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袁紹、袁術兄弟舉兵討伐董卓,袁紹爲盟主,董卓心中憤恨,便殺了二人的叔父袁隗泄恨。而今呂布親手殺了董卓,以爲自己爲袁家報了血海深仇,逃出長安後便奔袁術這邊來了,想要施恩求報。
袁術覺得呂布殺董卓完全是出於自保,而不是心甘情願爲袁家報仇。並且,呂布先殺丁原,後殺乾爹董卓,不是什麼好玩意兒,完全就是一個反覆小人。於是,就拒絕接納呂布。袁術平時各種做法不招人待見,被評爲“冢中枯骨”,這次看人的眼光倒還是不錯的,幸好沒接受呂布這頭餓狼,不然誰知道後果如何。
呂布本事攜恩望報的,沒想到袁二不理他,沒辦法,只能調轉馬頭一路北上,去投靠袁大。袁紹本就好大喜功,聽說呂布來投靠,頓時覺得唯有我袁本初才能統領天下英雄,於是大擺筵席接待呂布。
都說呂布英雄了得,可袁紹畢竟沒有親眼看到呂布在戰場上的表現。雖說呂布殺了董卓,也多依賴王允的計策。爲了試探呂布是否有真本事,袁紹便在宴席上將一個棘手的問題給拋了出來。
只見袁紹不懷好意地說道:“呂將軍蓋世英雄,今日窮困來投奔我,這是我袁紹的榮幸呀。況且將軍誅殺董卓,既是爲國除賊,也是爲我袁家報了大仇,來,我敬呂將軍一杯,爲呂將軍壽?!?
呂布剛在袁術那邊吃了閉門羹,討了個沒趣,現在聽到袁術這麼說,心裡總算平衡了不少,不枉爲你家報了大仇,趕緊端起杯子客套幾句,一飲而盡。
袁紹繼續說道:“我瞭解將軍,奈何麾下這些個粗漢不識英雄,不知將軍可願露一手,讓他們漲漲見識?”
呂布聽到這裡,也覺得應該露上一手,省得被人看輕了,就爽快地答應下來。原來當時張燕在常山,有一萬多精兵,幾千騎兵,想要聯結公孫瓚,嚴重威脅到袁紹,袁紹便帶呂布前往征討。
到了常山國,兩軍對壘,袁紹命呂布率人衝陣。呂布本就出身北部邊境,常與胡人交鋒,因此身邊成廉、魏越等皆是驍勇之士。呂布率自己麾下精銳直衝進張燕軍陣,而張燕等人見只有一百多人就敢衝擊自己的陣營,根本沒放在心上,號令大家打起精神,不用理會這些送死的,然後緊盯著袁紹的大纛。
呂布看張燕如此輕視自己,心中大怒,於是快馬急衝。其手下士卒在幷州時與胡人作戰,入了京師又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真正是做到以一當十。一百多人排成箭鏃陣型,以呂布爲矢鋒,成廉、魏越爲兩翼,直插進張燕軍陣。呂布胯下赤兔馬,手中長矛,誰人能擋,僅僅一個衝鋒,便將張燕左翼穿透。
袁紹在陣中觀望,問麾下諸將:“諸君以爲如何?”衆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支支吾吾不敢言語,這意思明顯就是自己做不到。袁紹也覺得讓兄弟們尷尬了,便開解道:“諸君纔是我的心腹?!贝蠹乙簿歪屓涣?。
呂布待速度降下,調轉馬頭再一輪衝鋒,直攪得張燕軍陣一片混亂,左翼幾乎崩潰。當張燕發現這一百多人不是來送死的,而是來要命的,趕緊派人前去增援左翼,另一方面嚴守陣型。
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只見呂布在自己陣中左右飛馳,手下無人能擋。將士們看到呂布過來,沒人敢去阻攔劫殺,而是紛紛後退讓開,以至於根本沒什麼陣型可言了。而袁紹緊抓時機,陣中鼓聲震天,全軍壓上,鋪天蓋地向張燕殺來。袁軍將士剛剛被袁紹問得尷尬,恨不得鑽進地縫裡,這會兒也都卯足了勁頭衝殺。張燕軍終於扛不住了,節節敗退,袁紹大獲全勝。
戰後一番慶功宴自是免不了的,大家趁著酒勁開始大拍袁紹的馬屁,什麼英明神武,什麼用兵如神,什麼北方霸主各種頭銜不一而足,至於四世三公、四世五公這些都用爛了。袁紹端著酒杯,瞇縫著眼,很是享受這種被恭維的感覺。
當然,大家也不忘了誇讚一下呂布,威武不凡。呂布也覺得自己立了大功,便想著趁機向袁紹討些好處。於是便端起酒杯朗聲道:“本初兄英雄蓋世,我呂布在此就借本初兄的酒來爲本初兄壽?!?
有人敬酒拍馬屁,袁紹自然是開心的,舉杯應道:“還是依仗呂將軍神威呀,來,飲勝!”
呂布看袁紹喝得開心,便提出道:“本想跟隨本初兄建功立業,奈何兵少將寡,還望本初兄能多調撥些兵馬,以後好供本初兄驅馳?!?
一說要兵,袁紹有些猶豫了,想答應吧,怕以後尾大不掉,難以制服;不答應吧,人家剛立了功,還說以後供自己驅使。正在爲難之際,外面突然大吵了起來,原來是袁紹部將和呂布部將在爭執。袁紹趕緊名人將吵鬧之人帶上大殿,詢問緣由。不問還則罷了,這一問事情經過,頓時攪得袁紹酒興全無,甩袖子直接走了。
要說兩方軍將爭執,只因呂布平時治兵不嚴,常常放縱士卒強搶民財。自從來到冀州,呂布手下已經搶了袁紹治下百姓好幾次了,由於要用呂布,袁紹也就忍了。這次大戰剛結束,呂布手下立了大功,更是放縱,酒宴上和袁紹士卒吵鬧了起來。
袁紹回到內堂,想起剛纔呂布要兵,再想想呂布平時的軍紀,覺得收留呂布是弊大於利。一番權衡,又想起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場,擔心以後一旦呂布作亂,沒人能製得住。於是連夜下令,派遣精銳趁著夜色去劫殺呂布。呂布在宴席上看到袁紹發怒,知道自己已經得罪了他,懷疑袁紹打自己的主意,就派人在營帳中彈著箏,自己悄悄逃了出去。半夜袁軍甲士出動,亂刀砍向呂布的牀,認爲他已經死了,第二天袁紹卻得到呂布還活著的消息,派人繼續追殺呂布,可是將士都畏懼於呂布的虎威,不敢跟得太緊,追了一路沒追上,也就回去交差了。呂布率領麾下跑路,準備往河內依附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