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延熙十七年,加封姜維都督中外軍事。
恰好此時,姜維收到一封信。曹魏陣營狄道縣長李簡派人送來的,稱自己要棄暗投明,舉城歸降。
姜維趁機向天子請戰,再次出兵隴西。李簡如約打開狄道縣城門,姜維兵不血刃拿下一個橋頭堡。
蜀漢軍隊打了這麼多年仗,這麼輕鬆的還是很少的。所以,倍受鼓舞,繼續進軍。接著,拿下河間、臨洮等地。
魏帝曹芳下詔給鎮守許昌的安東將軍司馬昭,命其率軍前往隴西對抗姜維。
司馬昭領兵經過洛陽,順便拜見曹芳。左右近臣勸曹芳趁機殺掉司馬昭,然後控制軍隊,對抗司馬師。
詔書都寫好了,曹芳卻惶恐悚懼,不敢蓋章下發。
司馬昭也不去對付姜維了,直接率軍入城,與大將軍司馬師合謀廢黜皇帝曹芳。
當然,不去對付姜維,不代表不管姜維,而是派將軍徐質前往。
司馬師召集羣臣,稱皇帝荒淫無度,親近小人,沒有資格承繼大統。羣臣之中,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於是,司馬師令郭芝去稟明太后,要收走皇帝的璽綬。
郭芝見到太后,卻看到皇帝正跟太后坐在一起聊天。就跟皇帝說:“大將軍準備廢黜陛下,另立彭城王曹據爲帝,使陛下歸齊國就藩。”
曹芳聽到此處,又是驚,又是怒。同時,還悔恨自己沒有聽從大臣的話,殺掉司馬昭,對抗司馬師。
瞪著眼睛看了郭芝半晌,站起身來拂袖而去。
郭芝也不理會,看到太后臉上的怒容,更是不在意。只是很隨意地對太后說:“太后您不好好教導兒子,才導致今天的結果。現在大將軍心意已決,又有大軍列陣宮門,還請太后能夠看清時務。”
有大軍列陣宮門?太后心中最後的高傲也被打壓下去了。囁嚅道:“我要見大將軍,我有話要對大將軍說。”
郭芝似笑非笑:“都這時候了,還見什麼見呀!趕緊把璽綬拿出來吧。”
太后無奈,只好命人將璽綬拿出來,放在身邊。
郭芝這纔出去,報告司馬師。
司馬師命人將齊王印綬送給曹芳,然後直接派兵護送曹芳前往齊國,一刻都不許耽擱。
送走了曹芳,司馬師親自去見太后,索要璽綬。
太后問司馬師:“大將軍要立彭城王爲帝?”
司馬師說:“彭城王賢明,可以繼承大統。”
“可是,彭城王乃是文帝之子,明帝之弟,我見了都應該叫一聲小叔的。現在你立彭城王爲帝,那我是太后呢還是什麼呢?再說了,如果立了彭城王,明帝豈不是絕嗣了?”
“那依太后的想法呢?”
“大將軍以爲,高貴鄉公怎麼樣?”
“高貴鄉公曹髦?”
“不錯,高貴鄉公乃是明帝弟弟兒子,於情於理繼承大統都是合適的吧?”
“ok,就依太后!”
司馬師根本不在乎誰做皇帝,他只在乎皇帝是不是他扶持的,朝政是不是掌握在他們兄弟手中。至於你們曹家的輩分,管你是小叔還是侄子,who care?
“不過,還請太后先把璽綬交給朝中元老大臣,以便前往迎奉高貴鄉公。”
“先不急,我見過高貴鄉公,這孩子打小我就喜歡。等他到了洛陽,我親自將璽綬交給他。”
緊握著璽綬不放手,這是太后最後的倔強。
十月,司馬師扶持高貴鄉公曹髦登基稱帝,大赦天下。
姜維拿下三縣後,繼續圍困襄武。魏將徐質趕來,兩方展開大戰。
蜀軍久攻襄武不下,又糧草短缺,士氣有所下降。而反觀魏軍,剛到戰場,都準備殺敵立功,士氣高昂。
姜維令大軍繼續圍困襄武,另派老將蕩寇將軍張嶷率領無當飛軍前往迎戰徐質。
張嶷本事蜀漢後期名將,曾多次率軍平定南蠻之亂,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王平去世後,無當飛軍便交由其統領。
無奈此時年老氣衰,且帶病上陣,雖然有無當飛軍,但魏軍勢大,最終沒能擋住。
張嶷與徐質陣前交鋒,殺傷魏軍是自己麾下士卒的一倍還多。最終因寡不敵衆,臨陣殞命,馬革裹屍。
張嶷老成持重,深得士卒愛戴。如今歿於陣前,蜀軍無不悲痛。姜維以糧盡退兵,引魏軍來追,卻伏精兵於險要處。
徐質剛斬了張嶷,心中覺得蜀軍不過如此。也不防備,直接揮兵向南追趕。
正行走間,忽聽得鼓聲大振,徐質知道遇到了埋伏,慌忙指揮兵馬後撤。
可是,哪裡還來得及。蜀軍個個憋著一股勁,要爲張嶷報仇。沒等魏軍做出反應,先是萬箭齊發,接著從埋伏圈彙總殺將出來。
徐質慌亂中被蜀軍殺死,魏軍失去主將,大部分被殺,還有不少投降。
雖然漢軍殺了魏軍主將,獲得大勝,但是,一則糧草不濟,一則損失也不小,姜維不得不暫且退兵。
