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3章 疑問

張採、顧夢麟、陳子龍三人是應社元老,新來的另外八十二名士子都是投軍青年。``````

爲了接待這些人,表現出自己的重視,車騎將軍府三司幕僚齊至,這只是第一批,後續北方的心學子弟、孟學子弟、京中勳戚子弟都會派人,總共會湊集五百。宮裡也要派一些人蔘進來,具體什麼身份朱延平也不清楚。

張採當初送朱延平的那八個字上蓋滿了印章,這些印章就來源於這八十二名士子。

宴會散後,八十二名士子連同陳子龍當即領取軍服,安排到中軍營帳,開始了新兵生活。

朱延平個人的軍帳裡,與寇青桐大戰三百回合後,兩個人赤條條躺倒在牀榻上,一排蠟燭搖曳,寇青桐昏昏睡去。

朱延平側躺著翻著江南各方面書信,張採、張溥等人他只是隨意一瞥,沒有重要信息就放到一旁。

他關鍵看的是顧炎武的信,顧炎武現在還在紹興山陰的蕺山入學,在劉宗周門下與張溥、張採陰差陽錯之下,成了同門師兄弟。

顧炎武的信很長,問了詳詳細細的養兵、用兵及各方面的注意事項,這讓朱延平感到很奇怪。

他與顧炎武維持在每月一封信的交流上,對顧炎武的學習進度心裡也是有底的。這些問題有一些是顧炎武之前詢問過的,也有一些問題是他想都沒想過,也沒遇到過的,也有些問題是脫離實際的。

顯然,這些問題超乎他的水準,更超乎顧炎武的水準。

顧炎武的字跡因爲事實上的老師是劉宗周,與朱延平的字跡越來越像,他的字、魯衍孟的字,與劉宗周是一脈相承的。

挪開寇青桐的手臂,朱延平起身裹上裡衣,兩腿之間的寶貝晃盪著,來到桌前燃燈籠,將一頁頁信紙鋪開,雙臂環抱在胸,努嘴瞇眼。

“老爺?”

一旁牀榻上,春梅察覺動靜,揉揉眼睛,整理髮式,起身。

“取些甜酒來。”

朱延平回頭看一眼,呼一口氣繼續凝眉,沉思。

端著玉角,緩緩飲一口,腦海中的一些可能事件被排除。顧炎武的記憶力,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不可能重複發問。

他又不可能提出那些朱延平都沒去想的問題,這些問題出乎朱延平的軍事體系。

隱隱中一個猜測出現在朱延平腦海,那就是劉宗周、張溥怕他不給這些三吳子弟言傳身教,不傳真本事,借顧炎武的口,以顧炎武的身份與他探討兵學。

或許蕺山那裡已經聚集了一幫懂軍事的文人,缺乏的就是實戰經驗,來和他討論兵法。

這年頭兒很多的大將只會帶兵,不懂兵法中的用兵套路,即指揮策略!

很多的文官將領,都是攢夠了經驗後纔會帶兵,這經驗多是給前輩當幕僚一一滴學習來的。除非嫡系,很少有人會傾囊相授。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很正常。尤其是打仗是一門技術活,軍事大家很少講養兵的事情,的都是用兵的條略。不會養兵,光學用兵,就是空中樓閣。

戚繼光的兩部兵書是養兵方面的大成之作,依舊有私藏的傳家寶貝。學會養兵,與會養兵,前者缺實際經驗,根本是兩件事情。

朱延平不認爲自己的軍事造詣有多高,關鍵是南南北北的人,上上下下的人都認爲他很高。

甚至家鄉鎮海衛有流言他是李家老太爺的關門弟子,月下傳授兵法韜略等等之類,李家保持沉默,又有戚刀、冰瓷海碗相贈,使得太倉人多認爲他的兵法來自李家老太爺,間接來自於戚繼光。

孫海曾給朱延平過,做大事的人首先不能自己謙遜,謙遜是做給人看的,自己拿主意做事情,就是要剛愎自負,要有自己的主意。否則事事聽別人的,你還怎麼當頭兒?不當頭兒,又怎麼能做大事?

被人牽著鼻子走的,那是耕地的牛,耕不動了,就會宰了下鍋!

深受影響,朱延平內心已經斷定顧炎武被強迫了,所以顧炎武提出一些他撥過的問題重複發問,就是提醒他!

應該就是這樣!

他心中對張溥、對應社、對劉宗周這位海內大儒有了意見,更是堅定的認爲這些人使壞。

打開臨洮壽龜硯臺,朱延平緩緩磨墨,提筆寫了一份短信,封裝後揭開帳簾。

夜間值哨的樓靖邊見到燈光溢出,抹抹臉提神,走過去拱手:“將軍?”

