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1章 軍師人選

魯府東廂房,阿杏提著毛巾給朱延平擦洗脊背,笑吟吟,兩眼瞇著:“哥哥,皇帝陛下長什麼樣的?”

“沒見著,宮裡的規矩呀,太多了,人也太多了,皇帝陛下也忙得很。皇帝陛下傳見的時候,也是隔著簾子說話的。”

“大牛怎麼說哥哥與皇帝陛下下棋呢?”

“我哄他,他傻呼呼就信了。他在乾清門值守,見了他,我就吹吹牛,大牛一聽也跟著吹牛,見了宮裡的禁軍,就吹牛說他兄弟跟皇帝陛下下棋。把那些個壯漢,也是唬的一愣一愣的。”

想到劉高旭拍著熊一樣的胸口給人信誓坦坦吹噓的模樣,阿杏咧嘴笑著,寇青桐也是淺笑。她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阿九送她們入京的時候,可是從薊鎮借調了一批騎卒。

中院大堂,洗漱一番的朱延平穿著白錦青花紋曳撒,打量著這座廳堂,實在是太大了,房內長寬都在五丈開外,一根根的粗木頂樑柱,樑柱之間垂著青綢,在夜風中拂動,如海浪一般。

廳堂排場很大,桌上卻只有幾碗湯料,和兩碟餃子。

魯衍孟頭髮散披著,大口吃著餃子,這餃子是阿杏負責拌料做的,味道自然比不上頂尖大廚,卻有獨特的記憶蘊含在其中。

朱延平也在大口吃著,記憶中阿杏家中做餃子,總會給他帶上一包餡,跑到衛裡給他包著吃。魯衍孟當時真的很難吃上兩個,阿杏會瞪他,劉高旭甚至會打他……

“你命大,運氣好,這回的事情真的是捅破天的大事。好在讓你堵上了,至今我也是後怕不已。”

魯衍孟吃完,喝了碗麪湯:“一旦引動兵災,你、崔公、成公、我,都沒好下場。跟著我們的人,最輕都是流放。”

朱延平嘿嘿一笑,說:“先生,我就想不明白,明明奪權事關身死族滅,可卻一派風和細雨。看著就彆扭,都說文官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連奪權這樣的內戰,都這幅軟綿綿的德行,還怎麼抗擊外虜?”

“嗯?膽子倒是挺大,三日面壁,你就這麼點收穫?”

魯衍孟瞥一眼,向後仰躺著,不過銳氣還在就好,朱延平最大的優勢不是上面的幾個大佬,也不是下面鎮虜軍的擁護,而是自身的銳氣。沒有這股勇猛銳氣,上面人也不會花精力培養扶持,下面人也不會捨命追隨。

而朱延平的銳氣,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的銳氣有什麼不同。他覺得就是自己能打而已,可剛來這個世界,他應徵穿上那套紙甲開始,他就有銳氣,軍人的銳氣,哪怕是他第一次當兵,他就有軍人的銳氣。

不是他天生就是當兵的料,而是後世的宣傳太厲害,讓軍人形象十分的豐滿。朱延平沒有選擇之下當了兵,自然而然的就將後世的軍人形象套到自己身上,以後世的軍人形象約束自己。這才顯得與衆不同,銳氣十足。

大明二百五十多年,雖然邊關隨時都在打仗,各地也在不斷平叛,可始終沒有打大仗,沒有打傾國之戰,也能算是承平日久。

各階層發展到了極限,自然思想方面也成熟起來,下到一個乞丐,都懂的衡量得失,說白了,就是怕死。在拼命這種事情上,不到絕境,沒有與風險等值的回報,是不會動手的。

擱在漢唐,比如朱延平在張家灣招募家丁,以他當時的名望同等到漢唐時期,足以招募到四五百的義從。

物質與文化的發展,輕義重利是必然的,那種爲義氣而輕生死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而且,對這種人會嘴上懷念,心裡卻罵傻子。

秦朝以後的時間段,時間越往前推,振臂高呼從者越是雲集。若在先秦,講的是貴族血脈,有貴族身份,振臂高呼可以拉到更多的人。否則趙氏孤兒就是笑話,田單也不可能復齊,田橫更不可能有那麼多死士,項羽也不會拉起那麼多的人馬。

同理,時間往後移,有名望的人振臂高呼,跟隨的人就越少。不僅是國人越來越會思考度量,也是階級化的穩固和深入人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吶喊,也在文化的衝擊中支離破碎。暴力手段被摒棄,想要上位都是適應規則,將自己塑造成上面所需要的型號,才能補上去。

