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

曹魏太和三年,蜀漢建興七年。

初春,諸葛亮派遣大將陳式率軍前往進攻武都、陰平二郡。

大將魏延看自己又被閒置,忍不住再次向諸葛亮請命:“丞相,末將有言。”

諸葛亮怎麼能不知道魏延想說什麼呢,但魏延一直高傲,諸葛亮也給他面子。說:“文長請講。”

“請丞相給我一萬兵馬,我從子午谷北上,與大軍在潼關相會。如此,不需苦戰,便能完全拿下長安以西。”魏延朗聲道。

諸葛亮直接就否決了:“文長,你能想到當年韓信的策略,屬實不錯。只是,此計太過兇險,不可取。”

魏延忍不住直接跟諸葛亮剛上了:“丞相爲何如此膽怯呀!”

諸葛亮勸導魏延:“文長,不是我膽怯,而是我們現在的實力實在與曹魏相差太大。我們沒有賭的資本,賭贏了最好,一旦稍微行差踏錯,大事去矣。到那時候,我們如何去面見先帝的在天之靈呀?”

魏延見自己的計策又被否定,氣得直接轉身出了帥帳。私下裡跟人說:“唉,丞相智謀超羣,奈何太過謹慎。我這一身膽氣、才能,什麼時候有機會施展一下呀?好懷念先帝呀,當年我只是一名小將,先帝就敢用我守漢中。可是。現在我已成長到能擔當大任的時候了,卻屢屢被否定。”

陳式出兵不久,曹魏陣營的雍州刺史郭淮便得到消息,率軍前往營救二郡。

陳式與郭淮兩軍對壘,諸葛亮擔心陳式有失,率大軍到建威,準備襲擊郭淮。

郭淮與陳式還沒分出勝負,見諸葛亮又親率大軍前來,心中合計了良久,覺得自己不是對手。與其讓將士們白白送死,不如暫且退兵,保存實力。

郭淮一退,諸葛亮輕輕鬆鬆拿下武都、陰平二郡。

得知諸葛亮在前線開疆拓土,後主劉禪大喜。下詔嘉獎前方將士,令諸葛亮官復原職,繼續任丞相。

自第一次北伐後,趙雲便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看著趙雲滿面皺紋,鬚髮盡白,諸葛亮心中不忍,命人將趙雲護送回成都養病。

被病魔折磨了將近一年,趙雲終於撒手人寰。長子趙統繼承其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任牙門將,隨姜維在沓中,後來臨陣戰死。

對於曾經救過自己兩次的大將,劉禪還是非常敬重的,追諡趙雲爲順平侯。劉禪曾不止一次滿面自豪地跟人說:“想當年在長阪坡,我與子龍將軍在百萬曹軍中殺得七進七出。唉,好懷念啊,那時候我倆真猛!”(笑談)

夏季四月,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吳王孫權在武昌即位稱帝了。

孫權稱帝,改元黃龍,置百官,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追封兄長孫策爲長沙桓王。封長子孫登爲皇太子,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爲吳侯。

孫權召集百官,賜宴羣臣。酒席間,孫權對大家說:“昔年,魯子敬曾說,等到有一天我終能坐到這個位置,真是有遠見呀!”

孫權又問羣臣:“寡人能有今日,諸君以爲誰的功勞最大?”

“陛下,臣以爲周瑜輔佐長沙桓王定下江東格局,功勞最大。”

“赤壁大戰,擊退曹公,周公瑾功不可沒。”

“呂子明一戰定荊州,功勞不可謂小。”

“陸伯言擊敗劉備,功勞也是不小的。”

最終,孫權下了定論:“公瑾輔佐長沙桓王定下江東格局,又在赤壁擊退曹公,於襄陽大敗曹仁,功勞最大。”

孫權下了定論,大家也不再爭論了。綏遠將軍張昭舉著笏板,正準備唱讚歌,稱讚孫權。卻見孫權笑著對他說:“如果當初聽從了張公的話,現在寡人不知道在哪兒要飯呢吧?”

張昭本來準備著笑臉去恭維孫權呢,結果兜頭這麼一句,把張昭慚愧的,跪在地上,汗流浹背。

以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爲太子左輔,張休爲右弼,顧譚爲輔正、陳表爲翼正都尉,而謝景、範懼、羊慎等皆爲賓客。從此,東宮人才濟濟。

太子命侍中胡綜作《賓友目》,稱諸葛恪英才卓越,超逾倫匹,顧譚精識時機,謝景能言善辯,範懼學問精深。

羊道私下對人說:“諸葛恪才疏學淺,顧譚見識淺薄,謝景浮躁,範懼狹隘。”

後來,這話竟然傳到了諸葛恪耳中,諸葛恪從此憎惡羊道。再後來,這四人全部身敗名裂,跟羊道所說不差。

孫權派人將自己稱帝的消息告訴自己的盟友蜀漢,跟蜀漢商量,二帝並尊。

蜀漢這邊,文武百官皆不同意,認爲二帝並尊名不正言不順,再與吳結盟就沒有什麼利益了,不如直接斷絕結盟。

後主劉禪感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不敢草率決定,派人前往漢中,請丞相諸葛亮拿主意。

