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5章 處理應社

北安門前殺人,這裡就在巡哨甲士監督範圍。******?..

朱延平送滿桂出門,也剛好看到了這一幕,一個老太監就那麼當場被殺了,在天子腳下被魏忠賢殺了。

這是一個出宮到他這裡做客的太監,他也覺得棘手,他也有建立宮裡眼線的心思,可這個人正大光明的來,反倒不好接觸。

沒想到,被劉時敏帶走後,直接被老魏的義子趙靖忠殺了。

這就是權力,可以隨時要你命的權力,朱延平縮在袖子裡的手緊緊捏著,何衝將攜帶的斗篷爲他披上。

沒想到這一幕被朱延平看到,老魏下馬後輕咳兩聲道:“讓宗柔見笑了,都是些陳年爛穀子,沒什麼好在意的。”

真的沒什麼好在意的?

聽聞李謙被殺,住在仁壽殿的西李時隔五年,再次來到乾清宮。

當年,就是在這裡,楊漣、劉一燝、張維賢等人一起衝破禁軍,準確來是錦衣禁軍在當時選擇了文官,看著這些人衝到乾清宮。

就是這些人,當著光宗皇帝的屍體,在王安的配合下,將天啓硬搶了出去,再以天啓的命令趕西李去了仁壽殿。

都可以想想,丈夫死了,孤兒寡母在一起守孝,突然來了一幫人搶走孩子,還將養母趕走,這件事情算什麼?卻被吹成了移宮案,所有進來搶天啓的人,都有了從龍擁立之功。

可這些人的下場呢?被鼓動帶頭的內閣首輔劉一燝被楊漣等人搞的下臺了,楊漣這幫東林人都滾蛋回家了,老魏還在磨刀霍霍。英國公張維賢不好處理,就那麼留著。

當時配合這些人的司禮監掌印王安被老魏勒死,司禮監秉筆握著東廠、御馬監的魏朝也被老魏搞死。當時錦衣衛的頭頭駱思恭也下臺了,也死了。

因移宮事件過於苛激,事後朝野紛言天啓虐待養母,御史賈繼春上奏指責東林黨人過多幹涉內廷事務,遭羣起責難。天啓也下詔宣佈西李曾欺凌其生母王才人,虐待過他自己,把賈繼春削職。

更爲隱秘的是,九月天啓登基的前一夜,仁壽殿一名女官披頭散髮、赤足掉進枯井裡死了,官方法應該是夜裡發瘋失足落井……

而仁壽殿木質地板上留下一道道的抓痕……有些人要殺西李,西李這邊防了一手,李代桃僵。

乾清殿裡,劉時敏講述完朱延平的處置辦法,最後再三申明放任應社的嚴重後果,並請辭離職。他鬥不過老魏,老魏的根基就是皇帝。而他在各方面都能吃得開,這就是他先天的優,也是最大的缺。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己識趣離開,就能避免更進一步的衝突,也能保住自己的命,保住曹少欽的命,保住自己家族的前途。

應社,司禮監內部泄露朱延平身份、李謙被殺,劉時敏請辭,這四件事情讓天啓腦袋都大了一圈。

毫無疑問,劉時敏走了後,老魏那裡絕對會出問題。老魏鎮得住場子,可他無法將各方面調理的順順暢暢,這是眼界的問題。

可劉時敏不能繼續留在司禮監,否則西宮老人會因爲李謙之死,跟著劉時敏和老魏鬥起來。到時候整個魏黨就散了,所以劉時敏只能退下去,如李謙那樣找個清靜衙門去過日子。

至於李成妃的事情,劉時敏沒有過多,李成妃是因爲兩個孩子接連夭折,又仗義的爲範慧妃求情。同時將皇子、皇女的死因歸結於宮中淨軍操練,想讓皇帝罷免淨軍操練。

沒有這支淨軍鎮著,天啓怎麼能睡安穩?所以他懷疑成妃被人唆使,所以要給成妃一些教訓。成妃陪著天啓長大,天啓會不關心?

這些問題都是內部問題,可以慢慢消化,天啓最關心的是李謙給朱延平了什麼,誰又給李謙一個廢人講了什麼機密。

“查,老王你狠狠查,查出來一個,處置一個!”

西李衝進來又是一陣哭鬧,貼心的老夥計就被那麼殺了,西李再念佛,也是有脾氣的。必須給老魏一顏色,必須給客氏一顏色看看。

現在東林快死絕了,她還怕什麼?

