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一八章 獻降書蜀國滅亡

鄧艾知道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但並不知道諸葛瞻的能力如何。爲了能夠輕易拿下成都,儘量減少損失,鄧艾便給諸葛瞻送來勸降信。

鄧艾在心中說,只要諸葛瞻肯投降,鄧艾願意上表請封他爲瑯琊王。爲什麼是瑯琊王而不是南陽王呢?因爲諸葛家本就出自瑯琊,諸葛亮只是在南陽生活,論籍貫還是瑯琊人。

如果說鄧艾的軍事才能,在當時也是翹楚。可要說到政治方面,就差太多了。你一個將軍,憑什麼就敢給人家封官許願?還張口就是王爵,你不看後來劉禪不過就是安樂公。這也正爲鄧艾後來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諸葛瞻看到鄧艾的書信,當即怒目大罵。將鄧艾的信使一刀砍了,然後率軍列陣,迎戰鄧艾。

鄧艾派遣自己的兒子惠唐亭候鄧忠從右邊出擊,命軍司馬師纂從左邊出擊,攻打諸葛瞻。結果二人都被打敗,引軍退還。

二人對鄧艾說,諸葛瞻不愧是諸葛亮的兒子,能力不差,不能取勝。

鄧艾大怒:“我們現在深入敵境,沒有援軍,馬上就被合圍了。你們告訴我無法取勝,如果不能取勝就只有死路一條。存亡在此一舉,出兵再戰!再敢說辦個不字,就是我的親兒子我也照斬不誤!”

鄧忠、師纂再次出兵,魏軍個個懷著死志,毫無畏懼。蜀軍無法抵抗,大敗。諸葛瞻和黃崇被魏軍臨陣斬殺。

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感嘆了一句:“我諸葛家深受國恩,早沒斬了黃皓,導致國家敗亡,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感慨完,直接騎馬衝進敵陣,被魏軍殺死。

完了,一切都完了。姜維被困在劍閣,諸葛瞻父子又戰死了,劉禪直到這時候才覺得,天真的塌了。他一輩子從來沒拿過主意,現在亡國在即,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做。

朝堂上,衆人吵吵嚷嚷,各有說法。有人說:“吳蜀本位盟友,現在情況緊急,可以投奔東吳?!?

光祿大夫譙周直接反對:“自古以來,哪個國家能寄人籬下做天子的。我們之前有實力,東吳才與我們結盟,現在失去一切,去了東吳不還是稱臣。魏國強大,滅了蜀漢,自然也能滅了東吳。到時候,我們作爲東吳的附屬,再被魏人俘虜一次,不是再受一次侮辱。”

“去東吳不行,不如南行。南中七郡是我們自己的領土,且地勢險要,可以自守?!?

“要去南中,早不去,現在已經晚了?!?

“大夫此言何意?爲什麼說晚了?”

“魏軍已到,誰能保證城中沒有小人想著投降?就像那江油守將馬邈,不就是直接投降了嗎?如果此時再去南中,恐怕一出成都,我們的腦袋就被人拿去邀功了。再說南中,以前兵強馬壯的時候南中都是時常作亂,現在兵微將寡之際,南中蠻夷會接納我們嗎?”

“可是,鄧艾都已經馬上到成都了,現在去投降,人家還會接受嗎?”

“現在東吳未定,天下形勢會使鄧艾不得不接受我們投降。既然接受了,就一定會禮遇陛下。如果陛下投降曹魏,曹魏不能列土封疆,我譙周將親自前往洛陽去以古人大義力爭?!?

“如此,我等皆同意大夫的提議,向鄧艾投降。”

劉禪還在猶豫要不要入南中的時候,羣臣就已經替他決定了,投降鄧艾。

譙周見劉禪還在猶豫,就來開導劉禪。陛下呀,你看南中的情況,自從諸葛丞相平定南中,那是把他們打怕了才臣服的,後來仍然是叛亂不斷。如果我們去了南中,既要抵抗魏軍,又要有宮室消耗。如此,消耗了一切資源,南衆人必然再度反叛。魏軍從外逼迫,蠻夷在內作亂,能守得住嗎?