諸葛亮給後主上書,說:“孫權想稱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先帝難道不知道嗎?之所以一直跟東吳結盟,不過是爲了互爲脣齒,共抗曹魏。如果我們斷絕往來,必然與東吳結仇。到時候,我們又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守東吳。兵力本就捉襟見肘,再分出去還怎麼北伐呢?我們現在要做到是,團結東吳,共同對付曹魏。待北伐成功之後,再考慮東吳的事。”

於是,後主劉禪派遣衛尉陳震出使東吳,祝賀吳王登基爲帝。兩家再次訂下盟約,親上加親,好上加好。

爲了兩家永遠相親相愛,乾脆,直接在盟會上把魏國給分了吧。將天下一分爲二,偏東邊青州、徐州、豫州、兗州歸屬東吳,偏西邊的幷州、涼州、冀州以及兗州歸屬蜀漢。至於中間的司隸,以函谷關爲界,西邊是蜀漢的,東邊是東吳的。兩國各任命刺史、州牧等官員、遙領各州。

九月,孫權遷都建業,留太子孫登及尚書等官在武昌。命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並掌管荊州及豫章等地政事,都督軍事。

漢中這邊,諸葛亮將大營遷徙到南山下面的原上,在沔水背面築漢城,在城固築樂城。

曹魏太和四年,蜀漢建興八年,東吳黃龍二年。

魏國大司馬曹真向曹睿上表,稱:“諸葛亮屢屢興兵,犯我疆界,與其坐等捱打,不如主動主機。臣請從斜谷出兵,數路大軍齊發,定能大敗諸葛亮。”

曹睿同意曹真的建議,下詔,命大將軍司馬懿從西城沿漢水而上,與曹真在漢中匯合。又命其餘諸將或者從子午谷入漢中,或從武威發兵,共同討伐蜀漢。

司空陳羣上書勸諫曹睿:“陛下,當年太祖皇帝到陽平關討伐張魯的時候,事先準備了無數的豆、麥等物資,以充作軍糧。可是,一個小小的張魯還沒攻下來,軍糧就已經難以爲繼了。現在根本沒準備那麼多糧草,且斜谷道路險阻,轉運糧草肯定容易被敵軍劫掠。多留兵守護糧草,則前方戰力不足,少留兵則危險。望陛下深思熟慮。”

曹睿聽從陳羣的建議,不再令大軍共討蜀漢。曹真不死心,繼續上表,稱要從子午谷進軍漢中。陳羣又向曹睿進諫,並就軍事用度方面獻計獻策。曹睿將陳羣的計策送給曹真,曹真便率軍出發,依計而行。

諸葛亮聽說魏兵大舉來犯,急召衆將商議。

衆將紛紛表示:“我大軍常年駐守漢中,就是爲了北伐。現在我們還沒顧上發兵,他們倒先來送死了。”

“斜谷、子午谷哪一條路好走?正好,他們遠來疲敝,我們以逸待勞。”

“當然要以逸待勞,將他們全部堵死在山溝裡,然後我們的大軍直接入長安,一路暢通無阻,哈哈哈。。。”

“曹真可真是天真,他以爲自己是誰呀。想當年曹操親自來到陽平關,不還是被先帝給打的滿地找牙。”

“還滿地找牙呢,都是輕的。那號稱虎步關右的夏侯淵還不是被黃老將軍給斬於馬下。”

諸葛亮看麾下士氣高昂,軍心可用,便率軍駐紮在成固赤阪,等待敵軍到來。同時,派人召李嚴率領兩萬人速來漢中助戰。

爲了讓李嚴全心全意來漢中,諸葛亮還上表後主,請封李嚴的兒子李豐爲江州都督,都督江州軍事。待李嚴出發後,李豐全權負責江州之事。

曹真剛一出發,天下大雨,連月不開,棧道斷絕。曹魏這變太尉華歆、少府楊阜、散騎常侍王肅等人紛紛上書曹睿,認爲天降大雨,行軍不便,運輸物資糧草更是難上加難,請求罷兵。

前方也傳來消息,曹真出發半個月,所攜帶的糧草已經消耗了一半。棧道斷絕,道路不通,大部分士卒都在忙著修橋補路。

爲了避免被漢軍所趁,曹睿於九月下詔,命曹真班師。

諸葛亮以蔣琬爲丞相府長史,總理丞相府事宜。諸葛亮常年在漢中,蔣琬足糧足兵供應,從不匱乏,就像當年諸葛亮自己爲劉備鎮守成都一樣。

諸葛亮常蔣琬說:“公琰呀,你爲人忠心正直,當與我共同輔佐主上,共興大業。”