爲了安撫好西李這位養母,天啓當場寫了詔書,封西李爲康妃,並答應公開宣佈爲這位養母洗冤,將當時的情況出來。就連那個當初鳴不平的御史賈繼春也答應時機合適就重新啓用,一連串的條件才把這位新任的康妃哄回去。

移宮案的定義開始變動,當時功臣都將是逆臣!

這件事情西李不來鬧,天啓也要拿這件事情做文章。

畢竟,這件事情中他也受過窩囊,體力很好的楊漣拉著他的胳膊狂奔,大鬍子上一對眼睛犀利,讓他的胳膊很疼很疼,讓他做夢夢到那大鬍子和眼睛都會驚醒。

當夜,劉時敏就搬到李謙養老的地方去,不勝感慨,並改名劉若愚,開始寫一本叫做《酌中志》的宮廷記錄散文。

他很聰明,沒想到被自己的師兄算計了,更敵不過形勢。形勢面前,他的聰明不起作用,天啓連挽留的意思都無,這聰明又算得了什麼?還是沒看透,做了那麼多找死的事情。

他也明白了李謙當時見了他爲什麼像耗子一樣害怕,也看到了魏黨的末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自保,寫一本記錄各方面的黑材料。他不知道,歷史上這本《酌中志》確實保了他的命,也被複起的東林餘人進行修改、刪減,國朝更替後更被一頓大改特改。

坤寧宮中,張嫣得知李謙被殺,劉時敏避禍自請被廢后,終於露出了來自心底的微笑,十分的美麗。

此時的她,一個人下著圍棋,一心二用。

而天啓喬裝打扮一番,又來找朱延平,對他來內部能控制的事情都不是事,養母對著他的臉吐口水也不是事。控制不住的事情,纔是大事情。

應社就是大事情,徹徹底底的強化版本東林。爲了對付東林人他連孫子都當了一陣子,他可不想在江南人面前再裝孫子,也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再裝孫子。

對於他的到來,朱延平也早有準備。

還以爲劉時敏入宮後,魏忠賢會趕過來代表宮裡談談應社的事情。結果劉時敏前腳走,魏忠賢后腳就帶著宮裡的長壽麪來了,顯然魏忠賢沒有與劉時敏、天啓這邊談過。

那麼後面能來的自然是那位肖少監。

朱延平一襲粗布棉袍,天啓來的時候朱延平正在後院中炒爆米花,天啓吃了一粒看著籃子裡的玉米,想了起來,笑道:“沒想到這等粗糙穀物,卻能炸出花來。”

手裡端著蓋緊的鍋搖著,奶油香氣四溢,朱延平著頭:“也是巧合,這東西不好吃,丟在火裡自己裂開,白燦燦的,就想了個法子。手裡還有些種子,準備開春買些地種了。”

一鍋鍋炸好的爆米花先送到後院家眷那裡,又給府中留宿的張採、侯峒曾、餘煌、徐世萌等蘇滬、浙江一帶舉人,還有楊泰升這樣陝西蘭州過來的舉人送過去。

這些舉人都是等開春會試的,也看好朱延平未來,考中進士大家就是同僚,考不中就想著在這裡當個幕僚歷練一番。

天啓也預定了三鍋,等朱延平全部弄完後,天色已經黑透。

正房裡,兩個人盤坐在火炕上,吃著奶油爆米花,開始談應社的事情。

應社在七月席捲江南的時候,那時候就有了應對。就是由魯衍孟出面,請蕺山先生劉宗周收張溥爲徒,將張溥困在紹興山陰蕺山書院。

劉宗周在孟府求教過,是魯衍孟的啓蒙先生之一,以魯衍孟師兄的身份對魯衍孟進行啓蒙。

結果倒好,劉宗周這個從文淵閣行人致仕回鄉的大儒,拉起蕺山派整合了浙江士子,又和張溥這個新收的學生攪到了一起。張溥正式由自學成才的野路子,在士林中抱到了大腿,有了師門之助。

原來的應社興起的太快,現在在劉宗周的指導下,張溥放慢腳步開始梳理內部,純淨隊伍。不怕他快,就怕他穩紮穩打!

