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3章 山東聞香

顧炎武是誰?士林清流名士錢謙益錢牧齋先生新收的弟子!

陳子龍是誰?江南士林青年翹楚張溥的手足,少年詩才動江南!

朱延平又是誰?史可法不清楚,剛纔他側耳傾聽,見顧炎武與陳子龍執弟禮,想來也是一方人物。

而朱延平更知道那些官場私密事,還扯到宮廷隱晦,依他想來朱延平也是人脈雄厚之人。這纔想著借討茶水喝的名頭過來認識認識,結果東道朱延平他沒聽說過,兩個賓客卻把他嚇著了。

“清香雅韻,蘭花香繞口,好茶?!?

陳子龍雙手接過茶碗,觀看茶水色澤、輕嗅茶香後小抿一口,開口讚揚。

顧炎武沒什麼閱歷,也沒喝過什麼茶,沒學過茶道,只是小小抿了一口,感覺很不錯。

史可法也端起茶碗品鑑,小小一口口齒生津,端著茶碗讚道:“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福建烏龍茶之翹楚?!?

“正是烏龍茶,產自泉州府安溪縣,安溪本地人稱作天聖茶,久飲之能祛除百病,有清心健身之效。”

朱延平說著,端著茶碗搖晃,低頭抿一口。

心裡卻在推測,這個史可法能一口認出烏龍茶,說明也是家裡有錢的。也對,家裡沒錢的士子外出遊學,在揚州也待不住。

隨後菜點送上,寇青桐向店家討來一幅長琴,離座撥弄,琴聲蕩蕩,律調悠悠清閒。

朱延平四人則天南海北聊著,講著各處風土人情,這方面朱延平可不怕,雖然沒去四處轉過,可他知道的不必這些人少。

阿杏瞇眼聽著,她喝不出這茶有什麼好,只覺得潤口。

如今國朝形勢內內外外都不好,這話題就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兵事上。

顧炎武把朱延平當成真正的親人,他和陳子龍有關係在身,在士林中名聲會隨著錢謙益、張溥的名聲高漲而跟著水漲船高。

可朱延平的師承尋常,只是一個誰都沒見過,聽說過的魯先生,所以爲朱延平揚名是很重要的,這關係到今後的人脈與威望。

寇青桐的幽幽琴聲,以爲這桌聚來了不少人氣,周圍客人也低聲交流,聆聽著朱延平這一桌的談話,有純粹聽琴聲的雅士。

朱延平天南地北無所不知的見識,在顧炎武的有意引領下,話題轉入更爲廣闊的世界各處,確實新奇:“烏番之地,叢林密集,一年之間無冬夏四時變化,如廣州一般。那裡人皆黑膚,赤身、漁獵而生。無文字計事,深林之中有的聚落往往連交流言語都無,故不通教化。彼此交戰攻殺,生食俘虜,甚是野蠻。”

“烏番之地廣袤,比我中國倍而大之,平坦無山脈。再北過地中海,就是歐羅巴洲。這裡三面環海,氣候溼潤,自大秦之後,小國林立。其國中儼然如我中國春秋分封,大小貴族多如牛毛。佔一村之地,人口不足百餘戶,便是一方貴族。”

萬曆中期,就有了世界地圖,叫做坤輿萬國圖,很多人聽說過這個東西,見過的還真沒幾個。

陳子龍詢問:“兄長,歐洲之西可是南、北亞莫利加州?”

亞莫利加,坤輿萬國圖上對美洲的稱呼,分爲南北。

朱延平飲一口茶水道:“沒錯,南莫洲氣候環境與烏番所在的利未亞洲一般無二,終年酷暑,雨季連綿。北莫洲之上生民黃膚黑目,類我中國明人。已有文明產生,頗有秩序。”

史可法知道有坤輿萬國圖,可不知道各地方的氣候人文,就拱手問:“朱先生,既然北莫洲已有文明,何不造舟船往來我大明貿易?”

點點頭,朱延平道:“其國國土極爲廣袤,物產充足,土產作物足以果腹。而國內水道不盛,或有徵伐也是步軍爲主,無需水師,故而其國造船技藝簡陋,可以說是伐木做舟。自然,也無法遠渡重洋來我大明?!?

