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5章 封賞風波

宣武門大街,首善書院旁的早餐攤點。

史可法握著熱騰騰的肉包子狠狠咬一口,周圍吃早餐的都在談西北戰事,談驍騎將軍朱延平,這讓史可法心裡空蕩蕩。

同樣不好受的還有一旁的閻應元,本來他要跟著出征,以朱延平幕僚的身份去長長見識。結果家中祖父入秋病重,難以起行,心中失落,未能與朱延平並肩作戰,有些羨慕秦朗。

鄉試解元李儀更是一襲新衣,趕去魯府拜訪魯衍孟。

朱延平雙親早亡,作爲京中朱延平最親近的長輩,談婚論嫁這種事情自然是魯衍孟做主。於情於理,朱延平的婚事不在他掌握中,在魯衍孟手中。

甚至朱延平的二叔也無法插手,因爲朱延平是家主,結婚這種事情對對外的事情,只有朱延平有資格。可他上面還有個師父魯衍孟,自然而然就喪失了婚姻自主權。

而實際上,魯衍孟也有從宗族近支中過繼一女,作爲女兒嫁給朱延平的想法。他和朱延平有師徒之情,更是際遇相仿,有同甘共苦兄弟父子情誼。

他知道朱延平最大的想法是什麼,一旦將來真的朝局崩潰,朱延平有可能成事。嫁個女兒過去,當真是妙不可言,可以完成他最大的願望。

至於朱延平事敗誅族,他也不怕。他已經名義上脫離孟府,誰敢在這種事情上牽連孟府?

至於阿杏,這有什麼好擔心,不是還有平妻一說嗎?

好好給她說一番聯姻的重要性,以阿杏對朱延平的關切,不難答應。

西北之戰,無數人關注著,朱延平的表現實在是太驚豔了,尋常人只看到了朱延平的勇,而眼界開闊的則看到了勇背後的謀。

而李儀這個北直隸會試解元的水份有多大,魯衍孟是知道的,這個人老心不老,科考考的瘋魔的老小子也想沾好處?

魯衍孟心中發笑,陪著李儀過家家,什麼都不反對,什麼都不答應,全部推給朱延平。一副我不做主,這事要聽朱延平意思的模樣。

這種和氣表現,在李儀看來就是默許,回家的路上走路,步子都在飄。

武英殿的會議還在進行,張嫣身穿比甲眼觀鼻,鼻觀口不發一言。她彷彿無思無想,看著一道道封賞擬定。

內閣和司禮監,再加上皇帝在側,一切不太出格的升賞,六科官都會允許。六科官裡的東林人,已被清洗一空,要麼捲鋪蓋回家,要麼調到詹事府養老。留下的,新補充的,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楊漣領導時期的六科官,真的很強,以至於楊漣有資格與六部五寺正堂官平起平坐,楊漣當了侍郎後,六科官權勢開始下降。之前逼急了,東林與天啓掰手腕,輸了後也是後怕不已。這個上能管皇帝言行旨意,下能督管內閣運作的機構,已經廢了。

一道道的封賞,可以說是難有的厚賞。不僅是對參戰西北的文武的嘉獎,也是對東北、西南將士的激勵,告訴他們,只要打勝仗,朝廷不吝賞賜。

戚振宗一飛沖天,成爲寧夏鎮副總兵,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二品武官。

王樸因爲是綏德人,父親王威也在薊鎮,故而不好安置,被任命爲固原副總兵,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從一品。

如韓爌猜測的那樣,所部兩千關寧鐵騎編入固原鎮,責王樸遴選固原鎮精銳,仿鎮虜軍建制,訓練一營車騎。另賜軍號折衝,王樸部折衝軍。

浙軍新勇營,說的直白一點,本來就是戚繼光留下的東西,歸戚振宗統率過後,給其他人,也指揮不動。這支新勇營朝野看來,就是戚家軍第二,自然是跟著戚振宗到寧夏鎮,鎮壓西北以麻家爲首的將門。

同樣,新勇營改編爲一營車騎部隊,不管戰場上能不能衝陣,光是高機動能力,足以配得上砸下去的銀子。新勇營的軍號改爲黃龍軍,寓意鮮明。

延綏鎮副總兵賀虎臣升爲甘肅鎮總兵,幫楊肇基擋住西北方向的瓦剌人和背後的藏羌。實際上,甘肅鎮背後的藏羌兩族,已經被蒙古人控制,這部蒙古紮根青海,正在向高原上那處布達拉宮滲透。

那位寫情詩的活佛,倉央嘉措的上一世羅桑嘉措繼位兩年,正值八歲,正在目睹吐蕃王朝的崩潰。而後他的一輩子,將會投入到與蒙古人爭奪高原控制權的鬥爭中去。

御史下派的監軍徐大相因軍功升任延綏鎮巡撫,這點升職還算低了,因爲有軍功在身,當個中原、江南富裕之地的巡撫,也不是問題。不過這個軍功來的太輕鬆,先在邊塞磨練一番,也算正常。

