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摸著張燕也該到了,公孫瓚派左右心腹?jié)摮龀牵弥约旱拿苄湃ヒ姽珜O續(xù)。在信中跟兒子說:“當年周王室沒落,天下動盪不堪,屍體枕藉,白骨盈野,每每想起,覺得應該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不曾想,現(xiàn)在我們父子竟然遇到同樣的遭遇。現(xiàn)在袁紹狀若瘋魔,攻城甚急,這邊推到一架雲(yún)梯,那邊又出現(xiàn)一輛衝車,這邊剛摧毀一架巢車,那邊又豎起兩架箭樓。鼙鼓號角之聲日夜不絕,你老爹我這是窮途末路了。你現(xiàn)在就在張燕面前,就是把頭磕碎了,也要讓他立即出兵。我在城中還有五千鐵騎作爲生力軍,你們一旦發(fā)起攻擊,舉火爲號,我從城中殺出。屆時裡應外合,奮武揚威,決一死戰(zhàn)。你我父子骨肉相連,我也不說其他了,如果這次我不能活下來,以後,天下雖大,恐怕你也很難找到立錐之地。”
此時的公孫瓚可以說已經(jīng)是衆(zhòng)叛親離了,能死心塌地跟著他的,也沒幾個人了。包括此次前往城外送信的被他看作絕對心腹的人,其實,也早就動了心裡的小算盤。此人一出城,想都沒想,直接跑到袁紹軍營投降,稱自己是公孫瓚麾下親兵,有要事要見袁將軍。
長年累月的戰(zhàn)爭,使得袁紹也很疲憊。前方戰(zhàn)士日夜拼命,無奈公孫瓚這匹瘦死的駱駝始終比馬大,都攻了一年了,也沒能拿下易京。
後方各地官員一直來信,稱籌措、轉(zhuǎn)運糧草困難,要袁紹速戰(zhàn)速決。袁紹也知道,數(shù)萬大軍人吃馬嚼的,糧草消耗巨大。且當時又沒有火車、汽車,糧草運輸全靠人力。民夫一邊走,一邊還要消耗不少糧草,後方也是頂著巨大了壓力來支持他。
數(shù)萬將士在前方拼命,無數(shù)民夫運輸糧草,而耕田的力量自然就少了。一邊用的多,一邊生產(chǎn)的少,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就在袁紹緊鎖眉頭,感覺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時候,突然門下來報,說公孫瓚麾下親兵有要事求見。袁紹臉上表情突然愣住,不知道公孫瓚此時派人來做什麼。
在詳細詢問了門下之後,才得知公孫瓚的親兵竟然是偷偷來的。
袁紹座下一名文士突然捋須長笑:“哈哈哈,恭喜將軍,賀喜將軍。”
袁紹看去,原來是自己的謀士許攸,字子遠。這許攸年輕的時候,便與與自己和曹操交情深厚,當年自己從董卓手下逃出,在渤海招兵買馬,許攸就投靠了自己,一直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看許攸大笑,袁紹疑惑地問道:“子遠,喜從何來呀?”
許攸慢條斯理地解釋:“公孫瓚的親兵,不是大張旗鼓地從正門來,而是偷偷來,說明不是公孫瓚派來的,而是來投靠的。既然是公孫瓚的近衛(wèi)親兵,想必會有驚喜帶給將軍,臣認爲破城時機已到,所以爲將軍賀。”
袁紹略作沉吟,微微點頭:“傳進來,以禮相待。”
少時,一名農(nóng)夫打扮的漢子被帶進袁紹帥帳。雖說是農(nóng)夫打扮,不過,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此人身高體壯,眼神幹練,不是尋常農(nóng)夫。如果太過一般,又怎麼會被公孫瓚倚爲心腹呢。
此人進帳,納頭便拜,順便奉上公孫瓚的親筆密信。袁紹諸人爲防有詐,對來著盤問了半天。確認公孫瓚已經(jīng)窮途末路了,便命麾下安排降者,然後與衆(zhòng)文武計議。
三日後的夜間,易京城頭。袁軍已經(jīng)退去好久,但城下的衝車、箭樓還在燃燒。公孫瓚踏著被血水浸透的夯土城牆,隨手拍了拍頹敗的雉堞,心中說不出的苦楚。這就是自己多年打下的江山,馬上就要歸他人所有了吧。
“快看,快看”
“看啥呀。。。”
“西南方,有火光,好像是袁紹軍營方向。。。”
“有喊殺聲,不會是袁軍炸營了吧?”
