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4章 大明湖畔

四月二十二,山東歷城三大景的大明湖。(

山東巡撫徐從治與山東都司戚祚國、山東總兵廖棟,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熊文燦等省三司軍政大員齊聚。

熊文燦比較倒黴,當年徐鴻儒叛亂的時候,他就是山東的右參議。然後因軍功去山西當按察使司的正官,前腳離開山西趕赴京師述職,後腳晉王就把太原血洗……

現在來到山東以右布政使署理山東政務,唔,再次又鬧出大規模聞香亂民,實在是命不好,與聞香犯衝。

唐宋時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絃的美景而聞名四海?!吧卟灰姡懿圾Q,久雨不漲,久旱不涸”爲大明湖的四大怪。

周邊歷代建築甚多,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所有建築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

而朱延平落腳處、雙方議事處,就是北極閣真武廟。

計劃行程是當夜軍議,第二日一早朱延平祭拜真武大帝,全軍誓師。

清掃佛教白蓮宗餘孽,自然要祭拜道門的真武蕩魔大帝!

宋以前,官方祭拜的戰神是蚩尤,宋代的戰神是關帝還有趙家認的祖宗趙公明,大明的戰神就是真武大帝。

北極閣兩丈高石階前,四維甲士站立,朱延平山文甲,猛虎立頂戰盔,掛著素白披風與各方打招呼。

周遭護衛涇渭分明,車騎府軍白袍孝帶,山東這邊也湊出一支甲士衛隊充面子,畢竟全套魚鱗甲的衛隊,真沒幾個人用得起,或敢用。

山東軍政大員看著朱延平當仁不讓坐在首位,而宋理學鼻祖周敦頤後裔、禮部侍郎、監軍周道登自然而然坐在次席,一個個都有些無語。

右首客席第三把交椅歸遊士任這位山東招討正使,其後是秦朗第四、張榜第五、何衝也湊上來佔了一個位置。

尤其是張榜,山東軍政大員看著他一個個心情複雜,尤其是山東總兵廖棟,廖棟與張榜兄弟是好友??闪螚?,作爲山東總兵,左軍都督府右都督,從一品的大員,竟然只能站在一旁參與會議。

山東這邊徐從治首位,熊文燦次席,其後又是按察使司、兵備道員等人,山東都司戚祚國也是因爲戚繼光長子的原因,才上座,添居第六把末席交椅。

唔,你可以把這次談判理解爲兩撥人爭地盤,爭山東平亂的指揮權、話語權,爭主從。

朱延平面前擺了一疊摺子,他不打沒把握的仗,這些都是陳雄、遊士任在他抵達時交給他的山東黑歷史,抓住徐從治等人的小辮子不放,就可以摁在地上打,沒必要和他們扯什麼客軍不客軍。

“遠來是客,車騎將軍行軍神速,以至於山東方面未能籌備妥當,否則安排一些山東劇目,也好讓將軍看看山東風采?!?

徐從治端著酒杯,頭上戴著鐵黑、色澤內斂的古樸戰盔,盔頂三簇雉羽盪漾,這是徐家祖傳戰甲,洋溢著笑容:“又恐拼湊劇目入不了將軍法眼,又聽聞將軍好琴,請將軍鑑賞鑑賞我山東鏗鏘琴律。”

這年頭又沒有電視,搞宴會總要請戲班子來表演,娛樂方面怎麼豐富怎麼來。

見徐從治今夜穿甲,朱延平臉色好了不少。徐從治本來就是一個膽氣雄壯,面目消瘦、剛毅的人,配合一身戰甲,威儀自生,賣相不俗。

相對於其他領兵督撫,徐從治願意這麼光明正大穿甲,已獲得了朱延平的好感。有些文官督軍前線,寧願戰死也不願意披甲,就一身大紅官服上戰場,西南的王三善就是如此……

還有些人比較婉轉,戰甲裹得嚴嚴實實,外面又套上一層層官服、戎服進行遮掩,臃腫之極。彷彿擔心別人看到他穿甲,就把他當成丘八似的……

簡而言之,帶兵的督撫,與軍士朝夕相處靠這些軍士保命的督撫,都羞於與軍士同服同伍。一個敢光明正大穿鎧甲的文官,最起碼要給與尊重,因爲他沒有在行爲往鄙視軍人。

朱延平點頭,深深看一眼徐從治道:“正所謂客隨主便,今夜在這大明湖,我們車騎府軍的確是客人,徐公應盡地主之誼不假??稍趹鹗律希緦⒂性捳f?!?