大明也是這樣,武人的晉升之階被軍將們總結的很清楚,兵到兵十三級,從小兵到總兵,總共就這麼十三級。到總兵,也就到頭了,出將入相是妄想。一個六品知州,能指揮著一品總兵團團轉,就是這種道理。

大明的晉升渠道,只有一條是正道,那就是文官科舉。

三日的面壁,朱延平想了很多,魯衍孟問起,他組織語言,說道:“先生,漢末遼東公孫瓚被袁紹圍攻,公孫瓚一人卻能打的鮮卑不敢入塞牧馬。其族中公孫度,更是遼東王,兼併三韓,裹挾東胡烏桓。當時,中國一軍閥尚且能凌虐諸夷,何也?士民尚武,軍政統一而已。”

“此時朝廷給孫承宗太多的權限,糧餉充足,任由孫承宗發揮,比公孫瓚當年強了不知多少倍。可怎麼,毫無進展?遼地苦寒,古風依在,人皆尚武。孫承宗毫無進展,說明上下不是一條心,也不敢一條心,說白了,也是烏合之衆,徒耗糧餉。”

“而老奴的八旗制度,軍政合一,說白了也就是照抄我大明衛所軍制。他們上下一條心,爲了掠奪而生,也只有掠奪才能在越發苦寒的遼東活下去。所以他們民寡兵微,卻能像趕羊一樣打著遼軍。”

“我想來想去,此時哪怕有三衛兵馬,盡****手,朝廷給我種種資助,我就能代替遼軍,守住關外千里疆土。我的人有損耗,背依朝廷,時時刻刻都能補充,而建奴,人口不過五十萬,他耗不過我。”

魯衍孟聽了,搖頭道:“其實你不懂,遼鎮的問題,就是西南的問題。老奴也好,奢崇明、安邦彥也好,這些只是檯面上的敵人。哪怕你將這兩部誅族,還是會有人叛亂。”

飲著麪湯,魯衍孟緩緩說:“建奴這邊,只要除了晉商,在登萊施行全面海禁,不出三年,建奴自己就潰了。至於西南,將軍政大權交給四川巡撫朱燮元,奢安轉眼就能平定。說到底,這兩處叛亂,一個是商團推出來的野心勃勃之輩,一個是無法入主中樞的地方大員一手主導的叛亂。”

“就像塞外商路之亂,是朝廷從晉商手中奪取商路。遼東之亂,就是晉商和廣商、徽商合起來奪取勳戚掌控的遼東商路。西南之亂,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是朱燮元一手主導,推動的。”

朱延平聽著皺眉,資本家推動戰爭的說法他相信,可朱燮元怎麼會幹這種事情?

魯衍孟見他皺眉,呵呵一笑:“你還是嫩了點,我與徐卿伯的通信都經過你手,徐卿伯言語中已經有這種定論,只是非常的隱晦。他的根基太淺了,宗族覆滅的血仇催著他,他也不敢揭露這件事。他苦悶積鬱,而你卻有大背景,又是個膽大妄爲的狂徒,他會找你合作報仇。所以,信中試探。”

長出一口氣,魯衍孟道:“你若不信,等鄉試結束去了文淵閣,你找找朱燮元的屢歷檔案。你會發現,這個老頭兒非常的有意思,一直紮在四川不願意離開,彷彿就等著奢安叛亂。你再查查之前的四川巡撫徐可求,看看他是不是那種蠢到逼反奢崇明的人。這年頭兒,能活下去的人,有幾個會造反尋死?”

握著碗晃盪著,魯衍孟喝完麪湯,指指北面:“連蒙古諸部都老老實實等著馬市,他們都不敢作亂,怎麼其他人倒是蹦躂的歡快?此時,你的敵人可以是建奴,也可是奢安叛軍。而我的敵人,就是人心貪慾。”

朱延平面容僵著,擠出笑容:“先生,人心難治,貪慾在心,是天性。”

搖搖頭,魯衍孟輕嘆:“我也知治不好,那就殺,殺猴儆雞,總會有些成效。再說,如今也到了該刀兵四起的時候了。人太多,產出的糧食不夠吃,有些人註定要餓死,你說他們會乖乖餓死還是揭竿而起搶飯吃?”

