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將聽陸遜如此語重心長,慚愧地低下頭,不再有人找茬。
陸遜見衆人心服,都還知道顧全大局,心下甚慰。於是下達將令:“諸君,之前與敵軍拉鋸對峙,都是爲了消磨敵方士氣?,F在,決戰時候到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衆將轟然大喝:“請都督下令!”
見士氣可用,陸遜開始分派任務:“全軍聽令,命士卒白天好好休息,晚上三更出發,逆擊漢軍。每人隨身攜帶茅草一把,到敵營後不用著急殺人,先放完火再說其他?!?
“諾”
“硃然聽令!”
硃然出列,抱歉大喝:“請都督下令!”
“命你率麾下將士,從南部山上攻擊胡王沙摩柯等部,務必一舉殲滅敵軍!”
“得令!”
“徐盛何在?”
“末將在!”
“命你率領麾下兒郎,沿江追擊劉備退軍,不得有誤!”
“謹遵將令!”
“潘璋出列!”
。。。。。。
“駱統聽令!”
。。。。。。
“其餘諸將,隨本都督共擊劉備主營?!?
“諾!”
夜間三更天,漢軍各營都已經休息,只有巡邏、值夜士卒還在打著哈欠強撐著。
吳軍利用夜色掩護,悄悄摸到漢軍營地。突然,不知何處金鼓之聲大作,漢軍營地四周到處都是火光。在夜風的肆虐下,大火燒得是漫山遍野。從南部山上,一直向北部江邊延伸,一條火龍隨風狂舞。
劉備年紀大了,夜晚睡不著,獨自坐在帥帳籌謀。突然聽聞外面喊殺聲、金鼓聲大作,慌忙派身邊衛士前去查看情形。
護衛剛出去,還沒回來,劉備心裡放不下,連鎧甲都沒顧上披,徑直走出帥帳親自查探情形。
這一看不打緊,劉備險些一頭栽倒在地上。看著滿山的大火,火龍吞吐著舌頭,燎著了一切,四十餘座連營被火海淹沒。劉備感覺自己的心在滴血,自己的一切,在今晚將化爲飛灰。
還沒等劉備做出反應,周圍大量的衛士已經涌過來,勸劉備速速撤退。
劉備此時已是半瘋魔狀態,大聲喊著:“朕哪裡也不退,朕要與吳狗決一死戰!”
衛士流涕請求:“陛下,賊軍勢大,火勢熏天,我軍已無力再戰。請陛下暫退,待攏了士卒,再戰不遲!”
劉備不願撤退,衆衛士已經顧不上禮節,直接將劉備連拉帶擡地給弄走了。
劉備退到了馬鞍山上,不少將士紛紛前來集合,在山坡駐紮,以保護劉備。
陸遜督促大軍四面圍困,漢軍已然士氣崩潰,現在被圍困在山上,沒等吳軍攻山,便已土崩瓦解。僅僅幾日工夫,死傷上萬人。
眼看守不住馬鞍山,吳軍又攻擊迅猛,劉備趁夜逃脫。吳軍緊追不捨,漢軍將鎧甲旗幟等物紛紛放在路上,燃起大火,才延緩了吳軍追擊。
劉備僅僅率身邊衛士逃到白帝城,即今重慶,至於車船、器械、糧草、軍資等物,一時間全部拋棄,都成了吳軍的戰利品。
漢軍死傷慘重,無數屍體被拋到江裡,順著江水流下去。
陸遜主軍攻破劉備,其他各路軍隊也斬獲頗豐,數路軍隊同時俱進。
劉備到了白帝城,麾下不斷傳來軍報,沒有一個是好消息。
都督張南、馮習被吳軍重點照顧,死於戰場,蠻王沙摩柯等人皆被斬首,就連馬良,也死在五溪蠻軍中。將軍杜路、劉寧等人沒能及時退出,被吳軍圍攻,最後投降,漢軍連營被攻破四十多座。
劉備撤退後,留麾下將軍義陽人傅肜殿後。吳軍攻勢猛烈,傅肜麾下將士死傷殆盡,而傅肜本人越戰越勇。吳軍派人前去勸降,傅肜大罵:“吳狗,何時聽說過大漢有投降的將軍!”
吳軍見傅肜,寧死不降,隨即猛攻,傅肜戰死。
從事祭酒程畿溯江而退,突然手下說:“敵軍追上來了,趕緊放下小船撤退,我等在此阻擋片刻!”
程畿說:“我在軍中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被敵軍嚇跑過!”
吳軍追至,程畿率領麾下逆戰,紛紛身死江中。
劉備率軍退至白帝城,江北的黃權卻無路相通,無法返回劉備麾下。無奈之下,黃權率衆投降曹魏。蜀漢有關官員向劉備請示:“陛下,黃公衡舍見陛下撤軍而投降曹魏,請陛下下令,將其妻子下獄,以警示其他將士?!?
劉備說:“是寡人辜負了黃公衡,黃公衡未嘗辜負寡人呀。以後照常對待黃公衡的家人,不得有半分怨氣。”
魏文帝曹丕問黃權:“公衡呀,卿棄暗投明,是想追隨過去的陳平、韓信嗎?”