御史下派的宣大巡按盧象升本來按照內閣的意思,也是提拔到宣府或大同,做個巡撫。將宣大暫時拆開,不派總督和巡按,派兩個巡撫分管。

盧象升能做事實,也敢率軍衝陣打仗,延綏一戰已表現出了軍事才能。所以天啓將盧象升升爲北直隸大名府知府,負責督練一營車騎新軍。

原本歸盧象升統率的宣大總督府標營,也就是三千跳蕩鐵騎,直接被天啓大手一劃,脫離宣大體系,成爲京營三大營的三千營,主將渠家禎。

曹少欽是綏德人,留在西北不妥當,被司禮監提到天津鎮,成爲天津鎮守中官。負責督促天津週轉的漕運,給了一個天大的肥缺。

任何和漕運沾邊的衙門,都是能吃的滿口流油的衙門。

其後是楊肇基,這纔是重頭戲。

楊肇基升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達到了正常序列的最高一級。同時加太子太保銜,欽差巡撫陝西三鎮,掛徵西將軍印。責令剋期收復蘭州失地,萌其次子楊御恩爲監生。

派登萊系萊蕪人,與楊肇基關係不錯的朱同蒙爲寧夏巡撫,另有登萊系的王之彩接任陝西總督。將整個陝西軍政上層一把手,全給換了,不是宣大系就是登萊系,還有幾個魏黨被派過去當知府。

另外武陵人,山西巡按楊嗣昌籌糧有功,被天啓從山西拉出來,安置在延安府當知府。

參戰三軍中,鎮虜軍諸將是一連串的升賞,調走了周遇吉所部,將完完整整的鎮虜軍三千人,還給了朱延平。

而宣大軍,馬祥麟只是看在秦良玉的面子上,沒有軍功也有苦功,由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升爲右都督。此外虎大威、猛如虎各升一級,調歸大同序列。

至於延綏軍,朝廷的屠刀非常的狠,罷免副總兵一人,三名參將、遊擊五名,守備八名,這十七將成爲具有大明特色的廢將,命令他們率領家丁軍前效力,以期戴罪立功。

還有陳雄,這屬於廠衛內部事,被魏忠賢打發到山西太原,擔任晉王府王府儀衛司,擔任正五品儀衛正。

最後就是朱延平的賞賜,這次司禮監死活不開口,內閣們商討片刻,根據各將軍功封賞,升朱延平爲中軍都督府正二品都督僉事,反正這就是個虛職。

其次授武散階正二品驃騎將軍,武勳爲從二品護軍,責令太倉將正在修建的朱家牌坊提升一級,此外萌子弟一人爲國子監監生。

根本不給朱延平實職,立的軍功給文職,也說的過去,可沒有進士身份,就限制了以後發展。也不給武職,一樣的道理,給了實職,朱延平的道路就更窄了。

如果朱延平有妻子,必然會加封誥命,可惜沒有。只能在武散階和武勳上彰顯朱延平的軍功,可這樣真的不夠。破八萬之敵的軍功實在是太大了,直接封個總兵,給個太子太保之類的加銜也不過分。

封賞是朝廷的事情,不僅僅是對朱延平一個人的,不是朱延平想辭,朝廷就能不給。這是封賞規矩,朱延平推辭不受,也要等朝廷把封賞頒佈。

光給榮譽不夠,必須要給實職,可在座的除了韓爌,其他人都不願意給朱延平實職,有的人是不想毀了朱延平大好前途,有的人不關心朱延平,純粹就是不想惹人恨。

故而,下一步的封賞成了難題。

整個武英殿後殿內,一片沉靜,天啓看向閉目養神,不時喝茶吃乾果的張嫣,笑說:“這封賞也成了難事,朕與諸位心緒發愁。皇后卻是怡然自得,莫非有了好主意?”

張嫣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後宮不得干政這一條鐵律,張嫣不知道做了多少次。現在當著司禮監和內閣,她也敢發表意見:“聽聞朱延平尚未及冠,皇帝不若賜其表字,以示恩寵。臣妾想,如此一來,朝野也不會議論其他。至於軍功,也可留後再表。”

說著,張嫣如玉面龐扭轉,看向成基命,天啓也看過去,搶了人家徒弟的表字命名權,好歹要看看人家的意思。

名字名字,是要陪伴一生的東西。

成基命苦笑道:“皇后的提議甚是妥當,再說延平的字,也歸魯先生管,這事兒老臣拿不上主意。”

崔景榮笑道:“延平之名,是老臣那女婿替其亡父起的。這表字,讓出來,臣想是沒問題的。”

天啓點頭,露出笑容看向成基命:“成閣老,朱延平還有幾日冠禮?”

“聽魯先生說,會在臘月中旬。”

天啓正要點頭給朱延平想一個表字,魏忠賢急了,小步上前,嘴搭在天啓耳邊低聲細語,其他內閣們笑吟吟一片相互望著,實際上一頭霧水。

老魏今天格外的安份,讓他們享受到了內閣的獨斷專行,怎麼突然要插手?