“交給陳雄,讓他派精幹人手,將這件事情弄明白!”

“遵命。”

朱延平雙手叉腰,赤著胸膛擡頭看著夜空,徐徐夜風吹拂:“那些士子如何?”

“有些不習慣寂靜,可能是初入軍旅格外激亢,巡哨呵斥數次,才安靜下來。”

“既然他們一身精力……那告訴何衝,對這些人先行半月體能訓練,以每日累癱爲止。記得天明後,先讓秦大中帶人去檢驗身體,有暗疾的脫離訓練序列。食譜上採用高消耗補充食材,別弄死了這幫寶貝。”

練兵真的會練死人,有些人是有暗疾,有的是血糖含量過低,高強度的運動後,會休克致死。

樓靖邊黑夜裡眨眨眼睛,感覺自己一句話把那些老爺兵可給害苦了。

回到帳中,剛躺下寇青桐無意識的就把手臂搭到他胸膛,貼的緊緊。

朱延平越想越氣,他最討厭、最厭煩的就是陰謀和種種心眼子。

另一端,陳子龍盤坐在大通鋪上,摸著自己嶄新的白色軍服,黑暗中指尖觸著軍服背後的負章,繡著的字就是他的軍種、隸屬,驍騎營中軍環衛丙隊,屬於朱延平的親兵衛隊外圍力量替補。

又摸向軍服左肩,這裡還有肩章,補著更爲詳細的軍籍資料。從今天起,他將不再是名滿蘇滬的少年英才,而是一位大明車騎將軍府的親兵衛士。

或許,將來他會馬革裹屍,爲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或者成爲一名將軍,一方重將。

最好,一直待在軍營裡,不再攪到朱家大兄和張家大兄的事情裡去。

另外一邊的中軍偏帳裡,張採與顧夢麟熄了燈,躺在一張牀榻上抵足而眠,都是睡不著。

張採望著黑漆漆的帳,低聲道:“顧兄,宗柔這裡英才匯聚,卻罕有吳人,非是妥善之局面。”

這批是送來的三吳士子不事,最高的沈逢良只是秀才功名,不具備做官的資格。要來這裡挑樑做事,最起碼要是舉人才行。朱延平這裡有文職三司,和吏部、兵部檔案掛鉤,也不能隨意任命一些沒跟腳的人。

顧夢麟似乎睡著了,支吾了一聲,張採腳尖撥了撥顧夢麟,顧夢麟拌拌嘴,才:“我不成,這裡已有了一位夢麟,再有一個,就糊塗了。”

沉默片刻,顧夢麟繼續:“徐卿伯是四十一年的進士,遊士任是三十九的進士,這兩位資歷太高了,都是可以下放督撫的人物。咱們那裡,口袋裡沒幾個進士。尋常舉人、監生過來,也會被壓得死死,沒意思。”

“或許朝廷就是增加這兩位的領兵閱歷,方便日後委以大任。那個徐大相,起起伏伏,跟著朱宗柔打了一仗,升任延綏巡撫就是前例。”

“估計,想來幕府增加屢歷、經驗的進士不少,可幕府內只有這麼兩位,已將很多事情的清楚明白。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人多了做事喜歡推諉、扯皮,人少了才方便拿主意。所以,咱們想幫宗柔,朝廷那裡能否答應不好,宗柔這裡是否領情也是兩。”

張採良久屏息深思,忍不住一嘆:“想當初,我與天如籌劃佈局,已然十分看重宗柔。未曾想一年時間,他卻成了國朝冠軍侯似的人物,我們卻陷入了泥沼,步步維艱。”

應社也發展到了一個極限,以前積累的潛力一口氣燒光,使得應社聲勢達到了極致。現在是吞併江南各地各社更進一步,還是盛極而衰……

劉宗周給他們指了一條路,那就是不吞併,實行合併。合併雲間幾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昆陽社、雲簪社、吳門羽朋社、吳門匡社、武林讀書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浙東超社、浙西莊社、黃州質社。

