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征途前夜

左屯外圍,晉商正在給一位青衫粗布棉袍的書生講著,這書生雖然身穿粗布,可帶著的隨從可是一襲青羅緞,自然是個身價不菲的……肥羊。

這時候朱延平領著十四個人浩浩蕩蕩的來了,晉商眼皮一跳,對書生道:“張公子稍待,軍爺們可能有差事。”

張姓書生緩緩點頭,氣度隨和:“你先忙吧,我再看看。”

一口地道的西南官話,左右踱步,看著眼前的四匹馬。

“將爺,又來了啊?”

“嗯,你是個好人,咱記得你的好,就來照顧生意了。”

朱延平將五十兩銀子放到桌案上,一聲悶響,引得那張公子扭頭過來,朱延平擡頭過去回了一個笑容,扭頭對晉商繼續說:“衛裡有緊急軍務,弟兄們拔營在即,無法與家人過年。不少弟兄都是頭一次離開咱太倉地界,所以陳大人派咱來買些羊讓弟兄們飽餐一頓,也算提前過個年,也是弟兄們的上路飯。”

晉商心裡苦笑,這哪是來買羊照顧生意,明顯是把他當羊來宰了。

現在本地的衛所掌事都盯上了他,他還有的選擇嗎?

笑呵呵拉著朱延平來到羊圈前,晉商道:“都是寧夏中衛產的羊,那地方的羊質地口感沒得說,京裡、宮裡也是吃的寧夏羊,沒有一點的羶氣,味道十分之鮮。”

“怎麼聽起來很貴的樣子?”

朱延平叨唸一聲,晉商的笑容僵了僵,急忙道:“不貴不貴,這些羊是小人以每隻三兩收的,將爺忠義之名名動鎮海衛小人也是聽了的,弟兄們又將爲國效力,咱什麼錢都能賺,軍爺們的血汗錢不敢昧著良心賺。每隻五……就四兩五錢銀子,可好?”

跟在朱延平身後的魯衍孟道:“這價錢良心,寧夏的羊在山東,起價都是五六兩,供不應求。在這江南之地,都快趕上一頭牛的錢。不過,這真是寧夏的羊?”

“軍爺好見識,這羊是千真萬實的寧夏羊,給小人熊心豹膽,也不敢欺瞞諸位軍爺。”

晉商真的是有苦說不出,這批寧夏羊他轉了半個月,才賣掉一半出去。因爲這是江南商團的地盤,縣城這樣地方他無法立足,鄉鎮上提心吊膽的賣,鄉下人又有幾個有見識?知道寧夏羊的好處?

魯衍孟緩緩點頭,對朱延平道:“南人吃不得羶氣重的羊,如果這羊有問題,今晚營裡的弟兄會躺下一大片。”

朱延平扭頭看向這晉商,晉商趕緊堆笑道:“將爺,千真萬確,一隻有假,餘下的白送將爺。”

這時候那位張公子走過來,對朱延平拱拱手,朱延平趕緊還禮,這位張公子看一眼羊圈,凝聲道:“真是寧夏的羊?”

晉商趕緊點頭,補充道:“張公子要買,這羊可就不是四五兩的價,這價是小人敬佩軍爺們保本賣的。張公子要買,若是餘下的一併買走,九兩一隻。”

“你這人懂家國大義有義商風範,卻又貪財好利不失晉商本色,不過念在前者的份上,這羊餘下的就給張某包了。不過,這羊絕對不能出差錯。”

寧夏羊,真的在江南是搶手貨。

四兩多的價錢,已經快接近本地羊的價錢,可朱延平還是覺得有些貴,應徵的有二百人,以這個價才能買來十二三頭羊,二十個人吃一頭羊,感覺有些少了。

見他低頭猶豫,眉毛輕皺,晉商的膽子可提到嗓子眼了,折本買賣,那種事情絕不能再開頭,否則他的幾匹馬也保不住。他又不敢與這些已經上戰場的軍漢硬抗,快上戰場的人,別指望他們能心平氣和。

看出朱延平的猶豫,張公子有些不快,說道:“這位已經是最低價了,你還猶豫什麼?”

“讓公子見笑了,這回弟兄們要去福建和荷蘭人打仗,要渡海攻澎湖堅城,不知道有多少人回不來。所以,二十個兄弟吃一頭羊上路,咱心裡感覺對不起弟兄們。”

張公子緩緩點頭,見朱延平是戴孝出征,年紀不大穿著是紙甲,雖然威風,卻不是什麼好東西,想來也不是什麼好出身,估計軍職也不高,想了想道:“荷蘭人騷擾東南數十年,竟妄圖獨吞我大明與南洋貿易,隔絕佛郎機等國的貿易,狼子野心昭然,確實該好好教訓教訓。太倉子弟爲國出征,我太倉張家也該貢獻綿薄之力。”

說著,他從袖囊裡掏出一張銀票遞給晉商道:“我捐出的這點錢爲軍資,能買幾頭羊?”

