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8章 土地紅線

牧場被朱延平起名爲東陽莊,讓人聽起來就能聯想到在楊村以東。

土炕上鋪著嶄新的一條氈毯,朱延平盤坐在主位,身側左邊坐著阿杏,右側是寇青桐,炕邊上坐著蘇成與何衝,下面坐著陳雄、樓靖邊、張文雄、趙驍騎等家丁,這就是衆人在家中的地位體現。

何衝聽不進朱延平說了什麼,只是洋洋得意,不時瞥一眼樓靖邊。這個新來的,也敢和他何二郎搶家將的位置。

“東陽莊建設就是這麼個情況,務必在五天之內搭建好房屋。”

留在東陽莊負責是蘇成,蘇成下炕與同樣留守的家丁抱拳,這五天的時間,他們可以從楊村招工,這年頭的工人最好招募。處處都不怎麼景氣,蘇滬地區缺勞力,這裡可不缺,有的是充足勞力。

留守家丁的鎧甲、武器都已隨船運了過來,明日開工建設,是由楊村丁壯負責,家丁恢復訓練。等五天後朱延平從張家灣招募到的遼地家丁趕到,到時候就能自己內部出丁。

可這家丁不好招,要和通州衙門打交道,朱延平是成基命的記名弟子,想來是能吃得開的。可一直沒有拜訪那些老爺,說不好會出點問題。

還有通州參將,掛著分守副總兵的楊御藩,朱延平大批量招募家丁,楊御藩那裡職責所在,也要過問。

這上上下下,都要打交道。

安排好家丁守夜崗哨,閻應元幾人來了,對於閻應元這些人的投資,也在朱延平的預料中。崔呈秀有能力解決天津一帶的鹽鹼問題,這片土地會升值,極大的緩解北直隸的土地壓力,有點家底的都會來咬一口。

開墾牧場的是太僕寺,可保密工作是東廠在做,現在正是入手的黃金時間,前景清晰近乎無風險,知道消息的都會來開發這片土地。

朱延平要這裡訓練騎馬家丁,自然想要更大範圍的牧場。可他資金有限,招募了家丁就沒有多少餘力繼續開墾。

“這裡器具齊全,過幾日我也有充足的勞力,畜力也會補足,所缺的就是糧食。”

朱延平鋪開草制的地圖,在更東邊劃了一個圈,擡頭對諸人說:“諸位出糧,一石糧食可得一畝地。開墾事宜,可由我的家丁負責。多少糧食,就有多少地。”

閻應元幾人互看一眼,這個條件很好,省去了他們招募人手的工錢、工具、牲畜還有房屋建設之類的成本。更關鍵的是,不需要他們再去收集苜蓿種子。

李秀策口快,問:“朱兄有何需要?”

“不多,開墾出來的牧場五年內,歸我使用牧馬。產權歸諸位賢弟,如何?”

閻應元點點頭,這個要求不多,他們只是出糧食,以後這片土地改成耕地,一年的產量就能補回他們的支出。卻說:“兄長,五年時間,恐怕保不住這些土地。”

朱延平還以爲會有朝中勳戚權貴要強買,問:“有什麼不妥,說說,我也好做個準備。”

閻應元臉色嚴肅,說:“自嘉靖年間開始,朝廷就不許私人持有大片、集中在一起的土地。防的,就是土地兼併。勳戚不行,朝中大員也不行。土地可以分散到宗族手中,唯獨不許個人持有。”

松江府的徐階,就是鬥嚴嵩的那個徐階,張居正的老師徐階,退休後搞了二十四萬畝肥沃土地!

手段自然不可能光明,所以當時的應天巡撫海瑞,和兵備道員蔡國熙要整治徐家的爪牙,結果徐階一道書信給自己的學生首輔張居正,於是海瑞這幫人滾蛋了。

張居正後來被萬曆皇帝清算,徐家就被拆的四分五裂。哪怕徐家是士紳中的中堅力量,可在土地兼併問題上,所有的文官有著共同的堅持,那就是守住最後的防線,不許任何一個人擁有大規模集中的土地!

徐階可以說是嘉靖後期官場、士林的領袖,連這樣的人物,文官都能犧牲掉,更別說其他人。有多大勢力,就有多大土地,紅線就是一萬畝!