徐從治一副無可無不可的瀟灑神態,笑道:“好,先聽琴曲。這裡還有一位北極閣女劍客應琴做舞,請將軍斧正?!?

雙方桌位還是‘八’字型,一名高窕少女抱琴而入帷帳,欠身施禮,在一旁撫琴,雲鬢高聳如蛇盤,綴飾一根金釵,渾身衣裝靛紫、明紫、淡紫交錯,布料厚實,衣領高立,給人一種極爲幹練、英氣的感覺。

同時這琴女一張圓臉十分可愛,畫著淡紫眼影,只是撫琴時雙目圓睜,神態專注,雙手彈撥恣意,又有一種張揚、放肆,毫無撫琴時該有的嫺靜、端莊。

另一名少女身著寬大紅黑相間道袍,瓜子臉,上場時就以紅綢裹目,手握雙劍,步伐、雙劍靈動,跟隨琴聲而動。

“這是什麼曲?”

周道登看著心癢,開口詢問。

“應景曲,阿黛心神與琴律相合,琴曲律調自由,不可捉摸?!?

徐從治端著酒盅看向朱延平,笑問:“車騎將軍,此琴此劍,如何?”

“有殺氣?!?

朱延平端起酒碗,與徐從治示意,各人舉杯同飲。

徐從治放下酒杯,道:“確實有殺氣,實不相瞞,撫琴女子乃本官義女。當年平叛時,這女娃歷經悽慘,心神受創,失憶了,只知是從曹州來鄒縣訪親的,姓代。家裡那口子視爲掌上明珠,改名徐黛兒?!?

“車騎將軍,我山東官員苦聞香久矣。朝廷此番遣車騎將軍下向山東,我們也是能領會的。香賊做大,已成山東吏治、民生之毒瘤、爛瘡。這一刀下去要割除爛肉,勢必下刀要徹底,誤傷難免。因此,我們山東三司,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山東無能,會順從朝廷的意思全力配合車騎將軍平亂,釐清地方亂源,還我山東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只是,戰後要保證地方秩序,不可大軍一過,草木難生?!?

這是個什麼意思?我們給你們收拾爛攤子,還要幫你們恢復地方民生?

前面說著支持自己大刀闊斧行殺伐之事,後面又說地方戰後重建,你不覺得矛盾?

尤其是曹濮、鄆城等聞香教根深蒂固之地,基本上大軍一到,按著朱延平十抽一、百抽一斬首令,真的是人頭滾滾。

尤其是鄆城梁山周邊的飛集鎮,當年叛軍主力在鄒縣大規模投降,然而飛集鎮的從逆士紳範曉齋不甘失敗,召集敗軍、信徒固守飛集鎮,頑抗月餘,萬餘守軍誓死不降,盡數戰死,被官軍挖了個大坑一埋,這就是飛集鎮萬人坑的來由。

這種地方,幾乎家家戶戶與聞香有牽連,按著朱延平的法度橫掃、梳理之後,還能保存地方建制?

朱延平手掌搭在桌上,指尖交錯輕擊掌下摺子,道:“這個不好說,我軍只爲聞香逆賊而來,剪除聞香賊是我軍首要軍務。山東地方的事,是徐公的事。況且,我們也管不得山東民生?!?

“車騎將軍何出此言?將軍可以管,從逆之人好平,難的是聞香骨幹。要平聞香賊,本官這裡建議剿撫並用,方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彌平賊患。該殺之人,殺,罪不至死者可以軍屯十年,以贖其罪?!?

Www. тTk án. ¢ o

軍屯,就是這年頭的勞動改造。也是官府能掌握的最大最直接的財富產出方式,軍屯產出只留口糧,一切盈餘都是官府能調配的物資。

徐從治繼續說著:“鄆城、鉅野一帶,荒地遍野,又是賊患源頭。若將軍有意,我們山東願意割出這幾縣之地,施行軍屯。所缺,不過將軍支持?!?

