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身陷許都,度日如年。既擔心蕫承等人事發,牽連自己,又發愁如何逃出許都,一展抱負。
這一日,劉備正在與衆人商議,如何尋覓時機。突然收到消息,公孫瓚兵敗死了。劉備一出道就跟著公孫瓚混了,一直把公孫瓚當成自己的老大哥。公孫瓚一直兵強馬壯,可現在怎麼說死就死了呢?只能說,劉備在徐州這幾年太憋屈了,忙得顧不上外界的消息。來了許都又太閉塞了,沒人給他傳遞消息。
至於公孫瓚的死因,那是小孩兒沒娘,說來話長,還得慢慢道來。
當初公孫瓚派遣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領一千多騎兵去拜訪袁術,與袁術聯盟。袁術便安排公孫越隨孫堅一起攻打袁紹的部將周昕。結果,公孫越中流矢死了,公孫瓚就認爲是袁紹害死了自己的堂弟,遷怒於袁紹。於是屯兵槃河,想要報復袁紹。弢箭倒認爲,公孫瓚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名正言順地攻打袁紹的藉口。
當時袁紹剛拿下冀州,人心不穩。冀州軍民聽說公孫瓚來了,紛紛反叛袁紹,響應公孫瓚。
袁紹心中恐懼,就把自己的勃海太守印送給了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並派公孫範去渤海上任,想要以此來結納公孫瓚。公孫範到任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徵渤海青壯入伍,同公孫瓚一起攻打袁紹。
公孫瓚看冀州郡縣紛紛舉兵響應自己,心裡自得不已。於是,封自己麾下大將嚴綱爲冀州牧,田楷爲青州牧,單經爲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當年,劉備就是搭了公孫瓚的順風車,逐步崛起的。
初平三年,袁紹屯兵在廣川縣,與公孫瓚在界橋南邊二十里處開戰。公孫瓚當時有三萬精兵,袁紹兵少,便命大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在兩邊佈下強弩千張。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馬出戰。麴義命令士兵不得妄動,等公孫瓚軍走到十步前,亂箭齊發,公孫瓚大敗。袁紹軍生擒了大將嚴綱,並將其斬首。
麴義率軍直追到界橋,公孫瓚率兵反身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在縣城東南另外築起一座小城,在小城中自守。因爲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
袁紹派部將崔鉅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管轄的故安縣,糧草用盡了,都沒能攻下,於是率軍南歸。不料,公孫瓚竟然率大軍尾隨,在巨馬水追上崔鉅業,斬殺七八千人。 公孫瓚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本來公孫瓚實力強過袁紹,經過數場大戰,雙方漸漸勢均力敵。
田楷佔領青州平原、齊國等地,與袁紹軍連續作戰兩年,互有勝負。雙方軍糧用盡,士卒疲憊,都沒了作戰的心思,便開始搶掠百姓。
袁紹派長子袁譚做青州刺史,率軍與田楷繼續作戰。田楷不敵,敗退而走。
公孫瓚的鄰居劉虞,向來寬厚,治理百姓以安撫爲主,看不慣公孫瓚掠奪百姓的行爲,於是興兵攻打公孫瓚。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爲與公孫瓚同姓交情深厚。一聽說劉虞這次來真的,要殺了公孫瓚,便趁夜跑到公孫瓚營中,告知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軍隊都駐紮在外面,手下只有幾百人,很容易被攻破。可是,劉虞這書呆子,明知道自己麾下士卒不如公孫瓚的士卒戰鬥力強,卻還下了各種不準騷擾百姓、毀壞民居等禁令,導致公孫瓚逃脫。
公孫瓚召集數百精銳士卒,反身衝鋒,直接就擊潰了劉虞大軍。劉虞率人逃到居庸縣。公孫瓚召集軍隊,僅用三天便攻下居庸縣,擒獲劉虞及其妻子。
正好獻帝的使者段訓來到幽州,給劉虞增加封地,督統六州軍事。升遷公孫瓚爲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圖謀想要稱帝,逼迫段訓將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全部斬殺。
段訓看著公孫瓚,心裡一萬匹羊駝奔騰而過:“老子是來傳旨,給劉虞加官進爵的。你卻讓老子殺了劉虞,揹負不義之名。這都是什麼事呀。”
段訓本不願意殺害劉虞,可是,又不敢違抗公孫瓚。朝廷都是風雨飄搖的狀態,他這個天使根本沒有全力來壓公孫瓚。
公孫瓚大怒:“初平二年,董卓劫持天子,他劉虞不思營救,卻與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等人密謀,想要自己稱帝。若不是我公孫瓚在幽州,恐怕你現在要管他劉虞叫陛下了吧?”
段訓唯唯諾諾不敢回答。
公孫瓚繼續發飆:“他劉虞看稱帝不成,便又生一計,想要領尚書事,爲關東諸將加官進爵,爲拉攏關東諸侯,再爲稱帝做準備。還不是我姓公孫的在旁邊在旁邊阻止。像這種亂臣賊子,當人人得而誅之。你猶豫來猶豫去,莫非也參與其中了不成?”
段訓懼於公孫瓚的淫威,無奈,以天使的名義將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全部斬殺。公孫瓚命人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在途中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劫走並安葬。
至於公孫瓚誣陷劉虞稱帝,其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初平二年,年幼的皇帝被董卓控制,當時的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共同商議,立漢室宗親劉虞爲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方便給衆人加官進爵,劉虞再次拒絕。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逐漸驕奢淫逸,越來越不恤百姓,只記得別人的過錯,忘記別人的好,睚眥必報。
之前,公孫瓚曾聽到有童謠說:“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瓚便認爲童謠中正應易京,乃是龍興之地,於是將自己的總部遷往易京。公孫瓚在已經大興土木,建設營盤、高樓,臨易水,直通遼海。
公孫瓚殺了劉虞,心中猛烈之志大增,想要以幽州突騎爲資本,做一番大事業。可是,他卻沒注意到,在背地裡,有無數雙眼睛正在盯著他,等待時機,向他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