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夷陵一役,曹軍損失慘重。兩方形勢逆轉,周瑜直接率軍渡江,屯駐北岸,與曹仁展開拉鋸戰。
劉備、孫權二人這時候剛合作打完曹操,正處在蜜月期,關係甜蜜,如膠似漆,好似蜜裡調油。既然這麼好的關係,肯定得互相照應呀。
目前孫權只是討虜將軍,一個雜號將軍,實在不體面。自己這麼小的官職,怎麼給麾下衆將封官呢?劉備看出來這一點,便上表朝廷,請孫權暫代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孫權的地盤江東六郡屬揚州管轄,劉備沒有請孫權領揚州牧,而是領徐州牧,好像有點兒亂彈琴。其實,這正是那些梟雄的眼光獨到之處。因爲孫權領了徐州牧,那以後北伐曹操時,孫權出兵取徐州,就順理成章了。
曹操退回北方,周瑜忙著攻打曹仁。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劉備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發展機會。
劉備先是上表朝廷,使劉琦繼承劉表的家業,領荊州刺史。說是上表朝廷,剛跟朝廷代表曹操幹完架,這會兒又上表朝廷,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大家都明白怎麼回事,不過,朝廷最後的臉面還是要留的。
漢代荊州有七個郡國,江北有南陽郡,當時歸曹操管轄;江夏郡,當時歸孫權管轄;南郡,當時周瑜、曹仁正在此地大戰。江南有四郡國,長沙、武陵、零陵、桂陽,本屬荊州牧劉表管轄,劉琮投降後,四郡國也歸屬曹操麾下。(長沙國已不再設國相,而設太守,可能當時已經除國爲郡了。)
這麼算下來,劉備除了現在屯軍之處油江口(後改名公安),還是沒有立足之地。
江北是曹仁和周瑜征戰,自己插不進手了。東方是孫權的地盤,劉備沒法下手。西邊益州民殷國富,劉備當時也不具備取益州的條件。唯有南方四郡,理論上歸曹操,孫權又暫時夠不著,自己正好下手。
於是,劉備興兵南下。武陵太守金璇、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等聽聞劉備南下,頓時全部舉城投降了。
不投降還等什麼呢?曹操遠在北方,鞭長莫及。劉備有梟雄之姿,曹操都被打跑了,自己能抵抗幾天呢?好死不如賴活著,狗命要緊。
韓玄投降後,劉備收下一名大將——南陽黃忠,黃漢升。
黃忠本是劉表麾下中郎將,武藝高強,老當益壯,與劉表的侄子劉磐共同駐守長沙攸縣。曹操定荊州後,雖然聽說了黃忠之名,但是並未見到本人,也不知道黃忠的能力。隨隨便便給了個暫代裨將軍,安撫一下,仍駐守攸縣,歸韓玄統領。等韓玄投降,劉備發現了黃忠能力超羣,於是加以重用。
劉備拿下荊南四郡,自己駐守公安,威名日顯,廬江雷緒率領部曲一萬多口子來降。
你說巧不巧,正在劉備名聲威望日漸上升的時候,劉琦死了。以前劉表麾下文武,沒有隨曹操去北方的,紛紛前來投靠劉備,並且勸劉備更上一層樓。
劉備既然上表讓孫權做了車騎將軍、徐州牧,來而不往非禮也,孫權也趁機上表,讓劉備領荊州牧。
劉備在衆人的推舉下,實在是覺得卻之不恭,便自稱荊州牧,治所定在公安。
都說,茍富貴,勿相忘,劉備作了荊州之主(雖然只是大半個荊州,那也不得了啦。),自然不會忘了麾下共同流血流汗的老兄弟。拜關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軍江北。以張飛爲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以偏將軍趙雲爲桂陽太守。以軍師中郎將諸葛亮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充實軍資。
前文說到,漢代荊州只有七個郡,怎麼關羽作了襄陽太守,張飛作了宜都太守?這兩個郡是哪兒來的?其實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戰亂年代,誰還管什麼朝廷的規定。劉備不過是將自己麾下地盤隨便劃分,多分出幾個郡,便與給麾下升官晉爵而已。就像之前孫策拿下江東,將豫章郡分爲兩部分給自己的兩個兄弟做太守是一個道理。
當初曹操平定荊州的時候,益州牧劉璋覺得,等曹操再平定了江東,估計下一個就該收拾自己了。
劉璋雖然沒什麼本事,連個漢中都搞不定,不過也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吃幾碗飯,還是清楚的。與其等曹操來收拾自己,不如自己主動點兒,直接獻身吧。便派遣益州別駕張鬆前往荊州面見曹操,表示臣服朝廷。
當時曹操已經收服了劉琮及荊州世家大族,把劉備趕到東邊去了,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就沒搭理張鬆。
別看張鬆個子短小,但是胸懷錦繡。見曹操不搭理自己,瞧不上自己,張鬆便去拜訪楊修,楊德祖。想通過走後門,讓楊修幫忙說說好話。
楊修乃是太尉楊彪之子,出身簪纓之家,楊家也是四世三公,天下聞名。楊修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自小收到良好的教育,文采斐然,學識淵博。
楊修見到張鬆,便被他的才華吸引了。一番交談之後,楊修去見曹操,希望曹操徵辟張鬆,可以爲接下來的平定益州打下基礎。
曹操整日自矜功伐,根本聽不進任何建言。張鬆從來就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從此對曹操心懷怨恨。
等張鬆回到益州,赤壁之戰也結束了,張鬆心裡那叫一個爽呀。對劉璋說:“曹操對外稱漢相,實則爲漢賊,且沒有容人之量,不可倚靠。一旦投靠曹操,下場就像那劉琮一樣,被遷徙的人生地不熟的青州,還不是任人捏扁搓圓。”
劉璋本來就沒什麼本事,也沒什麼主見。聽張鬆這麼說,一下子沒了主意,就問張鬆:“那別駕之意,我們該如何自處?”
張鬆捻著鬍鬚說:“將軍,我觀天下英雄,唯有左將軍劉玄德最爲仁慈,深受士民愛戴。且左將軍戎馬一生,士卒善戰,不如與其結盟。如此,東方邊界安定,我們便可騰出手一心對付漢中米賊。”
劉璋覺得張鬆言之有理,決定斷絕與曹操的往來,轉而與劉備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