仗好打,恢復地方生產纔是麻煩事。

朱延平皺眉,琴曲變得輕柔起來,良久道:“還是那句話,我們車騎府軍只管平亂,不管山東地方。但民生大計,我們也不會殺完人就不管,話可以爲你們山東說,但事情絕不插手。我車騎幕府,盤子已經夠大了,自己都顧不過來,沒道理向外面伸手?!?

“再說說這回平叛,山東的兵馬,我沒有什麼期望。聞香亂軍主力在運河以西,你們將運河以東的地方看管好便成了。有什麼困難說說,我們都可以談?!?

徐從治不甘心,山東受旱嚴重,要在明年內恢復生產,必須得到朝廷的輸血,光免稅是不夠的,必須得到朝廷的反哺才能挺過今年的大災。

山東的產出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自我療傷,可山東的產出,官府又能掌控幾成?大明稅制,坑的朝廷苦不堪言,地方上做官的也不好受。

否則無法自給自足,今年聞香賊好平,可能明年又會有一幫活不下去的人鬧事情。這樣持續不斷出現傷口,山東只能是一副爛攤子。他要一勞永逸解決這件事情,沒有朱延平向朝廷開口,以他在朝廷的人脈,很難得到朝廷輸血。

換一口氣,徐從治道:“曹濮之間匪患世代不絕,唯有設立大軍方能鎮壓。唯有軍屯,能自給自足,尚能輸糧各處。這地方歷來是山東匪患重地,將軍殺盡聞香,明年、後年,打著聞香、白蓮旗號的逆賊依舊會有。光殺,是治標不治本,唯有剿撫並用,設立軍屯,方能一舉消弭此患?!?

“只要曹、濮安穩,則山東安穩。車騎將軍,我山東已有策劃,所缺不過可戰之強軍,以及朝廷之補助。若按本官的法子,三年後山東將民富糧足。京師、遼東、登萊所缺錢糧,山東皆可供應?!?

他要朱延平承諾幫山東,可朱延平不願意和山東方面有太多的牽連。他和登萊方面的關係已經夠近了,再把山東綁到一起,連成一片,這會引起上面的猜忌。

輕輕搖頭,朱延平實在是不願意攪進去,不論徐從治說的多好聽,大家不是一個衙門的,說的再好也與他沒關係。

而且,在出軍之前他就定好了目標和底線,他的目標就是聞香賊,底線就是保證漕運。

他欠魯衍孟太多東西,現在幹掉聞香就還了近半。

最關鍵的是,他不喜歡這種徐從治引導的談話方式,彷彿自己爲了百姓就必要要幫山東一樣。真要爲了百姓,山東何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

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4章 拜衙門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2章 袁樞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30章 晉商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6章 巡檢司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98章 春怨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94章 平戎服第10章 征途前夜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2章 形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300章 荒唐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4章 密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81章 形勢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13章 蛇是誰第124章 單于城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6章 巡檢司第19章 夜行軍第125章 談買賣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12章 算賬第86章 地震,女奴第97章 宋應星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53章 道門劍客第60章 錦衣緹騎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7章 譁變!第98章 合金策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68章 顧炎武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75章 刺殺任務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章 軍令如山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
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55章 野豬爲禍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24章 拜衙門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12章 袁樞第237章 歸家各種事第130章 晉商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36章 巡檢司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98章 春怨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51章 戰術改進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94章 平戎服第10章 征途前夜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2章 形勢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31章 瓜分橫財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32章 楊漣作死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300章 荒唐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34章 密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81章 形勢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13章 蛇是誰第124章 單于城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36章 巡檢司第19章 夜行軍第125章 談買賣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12章 算賬第86章 地震,女奴第97章 宋應星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53章 道門劍客第60章 錦衣緹騎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17章 譁變!第98章 合金策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68章 顧炎武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264章 大理寺三人組的坑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75章 刺殺任務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章 軍令如山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灌南县| 榆林市| 永兴县| 瑞昌市| 宣城市| 沙河市| 云南省| 三明市| 福安市| 石屏县| 扎兰屯市| 从江县| 莱阳市| 尼玛县| 忻城县| 沙雅县| 社旗县| 琼中| 盐城市| 武威市| 昆明市| 白河县| 文水县| 呼玛县| 中方县| 信丰县| 池州市| 二连浩特市| 安化县| 秦皇岛市| 库车县| 海阳市| 巢湖市| 宁晋县| 金山区| 吴川市| 淳安县| 石家庄市| 子长县| 蒙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