第一一六章 懼宦官姜維出逃第八十六章 逐曹公漢中稱王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一零八章 山陵崩孫權病逝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一零四章 曹睿崩曹爽輔政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一章 樓桑村小兒奇語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十九章 殺丁原呂布認爹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三十八章 劉玄德與謀曹賊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一章 樓桑村小兒奇語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六十二章 魯子敬力主抗曹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五十二章 迎許攸孟德跣足第七十一章 請援手劉璋昏聵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七十七章 收馬超劉璋獻降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一零七章 誅曹爽司馬掌朝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九十六章 駐漢中孔明北伐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八十四章 斬秒才寶刀未老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十九章 殺丁原呂布認爹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八十三章 擔重任呂蒙示弱第五十八章 長阪坡子龍救主第七十七章 收馬超劉璋獻降第九十六章 駐漢中孔明北伐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七十六章 攻雒縣鳳雛殞命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三十九章 誣忠良斬殺劉虞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一一六章 懼宦官姜維出逃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一零三章 窩裡鬥楊魏爭權第五十六章 求賢才三顧茅廬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十章 傳孝名復起入仕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一百章 明是非廢黜李平第一零五章 欲立威兵敗興勢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六章 斬黃巾英雄立功第三章 聞黃巾謀舉義兵
第一一六章 懼宦官姜維出逃第八十六章 逐曹公漢中稱王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一零八章 山陵崩孫權病逝第四十章 救公孫張燕出兵第一零四章 曹睿崩曹爽輔政第三十七章 蕫車騎受衣帶詔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八十七章 淹七軍威震華夏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二十四章 保水晶曹操回城第一章 樓桑村小兒奇語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八章 平賊寇二次入仕第五十七章 劉表亡荊州降曹第五十一章 戰官渡袁曹對峙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十七章 迎先主糜竺獻計第十九章 殺丁原呂布認爹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八十章 爭荊州孫劉生隙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三十八章 劉玄德與謀曹賊第二十八章 迎天子曹操都許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一章 樓桑村小兒奇語第四十四章 出許都龍歸大海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九十一章 受禪臺曹丕踐祚第十二章 拒袁紹試守平原第六十二章 魯子敬力主抗曹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五十二章 迎許攸孟德跣足第七十一章 請援手劉璋昏聵第七章 鞭督郵亡命江湖第七十五章 起刀兵二劉反目第九十八章 再北伐斬殺王雙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七十七章 收馬超劉璋獻降第八十八章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六十九章 困潛龍公瑾用計第六十一章 孫氏興克定江東第五十三章 焚烏巢袁紹敗北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九章 丁母憂辭歸桑梓第七十四章 入益州收攏人心第一零七章 誅曹爽司馬掌朝第一零二章 五丈原諸葛殯天第二十二章 陳公臺叛曹迎呂第九十六章 駐漢中孔明北伐第一一五章 淮南亂姜維黷武第四十八章 斬顏良白馬解圍第八十四章 斬秒才寶刀未老第七十九章 兄弟會孔明得子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十九章 殺丁原呂布認爹第一一零章 信降將費禕遇刺第九十四章 燒連營退守白帝第八十一章 分荊州孫劉和好第八十三章 擔重任呂蒙示弱第五十八章 長阪坡子龍救主第七十七章 收馬超劉璋獻降第九十六章 駐漢中孔明北伐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十三章 巧設計子義搬兵第五十五章 劉先主伏兵博望第七十六章 攻雒縣鳳雛殞命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六十五章 逐曹公火燒赤壁第一零六章 謀曹爽司馬裝病第九十章 失荊州武聖隕落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三十九章 誣忠良斬殺劉虞第七十三章 再救主趙雲截江第八十二章 破漢中張魯降曹第一一六章 懼宦官姜維出逃第十八章 陶謙死玄德入徐第一零三章 窩裡鬥楊魏爭權第五十六章 求賢才三顧茅廬第五十四章 袁紹亡二子相爭第六十六章 獻奇謀國士克己第二十六章 破呂布收復失地第十五章 收民心舉兵抗袁第二十一章 呂奉先立功遭忌第一一三章 戰洮西大破魏軍第十章 傳孝名復起入仕第四十二章 論英雄聞雷失箸第十六章 報父仇曹操東征第一百章 明是非廢黜李平第一零五章 欲立威兵敗興勢第九十九章 賀東吳二帝並尊第六章 斬黃巾英雄立功第三章 聞黃巾謀舉義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青川县| 濮阳市| 营山县| 平乡县| 鹰潭市| 石棉县| 阜康市| 靖安县| 荔波县| 夏津县| 刚察县| 新密市| 富阳市| 玛多县| 吉安县| 遂平县| 环江| 咸宁市| 嵩明县| 左贡县| 左权县| 乌审旗| 菏泽市| 正阳县| 萝北县| 石台县| 屏南县| 呼和浩特市| 通化县| 白河县| 辉南县| 普陀区| 姚安县| 舒城县| 府谷县| 营山县| 白河县| 武清区| 东台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