勳戚把持北直隸三分之二的土地,靠的也是宗族分散把持。至於更可憐的藩王,說是有幾萬畝藩田,可他們根本管不了。

比如說福王,萬曆很疼愛這個兒子,不僅給土地,還給揚州府的賦稅。擔心兒子到了洛陽吃虧,福王出京就藩的時候,萬曆將自己的小半家底都給了福王,連綿的馬車數都數不盡,據說經過某縣的時候車隊一天都沒走完!

反正萬曆的家底是他揹著文官罵名弄來的,國庫空了文官又會來找萬曆要錢,所以萬曆能給多少就給多少。不僅除了財貨,還給福王各種精巧工匠,甚至還在隊伍裡,混了三千私軍去保護福王!

可福王管不到自己名下的任何一畝地,朝廷給他多少畝的爵祿,就直接給田產換算成的‘等值’銀子,糧價一石市價一兩二錢銀子,換算的時候卻是朝廷通用的一石五錢銀子。

所以福王領不到糧食,拿到的銀子遠遠低於他該拿到的。其中的差價,都被經手的文官給吃了。福王不願吃這個虧,就派王府官員去調查,於是被文官扣上一個驅使爪牙壓榨地方的大帽子……

土地兼併一直是個大問題,歷代王朝興滅表面原因是土地兼併,實際上是人口超出了土地供養上限。計劃生育,明朝也在搞,不過對象是宗室。

宗室子弟被限制,什麼都不能幹,只能坐等吃爵祿。最低一級的奉國將軍有二百石的年俸,可一年到手不過十幾石。這是限制宗室的財力,畢竟國家也沒錢。

然後又限制宗室子弟納妾,郡王以下的,沒有功名不準納妾。私自納妾抓住就是罰俸,讓你養都養不起。而且妾生的子女,是黑戶,不能上宗室玉牒,國家不管死活,卻又不準從事產業……

所以底層的宗室很可憐,可上層的宗室就好受?

前有成祖靖難,後面有他兒子漢王造反,又有寧王造反,前車之鑑,所以對藩王管的實在是嚴格,出個城去看看風景,還要給朝廷打報告等批準了才能出去。

明初的藩王是蛟龍,所轄境內五品文武說斬就斬,現在的藩王日子就像爬蟲,玩的女人多了都會被監視的王府官員打小報告……

鄭王世子朱載堉推算出十二平均律,個人成就完全是音樂界的聖人級別,被稱作律聖。著作極多,《樂律全書》可以說是一個小百科。但這位打死都不願意繼承王爵,自己不當,因爲當了一輩子什麼都幹不了,連出版著作都不成。

萬曆皇帝就讓朱載堉的兒子繼承王爵,朱載堉也不要,於是朱載堉父子倆掛著鄭王世子、世孫的名頭搬家,離開監牢一樣的王府,過起了稍微自由一點的生活。

閻應元講到的一萬畝上限,朱延平並不在意,這是針對個人的,估計閻應元是擔心他貪得無厭超過朝廷底線,然後遭到朝廷整治進而殃及池魚牽連閻應元等人。

他們和朱延平不一樣,朱延平是一家之主,有什麼資源都是自己的,損失了也不要緊。閻應元等人沒有成家,也沒有自己的私產,現在損失不起。

雙方交了底,朱延平堅持立契,將各自的投入和約定、職責範圍寫的清清楚楚,讓閻應元等人徹底安心了。

在閻應元幾人看來,大家都是聖人子弟,口頭約定即可。

入夜,朱延平盤坐在火炕上,一旁阿杏撥著油燈,胳膊肘柱在炕桌上撐著下巴,看著朱延平靜靜書寫練兵手冊。

寇青桐也沒有走,在一旁細細研墨,神態安詳,看著朱延平的字,露出微笑。

她好歹也是預備的妾,不可能和春梅、趙家姐妹這樣的奴僕睡在一起。何況這裡有家丁,也有外人,房屋不足,她就必須睡在朱延平這裡,以示主僕差距。

寫完練兵手冊,朱延平吹乾墨跡遞給寇青桐,寇青桐拿著針線穿眼用白線裝訂,朱延平繼續寫信,給魯衍孟寫信訴苦,他缺錢,招募二百戶遼民,他最少要三千兩的安家費。糧食、布料他都有,還缺兵器。

看到朱延平寫出的一串軍械名單,寇青桐眉頭輕皺,低聲建議:“老爺,天子腳下,武備二百家丁,似有不妥。”

“無礙,這二百家丁有大用,我會向成先生說明。說不好,首輔葉公也會助力一二。”