說著,魯衍孟一哼,面容嚴肅:“萬曆時期,似乎有個給事中上奏疏,說是應該限制人口,一家兩胎。可惜,重臣們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可沒人敢施行,這是大不孝,阻力也太大,造的孽更大。有些事情是註定的,我們就不談這個敗興的話題了,到時候兵來將擋,生死由命。”

大明版計劃生育?朱延平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這事有些難以接受。

魯衍孟輕咳兩聲,道:“現在,你已經在皇帝陛下那裡掛號了,皇帝會關注你,同時你做的事情過於驚駭,百官也會注意著你。而你麾下更有兩千鐵騎,儘管廣義營一事,鎮虜軍毫無作爲,可之前的行軍,跟著你以卵擊石的勇氣,都十分的惹目,所有人都斷定,他們是你的私軍,是你的部曲,你將是下一個李成樑。”

“國朝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遼患,有深遠見識的朝臣,都會培養你,讓你做後備手段。一旦孫承宗的遼軍真的是空架子,那你的機會就來了。在此之前,他們會鍛鍊你,把你培養成一個文官,而不是武將。”

“有人希望你上去當頂樑柱,有人自然不願意。可頂層的重臣和皇帝陛下的意志在你,所以在遼軍潰敗之前,你的仕途必然不順利。做好準備,你可能中了進士,就要去當知縣,保準不是個什麼好差事。”

魯衍孟擡手將桌上的小木盒給朱延平推過去,道:“你最好希望遼軍能一潰千里,只有這樣你纔有出頭之日。否則,你會經歷非常多的麻煩事。什麼地方決堤,他們都會把你塞過去,讓你去堵塞洪流。這是我選出的三個人選,也是我最後的幫助,這三個人任何一個,都能爲你遮風擋雨。”

朱延平打開小木盒,是三個人的檔案,名字依次是楊鎬,前前任的遼鎮一把手,導致薩爾滸八萬精銳全軍覆沒的元兇。

其次兩個是熊廷弼和王化貞這對老搭檔,老冤家。

大理寺天牢三人組,讓朱延平一愣,這三個都是威名赫赫之輩,遲疑問:“這,這能成?”

“怎麼不能成?都是死罪,該斬首傳首九邊的重罪。三個人能活命,全靠葉公保著王化貞,現在葉公致仕,他們的死期也快了。我和老魏運作一番,讓其中一個假死,還是能辦到的。”

魯衍孟說著,摸摸下巴短鬚:“東林這回利令智昏做了找死的事情,註定要被清洗。這還缺個引子,大理寺天牢裡這三位,分量十足,正是上好的引子。你選選,選對了,我幫你說情請過來。選錯了,我就把秀才借給你。”

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85章 夜戰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44章 小公爺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84章 司禮監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97章 宋應星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40章 麻煩了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83章 疑問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00章 荒唐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章 軍令如山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9章 夜行軍第81章 形勢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84章 司禮監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03章 應社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15章 工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5章 野豬爲禍第6章 戚刀第137章 受賞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6章 巡檢司第44章 小公爺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章 敲詐勒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19章 欺詐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6章 夜宿濱河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45章 大聖歌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03章 應社第94章 木材廠
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85章 夜戰第88章 土地紅線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44章 小公爺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84章 司禮監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97章 宋應星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40章 麻煩了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83章 疑問第210章 閉門思過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260章 歲末擴編難中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300章 荒唐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章 軍令如山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19章 夜行軍第81章 形勢第185章 封賞風波第84章 司禮監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03章 應社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15章 工坊第76章 雙鶴書院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5章 野豬爲禍第6章 戚刀第137章 受賞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36章 巡檢司第44章 小公爺第21章 一場交易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74章 延綏告急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189章 小小風雪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章 敲詐勒索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119章 欺詐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6章 夜宿濱河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45章 大聖歌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03章 應社第94章 木材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延吉市| 宁河县| 衡阳市| 清新县| 台东县| 汉川市| 孟津县| 宝兴县| 蓬安县| 芒康县| 泰来县| 老河口市| 兴化市| 洛浦县| 上思县| 佛坪县| 临洮县| 华蓥市| 河曲县| 小金县| 乌什县| 乌拉特前旗| 阜阳市| 库尔勒市| 奉节县| 新泰市| 宁南县| 永仁县| 墨江| 安岳县| 久治县| 轮台县| 柳河县| 太谷县| 抚顺县| 鄯善县| 九寨沟县| 长沙县| 安新县|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