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夜宿濱河

太倉好幾個張家,西門張家就是張溥家,他伯父張輔之現在是工部尚書,其餘做官的張家子弟人數不少。

不過,魯衍孟看到了背靠弇山園的張輔之家宅,一座很豪華的宅子,想到張家的醜事,給朱延平抖了出來。

這張輔之本姓尤,與張家有血緣關係,被張振之看重,遂改姓張入了張家族譜。

然後,張輔之仗著位高權重,霸佔了本該屬於張溥父親的幾十萬兩家產,包括那座豪宅。兩房爲爭家財打官司,打完一場又一場,沒人會爲張溥一家說話,張溥的父親硬是耗死在了官司上。

而張溥是小妾所生,宗族看不起,張輔之一家乃至奴僕更是看不起,小的時候常罵他小妾生的,能有什麼出息。

於是,張溥身懷家仇己恨,勤奮刻苦,與張採結伴讀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覆七遍,直到背誦如流爲止;冬天手凍裂,以熱水浸暖繼續再練。後來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爲“七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爲《七錄齋集》。

七錄七焚,張溥嗜學,都成了江南流傳的佳話。

熬了那麼些年,張溥總算是熬了出來,與張採在士林中闖出了婁東二張的名頭。

遞了拜帖,魯衍孟與朱延平就在門口等候。

七錄齋,張溥正與張採討論西學,同時手裡翻著信紙,一邊還在寫著回信,老僕持拜帖而入。

“老爺,鎮海軍朱把總投帖。”

“朱把總?”

張溥一時想不起自己有軍中熟人,拿過拜帖沒有去看,而是用手遮著,閉目凝神回憶片刻,問:“可是一名戴孝軍將?”

“老爺好記性,就是這位將軍。”

張溥這纔去看拜帖,笑道道:“好字,受先兄,請。”

將拜帖甩給張採,張採抓住一看,放在桌上道:“只是字好而已,蔡京、嚴嵩二賊,哪個字不好?”

沒理張採的擡槓,不然又要辯論一番,張溥提筆寫了回帖,約好具體時間,遞給老僕道:“與那位朱將軍說說,就說我十分好奇杭州譁變原由,明日想要詢問詢問。”

老僕持貼退出,張採打了個哈欠,揉揉乾澀的眼睛,將桌上的書信整理著,沒好氣說:“這幾日各處書信匯聚,賢弟卻有時間接待軍將,實在是錯了輕重。”

“不然,州里多了鎮海軍,必然有一番變動。與這位朱把總聊聊,也是有必要的。明日若有來信,勞煩受先兄了。”

張採一副就知道如此的神情,兩人前年在秦淮一起去闖了一番,結交各地清流名士,士林俊彥後,就回了太倉安心讀書。同時,一直與各地保持書信聯繫,探討典籍詩文,發展著人脈與影響力。

張溥想的不僅僅是太倉內的變動,還有朱延平。他很好奇,半月的時間,朱延平是怎麼爬上去的,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鎮海軍從杭州大營脫離,有一點遣還的意味,奇怪的是太倉州卻有他們的消息,爲他們揚名。

尤其是爲朱延平,將他鎮壓亂軍的場景描繪的栩栩如生,彷彿當場經歷一樣。

他想見見朱延平,好好摸摸底,他覺得朱延平是個同道中人,知道養名的重要性。對於名望,張溥有一種極端的敏銳嗅覺。

從西門外繞一圈回南門外濱江村,一行四人跑了一天,黃昏下更覺得疲敝。

此時的濱江村比白日裡熱鬧了不少,外出打漁、提早忙地裡活的人回來了,也因爲有一班雜技在表演。

“這些都是去南京比試的雜技班子,入選後會去皇城表演。看情況是落選了,一路表演著回鄉。”

魯衍孟在馬上看一眼,對這些噴火、舞刀、玩繩的雜技看不上。原來每年年關前,各地鎮守太監都會搜尋境內雜技班子,考校後送入京師給皇室表演。

何家兄弟看著入神,何進更是看著一名紅衣女子看的都快把眼珠子瞪出。他已經二十三歲了,看到那個面容清秀,身姿鼓脹的女子,心裡就撓撓起來。

雙手各持繩索舞著的紅衣女察覺何進目光,見四人騎馬披甲,不是好惹的,就轉身進了帳篷,不出來了。

朱延平持槍在何進面前晃了晃,惹得何進臊紅了臉,話題一改道:“三郎,今夜我們兄弟就去鎮撫大人家裡投奔做工的孃舅一家,可好?”

看一眼那邊帳篷,朱延平笑道:“成,明日一早置辦些菜飯送到我阿舅家來,晚上別闖禍,以後弟兄們發達了,要什麼沒有?”

