋果,翻身上馬上烏紗抖動輕顫,樓靖邊牽著馬繮在前跑,馬蹄噠噠走了。

皇城北安門,這裡是宮人唯一可以自由出入的門,是皇城的後門,此時天色漆黑,已經有外出採買、運輸各種垃圾的宮人在宮門前排隊,檢驗文書手令。

曹少欽早早在這裡等候,穿著大紅麒麟賜服,上帶著虎賁烏紗冠,冠兩側垂下的大紅護簾罩住側臉,只露出正臉,額間還綁著寬近兩寸的綴玉護額。

在入口處朱延平取出‘特許大內行走’金牌正要遞出去,曹少欽在側門甬道里烤火,得到消息趕緊出來上前,從朱延平手中接住金牌轉手遞給執勤軍官:“看仔細了,聖上欽賜的。以後這北安門,驍騎將軍可通行無阻。你們也別拿捏禁軍威風,惹了驍騎將軍,就是惹了咱家!”

軍官接住腰牌頭哈腰,轉手遞給副手驗證,最後留檔記下出入記錄,將金牌還給曹少欽。曹少欽揮手,一名御馬監勇士營軍官上前,代替樓靖邊牽馬。

過了北安門,曹少欽也上馬將金牌還給朱延平笑道:“聖意難測,咱不去天津了,現在提督御馬監勇士營。聖上命咱學鎮虜軍,要練出一支堪比鎮虜軍的強軍。將軍可別藏私,不然咱的日子就難過了。”

“此時練軍以武毅戚公兩部兵書爲根基,初學便可練軍。這是國朝軍兵根本,我也是效法其中,曹提督如今練軍,我們也好互取長處,彌補短處。”

朱延平著,在馬上看著左右宮牆,曹少欽見了笑道:“西邊是內官監,東邊是司設監和尚衣監。司禮監本堂,就在尚衣監東邊緊挨著。”

練軍的方法,曹少欽相信朱延平不會藏私。因爲藏不住,朱延平是兵技巧一派,根源就是戚氏兵法,只要兩部戚氏兵法在,任何人只要用心,有資源可用,都能達到朱延平的水準。

只是朱延平進步更快,逐漸脫離兵技巧的範圍,向著兵形勢發展。

兵家自古有四派,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這是四派,也是金字塔四層階梯。

兵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即我們平常熟知的戰略戰術,其含義最廣,從多方面闡述戰勝之法。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吳子》等。

並不侷限於用到兵器的真實的戰場,甚至包括軍事情報戰,間諜的培養和運用,爭取戰略空間合縱連橫,兼併縱橫外交學《鬼谷子》、《戰國策》。

甚至對敵國攻心籌謀的運用,以及經濟學的在經濟戰上運用對敵人進行戰略癱瘓。這方面有《管子輕重篇》與《範子計然》被吸納,兵家權謀對非僅僅於用兵的學其它家學輔助作用是非常重視的。

先秦百家講的就是兼容幷蓄,兵家大成者,必然懂各家所長。兵家最重實際,一切有用的都會採納吸取,十分之強。其中只有孫子和吳起能成功,可見難度。

兵家四派只是四個側重,兵權謀則包含整個兵家,是兵家大成。

兵形勢者,主要指戰術方面的運用。代表作有《尉繚子》,包括陣法。代表人物是項羽和呂布,這兩個的勇猛不僅是戰陣親突,還有他們的戰術,非常的犀利,讓人不敢堂堂對陣。李世民初期、岳飛、朱棣,常遇春也是兵形勢的代表人物。

兵陰陽者,指的是左右戰場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環境因素,講的就是天時、地利,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自然資源。再往上一步,就是合縱連橫,達到兵權謀的範圍。有孫臏做代表,每一個優秀的軍閥,都要學會兵陰陽,才能活的滋潤一些。

兵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利攻守之勝者也。”指的是士兵單兵訓練、武器裝備等的創新發明和使用方法等。包括,徵兵對士兵的選拔,部隊的日常管理方法,軍紀,帶兵心理學。

甚至與戰馬的飼養,軍事醫療、軍糧開發後勤保障、等一切軍事基礎學。比如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軍事學中相對抽象的部分,兵技巧是軍事學中最具體的部分,也是兵家根基所在。

兵技巧者,可以是學習之後就可馬上用之。這方面代表作有《墨家城守篇》,《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代表人物前有墨子、西晉開國名將馬隆,近有戚繼光,後有曾國藩。

戚繼光的兩部兵書真的是太犀利了,熟讀之後基本上帶兵的一切都成竹在胸。可他沒有處在一個好時代,否則他的成就不僅僅是兵技巧的巔峰,甚至可能達到兵權謀的境界,成爲兵聖孫子,亞聖吳起之後的第三人。

這些東西,都是朱延平與曹少欽、盧象升時常討論的,並對古代名將進行分析。其中最妖孽的就是三國張頜,這是個越老越妖的人,他用兵之法的成長,見證了兵技巧、兵陰陽、兵形勢、兵權謀的成長路線。