臨退前,姜維借大勝之威,收降不少地區。將狄道、河間、臨洮等地的百姓遷徙到漢中。
回到成都,向天子稟報,張嶷陣亡。於是,封其長子張瑛爲西鄉侯。南中越巂百姓聽到張嶷去世的消息,無不悲痛欲絕,自發爲其立廟,逢年過節祭祀不斷。
司馬師先是廢了曹芳,後來又獨斷專行,接連斬殺大臣。揚州刺史文欽與鎮東將軍毌丘儉擔心自己受到打壓、牽連在淮南起兵謀反。二人號稱有太后詔書,發往各州郡,號召討伐司馬師。
太后在深宮中聽聞這事,不知心中咋想。你們謀反就謀反吧,幹嘛帶上哀家。你們想死,哀家可還想多活兩年呢。
文欽、毌丘儉率領五六萬大軍,渡過淮水向西,駐軍項城。毌丘儉堅守城池,文欽率軍在外策應。
文欽又給諸葛誕送來書信,約諸葛誕一起起兵。諸葛誕心中害怕,直接將文欽的信使斬殺。
司馬師眼鏡上長了一顆肉瘤,剛做了切除手術。聽聞二人造反,帶病出徵。以司馬昭爲中領軍,留守洛陽。另召集各地兵馬,在蔡、許等地集合。司馬師一出兵,毌丘儉麾下將軍史招、李續等人相繼前來歸降。
東吳丞相孫峻聽聞文欽、毌丘儉率大軍在項城,便帶領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準備襲擊壽春。
司馬師麾下衆將紛紛請戰,要一舉踏平項城。司馬師卻說:“諸君稍安勿躁。雖然我軍能攻下項城,但難免會有損傷。前些時日史招、李續等人歸降,便可看出,文欽、毌丘儉麾下士卒根本不願謀反,只是被他們欺騙了。現在我軍只需困住賊寇,待過些時日,將士們看清了二賊的真面目,自然不攻自潰。”
接著,司馬師命諸葛誕率領豫州軍向壽春進發,徵東將軍胡遵率領青州、徐州軍隊出譙郡,截斷文欽、毌丘儉的歸路,。而後司馬師親自率軍屯紮汝陽,深溝高壘,不與交戰。
文欽、毌丘儉向前進軍,卻遇到司馬師堅守不出。想繼續對峙吧,又擔心壽春被諸葛誕或者孫峻給襲擊,進退維谷,不知所措。
當時,淮南軍將士好多家在淮北的,紛紛潰散,逃亡而去。唯有少數淮南過來的農民軍還跟著二人。
兗州刺史鄧艾接到二人的書信後,直接斬了信使,率領萬餘人前來幫助司馬師平叛。
毌丘儉讓文欽率軍襲擊鄧艾,結果,遇到司馬師親自前去救援。文欽突然見到司馬師的大軍,嚇了一跳,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文欽的兒子文俶,小名叫阿鴦,世稱文鴦,年僅十八歲,勇力過人。對文欽說:“老爹,還沒打呢,怕個啥呀?趁他們還沒穩定下來,先打一仗,肯定能勝。”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過,既然敢攬瓷器活,也說明人家文鴦確實有金剛鑽。
於是,文欽父子兵分兩路,趁夜間夾攻司馬師。
文鴦率領勇士率先衝擊敵陣,鼓聲大振,司馬師軍中驚恐。
司馬師正在休息,突然聽聞廝殺聲,震怒加驚恐,導致剛做了手術的眼睛傷口崩裂。司馬師擔心被麾下知道自己傷重,就咬著被子忍者,不吭聲,把被子都給咬破了。
文鴦衝殺了一夜,直到天明,都沒見自己老爹來接應自己,於是退軍。
司馬師對麾下說:“賊軍退走,趕緊追擊!”
衆將說:“文欽父子驍勇善戰,現在根本不是敗退,不可追擊。”
司馬師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文鴦衝殺了一夜,卻沒等到文欽接應,已經失了士氣,可以追擊了。”
文欽與兒子匯合後,見到追兵,準備向東方撤退。文鴦卻說:“這麼直接退,怎麼可能走的掉。必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不敢追擊?”
文欽知道兒子年輕氣盛,勸不住,只好說:“兒子,一切小心。”
文鴦率領數十驍騎,反身衝殺,摧鋒陷陣,所向披靡。魏軍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繼續追擊,文鴦單槍匹馬數次殺入數千人的陣中。如此進進出出六七趟,殺傷百餘人,魏軍終於不敢再追擊。
毌丘儉聽說文欽撤退,心中恐懼,趁夜奔逃。結果麾下兵馬大潰,等走到慎縣,身邊兵馬都跑完了。毌丘儉躲在水邊草叢中,被老百姓張屬殺死,首級被送到洛陽,張屬受封侯爵。
文欽退到項城,發現毌丘儉已沒了蹤影。孤立無援之下,想要返回壽春。還沒走到壽春,聽說壽春守軍已經跑完了,無奈之下,前往吳軍投降了孫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