何進神色悻悻,抱拳嘿嘿訕笑應下。

魯衍孟似乎放心不下何家兄弟的操守,這兩兄弟在衛裡還好,在外面的名聲不比白家三虎好多少,笑說:“兩邊都有女眷,我這人面惡去了不好。不如今晚在楊鎮撫店裡投宿,明日再聚。”

朱延平聽了呵呵發笑,何家兄弟也都不好意思笑了,他們兩個真的不是安份人。有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己。

四人在橋邊分手,朱延平牽著馬,向村外一排人戶走去,右肩扛著長槍,槍頭挑著兩包點心,搖搖晃晃。

低矮的板築土牆,院內一排桑樹沿牆長著,隔著土牆上扎著的柴扉,可以看到院中一口井,一所正房,左客房,右竈房。

正房裡燭火搖曳,貼著門神的老木門緊閉,朱延平也沒敲門,因爲敲了也白敲,呼喊道:“阿舅,外甥三郎來了!”

正房門拉開,一名婦女探頭道:“我家三郎從軍去了,你是何人?”

“姑姑,真是三郎。”

說起來混亂,朱延平的父親娶了李家女,因爲兩家掏不起彩禮錢,就把族裡的孤女嫁到了李家,兩家換親。

此時流行富嫁富娶,這情況比較常見。兩家關係好,小的時候就把女孩子互換,當童養媳。

作爲軍戶,家裡軍餘比戶主還要擔心戶主的婚姻情況,就像朱二關心朱延平的婚姻情況一樣。軍戶一家不絕嗣,纔不會影響到軍餘的生活。否則軍戶絕嗣,衛所勾軍,軍餘是跑不了的。

一聽這話,而且天色沒有黑透,李朱氏拉開門閂,上下打量牽馬扛槍的朱延平,眨眨眼唸叨一聲祖宗保佑,上去摸摸朱延平的鎧甲,驚喜交加,竟然哭了起來:“我家三郎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趕緊把朱延平拉進來,李朱氏探頭望望將門關好,拉好門閂緊張問:“三郎逃來就好,怎麼偷了軍裡馬匹?人逃沒事,馬丟了軍裡會緝拿的。”

朱延平徹底無語,拍拍身上魚鱗甲:“姑姑,三郎當官了,以後就不走了。”

“當真?”

“哄誰也不能哄姑姑,今日回來,剛拜見了知州陳老爺,明日還要拜見張家的天如先生,以後就在婁江軍營裡吃公家飯。”

李朱氏將信將疑,拉著朱延平硬是將馬匹藏到了正房後面的草垛裡。

正房裡,朱延平拿出自己的軍籍堪合與劉行孝給的晉升軍令,李朱氏看著軍籍堪合道:“上面明明寫的是朱啥平,又不是三郎。再說,你是軍戶,啥時候成了百戶?”

“三郎應徵從軍,家裡魯先生說起個大名好立世,就有了大名,叫朱延平。大牛也有了一個,叫劉高旭,他現在是三郎手下的總旗哨官。姑姑,阿舅和大哥怎麼不在?”

“去山東做買賣了,過完年就走了。家裡出了事情,也是前幾日衛里人來時才聽說的。本來還有些生氣,怎麼過年家裡沒來人。當家的有些氣惱,也就沒去衛裡拜年。他去了山東,姑姑和阿杏也不好出門,如果不是趙家嫂子……唉,這叫個什麼事。”

李朱氏捏著軍籍堪合,粗糙的手還有些抖,坐在一旁罵道:“姓陳的比龐涓還壞,三郎家裡出了這樣的事,還逼著三郎應徵,還好我家三郎福大命大。”

“也不怪陳胖子,軍戶應徵本就是命。這不,三郎成了把總,衛裡應徵的二百弟兄以後都歸三郎管了。魯先生還謀劃著,讓三郎疏通關係,參加科考,弄個功名。”

提到魯衍孟,李朱氏瞪目罵道:“別提那個疤臉,白吃白喝兩年,他來了家裡,家裡就沒好事情。”

不過一聽朱延平要科考,李朱氏勸道:“現在參考的都是有錢人,我家三郎讀了幾年書,也沒希望,還是等幾年再說。”

朱延平笑笑,從腰囊裡抽出長木匣遞給李朱氏說:“有個功名在身,軍裡晉升也方便些。阿杏過年就及笄,這是三郎送阿杏的。”

輕拍手掌,李朱氏一臉恍然,泛起笑容對裡屋呼喊:“阿杏,害羞什麼,你三郎哥哥來了。”