張嫣在天啓身旁閉目,本就不關心魏忠賢說什麼,可距離近了,一些字眼還是竄入她的耳朵,諸如宗室、齊王、潛逃、不確定等等之類的。

天啓臉上的笑容僵著,靜靜聽著,臉色時而喜悅,時而緊張,十分的怪異。

老魏擦一把汗,夾緊尾巴小心翼翼退下去,天啓臉色笑容僵著,扭頭看一眼張嫣,張嫣神色靜謐,毫無反應,彷彿沒聽到魏忠賢剛纔那話。

輕咳兩聲,天啓道:“延平的字,就交由朕了。這事,朕也要與魯先生好好算計算計,不能委屈了延平。諸公去大堂享宴,宴後按議定進行封賞。另外,文淵閣遴選兩名翰林官,前去米脂勞軍。宣旨的人選,派個重量級的,也好宣示朝廷看重。”

這種大軍功,派個六部侍郎是應該的,再重難道要派六部尚書還是詹事府詹事?

內閣們心裡奇怪,告退。

“啪!”

只剩下司禮監的人,天啓狠狠拍桌:“如此重要的事情,怎麼拖到現在!”

司禮監的人跪成一片,張嫣看向天啓,起身要走:“即是大事,容臣妾告退。”

“不是什麼破天大事,是家事。皇后你且安心坐著,老魏不給個說辭,今日朕把他交給你處置。”

一聽這話,張嫣笑吟吟看向魏忠賢,老魏直接就嚇尿了,落到皇后手裡,誰能救他?

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40章 爲難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3章 進州城第69章 私奔第90章 義從鐵騎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12章 袁樞第17章 譁變!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40章 麻煩了第263章 密信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98章 合金策第84章 司禮監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8章 血濺五步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43章 私軍家丁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91章 參將有召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章 形勢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6章 意外第70章 噩夢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3章 羞辱第124章 單于城第296章 做準備第259章 歲末上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71章 小公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12章 算賬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50章 刺蝟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221章 攻城難第36章 巡檢司第9章 緊急調令第248章 熊廷弼第23章 進州城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70章 噩夢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62章 安排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9章 歲末上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0章 征途前夜第141章 名望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94章 木材廠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87章 產業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3章 密信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3章 疑問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310章 紅與白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
第169章 虎符與將軍號第140章 爲難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106章 進宮承光殿第23章 進州城第69章 私奔第90章 義從鐵騎第96章 藝術家與科學家第112章 袁樞第17章 譁變!第26章 夜宿濱河第288章 大裁軍序幕第18章 前途迷茫第161章 軍師人選第40章 麻煩了第263章 密信第251章 禮單攻勢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98章 合金策第84章 司禮監第134章 無敵,也是一種錯第28章 血濺五步第63章 充當臥底第165章 危險的合作第43章 私軍家丁第244章 袁崇煥之清君側第91章 參將有召第254章 司禮監內亂第52章 二月春寒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2章 形勢第227章 退路在哪裡?第53章 道門劍客第16章 意外第70章 噩夢第54章 魯衍孟逃了第131章 幾個故事第46章 邸報惡訊第13章 羞辱第124章 單于城第296章 做準備第259章 歲末上第229章 恢復真身第184章 捷報入京第71章 小公爺第216章 輿論攻勢第37章 勾心鬥角第212章 算賬第158章 風險的背後第41章 全府震動第116章 失敗的清洗第48章 南京來人第282章 帆布糧票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150章 刺蝟第281章 曹少欽借兵第292章 好殺與必殺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257章 子子孫孫都姓倪第153章 樹敵無數第32章 士紳勞軍第179章 賊入套矣!第170章 整軍備武上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第221章 攻城難第36章 巡檢司第9章 緊急調令第248章 熊廷弼第23章 進州城第304章 大明湖畔第223章 賊軍反擊第100章 佈置陰謀第70章 噩夢第274章 兵變前奏第62章 安排第230章 真真假假第50章 難伺候的女人第72章 揚州瘦馬第259章 歲末上第177章 被搶兩萬石第85章 劉廷元上門第240章 內閣首輔上第111章 事了拂身去第10章 征途前夜第141章 名望第128章 大同的王木匠第209章 張揚跋扈第94章 木材廠第105章 魯衍孟的血仇第87章 產業第224章 雪地決戰第202章 閉關鎖國的朱延平第162章 帶劍中書第228章 宣大猛將第263章 密信第191章 談武論道第283章 疑問第307章 美人淚,杯中酒第310章 紅與白第276章 平哪門子的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共和县| 赤城县| 安新县| 瑞安市| 建水县| 柘荣县| 孝感市| 丹江口市| 揭东县| 浙江省| 沙雅县| 道孚县| 乌鲁木齐县| 肥城市| 乳源| 兰州市| 深圳市| 二连浩特市| 洞口县| 稻城县| 萨迦县| 清流县| 射阳县| 景泰县| 乡城县| 阜阳市| 新乡市| 宜都市| 元江| 丰都县| 界首市| 桓仁| 清苑县| 邵阳市| 临湘市| 新沂市| 宣武区| 平利县| 夏河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