“要把劉宗周抽離,如此應社就失去了思考能力。”

朱延平在桌上還鋪著密密麻麻的人物關係圖,核心就是張溥、張採、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太倉的老熟人。

最核心處就是張溥和劉宗周,還有一幫江南大儒的名字羅列在劉宗周名下,這些大儒每人背後都是一個師門,都是和朝中有密切聯繫的人。

“隨著西夷天文曆法、數學、哲學傳來,在江南引發了極大的思想變革。老一代的儒林宿老跟不上時代,在思想上與年輕一輩有代溝。所以張溥精通西學,雄冠江南本人又善辯,故而成就了他天如先生的名聲,也成就了應社赫赫威名。”

要對付的敵人,朱延平已經有了良好的習慣,那就是弄清楚敵人的實力及各方面的情況。打擊敵人,他以前只想著殺乾淨,對付文人中的首領,顯然是不能刀子的,要動腦子,瓦解敵人才是最省力的。

“張溥這人驟然興起,志得意滿,意氣風發。這就是他的要害,他開始剛愎自用,也自以爲是。而劉宗周經驗老到,又有師尊的名義壓住他,對他進行指。這纔是要害,只要搬走劉宗周,張溥會自己跌到坑裡。”

看著天啓,朱延平挑眉一笑:“他以爲應社是他的,我太倉的那些朋友也認爲應社是他們的,後面加入應社的士子也認爲應社是他們的。聽他們買賣做的很大,連江南各府各縣的科舉都控制住了。”

看這位肖少監皺眉,朱延平飲一口茶:“不管他們現在有沒有這個實力,反正這種名聲傳出去了。所以現在的江南士子爭相踴躍加入應社,想著就是得到張溥的青睞和看重。科舉這種國朝選士命脈,豈能由他們把持?”

“故而,搬走劉宗周後,看著他們鬧,真能把持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還倒是一件好事。到那時,自有人和他們打交道。儒林裡的大儒們老了,學不了西學,也固執己見。他們看不起西學,也看不起張溥邀名及如此張揚的行徑。”

天啓手裡捏著爆米花,沉吟:“宗柔的意思是,放任張溥?”

“對,哪怕他不犯錯,我們也要引他犯錯。只要應社的勢頭受阻遇挫,內部分贓不均,總會出亂子。挖個坑,張溥就會自己掉下去,最後我們填土,蓋棺定論就能解決應社。”

天啓嚼著爆米花,眼睛瞇著搖頭:“不妥,變數太多,且任其發展,不受控制。”

第297章 示威第65章 解謎第1章 軍令如山第79章 家宴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99章 天逼人反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13章 蛇是誰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93章 那一夜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40章 爲難第125章 談買賣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81章 形勢第212章 算賬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43章 朋與友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84章 司禮監第294章 平戎服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1章 形勢第204章 被坑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章 意外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65章 新開始第41章 全府震動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3章 窮途末路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64章 國事艱難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3章 窮途末路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01章 更荒唐第98章 合金策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61章 投名狀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73章 山東聞香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13章 蛇是誰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5章 野豬爲禍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01章 更荒唐第79章 家宴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97章 示威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66章 正陰陽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79章 家宴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41章 名望第285章 夜戰第45章 大聖歌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98章 春怨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8章 疾如風
第297章 示威第65章 解謎第1章 軍令如山第79章 家宴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99章 天逼人反第194章 佈局劫掠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60章 錦衣緹騎第213章 蛇是誰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93章 那一夜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88章 土地紅線第140章 爲難第125章 談買賣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81章 形勢第212章 算賬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143章 朋與友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84章 司禮監第294章 平戎服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81章 形勢第204章 被坑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16章 意外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265章 新開始第41章 全府震動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3章 窮途末路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64章 國事艱難第51章 戰術改進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3章 窮途末路第306章 陽謀,坑的就是的你們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301章 更荒唐第98章 合金策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61章 投名狀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73章 山東聞香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13章 蛇是誰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55章 野豬爲禍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01章 更荒唐第79章 家宴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97章 示威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302章 軍威之戰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211章 瞞天對引蛇第66章 正陰陽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79章 家宴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141章 名望第285章 夜戰第45章 大聖歌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198章 春怨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218章 疾如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乐陵市| 聊城市| 遂昌县| 明光市| 杭州市| 开封市| 洛隆县| 锡林浩特市| 铁岭市| 孝感市| 潜江市| 搜索| 莎车县| 策勒县| 鲜城| 深水埗区| 颍上县| 石阡县| 右玉县| 龙门县| 建湖县| 清徐县| 鹰潭市| 巴塘县| 仁布县| 临洮县| 南投县| 平泉县| 广丰县| 遂宁市| 乐至县| 巴南区| 潜江市| 页游| 安阳市| 全州县| 永顺县| 临邑县| 丽江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