史可法隱約懂了,就是捅不破一層迷霧,只是大約知道了,就是想不通具體原理。

朱延平沒有給他繼續往清楚講,有些話能給自己人講,可沒必要給旁人講。

陳子龍輕輕一嘆道:“亞莫利加洲往西便是瀛洲,再行便是我中土大明,再往西又是歐羅巴。未曾想腳下是圓的,可恨如此之事卻是西夷探索,我中土井底觀天,恐貽笑後人?!?

說來可笑,傳教士東來,宣揚教義沒人搭理,講他們的神話還不如說書先生講的流利。於是,不得不拿出點乾貨。

然後講西方的天文數學知識,這才被接受。先是拋出地心說,擊潰了孔教的天圓地方說,然後是日心說擊潰了地心說,搞的很多人三觀崩潰,信心動搖,思想混亂。

就連君權,也受到了衝擊。

江南傳統思想的崩潰,使得拜金思想、享受思想、自私思想做大,頗有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感覺。

可歐洲那邊,日心說的人目前沒有,敢光明正大宣揚的統統燒死,等教會改了經文的解釋後,才允許傳播。畢竟,上帝能製造地球,也能製造太陽不是?

如今的江南,閨閣之中的女子受限制不方便讀正統的書經,就專門學習天文曆法、數學知識,貴婦女子交流,傳統的交流詩詞,新潮的就談數學天文。

天文學一直是歷代朝廷禁錮的一種學說,不是不讓你學,而是不準你學了一點東西就假借天象蠱惑人心。畢竟朝廷欽天監的官員,不可能世襲,要補充。如果不問一切的禁錮這類學說,找誰來補充欽天監?

面對陳子龍的感慨,朱延平露出笑容道:“賢弟所嘆,亦是爲兄終日所思。其中原由甚多,非是我中土智士不如西夷,而是陰差陽錯所使然。”

陳子龍想問原因,見四周顧客都在聽,而朱延平又沒有深講的意思,也就頷首不言語。

一頓飯吃完,樓上一桌,樓下兩桌,八兩銀子就沒了。

史可法告別時表示,過段日子會去北直隸以客籍參考,留下了碰頭日期和地點,朱延平一行人買了一些江都特產,就回了船。

二月十七一早,兩艘船混雜在龐大的船隊裡北上。

讓朱延平詫異的是一日後在淮安府清河縣就見到了黃河,他記得黃河入??谠谏綎|,怎麼跑到徐州這一片來了。

改道大河經過宿遷,邳州再入運河河道一路蜿蜒北上到山東兗州府。

一過淮安府,運河的水位下降明顯,空氣也明顯乾燥了不少。

又一日抵達兗州府東平州安山鎮,西邊就是安山湖,湖的那一頭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山集。前年就是這裡,爆發了聞香教造反,叛軍鼎盛時一度高達二十萬。

祝老漢一家要在這裡下船回鄉,朱延平也稍作補給,結果祝老漢一家又跑回來了,帶給他一個很不好的消息,聞香教的大小傳頭還在強迫富戶燒香。

燒香就是這些傳頭帶著一幫教衆在你家門口燒香爲你祈福,都給你祈福了你多少要表示一下吧?

擺明了就是仗著人多吃大戶,就連地方衙門也無可奈何。

聞香教的教主下面是各府會主,其次是各州堂主、縣一級就是舵主,舵主下面就是大傳頭,小傳頭之類的香頭。組織如此嚴密,牽一髮動一身。

所以當年的叛軍只殺了徐鴻儒一族,教主王好賢只是流放,其餘作亂的教衆也被天啓皇帝赦免。於是,組織還在,這夥人又鬧騰起來。

祝老漢一家,根本不敢待在小安山老家,不是怕聞香教再次作亂,而是怕在作亂前先把祝家給洗了!

見他們一家很驚恐的模樣,朱延平詢問原由,結果回答讓他哭笑不得。

因爲《水滸傳》這本書,聞香教以梁山爲基地安置婦孺,攻破鄆城縣後掃蕩四周。

而梁山一旁的小安山祝家莊沒有望風而降,也沒有故作不視,而是全族和旁邊的李家莊動員丁壯,像水滸裡那樣,跟‘梁山反賊’槓上了……

水滸是虛構的,祝家莊、李家莊、扈家莊是反派人物,可在當時,他們三家可是護衛一方,朝廷任命的團練。反抗梁山反賊就是效忠朝廷!是忠義的表現!

