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章 哪來的虎

濱江村朱宅,朱延平展開雙臂,由何衝爲他換甲,原來的魚鱗甲防禦不如鍍銀魚鱗甲,甲片質量比不上,防禦面積比不上,而且還更爲輕便一些。

院內,阿九正在拼接長鎩,朱延平以前的槊桿發揮餘熱,阿九將自己的一口闊劍拆了,用他早已訂好的半尺長十字形鐵箍將闊劍與槊桿連接。接口兩段各固定尺長,食指粗的破甲錐一根。

五尺長的槊桿,強度、韌性是極強的,對得起它的工序,槊桿沒有三年時間,是完不成的。

兩尺長,三指寬的闊劍,是阿九的護身利器,這回也給朱延平搭上了。

竈房,蘇成收集著佐料,阿杏正在生火,問:“表兄,這是要做什麼?”

“嘉定鬧虎患,家主奉令去除虎。”

蘇成將木盒內的佐料固定好後,蓋上蓋拍拍,笑說:“妹子沒啥好擔心的,弟兄們一輪火銃打過去,十頭惡虎也要躺下。”

部分家丁們也都在院內換甲,甲冑一般情況都是不穿的,畢竟這東西穿的時間長了要保養維護,嚴重一點還要拆了甲片重新編織,不好伺候。

拿起祥雲盔戴上,這頂盔護簾更長,將朱延平脖頸全部遮住,如果他願意,還可以掛個面甲上去,遮住咽喉要害。

待何衝將兩肩的鐵環綁好披風后,朱延平將修補過的戚刀掛上,一聲脆響將面甲拉下,笑問:“想不想穿?”

何衝從弓架上取弓,重新上弦,擡頭說:“想,以後老爺當了大帥,俺當大帥的牙門將,到時俺要穿鍍金的!”

“我的牙將有什麼意思?多學習,你能做我的先鋒大將!”

朱延平拍拍何衝肩膀,試著走了幾步,這還是他第一次穿這身騷包的鍍銀魚鱗甲。魯衍孟的說法他深以爲然,戰場上穿這種盔甲,就是找死。哪怕是主帥,到前線視察時,穿的也是普通的黑漆魚鱗甲。

有些不適應這套魚鱗甲附帶的披風,披風重量足有十斤,底部綴著一串鐵珠。不過重量分擔在甲身,鎧甲的重量又由全身分擔,十斤重量也顯不出來。

這披風也不是簡單貨色,兩層白綢夾著一層柔軟羊皮,羊皮上編著鐵線網,具有防刺擊,弓矢的能力。

因爲火器的原因,再好的盔甲,也沒多少人願意穿。

他聽說前線,甚至有些將領穿的甲,純粹就是禮儀用甲,看著威風凜凜,甚至連厚點的棉衣都不如。

以大明此時的火器,如果質量跟上來,完全能將防具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可惜,可恨呀。

漢朝的鐵製武器將沒有鐵甲只有皮甲的匈奴人淘汰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主動的矛,永遠比被動的盾要好。

可惜,大明最重視的攻擊長矛,已經腐朽了,且握持的人,也是孱弱不堪的。

出屋子,朱延平一怔,寇青桐就在門口等著,雙手捧著一枚白玉環,露出淺笑,酒窩迷人,柔聲道:“妾身恭祝將軍馬到成功,這是寒山寺所求祈福靈環,願將軍平安歸來。”

wωw? ttκΛ n? ℃ O

伸手接過銅錢大小的玉環,見通體刻著梵文,朱延平左手推上面甲,笑說:“我有甲士護衛,又有犀利火器,姑娘不必擔憂。這宅子裡的事情,就拜託姑娘操持幾日。”

“份內之責,將軍安心。”

朱延平嗯了一聲,握著玉環邁步,環視衆家丁沉聲道:“趙小七,張文雄留守,其餘弟兄隨我趕赴嘉定除虎。”

“將爺還誇小七一身是膽,何不帶小七?怎的如此不公!”

戴著大一號的頭盔,趙小七抱著火銃不樂意了,正月十五夜,這小子跑得快,獨自斬了一人,當時人吐得臉都白了,然後尾巴翹的比誰都高。

“這是將令!”

朱延平一瞪,趙小七歪著脖子不說話了。

阿杏也從東房跑出來,給朱延平送上一雙青錦手套,一隻手套繡著略顯呆萌的虎頭,另一隻繡了一半。她臉色泛著紅暈,淺聲低吟:“三郎哥哥,保重。”

“嗯,沒事的,快則三天,慢則五日,我就回來了。每日多吃些,長得健壯了,人才好看。”

“好,三郎哥哥可要帶些禮物回來。”

看著阿杏笑顏之後的憂慮,朱延平展露充滿信心的笑容。

他有家人擔憂,他手下的弟兄何嘗沒有?