所以張頜死的很冤,然後司馬懿失去了最大的壓力。

練兵就是兵技巧的東西,最講究的就是制度確立以及資源。戚繼光的兩部兵書讀完,制度上的問題就解決了,然後就是資源。種種資源投進來,按著制度運轉,強軍自然也就出來了。

練兵方面的話題兩個人沒有深入交流,對他們兩個現在來,這些都是淺顯的東西。朱延平往兵形勢方面鑽研,曹少欽還缺兵技巧的真正歷練,以後走哪些特長也是不知道的。

兵技巧的根基,決定了每個人以後的側重。

盧象升的道路也已經確定,以後是兵陰陽,走的是孫臏的路線。

這些只是側重不同,真正的兵家講的是實用,怎麼方便怎麼來。

其中兵技巧好學,因爲這是根基,這是硬實力。其他三派有典故可循,可不能像兵技巧那樣照抄,這三派講的是最大化靈活運用。形勢不同,如何能照抄?只能參考,自悟,走到什麼地步要看機緣、悟性和心性天賦。

就連兵技巧,也要根據形勢來抄。一股腦硬抄,只會根基難成,甚至反倒將自己耗死。

整個大明現在,他們三個人分析來分析去,此時掌兵的只有楊肇基、秦良玉是兵形勢,登萊袁可立是兵陰陽,西南的朱燮元是兵權謀,再無什麼出衆的用兵大家,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的高手。

至於孫承宗,他們三個都是看不起,不顧形勢,連戚繼光的兵技巧都要死板硬套,將來的結局可以預料。

至於袁崇煥,抱歉,包括朱延平也只是覺得這人耳熟,不覺得這人有什麼用兵良策或優勢。

還有孫傳庭,沒有實際戰爭屢歷和帶兵經驗,朱延平等人也分析不出來什麼。

毫無疑問的是,不管是兵權謀、兵形勢、還是兵陰陽,根基就是兵技巧。沒有一支嫡系部隊做支撐,什麼都是虛的。打鐵還要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

朱延平之所以在意進士身份,就是因爲有了進士身份領兵,就可以脫離文官對武官的牽制,走出戚繼光兵技巧的囚籠。擁有獨立的指揮權,纔有更大的進步。

兵家最重實用,要實用首先要靈活,連本部都沒有指揮權,你有再多的想法,也是乾著急,只能被別人的指揮棒牽著鼻子走,跳進火炕死的是你,殺敵立功是別人的功勞。

進北安門後是北中門,北中門前就是萬歲山壽皇殿,整座山就是開挖太液池的土沙堆積而成的。朱延平的金牌是許可大內行走,是最高一級別的金牌。

拒絕了走紫禁城玄武門的提議,兩人繞過萬歲山、河邊直房來到紫禁城東華門,從這裡進去經過金水橋就是文淵閣所在。

東華門外不遠處就是皇城東安門,朱延平覺得以後入宮走東安門就好,走北安門橫穿皇城太過招搖。

至於走玄武門進紫禁城,一路向南去文淵閣?

這是個瘋狂的主意,玄武門進來就是後宮範圍,東西十二宮,皇后坤寧宮。在這邊溜達,碰到出行的皇后、諸妃,那不是自己尋死?

別這些千歲級別的娘娘,就是看到十七八歲的秀女們,被人彈劾一個眉來眼去暗送秋波,就算不死,也要活活脫層皮。

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61章 投名狀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8章 敲詐勒索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93章 那一夜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00章 荒唐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44章 小公爺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97章 示威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3章 朋與友第218章 疾如風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83章 疑問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4章 單于城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90章 火棉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6章 夜宿濱河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3章 疑問第12章 行軍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65章 新開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87章 產業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48章 熊廷弼第57章 傳教士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23章 進州城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87章 產業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300章 荒唐第23章 進州城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99章 天逼人反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69章 私奔第66章 正陰陽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48章 南京來人第35章 鴛鴦陣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62章 安排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41章 全府震動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40章 麻煩了第222章 炮戰第112章 袁樞第140章 爲難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61章 投名狀第62章 安排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33章 籌議盜糧
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61章 投名狀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8章 敲詐勒索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93章 那一夜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300章 荒唐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44章 小公爺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97章 示威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3章 朋與友第218章 疾如風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283章 疑問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4章 單于城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290章 火棉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6章 夜宿濱河第46章 邸報惡訊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83章 疑問第12章 行軍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65章 新開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87章 產業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48章 熊廷弼第57章 傳教士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23章 進州城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87章 產業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300章 荒唐第23章 進州城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99章 天逼人反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69章 私奔第66章 正陰陽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48章 南京來人第35章 鴛鴦陣第252章 人格分裂倪文煥第62章 安排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41章 全府震動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40章 麻煩了第222章 炮戰第112章 袁樞第140章 爲難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61章 投名狀第62章 安排第90章 義從鐵騎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33章 籌議盜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上饶市| 宜州市| 武山县| 三台县| 锡林浩特市| 郁南县| 黄冈市| 慈溪市| 托克逊县| 西宁市| 汝州市| 印江| 麟游县| 晋中市| 公安县| 太保市| 巢湖市| 南澳县| 普兰县| 池州市| 宁化县| 平舆县| 安岳县| 崇信县| 邮箱| 崇阳县| 东兰县| 博罗县| 闵行区| 永泰县| 巴彦淖尔市| 建阳市| 泸州市| 昂仁县| 湘阴县| 古丈县| 英吉沙县| 江达县| 固安县|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