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不顧張翼的勸阻,揮軍猛攻狄道。
王經雖說大敗一場,不過,好歹麾下還有一萬餘精銳逃了回來。雖然姜維攻得兇猛,王經始終還是保住城池不失。
曹魏朝堂先是派陳泰、王經對抗姜維,可能是還不放心,接著又命長水校尉鄧艾暫代安西將軍,與前往隴西與陳泰合兵一處。不久,又命太尉司馬孚率軍爲後援。
由此可見,司馬昭對姜維是多重視。由此可知,王經看不起姜維,敗得不冤。
陳泰準備進軍隴西,直接解救王經。當然,陳泰想救的只是那一萬餘精兵,至於王經,陳泰恨不得生吃了他。
麾下衆將皆勸阻:“將軍,王經剛剛戰敗,士氣低落,不能直接進軍呀!”
陳泰卻說:“王經剛敗,我們又沒敗,怎麼會士氣低落?”
“可是我們帶來的都是未經戰陣的新兵,稱之爲烏合之衆都不爲過,如何能是士氣正盛的漢軍的對手?”
“諸君勿憂,姜維輕兵深入我境,如果在野外野戰,我還真擔心。但是你們看,現在姜維既沒有趁著大勝之威向東進兵,有沒有收攏羌胡部落,也沒有前往櫟陽佔據糧倉。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怕啥呢?”
衆將還是覺得不穩妥,繼續勸陳泰:“將軍,幾百年後的唐朝,有個叫陸龜蒙的,寫了一句詩——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現在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放棄了王經,不能因小失大。”
陳泰無奈地說:“諸君的意思我明白,那王經死活我懶得管,可是那萬餘精兵我們卻不能說斷就斷吶!”
“那我們也不能就這麼一頭扎進去呀?將軍,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據險而守,等敵軍疲敝之後,再相機而行。”
陳泰又何嘗願意率領麾下這些烏合之衆去送命,可是,如果任由姜維攻陷狄道,自己跟朝廷也無法交代呀。
沒辦法,只能故作鎮定地對諸將說道:“姜維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正是我等破敵之時。更何況姜維大軍久頓于堅城之下,已經失了銳氣,我等正當速速進軍。待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出現隴西,姜維背後有洮水,眼前有大軍,將不戰而退。”
於是,魏軍進軍隴西,經由高城嶺,一路潛匿行蹤。陳泰估算好時間,趁夜色掩護,率領全軍來到狄道縣城東南方向的高山上。
“將軍,給我兩千兵馬,趁夜色掩護,我去襲擊姜維營寨。”有麾下將領向陳泰請命。
還沒等陳泰回答,就有人反對了:“不可,兩千新兵去襲營,這不是給姜維送菜嗎?還是全軍出擊比較穩妥。”
陳泰也不吭聲,盤算了良久,下令諸將:“任何人不得下山交戰,命將士們在山上多舉烽火,鼙鼓敲起來,告訴姜維和王經,我們來了。”
“啊?告訴姜維我們來了?這。。。還怎麼出其不意呀?”
“執行命令!”陳泰面容嚴肅,不容質疑。
“諾!”
轉眼間,山上火光連綿不斷,鼓聲震天。狄道城中守軍看到這種情況,傻子都知道是援軍來了。於是,王經命城中將士鼓起勇氣,擂鼓響應援軍。
鼓聲一響,城中守軍士氣大振,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
姜維久攻狄道城,卻一直未能攻下,心裡著急。現在突然看到山上火光無數,鼓聲不斷,一時間也不知道敵方來了多少援軍,心下大駭。
沒想到援軍來的這麼突然,姜維命夏侯霸率領一部堵住狄道城,阻止援軍前來匯合。自己親率大軍沿著山路去攻擊陳泰。
陳泰率領的雖然都是新軍、烏合之衆,但是。提前佔領了有利地形,姜維一時間無法攻破,只能暫且退軍。
陳泰看姜維暫退,並沒有因此大意。姜維雖然沒能攻上山,但是,實力還在。現在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虛實,一旦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自己就危險了。
這種情形下,只能智取了。想來想去,陳泰命麾下做出準備截斷姜維後路的姿態,希望能夠嚇退姜維。
聽聞斥候回報,陳泰準備率軍截斷自己的退路,姜維大懼,率軍連夜撤退,駐軍鍾提。
姜維撤軍後,狄道城中才得以與外界取得聯繫。王經感嘆道:“十來天沒吃過一口糧食了,要不是援軍來得及時,恐怕整座城池都會被姜維屠戮殆盡。到那時候,丟失的就不是一座城了,整個雍州都完了。”
陳泰心中恨恨地罵:“沒用的東西,都是誰惹的禍!雍州數萬精兵,就這麼被你給葬送了,還好意思感慨!一戰下來,雍州又多了多少寡婦?接下來又有多少善後工作要做?癟犢子玩意兒。”
罵歸罵,陳泰卻沒有權力處置一名封疆大吏。如果手中有生殺大權,估計是個王經也不夠陳泰殺的。
雖然殺不了王經,但是,邊境換防的工作還都是陳泰能做主的。
陳泰先安撫、慰勞了全軍將士,然後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換防工作。把王經這沒用的東西趕走,重新安排上自己的人。
安排好防禦工作,做好修繕城池方案,陳泰率軍返回上邽屯駐。
翻過年來,就到了蜀漢延熙十九年。由於姜維主持北伐,取得大勝,後主劉禪很是高興,下令晉升姜維爲大將軍。其餘參戰衆將士,根據功勞大小,各有獎賞。
姜維取得了不小的戰功,只爲也得到了晉升,但是,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北伐。而是一直駐軍鍾提,伺機再發起行動。
而曹魏朝堂內外,大都以爲姜維已經無力再戰,不過是在鍾提休養罷了。唯有安西將軍鄧艾不以爲然,堅定認爲姜維駐在鍾提不回漢中,肯定沒憋好屁。
有人質疑鄧艾:“你憑什麼說姜維一定會繼續來犯?難道你是姜維肚子裡的蛔蟲?還是說你跟姜維有聯繫?”
