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9章 杯酒釋兵權下

三月初一,濟南府昌樂縣。

車陣營壘中,朱延平詢問著昌樂縣知縣,幾十裡外濰縣還在控制中,但逃難躲避兵災的濰縣百姓經過大營所在的官道,連成一串。

昌樂縣知縣周振期期艾艾說完本縣防備工作,並詢問:“車騎將軍,縣中大戶議事,願犒軍牛羊五十頭,米糧二百石,酒八十壇。若將軍軍力缺緊,也可湊糧募集鄉(xiāng)勇,可爲將軍所部做些輔軍差事。”

周振是萬曆四十七年三甲進士,待在昌樂已有四年。總體來說乾的還是不錯的,起碼能開倉賑濟濰縣逃難百姓,並集合鄉(xiāng)勇組織城防,預備萬一。

乾的好歸幹得好,是相對於其他人而言,這只是份內之責,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

“本將所部糧草後繼充足,周知縣組織運力,本將遣一隊軍士護衛(wèi),先將這些東西運到濰縣交給李性忠部。”

周振遲疑,帶著湖北口音道:“將軍,下官起初也有籌糧接濟李性忠所\.().部的心思,就怕運糧後難以挽回,鑄成大錯後上面會以資敵、從叛論罪。”

朱延平點點頭,嘆一口氣:“周知縣這樣的人不多了,本將鎮(zhèn)在這裡,李性忠翻不了天。現(xiàn)在先穩(wěn)住他們,交給袁公處置。若李部將士怨恨難解,再動兵戈不遲。至於論罪,由本將擔著,我能給他們糧,也能奪回這糧。”

“是,下官這就去。”

周振走後,朱延平掏出各方面弄來的人物關係圖,這些信息也有不少衝突的地方,比如一些關鍵人物成基命會說自己這邊的,熊廷弼會說是他那邊的。

“周振,萬曆四十七年三甲第二百名進士,麻城人,從學梅氏,前戶部尚書李長庚門生。”

又翻到李長庚那一欄,各方面給與的評價很高,能力、人品、官品能與袁可立媲美,天啓三年委任爲戶部尚書,半路上家中丁憂,回家治喪守孝。

李長庚也是湖北麻城人,師從麻城梅氏,著名進士將領、重臣梅國楨女婿,與梅國楨侄子,也是文武雙全的梅之煥號稱麻城瑜璧。

同樣,梅之煥也因爲丁憂回鄉(xiāng)守孝。

濰縣駐軍營壘,李性忠控制所部將士封營不出,坐看憤怒的遼民與同樣憤怒的濰縣百姓械鬥,他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一旦寒心、憤怒的軍士出營,他將失控。

看著戰(zhàn)備森嚴的營壘,袁樞領著十餘騎輕馳奔向,繞營疾呼:“吾乃袁樞,家父已知爾等委屈,切莫衝動!”

縱馬張弓,一根根裹著信的箭矢射出,釘在營壘前空地上。

“是袁公子!”

張爾心在轅門上驚呼:“傳令,不準開火!”

李性忠手搭在護欄上,悲聲高呼:“袁公子!弟兄們委屈啊!朝廷遣車騎將軍平叛,已列營昌樂。袁公子,我等未曾謀逆,實乃冤屈!是張巖血口噴人!栽贓陷害!”

袁樞沒答話,射盡箭矢後順著官道向昌樂馳去,他已經知道昨日清晨朱延平抵達昌樂,如此行軍法看著駭人,可十分消耗體能,他認爲朱延平可能在養(yǎng)精蓄銳,等待戰(zhàn)機。

幾名遼軍順著繩索落到營壘外,收集箭羽裹著紅絲帶的醒目箭矢,原封不動帶回。

李性忠抽出信紙,看了看又遞給張爾心,張爾心輕呼一口氣:“李大哥、弟兄們,袁公知我等委屈,遣公子攔截車騎將軍,譚公還在路上,譚公會爲我等主持公道。”

歲數(shù)一大把的譚昌言乘坐的馬車疾馳,車軸損壞,只能乘馬加速前往濰縣。

袁可立的大纛往濰縣駐軍營壘前一立,李性忠等人急忙將譚昌言迎接入內。

看著校場上的糧食,譚昌言心裡一涼,以爲這幫人餓的受不了,搶了糧食回來。一旦真搶了,這個‘誤會’可就不好解釋了。

“譚公,車騎將軍體恤我等,送來米糧二百石,牛羊三十頭,還有酒六十壇,弟兄們不敢亂動,等候袁公處置。”

李性忠說著,抿抿嘴脣,他也想吃,就怕吃了這批糧食,朱延平翻臉誣陷他們搶糧……

所以糧食封存,一粒沒動。

“他是登萊的朋友,今年咱登萊增餉一百二十萬,全賴車騎將軍從中說項。”

譚昌言手拉著李性忠,說著貼心話:“這回張巖拖延糧秣,也是因爲車騎將軍府徵調了濟南府去年賦稅,導致張巖這裡確實無糧可輸送。這一切都是陰差陽錯所導致……”

“譚公,請。”

繼續(xù)拉著李性忠的手,譚昌言好言安慰,說著私密:“這一切全因小人作祟,登州那裡都不知濰縣的事情,卻怎麼跑到朝廷去了?我們那裡也是得到兵部的急遞,才知曉此事,弟兄們受了委屈,老朽是知道的。袁公那裡,也被人暗箭中傷,這個仇我們登萊不能不報。”

看著西邊,譚昌言笑道:“車騎將軍晝夜行軍七百里,就是怕你們做出糊塗事情,現(xiàn)在他就擋在樂昌,這裡出了事情也好擋住山東方面耳目,他是在給弟兄們撐腰呀!”

