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

孫權拿下整個荊州,劉備實力大損,孫權便計劃下一步再拿下益州。即便拿不下,那也要先做一定的準備。

於是,孫權封劉璋爲益州牧,駐在秭歸。可是,沒多久,劉璋就去世了。

當初孫權還沒討伐關羽的時候,偏將軍全琮上書給孫權,獻上討伐關羽的計策。孫權唯恐謀事不密,泄露出去,就將全琮的書信偷偷壓下來,不給別人知道。

等擒獲關羽以後,孫權在公安置酒飲宴,對全琮說:“之前你給我出謀劃策,我雖然沒給你回覆,但是,今天大家能夠戰勝,也是你的功勞呀!”

孫權派去封賞呂蒙的使者還沒到,呂蒙就病倒了。孫權命人將呂蒙送到自己的行營旁邊,派人悉心照料。呂蒙一旦病情稍有惡化,孫權就難過得無以復加。

好幾次,孫權都想去親自見呂蒙一面,但又擔心打擾呂蒙養病。想了想,竟然在牆上打了個空孔,偷偷觀察。見呂蒙能多吃兩口飯,就開心地跟個孩子一樣。要是呂蒙少吃兩口他有擔心地夜不能寐。

過了一段時間,呂蒙身體好轉了不少,孫權下令慶賀。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是迴光返照。不久,呂蒙去世,年僅四十二歲。

孫權悲痛欲絕,遷三百戶百姓爲呂蒙守墓。

後來,孫權跟陸遜談及周瑜、魯肅、呂蒙的時候說道:“公瑾熊烈,膽略過人,最終能擊敗曹操,開拓荊州。子敬是公瑾推薦給孤的,初次見面,子敬就爲孤規劃帝王之業。後來曹操拿下荊州,揚言要率數十萬大軍順江而下,孤請諸將議事,沒有一個人敢吭聲,那些書生竟然都說要孤投降,唯有子敬勸孤召回公瑾,逆擊曹操。雖然後來子敬勸我借荊州給劉備,是他失算之處,但不以一眚掩大德。周公也說,求人不求備,所以,孤只記住他的長處,忘掉他的不足。子明年輕時,也僅僅是果敢有膽略而已。等年歲漸長,學問增長,計略出奇,僅次於公瑾。”

魏王曹操上表漢獻帝,封孫權爲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封南昌侯。孫權爲表感謝,派遣校尉樑寓入朝進貢,又將之前俘虜的魏將硃光等人放還。

孫權向曹操上書稱臣,說天命在曹家,勸曹操爲天子。曹操將書信給衆人看後說:“這小子是想把孤架在火爐上烤呀!”

這時候,侍中陳羣等人紛紛進言:“大王,漢朝氣數已盡,殿下的功德猶如巍巍高山,所以孫權纔來稱臣。現在殿下應該順應天意民心,登大寶,稱帝號,不用再疑慮了。”

曹操說道:“如果天命真的在曹家,我願意做周文王。”

曹操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不會廢漢自立。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孫要這麼做,他還是沒意見的。

風雲動盪的建安二十四年眨眼而過,魏黃初元年正月,曹操在洛陽去世。

鄢陵侯曹彰從長安來洛陽奔喪。一到洛陽,曹彰先問諫議大夫賈逵:“賈大夫,我父王璽綬何在?”

賈逵一看事情不對,兒子來奔喪,不先哭拜,反而先問璽綬何在,有問題。

賈逵也不回答曹彰的問題,正色喝問:“公子是來奔喪的嗎?”

曹彰見賈逵不正面回答自己璽綬在或不在,而是問自己是否來奔喪,就知道賈逵不好糊弄。只能回答:“父王晏駕,我當然是來奔喪的。”

賈逵義正辭嚴地說:“既然是來奔喪的,就先去祭拜魏王!”

曹彰祭拜完,繼續問:“現在能告訴父王璽綬何在嗎?”

賈逵一點兒都不怵:“國家有儲君,先王璽綬在哪兒,不是你應當知道的!”

“你!”

賈逵呵斥曹彰:“我怎樣?公子若是來奔喪,就做孝子應當做的。若是有非分之想,哼!”