廠衛的動作可以瞞過六部五寺,乃至是都察院,可瞞不過葉向高,這人從萬曆中後期就擔當獨相,根基深厚,說不好葉向高也會贊同廠衛的行爲。

與李三才這個墮落的軍戶出身進士大臣不同,葉向高這個軍戶出身的首輔,還是很有擔當的。否則東林那麼多老資格,天啓皇帝也不會讓葉向高一直當首輔。

他懷疑,葉向高是東林人不假,卻不會認同東林的口號。若是認同,萬曆皇帝不會那麼看重葉向高,甚至第一次打敗東林的方從哲,都是葉向高再三舉薦起來的。

這是一個關心國家的東林人,與其他東林人不一樣。他覺得,自己去塞外截殺晉商走私商隊,可以獲得葉向高的支持。

阿杏不會去想那麼多,她只覺得自家家丁越多就越好,天如先生家裡的家丁足足幾千人,她想著就羨慕。

寇青桐只是輕輕頷首,擡臂挽了挽發鬏,說:“可老爺前得罪錦衣衛千戶楊衰,又得罪東廠提刑劉廷元,這回大肆招募家丁,說不得廠衛會找麻煩。”

阿杏瞇著眼睛看一眼寇青桐,什麼都沒說,估計家中只有寇青桐主僕和趙家姐妹還不知道,自家與廠衛是一體的。

朱延平只是一笑:“不怕他們,我那師尊有大來頭,廠衛之前所迫,只是想讓我入廠衛而已。我與師尊同進退,廠衛也不敢過分逼迫。”

想到魯衍孟的身價,寇青桐微微心安。她願意跟著朱延平過穩定日子,可不想朱延平走錯路,讓她再次被捕發配教坊司。

儘管教坊司裡,她寇家是主事成員之一,下回可就沒這麼好運氣。找個朱延平這麼守規矩,長得好,還文武兼備的良才。

隨後朱延平開始寫大興縣那個莊園的發展計劃,這些都是要給魯衍孟過目的,讓他知道自己也有經營才幹。只有這樣,魯衍孟纔會投資更多的資源進來。

看到這裡,寇青桐說:“老爺,既然要做服飾生意,妾身願投資百兩還望老爺成全。也能從秦淮河上拉些贖身後的姐妹來做工,到時能做出精美服飾。”

秦淮河,此時士林時尚的潮流舞臺,各種新鮮東西都是從這裡冒頭,進而廣傳天下。包括服裝、飲食、各種小玩意兒。

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29章 算命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30章 晉商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6章 意外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66章 正陰陽第44章 小公爺第97章 宋應星第92章 再相逢第130章 晉商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6章 意外第24章 拜衙門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95章 傷離別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18章 疾如風第1章 軍令如山第98章 合金策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80章 李園圖紙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6章 戚刀第25章 矇混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35章 鴛鴦陣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41章 名望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50章 刺蝟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65章 解謎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5章 矇混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4章 操練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50章 刺蝟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2章 行軍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34章 密議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71章 小公爺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8章 春怨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263章 密信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
第266章 開府建牙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29章 算命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30章 晉商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6章 意外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66章 正陰陽第44章 小公爺第97章 宋應星第92章 再相逢第130章 晉商第176章 援軍!援軍!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6章 意外第24章 拜衙門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95章 傷離別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218章 疾如風第1章 軍令如山第98章 合金策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80章 李園圖紙第67章 共謀富貴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6章 戚刀第25章 矇混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35章 鴛鴦陣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141章 名望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50章 刺蝟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99章 皇后的秘密第65章 解謎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5章 矇混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4章 操練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150章 刺蝟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2章 行軍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34章 密議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151章 出乎意料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71章 小公爺第1章 軍令如山第198章 春怨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263章 密信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阿克陶县| 文水县| 辽阳县| 三原县| 广饶县| 吴忠市| 洪雅县| 南平市| 饶阳县| 观塘区| 遂宁市| 北京市| 乐亭县| 荔浦县| 伊吾县| 文水县| 通道| 镇康县| 建德市| 卢龙县| 镇原县| 景洪市| 交城县| 施甸县| 重庆市| 大同县| 鹰潭市| 青浦区| 紫阳县| 营口市| 高邮市| 大埔县| 两当县| 阿克| 长阳| 吐鲁番市| 渝中区| 衡山县| 桐城市|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