劉禪最終同意譙周的觀點,派侍中張紹帶著玉璽前往鄧艾營中投降。

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北地王劉諶聽說滿朝文武及天子都要投降,怒容滿面:“如果真的是矢盡糧絕,大禍將至,父子君臣背城一戰,爲社稷而死,然後一起去見先帝,有什麼可怕的?爲什麼要不戰而降呢?”

劉禪只想著保住小命,根本不聽兒子在說什麼。

劉諶見勸不動父親,便到爺爺劉備廟裡大哭一場。然後將老婆孩子全部殺死,最後自殺。

鄧艾見張紹帶著劉禪的玉璽來投降,大喜過望,趕緊向洛陽報喜。

爲表誠意,劉禪又命太僕蔣顯去給姜維傳令,命姜維向鍾會投降,不許再抵抗。

尚書郎李虎奉命將蜀漢戶籍送給鄧艾,一共是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口,甲士十萬,官吏四萬。

等鄧艾到了成都北部,劉禪親自率領太子、羣臣等六十餘人前來投降。不僅投降,劉禪還命人將自己捆起來,帶著棺材來到鄧艾軍營門口。

一切都是按照古人的禮節,鄧艾親自給劉禪解開繩索,將棺材焚燒,表示接納投誠。

鄧艾對劉禪以禮相待,拜劉禪爲暫代驃騎將軍,太子爲奉車都尉,其餘諸王爲駙馬都尉。其餘蜀漢官員要麼繼續跟隨劉禪做官,要麼歸到鄧艾麾下爲官。

魏軍一再強調軍紀,不許擄掠百姓。凡是投降者,都使他們繼續生活。又命師纂爲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分別任蜀中各郡太守。

鄧艾聽說黃皓奸佞誤國,便將其收押,準備斬殺。可是,黃皓竟然賄賂了鄧艾身邊之人,最終免於被殺。

姜維等人在劍閣防禦鍾會,聽聞諸葛瞻兵敗後,不知道劉禪有何決斷,便引兵向東,進入巴郡。

姜維一走,鍾會終於進入劍閣。一面派胡烈等人率軍追擊姜維,一面進軍涪城。

姜維行軍至郪城,接到劉禪令其投降的命令,便命人將諸將的印綬、節仗送給胡烈,率人向鍾會投降。

將士得到命令,個個憤怒,無處發泄,便拔刀在石頭上亂砍。各郡縣也接到命令,紛紛棄兵投降。

司馬昭下令,將益州一分爲二,一半爲益州,一半爲梁州。特赦益州百姓,五年內免除一半的賦稅。升鄧艾爲太尉,增加食邑兩萬戶,升鍾會爲司徒,增加食邑一萬戶。

此次滅蜀之戰,鄧艾立下大功,經常自矜功伐。對蜀中士大夫說:“得虧你們遇到了我鄧艾,要是遇到其他人,恐怕沒一個能活命的?!?

鄧艾又給司馬昭寫信說:“現在一戰滅蜀,吳人震恐,但是,大戰之後將士疲憊,不能及時發動滅吳之戰。應該留下兩萬隴右兵馬,兩萬蜀中兵馬,一面治理蜀中,一面準備舟船。然後向吳人陳述利害,可不戰而定東吳。另外,我們要厚待劉禪,讓孫休看見希望。封劉禪爲扶風郡王,多給錢財,將董卓以前築的宮室都封給他,再給他的兒孫封以高官爵位。如此,吳人肯定望風而降?!?

司馬昭對鄧艾在蜀中的所作所爲已經不滿了,讓監軍衛瓘警告鄧艾,凡事需要提前稟報,不得擅自做主。

鄧艾都被警告了,竟然還不以爲然,繼續給司馬昭寫信,反駁司馬昭。這貨在信中說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做事要符合時宜,隨機應變。如果一切都等朝中指揮,肯定會誤了大事。

鍾會心內安懷異志,所以厚待姜維等降將,將蜀漢降將的印綬全部歸還,好好安撫。

姜維也看出鍾會懷有二心,便想趁機制造混亂,便對鍾會說:“聽聞將軍在淮南之地算無遺策,司馬家能有今日成就,全是將軍的功勞?,F在將軍率軍平定蜀中,威震天下,功高蓋主,恐怕以後沒有安穩日子過了。”

鍾會說:“將軍多慮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鍾將軍何不學范蠡,泛舟西湖,豈不樂哉?!?