黃權說:“臣受劉氏主公厚恩,現在戰場上投降東吳肯定不行,而退還蜀中又沒有道路,只能歸降於陛下。敗軍之將,能免死已經是萬幸,哪敢稱仰慕古人?!?
對於黃權的不卑不亢,曹丕甚是喜歡,於是封黃權爲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出入命黃權與自己乘同一輛車子。
當時,蜀漢投降過來的人說,劉備已經誅殺了黃權的妻子老小,曹丕便命黃權爲家人發喪送葬。
黃權說:“臣與劉主推心置腹,劉主不會這麼對待臣的?!?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經過查探,果然,劉備並未難爲黃權的家人。
經過此一戰,麾下大將損失一大批,士卒傷亡無數、物資全部丟棄,劉備心中既是慚愧,又是憤怒:“我劉備縱橫一生,竟然被陸遜這個黃口小兒給折辱了,難道是天意嗎!”
諸葛亮在成都聽到劉備兵敗的消息,感慨道:“我與法正所用謀略不同,我向來主張穩妥,法正善用奇謀,就連我都不得不佩服。當初,曹操聽麾下衆將講述了夏侯淵兵敗的經過,說道,他與陛下打了一輩子,太瞭解陛下了。這肯定不是陛下的計謀,背後這個謀主厲害呀。其實,當初爲陛下謀劃取漢中的就是法正。可惜法正已經去世了,要是法正還在,肯定會制止陛下伐吳。即便制止不了,只要法正跟隨陛下出徵,也必然不會讓陛下遭此大敗。”
洛陽,曹魏朝堂之上,魏文帝曹丕將戰報傳給衆文武,哈哈大笑道:“衆愛卿,七日前朕怎麼說的來著。那劉玄德打了一輩子仗,卻還是不曉兵事。連營七百餘力,這什麼操作呀?哪兒有用七百里連營來打仗的!”
決戰前,東吳安東中郎將孫桓分兵去攻打漢軍前鋒,結果在夷道被漢軍困住。孫桓派人向陸遜求助,陸遜直接拒絕,不派援兵。
衆將進諫說:“孫安東乃是吳王宗族將領,現在被圍困在夷道,大都督爲何不肯發兵相救呢?”
陸遜說:“孫安東深得士卒擁戴,且城池牢固,糧草充足,不用擔心。等我的計略施展開以後,夷道之困自動解除?!?
等陸遜燒燬漢軍連營,劉備退守白帝,圍困夷道的蜀漢軍隊果然潰退。
等孫桓見到陸遜,陸遜問道:“孫安東可怨恨遜?”
孫桓如實答道:“之前聽說大都督不發援軍,心裡確實有怨恨。但是,現在看到大都督一戰而大敗劉備,才知道大都督調度有方,心裡只有佩服,不敢再有怨言?!?
之前,吳軍諸將對陸遜不滿。等大戰之後,一個個對陸遜佩服得五體投地。
吳王孫權聽說後,問陸遜:“當初衆將屢屢違抗將令,藐視主帥,爲何你不寫信告訴我呢?”
陸遜說:“諸將雖然對我不滿,只是覺得我畏敵怯戰,並無其他心思,這也正說明士氣可用。且衆將或是陛下的爪牙,或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的棟樑,我怎麼能因爲這些事便隨便打報告呢。”
孫權大笑,不斷誇獎,加封陸遜爲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劉備駐軍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謙等將領,紛紛向孫權上書,稱:“只要吳王下令,一戰可擒劉備!”
吳王詢問陸遜,是否出兵繼續攻打。陸遜、硃然、駱統等都上書給孫權,稱:“聽聞曹丕已經整合大軍,向外宣稱幫助我們討伐劉備,其實,心懷鬼胎。我們已經獲得大勝,應該速速撤軍,防範曹魏。”
果然,九月,曹丕命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南郡。
東吳孫權命建威將軍呂範都督無路大軍迎敵,以水軍迎戰曹休,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以裨將軍硃桓爲濡須都督,迎戰曹仁。孫盛督萬人據江陵中州,以爲南郡外援。
吳王派遣太中大夫鄭泉入蜀漢,想要再度與蜀漢聯姻。劉備此時不得不同意了,便派遣太中大夫宗瑋入吳,兩家重歸於好。
劉備聽說魏軍大規模向南,便給陸遜寫信,問道:“現在賊軍已至江漢,我準備再次率軍向東,將軍覺得可行不?”
陸遜說:“您剛剛兵敗,還是好好舔舐傷口吧,不要再窮兵黷武了。不然的話,恐怕傾覆只在瞬息之間。”
孫權一面派兵對戰,一面給曹丕寫信,語言及其卑微,稱自己不敢反叛。
曹丕回信說,我們君臣之義已定,我也懶得勞師遠征,只要你把長子送來做人質,我立馬撤軍。
是孫權也不送人質曹丕繼續進軍。黃初四年曹真使張郃擊破吳兵,遂奪據江陵中洲,曹仁以步騎數萬向濡須。但是,諸軍皆不順利,先後有將軍尹盧戰死,曹仁之子曹泰兵敗,常雕被孫桓所殺,王雙被俘虜,臨陳被殺或溺死者千餘人。
十餘日後,江水大漲,正好軍中又有疫情,曹丕不得已下令,召還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