晉商一看是當值百兩的銀票,眉頭緊皺,道:“二十頭。”

這羊的單價就是五兩,高於給朱延平的四兩五錢,不屑看一眼這晉商,張公子道:“原來也是個言行不一的晉商,怕軍士刀鋒,卻欺負我這等書生。”

晉商訕訕笑笑,太倉張家那是數得著的官宦世家,也是太倉的豪商大門,他得罪不起,尤其是在這太倉地界。

“此人應是張薄,三郎稱呼一聲天如先生即可。無需客套,請他夜裡來營中飲酒即可。”

魯衍孟站在朱延平身後,似乎再看圈裡的羊,用密不可聞的聲音說著。

朱延平還在感嘆大明朝的好人就是多,陳胖子和三捋胡的楊國銳,還有眼前的晉商和張公子,都是好人啊。

感激這位張薄張公子,朱延平亮著雙目抱拳行禮,口呼:“太倉張家,能有如此風度豪情之人,公子應該是天如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咱無以爲報,還請先生暫留一日,夜裡來營中與弟兄們飲酒。”

張薄面露訝色,心中卻是喜悅,以爲是州城裡的學生,神情隨和起來問:“先生當不起,你是哪家書院的?”

“咱福薄,入不得學,是雲遊的魯先生教會了咱四書五經。只是多聽人說張家有位公子天如先生急公好義,是個才高八斗的仗義人。見先生自稱太倉張家,貿然猜測,未想卻是先生當面。失敬了。”

被一個偏僻地的軍漢認出來,並將自己作爲太倉張家的當代代表人,張薄的內心是十分痛快舒暢的,因爲朱延平讀過四書五經,拱拱手道:“足下棄筆從戎,亦是我輩楷模,敢問姓名。”

“先生客氣了,在下朱延平,鎮海衛世襲軍戶,現是個總旗。”

“好名字!好志氣!”

張薄讚一聲,從袖囊裡取出一片名帖雙手遞來道:“奈何家務纏身,還望包涵。這是敝人名帖,軍中若有不暢,這興許能幫得上小兄弟一把。”

雙手接過名帖,朱延平想了想道:“天如先生大恩,咱……無以爲報。願與弟兄們肝膽相照,爲國事邊防拋頭顱灑熱血,揚我吳地子弟英名。”

“如此甚好,他日小兄弟建功歸來,張某掃榻相迎。”

再三邀請,張薄沒有答應,朱延平等人趕著三十五頭羊返回衛所衙門,那頭張薄也買了餘下的二十餘頭羊回太倉州城。

馬車裡他閉目,回憶著朱延平的一言一行,笑道:“倒是個有心機的少年。”

同鄉人張採一直待在馬車裡,卻也看到了過程,問:“何處?”

“這少年擔心羊回去落不到軍士口中,故而請爲兄入軍營,想借爲兄名聲保證羊能去該去的地方。一番苦心吶,不過鎮海衛的陳世清,知道了爲兄,他敢動一頭羊?”

“兄長名望高隆,可喜可賀。”

“任重道遠,還需努力呀。”

感嘆一聲,張薄閉目,思考,坐在對面的張採也閉目思考,兩人可以說是日理萬機也不爲過。士林中風頭正盛的婁東二張,不是喝花酒喝出來的,是努力拼出來的。

“三十五頭寧夏羊,三郎你搶來的?”

陳世清看到這麼多的羊,小眼睛都瞪圓了,還是寧夏羊。這等於什麼,完全就是五十兩銀子砸進聚寶盆,轉眼變成了三百五十兩!

親信家丁在他耳側低聲說了兩句,陳世清的眼珠子瞪得都快突出來了,疾步走向朱延平笑問:“三郎,真是天如先生資軍?”

“嗯,先生人很好,還送了名帖給卑職,說是將來軍中會用得著。卑職挽留先生夜裡來營中與弟兄們飲酒,先生因家務頗多而推辭了。”

羨慕嫉妒,陳世清深吸一口氣,有天如先生名帖在手,這朱三郎在江南,真的是安穩了,尋常的知縣老爺,看到這名帖也要禮敬這朱三郎三分。

“小混蛋,天如先生何等清貴之人,你請他來軍中營伍之地,先生沒教訓你,已經是你小混蛋走運了!”

來回踱步,陳世清有些心疼道:“準備宰羊,全宰了!羊血做成羊血羹明日裡給弟兄們吃。”

有張薄摻合進來,給陳世清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吞掉一頭羊,否則他的官會丟,他家裡的兩個鋪子和織造坊也會破產,因爲沒人會和他家做生意。

別說江南這麼大的範圍,在太倉,張薄就有這麼大的號召力!

搓搓手,他想到了明日在太倉州城領取軍械,只要把張薄資軍的消息傳出去,那太倉州給的軍械,肯定是好傢伙!