“哈哈哈,你說的也太遠了。我鍾會年不過四十,豈能有老朽之心態?我所考慮的,可不僅僅是眼前這點兒功業。”

“哦!既然如此,是老夫多慮了。以將軍的智謀,定能有所成就,也就沒老夫什麼事了。”

從此,鍾會更加看重姜維,二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本來伐蜀是由鍾會做主帥的,現在鄧艾先入成都,凡是獨斷專行,鍾會心中生恨。便與衛瓘一起向司馬昭告密,稱鄧艾有謀反之心。

鍾會的老爹鍾繇乃是著名的書法家,而鍾會繼承了老爹的優良基因,不但書法寫的好,還善於模仿別人的字跡。於是邀請鄧艾聯名上表,書信不斷來往,趁機摸清了鄧艾的筆跡。

在鄧艾毫不知情的時候,鍾會就模仿鄧艾的自己給司馬昭寫信,心中言辭傲慢,自矜功伐。這還不算,還將司馬昭的回信燒燬,又模仿司馬昭的筆跡給鄧艾寫信,混淆視聽。

不久,司馬昭的命令傳到蜀中,要將鄧艾裝進囚車送回洛陽發落。司馬昭又擔心鄧艾抗命不從,爲了保險起見,命鍾會率軍往成都進發。一個保險還不夠,再來一個,又命賈充率兵入斜谷,自己親自率大軍帶著皇帝前往長安坐鎮。

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十一章 失高唐往投老友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九十三章 戰夷陵陸遜忍辱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三十三章 助先主夏侯中箭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二十章 殺乾爹呂布出逃第一零三章 窩裡鬥楊魏爭權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六十四章 用火攻黃蓋詐降第四十七章 信讒言兵發黎陽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一一八章 獻降書蜀國滅亡第一一八章 獻降書蜀國滅亡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二十五章 絕袁紹力保兗州第九十七章 失街亭北伐失利第四十六章 遭敗績關羽降曹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四章 融資金拉起隊伍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二十九章 呂溫侯轅門射戟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八十三章 擔重任呂蒙示弱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四十六章 遭敗績關羽降曹第三十五章 求援兵呂布送女第四十九章 離曹營兄弟相聚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六十二章 魯子敬力主抗曹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五十八章 長阪坡子龍救主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二十五章 絕袁紹力保兗州第七十六章 攻雒縣鳳雛殞命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零九章 戰東興丁奉奮威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八十九章 敗關羽長驅直入第三十六章 壅沂泗虓虎受縛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一一二章 廢曹芳司馬施暴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四十三章 袁公路窮途末路
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十一章 失高唐往投老友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九十三章 戰夷陵陸遜忍辱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三十三章 助先主夏侯中箭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二十章 殺乾爹呂布出逃第一零三章 窩裡鬥楊魏爭權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六十四章 用火攻黃蓋詐降第四十七章 信讒言兵發黎陽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一一八章 獻降書蜀國滅亡第一一八章 獻降書蜀國滅亡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二十五章 絕袁紹力保兗州第九十七章 失街亭北伐失利第四十六章 遭敗績關羽降曹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四章 融資金拉起隊伍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二十九章 呂溫侯轅門射戟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八十三章 擔重任呂蒙示弱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四十六章 遭敗績關羽降曹第三十五章 求援兵呂布送女第四十九章 離曹營兄弟相聚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六十八章 固盟好吳侯進妹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六十二章 魯子敬力主抗曹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五十八章 長阪坡子龍救主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二十五章 絕袁紹力保兗州第七十六章 攻雒縣鳳雛殞命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零九章 戰東興丁奉奮威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八十九章 敗關羽長驅直入第三十六章 壅沂泗虓虎受縛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一一二章 廢曹芳司馬施暴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四十三章 袁公路窮途末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珠海市| 简阳市| 浪卡子县| 潢川县| 井陉县| 厦门市| 威远县| 鹿泉市| 遂川县| 福泉市| 维西| 肥乡县| 揭东县| 鄯善县| 乌审旗| 延寿县| 贵德县| 大宁县| 五台县| 曲沃县| 通道| 江阴市| 公安县| 贵德县| 郯城县| 含山县| 九台市| 出国| 贞丰县| 湘潭市| 临邑县| 芦溪县| 克什克腾旗| 维西| 武冈市| 昂仁县| 华安县| 方山县| 蓬安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