竹簾推開,一襲素布碎花襦裙,手裡拿著織繡針線的嬌俏少女紅著臉探頭,低著頭過來,吱吱唔唔道:“三郎哥哥。”

朱延平也有些尷尬,兩家有約定,以後家裡如果年景不好,會把阿杏嫁給他。

李朱氏將長木匣遞給阿杏,笑呵呵說:“別愣著,快去給你三郎哥哥燒些水,洗洗風塵。”

“唉,這就去。”

阿杏握著木匣,似逃一樣出去,她走了,朱延平也鬆了一口氣。

李朱氏有些相信朱延平的話了,如果朱延平是偷了軍裡的鎧甲、馬匹逃命,是不會有閒情逸趣買簪子的。而且要逃,也會帶著大牛還有那個疤臉,絕不會就這麼孤身一人。

將軍籍堪合撫平,摺疊還給朱延平,問:“三郎說以後衛裡的兵馬會在婁江?糧餉是衛裡還是州里?如果是衛裡,姓陳的小肚雞腸,三郎可要多想想前程,他那人保準會想法子解散衛裡的兵馬。”

貼身收好軍籍堪合,朱延平解下頭盔放在桌上,說:“原來的正管將軍是朝裡有人的,看重三郎。這回他和知州老爺說情,以後我們二百弟兄在婁江操練,州里本來是每年撥付兩千石糧秣。今日拜見知州老爺,大人可能覺得三郎識字,另眼相看,以後每年會給兩千四百石精米。餓是餓不著了,弟兄們與三郎也算有了吃飯的地方。”

李朱氏眼睛一亮,道:“等你阿舅回來,幫三郎賣了精米,買些粗糧陳米,這一年可就四五千石糧食,三郎手頭也就寬裕了。”

朱延平沒有拒絕,他姑姑自然是向著他的,只是那個舅舅兼姑父的人就不好說了,只是說回來了再議。陳如鬆給他的糧秣是精米,就是存了讓他置換粗糧的餘地。

左邊客房,李朱氏有意安排,阿杏端著熱水盆進來,見朱延平艱難扭身要解開束甲大帶背後的繩結,放下水盆說:“三郎哥哥,阿杏來解。”

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44章 小公爺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56章 哪來的虎第300章 荒唐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9章 善後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84章 司禮監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12章 算賬第28章 血濺五步第40章 麻煩了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65章 新開始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22章 炮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1章 太倉換裝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44章 小公爺第290章 火棉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37章 受賞第6章 戚刀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4章 拜衙門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71章 小公爺第87章 產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86章 地震,女奴第265章 新開始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83章 疑問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60章 錦衣緹騎第98章 合金策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85章 夜戰第16章 意外第86章 地震,女奴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4章 拜衙門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6章 夜宿濱河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43章 朋與友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84章 司禮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40章 麻煩了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12章 算賬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63章 密信第218章 疾如風
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44章 小公爺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56章 哪來的虎第300章 荒唐第39章 蹩腳的戰鬥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9章 善後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75章 刺殺任務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84章 司禮監第180章 強襲破敵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212章 算賬第28章 血濺五步第40章 麻煩了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65章 新開始第83章 投名狀完成第152章 一聲炮響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114章 志在何方?第222章 炮戰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1章 太倉換裝第80章 李園圖紙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157章 橫眉冷對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44章 小公爺第290章 火棉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137章 受賞第6章 戚刀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31章 瓜分橫財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4章 拜衙門第190章 天使內訌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71章 小公爺第87章 產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86章 地震,女奴第265章 新開始第142章 士林之恥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20章 晉地三難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4章 決戰序幕第283章 疑問第233章 開演,背鍋者第60章 錦衣緹騎第98章 合金策第250章 西北繳獲第22章 水寨難立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85章 夜戰第16章 意外第86章 地震,女奴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24章 拜衙門第226章 立碑,屠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6章 夜宿濱河第196章 兵部述職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182章 三軍會議第143章 朋與友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21章 血腥山峽第84章 司禮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40章 麻煩了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12章 算賬第91章 參將有召第11章 太倉換裝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8章 血濺五步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39章 耶穌會來人第263章 密信第218章 疾如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类乌齐县| 辽中县| 灵寿县| 霍邱县| 明光市| 滁州市| 精河县| 延吉市| 新竹县| 四会市| 泰州市| 云南省| 赤壁市| 海淀区| 谷城县| 新闻| 谷城县| 喜德县| 娱乐| 当涂县| 剑阁县| 邮箱| 衡阳市| 大城县| 浦江县| 修武县| 永川市| 黔东| 商都县| 灵武市| 博客| 乐至县| 禹州市| 垣曲县| 岳普湖县| 灵武市| 黑水县| 治多县| 礼泉县| 江安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