賈逵只說了半句話,甩袖走人。此時,曹彰也明白過來了,自己父王身邊這些人,只會聽從於父王一人。哪怕父王已經不在了,他們也不會屈服於自己。於是,曹彰老老實實守靈,做一名孝子。

當時,魏太子曹丕在鄴城,聽說父王去世,哀聲慟哭。中庶子司馬孚(司馬懿的三弟)勸諫曹丕:“君王辭世,天下軍民皆仰賴殿下。爲今當務之急,是趕緊穩定家國,萬不可效仿普通百姓,做那愚孝之事。”

僅僅一日時間,所有準備全部做好,王后下令,命太子曹丕繼位爲魏王,大赦天下。不久,漢獻帝也派遣御史大夫華歆送來詔命,請太子繼承魏王爵位,授給丞相印、魏王魏王璽、綬,領冀州牧。

於是,改元延康。尊王后爲王太后。

左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等人上表稱:“讖緯中說,魏當取代漢朝,天下人都知道,還請大王順應天意。”

羣臣紛紛上書,請曹丕順應天意民心,登基稱帝,曹丕始終不許。

做不通曹丕的工作,大家開始做漢獻帝的工作,紛紛給漢獻帝上書,請漢獻帝禪讓帝位給魏王曹丕。

漢獻帝做了二三十年的傀儡,怎麼能看不清形勢呢。曹操一輩子沒有篡漢自立,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自己的兒子鋪墊。做了一輩子的傀儡,這一天終於來了。

在太廟哭了一通,漢獻帝終於下令,命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帶著璽綬詔冊等前往鄴城,禪讓帝位給曹丕。

之前羣臣上書請曹丕稱帝,曹丕不答應。是真的不答應嗎?當然不是,而是在等獻帝主動禪讓,這樣才名正言順。既然是做戲,那就得做全套,得學古人三辭三讓,才能接受。

獻帝先後派人跑了三趟,曹丕上書推辭了三次。當然,此處的三次,也可能是虛數,表示多次,前文已經分析過。最後,終於在繁陽築受禪臺,曹丕登臺拜受皇帝璽綬,稱皇帝。

曹丕稱帝,帶領羣臣祭祀天地,改元,大赦天下。封劉協爲山陽公,駐山陽,延續漢朝的香火,賜天子禮樂,封劉協的四個兒子爲列侯。

安排好劉協,曹丕追封自己的曹嵩爲太皇帝,追封父親曹操爲武皇帝,廟號太祖,尊稱自己母親王太后爲皇太后。

十二月,營造洛陽宮,不久,曹丕遷都洛陽。

當初劉備命劉封與孟達取上庸,之後二人一直駐守此地。然而,二人不和,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義子,時常欺辱孟達,二人經常因事爭吵。

有一次劉封見孟達麾下一支鼓吹樂隊挺不錯,就派人搶了過來。其實,劉封也不缺這些娛樂的玩意兒,就是想欺負孟達。

孟達見劉封如此無禮,既憤恨,但是,有不敢得罪劉備的乾兒子。於是,上書給劉備,向劉備辭別。之後,孟達率領麾下部曲四千餘家北投曹魏。

孟達長得挺帥,有禮有節,深的魏王曹丕喜愛。曹丕封孟達爲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經常與孟達一同乘車出行。

曹丕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爲新城,以孟達領新城太守,將西南之處的軍政要務全權委託給孟達。

行軍長史劉曄勸諫曹丕:“孟達此人茍且求活,先叛劉璋,又叛劉備,沒有感恩之心。現在新城與劉備、孫權兩家接壤,一旦事情有變,將生大患。”

曹丕不聽,派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孟達共同率兵攻打劉封。上庸太守申耽反叛劉封,投降曹魏。

孟達給劉封寫信勸降,說:“自古以來,忠臣孝子都難免遇難,更何況義子,算什麼呢?你與漢中王本就是路人而已,沒有血肉之親,現在你的位置太尷尬了。你常常是偏師,位置常常是在前面加個副字,爲什麼,因爲你不是親生的,人家防著你呢。漢中王稱王之後,就立親子阿斗爲太子,按理說你纔是長子呀,你問問軍中將士,誰不替你寒心。自古以來,因爲廢立之事,多少人無辜受戮,你在外面領兵,漢中王身邊沒有人進讒言嗎?一旦漢中王對你有所懷疑,你必身首異處。現在大軍已出發,你一旦丟城失地,漢中王必然藉機殺你。大魏皇帝剛剛受禪稱帝,正是用人之時,以你的才能,只要棄暗投明,保證讓你繼承羅侯的爵位,可祭祀祖宗香火,豈不強過給人做乾兒子?”