公孫瓚正沉浸在自己的苦楚當中,正在讓自己的悲傷逆流成河,突然聽到喧譁吵鬧聲,破壞了自己的氛圍,很是生氣。正待發(fā)怒,卻聽到說有喊殺聲,不自覺得轉(zhuǎn)頭看向西南方向。
公孫瓚頓時心中狂喜,這不是袁軍炸營,這是自己的援軍來了。不愧是自己公孫伯珪的兒子,果然帶兵攪亂了袁軍大營。
“左右聽令,各司其職,謹守城池,不得有誤。”
“得令!”
“長史關(guān)靖,速速點起五千精騎,與城外續(xù)兒兩面夾擊,隨我踏平袁軍營寨。”
“諾!”
不到半個小時,城門口五千精銳生力軍準備就緒,整裝待發(fā)。公孫瓚率白馬義從在前,不斷鼓舞士氣:“兄弟們,袁紹無端攻我州郡,屠戮我等妻兒老小,現(xiàn)在三十萬黑山軍已到,袁紹軍隊崩潰在即,我等當奮力殺敵,保衛(wèi)家園。功名利祿就在眼前,封妻廕子就在今夜,隨我殺敵!”
“殺敵!殺敵!殺敵!”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試問哪個鐵血男兒不夢想著馬上封侯。這五千精銳是公孫瓚最後的底牌,也是他最忠心的跟隨者。
在這一股鐵血洪流衝入黑夜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此時,黑暗中正躲藏著一頭猛獸,想要將他們?nèi)客倘敫怪小?
天明時分,公孫瓚帶著殘兵敗將,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易京。守城將士準備好的慶功酒卻沒敢拿出來,也沒機會拿出來,因爲鋪天蓋地的袁軍又將易京重重包圍。
敗了,全敗了,他們等來的不是大勝的消息,而是將軍又敗了,公孫瓚最後的底牌也丟了。
曾經(jīng)長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的白馬長史,如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曾經(jīng)棄身鋒刃端白馬義從,昨晚一個又一個地倒在了他的面前,真的是棄身鋒刃端。曾經(jīng)揚聲沙漠垂的白馬將軍,如今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易京城很快被攻破,與其說是被攻破,更應該說是不攻自破。
公孫瓚退到內(nèi)城之時,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一切全完了。自己沉淪了這麼久,也該找回爺們兒的一面了。
最後,在高樓上,公孫瓚命自己的姊妹、妻妾、兒女全部自縊,不能爲亂軍凌、辱。而後,命心腹舉火焚燒高樓。
袁紹得知公孫瓚自/焚,命士卒滅火登樓,斬下了公孫瓚的頭顱。
長史關(guān)靖受公孫瓚重用,忠心耿耿。見到如此慘況,悔恨不已:“如果自己不阻止將軍出城,恐怕也不會出現(xiàn)今日敗局。是我害了將軍,當與將軍共同赴難,絕對不可以茍且偷生!”
袁軍已經(jīng)大獲全勝,公孫瓚已經(jīng)授首,城中已經(jīng)平定。可是,此刻卻又一人一馬一劍毅然決然地衝入袁軍陣中。雖是一人一馬一劍,氣勢不亞於千軍萬馬,不是關(guān)靖又是何人。
公孫續(xù)見事不可爲,逃入荒漠,最後爲屠各胡部落所殺。
田楷在青州,不顧兵羸糧少,發(fā)兵爲公孫瓚報仇,最後戰(zhàn)死。
至此,世上再無白馬長史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