院後的兩頂帳篷已收好,裝在一輛馬車上,另外兩輛馬車裝著豆料和糧食。外出執行軍務,他可沒奢望嘉定縣會爲他們提供糧草。估計只有除掉老虎,當地纔會組織一次犒賞,豐盛與否取決於這事做的漂不漂亮。

順著當初南下杭州的官道,二十一騎前後兩隊護著三輛馬車,牽著五匹備用戰馬,馬蹄輕快,軲轆悠悠,一桿‘操守將朱’的旌旗立在馬車上飄揚著。

這裡一片遼闊,道路縱橫,又有水路,交通極爲便利。

從太倉州城去嘉定縣,不過三四十里,不過朱延平的目的地不是嘉定縣,而是太倉與嘉定之間的婁塘鎮,路程剛好二十里。

今天早晨,有人就是在這一帶看到的猛虎,婁塘鎮那邊已有人手準備,開始張貼告示、招募打虎勇壯。

渡過瀏河,朱延平左手提繮,右臂肩甲垂下的絲帶系在長鎩桿上分擔重量,右手輕輕握著長鎩固定方向就成了。

左右張望,他心裡奇怪,問何衝:“咱太倉,多少年沒出虎患了?”

何衝騎術稍有進展,挺胸直腰,想了想笑了:“將爺,俺從小至今,只聽過周侯除三害時殺了一虎,再未聽聞還有他人除虎。”

周處除三害,在常州府宜興,與這裡隔了個太湖,還不在這一帶。

朱延平點頭,放慢馬速扭頭對左右說:“這就有了問題。蘇滬之間,阡陌縱橫人煙密集,可以說是寸土寸金。這裡到處是人,這虎是怎麼活下來的?以前怎麼沒聽說過?所以,有端倪呀。”

穿著祖父鎧甲的樓靖邊聽了思考,沒有答話。

何衝恍然道:“難怪,小的也覺得有問題,就是說不出哪裡不對。還是將爺英明,難道是有人散佈謠言?若是他處跑來的,怎會在婁塘鎮爲人發現?”

這時候樓靖邊說了:“不會是假的,一般人說話,州里不會這麼急著派弟兄們去除虎。說這話的,保準是個體面人。”

何衝有些不喜歡樓靖邊,擔心他搶了自己親衛將的差事,聲調略高:“那是哪來的虎?難不成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一開口就是反問句,不待見的意思昭然,樓靖邊只是搖頭笑笑:“我也不知,不過這虎必然是存在的。”

朱延平見一夥人也討論不出什麼,等到了地方獲得線索一多,或許能推斷出來。

在界碑前岔路口,朱延平扭頭看著新貼的告示:“前方有猛虎出沒,望繞行。”

遂舉起長鎩,下令:“天色昏暗,火銃裝藥。”

一夥人掏出引火藥裝入火銃藥池裡,扣上蓋,扳好拉簧,呈現兩列護著馬車,火銃瞄向官道兩側警惕著,緩緩前進。

官道兩邊都種植著樹木,並由周圍村鎮負責維護,很多都是參天大樹,不乏百年大樹,很是茂密。

一路靜悄悄,安然抵達太倉州下屬的嘉定縣婁塘鎮。

這裡家家門戶緊閉,外圍有嘉定縣快班衙役縱馬巡哨,鎮內丁壯雲集,正商討著夜裡要不要去捕虎。縣裡出了賞銀,生擒猛虎者賞銀二十兩。

“鎮海軍朱將軍來了!”

衙役縱馬而入,連連高呼,讓商討的一夥人熄火了,現在似乎沒他們什麼事了。

嘉定縣的捕頭,出婁塘鎮迎接。陳如鬆將太倉州的緝捕系統梳理了一遍,這人算是樓彥章的人,見了朱延平直入主題,朱延平問虎的位置,這捕頭邊走邊說:“朱將軍,這虎還不能殺。”

“嘉定出現的老虎匪夷可思,本將也覺得蹊蹺,有何隱情說說。”

輕嘆一口氣,捕頭領著朱延平進了一家宅子,手下衙役端茶送水,安排場地扎帳篷不提。

捕頭的臉色凝重,說道:“這虎是松江府上海縣高橋孫家遣人捕來,送與耶穌教會。會中夷人管理不善,昨夜不防走脫這兇獸。將軍有所不知,這孫家有位孫元化,是天啓二年舉人,也是上海縣徐侍郎的學生,精通西學、火炮鑄造及戰法。如今在遼鎮深受孫督師看重,負責火炮鑄造及炮手訓練,是遼軍火炮贊畫,端的是不好招惹。”

捕頭口中的徐侍郎就是徐光啓,魏忠賢看重徐光啓才華,擔心徐光啓不接受他的好意,就任命徐光啓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的官職。

這個官職要權有權要多清貴有多清貴,熬上幾年可謂門生遍佈,出來當個內閣不成問題。可徐光啓不給面子,辭職不受,於是天啓皇帝見他不識趣,就命他帶職歸家閒養,如今也是剛回上海。

“耶穌教會?”