劉封不聽孟達的勸告,督軍守城,抗擊魏軍。可是,申耽都投降了,他弟弟申儀能跟劉封一條心嗎?果然,大軍一到,申儀也投降了,劉封成了孤家寡人。

連關羽都敗在了徐晃手上,劉封豈是對手。夏侯尚、徐晃、孟達率大軍攻城,很快,劉封兵敗,退還成都。

劉封到了成都,跪下向劉備請罪。劉備本就恨劉封不救關羽,現在又逼反孟達,丟了上庸,責備劉封:“你既然是我的兒子,爲何不能從大局出發?我處處招攬人才,你卻數次欺凌孟達,導致孟達降魏。當初雲長圍攻樊城、襄陽,多次派人請你和孟達自上庸出兵相助。而你們不聽從雲長之令,說上庸等處百姓尚未完全歸附,不可輕動。最終雲長兵敗,你難道沒有一點兒責任嗎?”

私下裡,諸葛亮對劉備說:“主公,劉封剛猛,在軍中頗得士卒愛戴。然而,太子年少,未有名聲,恐怕不是劉封的對手。日後一旦有變,還有誰能制服得了他呢?”

劉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自己已經六十來歲了,還能活幾天呢?可是劉禪年幼,一旦自己突然走了,劉禪肯定不是劉封的對手。於是,劉備問諸葛亮:“孔明以爲,該當如何?”

諸葛亮淡定地說:“唯有陳現在,將其除去,以絕後患。”

劉備沉吟了一下,傳令下去:“劉封不救關羽、逼反孟達、喪師失地,理應重罰。但念在父子一場,賜白綾一條,給留個全屍。”

劉封看著三尺白綾,嘆息道:“後悔沒有聽孟子度的話呀。”

孟子度就是孟達,本來字子敬,因爲劉備的叔叔叫劉敬,爲了避諱,改爲子度。

劉封自殺後,劉備爲之痛哭流涕。不知是真的在哭兒子呢,還是在做出仁慈的樣子給人看呢,筆者也不得而知。

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零八章 山陵崩孫權病逝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六章 求賢才三顧茅廬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三十六章 壅沂泗虓虎受縛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八十四章 斬秒才寶刀未老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一零九章 戰東興丁奉奮威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一零七章 誅曹爽司馬掌朝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四十五章 斬車胄又霸徐州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一百章 明是非廢黜李平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四十七章 信讒言兵發黎陽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六十四章 用火攻黃蓋詐降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二十三章 程仲德智保三城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五十九章 奔江南結好孫氏第十章 傳孝名復起入仕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十一章 失高唐往投老友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五十章 劉景升作壁上觀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三十四章 屠彭城呂布喪膽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四十三章 袁公路窮途末路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九十五章 平南中七擒孟獲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九十三章 戰夷陵陸遜忍辱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三十八章 劉玄德與謀曹賊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三十章 輕忠義呂布信讒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四十九章 離曹營兄弟相聚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
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一零八章 山陵崩孫權病逝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六章 求賢才三顧茅廬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三十六章 壅沂泗虓虎受縛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八十四章 斬秒才寶刀未老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一零九章 戰東興丁奉奮威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一零七章 誅曹爽司馬掌朝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四十五章 斬車胄又霸徐州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一百章 明是非廢黜李平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四十七章 信讒言兵發黎陽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六十三章 謀抗曹周瑜掛帥第六十四章 用火攻黃蓋詐降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二十三章 程仲德智保三城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一一四章 姜伯約一心北伐第五十九章 奔江南結好孫氏第十章 傳孝名復起入仕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十一章 失高唐往投老友第五章 賊軍至勇爭先鋒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五十章 劉景升作壁上觀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三十四章 屠彭城呂布喪膽第七十章 薦賢才周郎殞命第四十三章 袁公路窮途末路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九十五章 平南中七擒孟獲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二十七章 張翼德丟失徐州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九十三章 戰夷陵陸遜忍辱第七十二章 獻益州先主入蜀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三十八章 劉玄德與謀曹賊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三十章 輕忠義呂布信讒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四十九章 離曹營兄弟相聚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三十二章 失小沛先主歸曹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一一七章 大軍出鍾會伐蜀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三十一章 絕袁術陳珪用計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六十七章 絕曹公益州親劉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一一一章 失民心元遜身死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西充县| 齐河县| 焦作市| 安达市| 团风县| 木兰县| 长子县| 墨竹工卡县| 盐池县| 光泽县| 澄城县| 永胜县| 团风县| 南澳县| 巍山| 临沂市| 湟源县| 江阴市| 宁海县| 抚州市| 溆浦县| 韩城市| 松潘县| 云龙县| 五华县| 册亨县| 正安县| 武威市| 丰顺县| 汝城县| 会昌县| 万安县| 华亭县| 深水埗区| 丹东市| 贺州市| 公主岭市| 福海县| 金寨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