一說跟姜維有聯繫,鄧艾當即就怒了:“我跟他姜維有何聯繫!我全是憑藉男人的直覺推測的!”
“不知鄧安西的男人的直覺是什麼呀,說出來讓大家領教領教。哈哈哈...”
“一羣無知小兒,且聽我給你們普及一下軍事基礎!”
第一,我軍洮西之敗,已傷及元氣。士卒傷亡慘重,百姓流失所,物資糧草被擄掠一空。姜維雖然中了陳徵西之際,選擇退軍,其實根本沒有敗,而我軍失敗是不爭的事實。
這第二,漢軍上下一心,兵戈犀利,士氣旺盛。而反觀我軍,剛剛經歷打敗,現在隴西地區全是新兵,衣甲、兵器缺失。
第三方面,姜維從漢中往北而來,多有水路。他們乘船而來,我們在陸地上奔跑,勞逸不同,很容易被擊敗。
第四點,如果姜維來犯,我們根本不知道他會走哪兒,狄道、隴西、南安、祁山都有可能。他大軍一路而來,我們卻要分兵四路防備。這是無法破解的,我們必須分兵。
至於第五點,那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姜維從南安、隴西而來,羌胡那邊全是糧食供他收割。如果從祁山而來,千頃麥子反而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如此,姜維不再有糧草之憂,而我們卻要從關中不斷運糧。
聽到鄧艾條條羅列,清晰明白,再也沒人敢質疑這位結巴將軍了。
到了秋季七月,麥熟之時,姜維不經邀請就率軍前往祁山,準備收割麥子,就食於敵。
大軍剛走出不到一半,突然後細作回報:“稟大將軍,我等打聽到,半年前鄧艾就斷定將軍一定會再次出兵北伐,所以做了充分準備。”
“鄧士載竟有如此能力?半年前就能猜出我的策略!”
夏侯霸心中有些打鼓了:“大將軍,既然鄧士載有準備,我們該當如何?”
姜維沉吟片刻,計上心頭,對諸將下令道:“既然鄧艾已有準備,我們去也是徒勞無功。與其給別人送上門,不如回軍,以免勞民傷財。”
衆將有些不願,畢竟走了這麼遠了,突然回去,等於白跑了一趟。
姜維不顧衆人的意見,直接下令還軍。
全軍帶著牢騷往回走了兩天,卻突然接到軍令,連夜轉向,往董亭方向進軍。
直到這時,衆將才明白,姜維根本就沒打算回去,而是擔心魏軍細作探聽到自己的動向。表面上假裝還軍,實際上是準備從董亭往南安方向運動,給鄧艾來個措手不及。
正在全軍上下一邊走,一邊佩服姜維計謀百出的時候,突然,在武城山遇到了魏軍攔路。姜維仔細一看這攔路虎,不是別人,正是鄧艾。
在半年前鄧艾就猜到姜維不會輕易撤回蜀漢,肯定還會伺機出擊。所以,不僅在祁山做了充足的準備,還在其他地方也部下了防務。同時,派出大量細作,時刻監視姜維的動向。
就在姜維以爲瞞過鄧艾的耳目,出兵南安的時候,鄧艾也收到姜維變道的消息。於是率領軍隊星夜兼程,在這武城山上佈下陣勢,等待姜維到來。
蜀漢將士正在心中佩服姜維的時候,突然發現被鄧艾攔住,心中不覺愕然。大將軍如此神機,難道也能被人看破?這仗可如何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