朱延平端起茶又猛地放下,一聲脆響,驚得這捕頭面皮一顫。

“這虎是怎麼跑了的,本將懶得搭理,也不去追究這夥夷人縱獸傷人,驚擾民生之罪責。然而這虎既然無主,那是捕是殺,也由不得孫家、什麼耶穌教會多嘴!你與知縣說說,就說我朱延平身爲太倉守將,保境安民乃是本責。這虎,是生是死,歸我朱延平處理。”

捕頭聞言,面色發苦勸道:“朱將軍萬不可慪氣,那傳教夷人雖不是好東西,可孫元化、徐侍郎皆不是好招惹的呀。”

“我大明一草一木,豈能白白送人?這虎,死了爛在田野裡,那也是我大明的虎!”

朱延平隱約記得基督教的教皇權力很大很大,估計耶穌會的人想拿大明的虎過去當禮物,反正他不喜歡這種事情發生。

見捕頭還要再勸,臉做怒容道:“本將只受兵部、都督府管轄,莫非這位知縣還想號令本將不成?”

“不敢不敢……”

拿起頭盔,朱延平輕哼一聲,轉身就走。

樓靖邊緊跟著,面容帶著怒容掩飾喜色,他也不待見傳教的教士。

當年南京教案之所以發生,不僅是保守派的反擊,也是因爲這些傳教士做的太過分,竊取技術什麼的,都是常事。

而且來大明傳教的,要麼是狂信徒,要麼是原地方混不下去來這裡的賭徒,別指望一羣賭徒能有好的素質。

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69章 私奔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94章 木材廠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95章 斬俘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61章 投名狀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37章 受賞第259章 歲末上第9章 緊急調令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03章 應社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98章 合金策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52章 二月春寒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3章 窮途末路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38章 準備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0章 爲難第84章 司禮監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4章 拜衙門第265章 新開始第143章 朋與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94章 木材廠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9章 緊急調令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213章 蛇是誰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44章 小公爺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24章 單于城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65章 解謎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48章 熊廷弼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95章 傷離別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5章 矇混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5章 矇混第88章 土地紅線
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69章 私奔第149章 不瘋沒肉吃第94章 木材廠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95章 斬俘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61章 投名狀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25章 杜鬆養子第137章 受賞第259章 歲末上第9章 緊急調令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10章 手起刀落詩一首第82章 捂死李三才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172章 這是個危險的年代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155章 內閣選舉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203章 應社第205章 晉商實力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04章 天啓的箭第98章 合金策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147章 說客黃尊素第219章 晉王瘋狂第308章 白衣神軍第52章 二月春寒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3章 窮途末路第41章 全府震動第247章 坑遼計劃第117章 我們的敵人是晉商第173章 軍法嚴酷第38章 準備第108章 首善書院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140章 爲難第84章 司禮監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71章 大旱徵兆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4章 拜衙門第265章 新開始第143章 朋與友第10章 征途前夜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242章 內閣首輔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138章 神機營的訂單第94章 木材廠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36章 反攻日本顏思齊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66章 西北戰起第9章 緊急調令第167章 夜入靈濟宮第213章 蛇是誰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44章 小公爺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124章 單于城第181章 驍騎將軍第65章 解謎第207章 鄭一官是誰?第248章 熊廷弼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232章 春秋義戰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102章 魏忠賢發問第113章 回張家灣第95章 傷離別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54章 送上門的左良玉第168章 內閣調軍第25章 矇混第241章 內閣首輔中第208章 恐怖的科學家第64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243章 袁崇煥上第261章 歲末新一年第25章 矇混第88章 土地紅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周至县| 茶陵县| 九寨沟县| 宁都县| 新营市| 合江县| 都安| 萨迦县| 建湖县| 阳谷县| 天全县| 关岭| 额尔古纳市| 通道| 伊吾县| 曲阳县| 怀宁县| 怀远县| 兖州市| 道真| 乌鲁木齐县| 浮梁县| 墨竹工卡县| 阳原县| 盐池县| 竹北市| 图片| 花莲市| 北碚区| 濉溪县| 怀柔区| 纳雍县| 莱芜市| 宜兴市| 江城| 茶陵县| 容城县| 石河子市| 墨竹工卡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