譚昌言也不確定朱延平打什麼主意,但看形勢變化還是向著登萊的,說著種種好話安撫軍心,贏取信任,命令營中取用牛酒糧食,安撫李性忠等一幫神經繃得緊緊的武將。

營房大廳裡,譚昌言接過隨從提著的一小壇酒,拍開泥封對左右說:“這還是萬曆爺當年賜給袁公的御酒,袁公不嗜酒,一直留著。原本帶來是給弟兄們賠罪的,濰縣出了這樣的事情,而登州卻沒收到消息,也沒做好處置,是失察,是對不住弟兄們。”

“譚公……”

李性忠抹一把眼淚:“營中斷糧時,末將就遣人去水寨尋沈公求助,沈公督軍出海。實是沒想到張巖賊子誣告我等謀反,若不是車騎將軍兵馬至昌樂,我等還以爲上頭皆不知情,沒想到那些背後殺人的賊,連刀都磨好了。”

“弟兄們的委屈,袁公知曉,老朽也知,車騎將軍遠在南皮,也是知道的!這場官司我們要好好打,還弟兄們一個公道。來,老朽代袁公,代登州,向弟兄們賠個不是!”

譚昌言倒好酒,給周圍軍將發(fā)酒。

李性忠端著酒,淌著淚,淚水滴入酒液:“也是營裡有錯,不敢打攪袁公,若早早通報,也不至於令袁公爲難。譚公賠罪這話不對,袁公無錯。”

“怎麼沒錯?你們是袁公的軍將,老朽來時,袁公託老朽帶話,說遼將是袁公帳下的將,遼兵是袁公帳下的兵,遼民是袁公治下的子民。濰縣此事,確實是袁公對不住弟兄們。這些不說了,滿飲過後,我們彌平此事,日子還是要過的,幹。”

袁可立這話說了,說的很霸氣:遼將吾將,遼民吾民也,誰敢輕言發(fā)兵者?

“好,幹!”

一碗酒飲盡,譚昌言提著酒碗示意,鬍子花白帶著晶瑩酒水珠子:“弟兄們若信袁公,信老朽譚昌言,信車騎將軍,此事當由老朽爲弟兄們伸張洗冤。”

“譚公哪裡話,弟兄們自然信的。”

“這就好,袁公令符在此,弟兄們交出兵符銅牌,老朽掌軍,代弟兄們與山東打官司。朝廷還要定弟兄們的罪,老朽就是罪首!”

目光環(huán)視,譚昌言摔了酒碗:“若愧對弟兄們,老朽以此碗爲鑑。”

一道道銅牌兵符收上來,譚昌言當即坐到主位,開始發(fā)令:“車騎將軍送來的軍糧,留五十石,餘下發(fā)放於營外遼民、軍中家眷;持袁公令符,老朽手書,再從濰縣官倉取米千石,保證弟兄們三五日內的生計。”

張巖是譚昌言督管的官員,萊州府上下文官都歸譚昌言這個兵備道員督管。萊州府設鎮(zhèn),兵備道員權威高於知府。

“譚公,張巖說是濰縣無糧,擠不出多餘的米糧。”

“是擠不出還是不願給?老朽總管萊州,濰縣的家當老朽心裡有底。記得取出二十石米,撫卹軍士童仇家眷。”

昌樂,袁樞見營壘中進行隊列訓練,沒有養(yǎng)精蓄銳的架勢,也就好好的洗漱了一番,昨日一早出城騎射狩獵,又一路跑過來,真的是風餐露宿。

牛骨頭湯,面片子招待,袁樞餓壞了,稀溜溜吃了兩大碗後,肚皮圓滾滾,不滿道:“什麼交情,就拿一碗湯麪招待,未免扣皮的過分了。”

朱延平飲茶漱口,瞥一眼:“不知道是誰,拿了我一箱價值百萬的名跡奇珍,跑得不見了蹤跡。”

袁樞眼睛一亮:“既然價值百萬,那賠你百萬如何?”

“有錢?”

袁樞端起茶碗飲一口,笑道:“別把老袁家看扁了,老哥衣食樸素是不喜奢靡,不是沒錢擺排場。成不成?那箱子寶貝咱買了,三年時間付清餘款。”

“那你還是慢慢把玩吧,看膩了,就給我送回來。濰縣這邊,到底什麼個原由?”

袁樞換了個懶洋洋的姿勢躺坐:“還有什麼原由,波及池魚罷了,小事情而已。對了,朝廷準備徵召老哥去戶部做主事,聽說戶部也要換個掌事的,你怎麼看?”