河南東部,山東、兩淮一帶的士林文社已經在二月二鄒縣祭孟的時候,被魯衍孟的行社吞併,完成了重組。

吞併和合並是不一樣,應社提倡的復古,擯棄詩詞等無用之物,主張讀書人應當務實,腳踏實地的幹事。

他們應社十一元老已將各社在辯論中擊敗,距離吞併真的只差一步之遙,偏偏各社同氣連枝,反對吞併,要施行合併。

吞併,那一切主張依舊依照應社,應社還是應社,他們還是元老。

若是合併,那各方面的意見都要照顧到,內部無法統一意志,還怎麼務實?所有功夫都花到了調理內部矛盾、山頭去了。

就連應社這個名字,也要改成復社。

張溥還在那裡撐著,張採與顧夢麟這回北上,就是想將朱延平拉入應社,以朱延平的在江南的名望作爲催化劑,徹底壓垮各地各社的反抗意志,並承認朱延平應社第十二名元老的資歷,內部排序第三。

朱延平棄筆從戎,文武兼備,軍功爍爍,是典型的務實、復古尚武的士子典型。又是太倉子弟,完全可以包裝爲應社的形象人物。

甚至,張採可以讓賢,將第二的位置讓給朱延平。

可是,距離北方越近,朱延平的名聲越壞,各個方面,甚至有一些摸不著頭緒的人也在抹黑朱延平,在北方士林,尤其是黃河以北,閹黨五虎五彪遠不如一虓的法深入人心。

如果不是山東行社的人保持沉默,可能朱延平閹黨頭號爪牙的名聲會一口氣傳到江南去。這種時候拉朱延平進來,反倒會成爲別人中傷、詆譭應社清名、立意的靶子。

而且,北方士林的風向不對,以北方心學弘揚者自居的保定鹿門一派,心學祖脈的孟學行社,雙方之間開始別苗頭,已經有掐架的形勢。

陽明心學源於理學,理學又來自於孟學一系,這就是源流。

保定人抱團搞心學,爭的就是對心學北方範圍內的解釋權,誰擁有這個解釋權,誰就是正統。你再正統,也是源於孟學,現在孟學要爭心學的正統,保定人怎麼可能放棄?

他們甚至聯繫孔府,朱延平大軍駐紮在南皮,還帶兵去了一趟濰縣,山東聞香賊不穩,魯衍孟在一旁虎視眈眈,孔府就怕舊事重演,災禍降在自己頭上,閉門不出,連買賣份額都顧不得了。

此外曾府、顏府同時支持行社,北方士林的勝負已經確定,行社後發制人,就看保定人什麼時候認輸。

而南方……

張採想起來,心情哪能放鬆?

爲今之計,只能合併諸社,成爲聯盟性質的復社,將江南士林的力量統合在一起,不能被北方士林壓倒。

一旦被壓倒,朝中北方官員漸多,南方人漸漸失去話語權,各方面的買賣平白會被切走一刀。

可合併後的復社,還能不能上下如一,貫徹復古尚武、務實不務虛的兩大基本核心?

若不能,他這前半生的心血,又有什麼意義?

他開始對自己的堅持、未來產生茫然。

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35章 鴛鴦陣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40章 爲難第13章 羞辱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48章 熊廷弼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45章 大聖歌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63章 密信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71章 小公爺第55章 野豬爲禍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01章 更荒唐第198章 春怨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90章 義從鐵騎第36章 巡檢司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3章 窮途末路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62章 安排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1章 一場交易第97章 宋應星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212章 算賬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09章 困第203章 應社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5章 鴛鴦陣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0章 征途前夜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7章 夜有賊人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37章 受賞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5章 矇混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7章 人靠衣裝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73章 山東聞香第93章 那一夜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99章 皇后的秘密
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35章 鴛鴦陣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40章 爲難第13章 羞辱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48章 熊廷弼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45章 大聖歌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263章 密信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71章 小公爺第55章 野豬爲禍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01章 更荒唐第198章 春怨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90章 義從鐵騎第36章 巡檢司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3章 窮途末路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62章 安排第148章 爲誰而戰第21章 一場交易第97章 宋應星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212章 算賬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09章 困第203章 應社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35章 鴛鴦陣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0章 征途前夜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7章 夜有賊人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33章 籌議盜糧第137章 受賞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5章 矇混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7章 人靠衣裝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73章 山東聞香第93章 那一夜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99章 皇后的秘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湘潭县| 鸡泽县| 全南县| 吴堡县| 延津县| 滕州市| 三台县| 多伦县| 科技| 家居| 汶上县| 来宾市| 根河市| 江阴市| 株洲县| 清原| 淮滨县| 罗甸县| 含山县| 崇文区| 越西县| 普安县| 策勒县| 忻城县| 株洲县| 宜都市| 临澧县| 荣成市| 南安市| 葫芦岛市| 分宜县| 白城市| 都昌县| 博乐市| 昆明市| 西平县| 依安县| 阳城县| 莒南县|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