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攻打曹仁之際,孫權親自率軍圍攻合肥,命張昭率軍攻九江當塗縣。計劃數路大軍齊發,使曹軍無法應對。
張昭一介儒生,本不擅長征戰,一個小小的當塗縣,怎麼都攻不下來。
孫權在合肥也是久攻不下,心下煩躁。聽說曹操親率大軍已至譙郡,孫權決定,趁曹操大軍到來之前,親自率輕騎衝擊敵軍陣營,爭取一鼓作氣拿下合肥。
長史張紘勸諫說:“現在麾下士氣旺盛,軍容整肅,哪裡用得到你做主公的前往衝擊敵陣。就算能斬將蹇旗,威震敵軍,那也是偏將的任務,不是你主將的任務。希望將軍你能抑制自己的勇武,而心內懷霸王之計。”
孫權聽了張紘的勸諫,便打消了親自突擊的念頭。
曹操派張喜率軍去合肥解圍,可是,過了好久還是沒到。城中將士支撐困難,援兵久而不至。揚州別駕蔣濟偷偷向揚州刺史獻計,對外宣稱已經接到張喜的密報,四萬鐵騎已經到了雩婁,馬上就到合肥了。
刺史派遣主簿出城前往雩婁方向迎接援軍。主簿出城後,派出三隊信使,假裝是張喜派來給合肥送信的。一隊衝進合肥城,另兩隊假裝失手被吳軍擒獲。
孫權看到得來的書信,信以爲真。權衡再三,覺得援軍到來之前,無法攻破合肥。於是,燒燬器械、營寨,退回江東。
自赤壁一戰失利,曹操異常佩服周瑜。便悄悄派遣一名有名的說客,九江蔣幹,前往勸降周瑜。
蔣幹本是口才出衆,在江淮地區無人能敵,且跟周瑜有同鄉之誼。
蔣幹脫去官服,穿上一身布衣,頭上裹著葛巾,自稱是經過江陵,前來探望老鄉。
周瑜聽說蔣幹來訪,親自出門迎接。對蔣幹說:“子翼遠來,不辭江湖之苦、舟車勞頓,難道是給曹操當說客的?”
一下被人家道明來意,蔣幹只覺得好尷尬。哪裡有地縫,給我鑽一鑽。
周瑜看到蔣幹尷尬的表情,也就確認了自己的猜測。便請蔣幹入營,帶著參觀自己的倉庫軍資,器械兵刃。
看完了物資倉庫,便大開宴席,請衆將作陪。觥籌交錯,你來我往,周瑜又趁機向蔣幹炫耀了自己的金銀珠寶、玉器古玩等等。
“子翼,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遇到明主,既有君臣之義,又有骨肉親情(周瑜與孫策分別去了小喬和大喬,是爲連襟),主公對我言聽計從,我與主公福禍與共。縱使蘇秦、張儀復生,你覺得他們能說得動我嗎?”
蔣幹知道自己無法勸說周瑜,只是笑笑,也沒說話,低頭繼續飲酒。
回到許都,蔣幹向曹操彙報:“周郎雅量高致,不是用言語、官爵就能打動的。”
由於益州劉璋闇弱無能,周瑜、甘寧勸孫權西取巴蜀,北收漢中。孫權便派人去諮詢劉備,聲稱共同起兵,謀取巴蜀。
有人爲劉備分析:“不用理會東吳,他們想要取巴蜀,我們就跟他們一起去。就算打下了益州之地,難道他們能隔著荊州去治理益州嗎?最後益州還是得歸我們所有。”
荊州主簿殷觀進諫說:“如果我們派大軍和東吳一起去進攻益州,一旦前方還沒打下益州,後方水晶又被江東給偷了,那我們將進退兩難,大事去矣。我們現在表面上贊同他們去伐蜀,但是,說我們剛拿下郡縣,根基不穩,不能一起興兵。如此,東吳必不敢獨自去伐蜀,最後巴蜀之地還是歸我們所有。”
劉備採用殷觀的計策,給孫權回信:“我與劉璋同爲漢室宗親,應當共同匡扶漢室。現在劉璋雖然無能,得罪了大舅哥,但是,還請大舅哥大人有大量,寬宥了他。如果大舅哥執意要伐蜀,我劉備既不能幫你攻打同宗,又不能幫同宗攻打你,兩面爲難,只能披髮入山林,從此歸隱。”
孫權果然中計,不再說共同伐蜀的事情,劉備升殷觀爲荊州別家從事。
周瑜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孫權伐蜀的命令下達。心中納悶,說的好好的,怎麼就沒消息了呢?
周瑜親自去見孫權,對孫權說:“現在曹軍新敗,元氣還沒恢復,我們正應該趁他養傷的時候趕緊發展實力。希望將軍允許我和奮威將軍(孫堅的侄子孫瑜,當時爲奮威將軍,丹陽太守。)一起出兵,滅劉璋,收張魯。一旦成功,北與馬超結盟,我還軍襄陽,將軍出兵合肥,數路大軍齊發,天下大事一舉而定。”
孫權聽完周瑜陳述,允許伐蜀。周瑜立即回江陵準備,但是,還沒到江陵,半路上就病了。再加上之前中箭,受傷頗重,一直都沒能痊癒,現在竟然一病不起。
周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臨終前給孫權上書:“人生數十年,長短都是命中註定,唯一的遺憾就是一生襟抱未曾開。現在天下紛擾,曹操在北方,依然強盛,劉備在臥榻之側,有養虎之患。願將軍能夠先凡事三思而行,先想到創業艱辛,再考慮享樂。現在邊境戰事不休,需要良將鎮守,魯肅智慧謀略都足以勝任,並且忠心耿耿,遇事謹慎,可以代替我。如果我的遺言能被採納,將死而無憾了。”
不久,周瑜病死巴丘。孫權任命魯肅爲奮武校尉,統率周瑜麾下四千餘衆。任命程普領南郡太守。
噩耗傳來,孫權爲之哀慟,對人說:“公瑾有王佐之才,現在忽然離去,我以後還能倚靠誰呢?”
孫權親自率人前往蕪湖迎接周瑜的靈柩,請人好好安葬。
周瑜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孫權爲自己的長子孫登聘娶周瑜的女兒,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周瑜的長子周循,任命周循爲騎都尉,選孫氏家族中的女子嫁給周瑜的次子周胤。
周瑜年輕的時候,與孫策友好,後來既是主從,又是連襟,太夫人讓孫權把周瑜當做兄長。等孫權做了江東之主,諸將都不怎麼在乎禮節,唯獨周瑜禮儀周到。
程普因爲自己年長,向來看不起年輕的周瑜,認爲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好幾次程普都當年侮辱周瑜,但是周瑜始終不與計較。直到江陵大戰,周瑜帶傷指揮,鼓舞士氣,程普對周瑜徹底佩服。從此以後,經常對人說:“跟周郎交往,就像喝了美酒一樣,不知不覺便醉了。”
周瑜年輕時精通音律,長相俊美,江東有歌謠“曲有誤,周郎顧。”
唐朝李端作《聽箏》一詩,對此有描述: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