一場兵變被袁家父子看成小事情,因爲他們知道根由,根本不在意,因爲這是跑一趟就能解決的事情。

他們關心的是調解外來的遼民與本土居民的矛盾,山東產出有限,就業(yè)崗位有限,都是有定數(shù)的。近百萬遼民涌進來,他們不介意拿最低的工資,只要能活命這些人什麼都願意做,這種低成本的勞力,衝擊著山東的經濟、民生,自然矛盾日益增大。

“戶部沒意思,你該去兵部,混個兩年當個御史,再督撫一方纔合你脾氣。”

朱延平瞇著眼,問:“朝鮮那邊準備的如何了?”

“李倧小兒不可靠,老頭子準備派一個可靠的,手段夠狠的人去朝鮮當總督。現(xiàn)在,就是物色合適人選,我倒覺得你可以當。朝鮮的兵還是可以的,但上面人不行,也是黨爭誤事,正直有膽氣的都被整死了,留下的都是一堆老狐貍,也是見風使舵的軟骨頭、牆頭草。”

朝鮮總督?朱延平眼睛一亮,袁樞以爲有戲,追問:“怎麼?宗柔這裡有合適的人選?這回登萊承你人情,這個位置送給宗柔處置,只要人物符合,老頭子會給你這個面子的。”

朱延平搖搖頭:“我認識的人有多少,基本上你也是見過的。倒是覺得,朝鮮總督應該姓袁,這樣……朝鮮總督袁某某,聽著順耳。”

袁樞挑眉:“袁崇煥?”

歪著腦袋思考,袁樞分析:“這個人資歷合適,手段也急躁,去了朝鮮確實能大刀闊斧整頓一番。就是過於意氣用事,欠缺穩(wěn)妥。”

朱延平飲茶,心裡想翻白眼,應該是你們袁家的河南老鄉(xiāng)當世大凱子兄……

第123章 沙城混戰(zhàn)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18章 疾如風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94章 木材廠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0章 爲難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37章 受賞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95章 斬俘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85章 夜戰(zhàn)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32章 春秋義戰(zhàn)第75章 刺殺任務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23章 沙城混戰(zhàn)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34章 密議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63章 密信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97章 示威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71章 小公爺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53章 樹敵無數(shù)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98章 平戎臺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62章 安排第70章 噩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98章 春怨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7章 人靠衣裝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62章 安排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93章 那一夜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37章 受賞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4章 操練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24章 拜衙門第283章 疑問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19章 欺詐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9章 善後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80章 李園圖紙
第123章 沙城混戰(zhàn)第272章 中樞反應第218章 疾如風第199章 軟磨硬蹭是前奏第74章 通州張家灣第94章 木材廠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140章 爲難第28章 血濺五步第137章 受賞第286章 一鼓作氣第195章 斬俘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5章 軍火販子陳世清第192章 我們必須死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285章 夜戰(zhàn)第49章 閹黨即正義第255章 處理應社第232章 春秋義戰(zhàn)第75章 刺殺任務第77章 拜師成基命第123章 沙城混戰(zhàn)第284章 活學活用第34章 密議第67章 共謀富貴第171章 整軍備武下第263章 密信第160章 客從遠方來第133章 誰家兒婦此般動人?第297章 示威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00章 兵家四派第245章 袁崇煥之熱情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70章 謀殺毛文龍事件第201章 跳窗中書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71章 小公爺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55章 野豬爲禍第267章 組建幕僚第303章 山東二害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153章 樹敵無數(shù)第188章 延綏軍變第298章 平戎臺第305章 武人之殤第234章 平遙民脂第62章 安排第70章 噩夢第73章 山東聞香第198章 春怨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7章 人靠衣裝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90章 義從鐵騎第295章 防範措施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52章 二月春寒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58章 秋後算賬第62章 安排第163章 檔案詭異第86章 地震,女奴第122章 兩千套軍械第93章 那一夜第127章 盧象升的冷水第214章 不從大勢盧象升第137章 受賞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91章 一起上賊船第14章 操練第256章 自己把自己坑了……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24章 拜衙門第283章 疑問第78章 孫傳庭的兵法第249章 西南戰(zhàn)報第293章 麻煩開始第146章 童心未泯第246章 搶錢的路子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75章 如何取捨第119章 欺詐第278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87章 中樞來人第186章 宗室身份第29章 善後第183章 米脂的婆姨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268章 幕府會議第109章 老魏的手段第80章 李園圖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海晏县| 临沭县| 隆尧县| 怀集县| 田东县| 柞水县| 扶余县| 介休市| 三门县| 蓬莱市| 无为县| 乌拉特前旗| 钟祥市| 丹寨县| 阳城县| 天全县| 肃北| 汶上县| 图木舒克市| 宣恩县| 土默特左旗| 南宁市| 黔西| 城口县| 澳门| 平陆县| 新绛县| 祁门县| 宁德市| 福安市| 石阡县| 南雄市| 正安县| 新晃| 兰考县| 北安市| 内黄县| 奉化市| 北京市|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