作者施耐庵應該是實地考察過,祝家莊所在的小安山臨近梁山,在廣袤的平原上確實能算是梁山的屏障,宋江攻打小安山對梁山側翼的安全有保證。

所以有祝家莊、李家莊,那個本來就不存在的扈家莊讓施耐庵借李逵之手給滅了。

得罪了聞香教,還延誤了聞香教叛軍北擊東平州的戰略意圖,祝家莊、李家莊自然沒好果子吃。朝廷的兵馬不足,初期各州縣自保都是問題,就別說派人來協同他們作戰。

於是這兩家組織的丁壯被聞香叛軍碾壓擊潰,族人四散逃難,逃的越遠越好。

面對祝家的這個故事,朱延平感嘆一聲忠義,在祝老漢眼巴巴的目光下,只能答應收這一家子爲家僕,到東平州衙門補上契約,這事就這麼敲定了。

祝老漢一家的戶籍都丟在了水裡,可東平州立馬就給補了一份,然後趕緊立下書契過檔。祝家人回來,本地說不好又會鬧出宗族械鬥仇殺事件,他們巴不得祝家人跑得越遠越好。

從平定聞香教叛亂到現在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天啓皇帝又是大手一揮赦免了參與叛亂的教衆,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清洗,導致地方上治安真的很亂。

爆發宗族鄉黨械鬥,進而引發聞香教再次造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官員只希望任期內聞香教老實一點,爲了不讓事情鬧大,很多事情他們還會幫著聞香教遮掩。

事情就是這麼的荒唐,朱延平也在東平州見了聞香教是怎麼燒香的,實在是野蠻不講道理。地痞流氓一樣的香頭鼓動貧民或者好吃懶做的懶散子在你門口燒香,又是敲打著地面,又是唱著佛號,你不給錢就別想出門。

“兄長,這山東早晚還會亂?!?

陳子龍陰著臉,他也被山東的景象嚇著了,聞香教吃疼不長記性,地方官員還是老樣子百般遮掩。如果不是官員無作爲,爲烏紗帽遮掩這些人的行爲,聞香教根本不可能有四十年的發展時間。

以至於現在教衆二百萬,遍及數省,已到了尾大難除的地步。

朱延平左手按在腰間戚刀刀柄,目光凝著:“下回他們再鬧,朝廷絕無心慈手軟之理。到時,連根拔除就是!”

終於,二月二十六,船隊抵達北直隸順天府通州張家灣。

一個新的舞臺,充滿著未知危險的土地出現在朱延平腳下。

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34章 密議第45章 大聖歌第310章 紅與白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章 形勢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41章 名望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70章 噩夢第309章 困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87章 產業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章 軍令如山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12章 算賬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83章 疑問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248章 熊廷弼第222章 炮戰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76章 雙鶴書院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68章 顧炎武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98章 春怨第137章 受賞第8章 敲詐勒索第20章 拒絕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71章 小公爺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36章 巡檢司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69章 私奔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40章 爲難第25章 矇混第6章 戚刀第62章 安排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195章 斬俘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3章 密信第10章 征途前夜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
第135章 家中三兩事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34章 密議第45章 大聖歌第310章 紅與白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2章 形勢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41章 名望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70章 噩夢第309章 困第253章 各方談判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87章 產業第4章 也有狗急跳牆第217章 戰鬥宣言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53章 道門劍客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1章 軍令如山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12章 算賬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35章 晉王寶藏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83章 疑問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80章 李園圖紙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248章 熊廷弼第222章 炮戰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76章 雙鶴書院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26章 我的眼裡只有錢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68章 顧炎武第75章 刺殺任務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64章 國事艱難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98章 春怨第137章 受賞第8章 敲詐勒索第20章 拒絕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71章 小公爺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9章 東江戰事第36章 巡檢司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156章 入京受罰第69章 私奔第231章 艱難的信任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145章 揮兵上洛第249章 西南戰報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40章 爲難第25章 矇混第6章 戚刀第62章 安排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195章 斬俘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63章 密信第10章 征途前夜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51章 戰術改進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济南市| 临西县| 高唐县| 芜湖市| 广东省| 江西省| 务川| 长兴县| 措美县| 花莲县| 丹巴县| 民丰县| 云浮市| 彝良县| 修水县| 梧州市| 香格里拉县| 兴业县| 黄浦区| 沅江市| 武宣县| 桂林市| 仙游县| 开鲁县| 达拉特旗| 霸州市| 嘉义市| 财经| 德阳市| 郯城县| 曲麻莱县| 石棉县| 黔江区| 浦北县| 积石山| 柳州市| 普兰县| 台山市| 沛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