他此刻激動,心亂如麻對朱延平道:“去忙你的差事,本官要清靜清靜。”

口中唸叨著天如先生,陳世清搓著手疾步朝中堂走去,他要把這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弄得太倉人盡皆知。

回報張薄的資助爲其揚名,也是爲了和州城討要更精良的軍械。

以前鎮海衛就有自己的匠戶,打造兵器什麼的不求人,還能販賣兵器給江湖人物賺錢,可自從遷移後,鎮海衛什麼都沒有了,軍械只能維修,來源要看太倉州城的臉色和心情。

當夜,朱延平好說歹說,總算是把應徵所缺的名額補齊了。

二兩銀子,已經不少了,值得不少人賭一把。

很遺憾,整個鎮海衛應徵的軍官只有楊國銳與朱延平兩個人,這場面實在是寒酸。

爲了不讓被其他衛的人笑話,朱延平因爲買羊的功勞,以‘散盡家財資軍有功’爲由,提爲了正六品百戶,明日出徵時就會向中軍都督府報備,一個百戶又是應徵的,上面人也不會不通人情。

不過因爲衛所官的冗雜,軍官所謂的品級常服,只能自己籌資置辦。否則一套帶補子的常服、一套公服、一套祭服,足以讓朝廷破產。

衛所官不值錢,這是看在張薄的面子上,陳世清才咬牙給朱延平給的,也有爲本衛臉面做考慮的打算。

同時也突擊提拔幾名總旗充數,劉高旭憑著他的大個子,當仁不讓。

至於小旗就免了,上不了檯面。在杭州編練營伍的時候,小旗官身不會作爲考慮標準。只有總旗一級,纔會在考覈後,弄個甲長噹噹就不錯了。

一口口大鍋煮著大塊羊肉,加上小小營壘裡的人員變動,所有人都知道有事情發生。

一碗碗酒下肚,陳世清宣佈了明日出徵的軍情,吃飽喝足的二百人也沒多少牴觸情緒,這只是早晚問題而已,能吃肉吃個肚圓,已經是衛裡仗義了。

楊二郎楊春茂也被提拔爲總旗,他看著朱延平被衆人環繞,心裡就非常的難受。他棍棒武藝嫺熟,被提爲總旗也是情理之中,那朱三郎有什麼好值得說道的?

不就長得好看一些,會賣弄言語嘴皮子功夫?

等上了戰場,還不知道是什麼慫包德行。

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04章 被坑第19章 夜行軍第248章 熊廷弼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章 形勢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18章 疾如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87章 產業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43章 朋與友第12章 行軍第130章 晉商第301章 更荒唐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98章 合金策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6章 夜宿濱河第16章 意外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95章 傷離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13章 蛇是誰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51章 戰術改進第58章 本座楊衰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65章 解謎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301章 更荒唐第66章 正陰陽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5章 矇混第259章 歲末上第125章 談買賣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81章 形勢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7章 夜有賊人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259章 歲末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30章 名聲大振第63章 充當臥底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94章 平戎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4章 拜衙門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75章 如何取捨
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04章 被坑第19章 夜行軍第248章 熊廷弼第101章 天子儀仗第10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58章 本座楊衰第2章 形勢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218章 疾如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30章 名聲大振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215章 討晉檄文風波起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87章 產業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43章 朋與友第12章 行軍第130章 晉商第301章 更荒唐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98章 合金策第123章 沙城混戰第120章 坑王樸他爹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38章 天啓三件事第26章 夜宿濱河第16章 意外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193章 各人選擇第95章 傷離別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13章 蛇是誰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51章 戰術改進第58章 本座楊衰第63章 充當臥底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289章 升賞風波第65章 解謎第164章 解讀詭異第118章 出塞設計第301章 更荒唐第66章 正陰陽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25章 矇混第259章 歲末上第125章 談買賣第31章 瓜分橫財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15章 軍心不穩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81章 形勢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47章 盜糧誰坑誰第275章 平叛調令第27章 夜有賊人第27章 夜有賊人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236章 一心二用是精神病第206章 這年頭宮裡也沒有餘糧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159章 當然是好處第259章 歲末上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30章 名聲大振第63章 充當臥底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94章 平戎服第43章 私軍家丁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4章 拜衙門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77章 杯酒釋兵權上第187章 會爆炸的護身符第42章 蘇州最強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175章 如何取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汨罗市| 仪陇县| 堆龙德庆县| 小金县| 金秀| 文登市| 绵阳市| 航空| 肇庆市| 富民县| 永城市| 靖西县| 白朗县| 无锡市| 苏尼特右旗| 盐山县| 翁牛特旗| 资兴市| 昂仁县| 桃源县| 政和县| 登封市| 乌拉特后旗| 隆安县| 建昌县| 江油市| 哈密市| 澄江县| 漳州市| 平塘县| 张北县| 高青县| 西畴县| 蒲城县| 海淀区| 新密市| 凤山县| 甘孜县| 冕宁县| 革吉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