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

曹雲略有點失望,雖然預期中這個何茂就不是什麼重要角色,但至少有可能是賊人們的外圍,還想著從中能挖出點有用的線索。結果審問了半天一問三不知,撬不出什麼直接有用的信息。

當然線索還是有一點點,據何茂招供,當時到店裡租車的人說的是泉州口音,而且似乎對南門一帶十分熟悉。這最多隻能說明這些賊人是泉州本地人。

另外還有點調查價值的,就是當時車上拋給何茂的一包銀子。這銀子也沒什麼奇怪,主要是六兩一枚的銀餜子,還有一些碎銀也是那樣的銀餜子剪成的小塊。

聊勝於無,其實按照這兩條簡單的線索也是可以查出不少東西來的。

首先,泉州本地沒編過牌甲的並不多,如果鎖定在南門一帶,就應該是四條主街周邊這些亂糟糟的地方,可能還藏著不少大大小小的地下幫會。

其次,這些五六兩一塊的銀餜子形制、成色統一,可見是正規的金銀鋪子裡兌出來的,仔細翻看還能發現上面的戳記。誰家銀鋪、何人燒驗、成色幾分都能看出來。

以上兩點,單獨看都看不出什麼特別來,但結合在一起就能大大的縮小調查範圍。基本可以確定這案子是泉州本地的黑惡勢力所爲,應該就是藏身於南門碼頭一帶的地下幫會。而他們出手如此闊綽,連幾十兩銀子的鉅款都可以遺忘或者棄置不顧,那麼是否可以猜測他們在這莊“生意”中得到了極爲豐厚的報酬,至少作案前的定金就肯定大大的超過了那三十兩。普通的小民之家很少會用大額的銀兩,做工一天也未必能有一錢銀子,身上帶個幾錢碎銀、百十個銅錢已是不少的數目了。像這樣成色上好的六兩、十兩銀餜子,普通小康之家要積攢個一年半載才抵得上一枚的價值。除非是做生意款項往來、鹽茶鈔引匯兌之類的業務,普通人很少會持有大額的銀兩。

那麼下一步的調查方向自然是本地的那些幫會勢力和相關的金銀交引鋪子。

案子查到這裡,曹雲就算想貪功不報也做不到了,憑他和徐青玉兩個人,就算再加幾個材勇也不可能搞定根深蒂固而且窮兇極惡的本地不法幫會。勢必要請求上級的支持,加派一些人手。

說起來曹雲和徐青玉的進度已經是十幾個調查組當中最快的了。執法長周漁正爲此事煩悶,這兩天不論是沿著官道派出的騎兵,還是水面上巡邏的船隻,全都一無所獲,各縣執法隊也尚無進展。只有曹、徐兩人的查訪算得上重大突破,還抓回來一個涉案人員。當然,這個何茂的價值十分有限,抓回來再次審問以後也沒能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周漁請示過內書房,連夜部署人員。準備兩件事,一是調查涉案的金銀鋪,二是訪拿可疑的幫會分子。

金銀鋪方面比較單純,南門一帶總共就三四家,根據那一包銀兩的戳記,可以鎖定南門碼頭的陳家金銀交引鋪。派幾個人去查訪清楚,順帶著其餘鋪子裡也走一走,看看近期有無可疑之人前去兌錢。

地下幫派的調查就沒那麼容易,一則幫派衆多,目標難以明確找不找得到人是一回事;二則這些人都比較難纏,很有可能武力抗拒,就算找到了,也要費點力氣抓捕。這方面,州衙有自己的辦法,主要得靠另一個人,吳大鬍子-吳常。

吳常與周漁一樣,也是張鏑的內書房下面分管情報方面的人。

不過周漁負責官面上的,以執法隊的形式,執掌刑獄、管理州城治安,現今的形勢下也包括嚴查奸細這一塊。

吳常則是沿海一帶碼頭幫、河海幫的首領,很多時候是在暗線上做事,吳常現在還多了一個不爲人知的身份,就是中興社特別軍事情報部的骨幹成員。

這是張鏑爲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北元間諜問題,結合過去的特派員、鴿舍、通信快船等聯絡渠道,由陳復牽頭組建了一個全新的部門,全名爲中興社特別軍事情報部,可以簡稱爲中情部、軍情部或者特情部。該部門不對外公開,上層人員都有兼職掩護,下層人員正進行廣泛的選拔、培訓、派遣。張鏑的計劃是成立一個直接聽命於自己的獨立秘密情報組織。面向的範圍絕非以往的淺嘗輒止,而是要深入中原的所有主要區域,每一個州府乃至於縣鎮,都要有自己的人存在。

他們的任務就是滲透、滲透、滲透!

對張鏑而言,目前北虜的密探就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已經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這方面他們幾乎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很多時候,情報戰線的劣勢,很可能就會導致整體的劣勢,這是危險的,也是不可容忍的。

此前的情報工作範圍太小了一些,基本只著眼於本島和東南沿海中興社的主要活動地域,以及山東、海州等地的外部據點。但這一次卻是針對整個中原的全面布子。

新成立的這個部門直接向張鏑報告工作,不列入八個部門之中,不論是人員還是工作內容都完全保密。組織機構上,主官以陳復兼領,下設十個分司,以甲乙丙丁等十個天干劃分中原的十個主要區域,比如甲字號分司指代兩個本島和核心的浙閩一帶,乙字號分司代表江南東路與兩淮地區,諸如此類。吳大鬍子吳常就暫被秘密任命爲甲字號分司司正。中情部的上傳下達基本以單線聯繫爲主,每個人都用代號,不用實名,比如吳常就是甲字第一號。

現在中情部還是草創,底下人員還嚴重不足,連十個分司司正都還沒配齊。張鏑的要求是讓陳復一年之內至少能培訓、派遣五百人,以後則每年向中原各地補充滲透三百人以上,直至中原各州縣都不再有情報上的盲區。以成千上萬的特情們潛伏於地方,可成爲將來光復中原的眼睛和耳朵,並暗中發展外圍,開展鬥爭,爲正規武裝提供巨大的助力。

吳常被任爲中情部甲字號分司司正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爲當地兩個大幫派河海幫和碼頭幫統合之後都歸他分管。這些幫衆來源複雜,組織鬆散,不像志願材勇這麼管理有序,更不可能像正軍那麼如臂使指,但對於探聽消息、混跡市井,充當官府的眼線卻是得天獨厚的。

他們之中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最適合作爲官府的“白手套”,去執行官府不適合出面或者沒辦法出面的任務。比如說這次銃兵遇害的案子,需要調查泉州本地的地頭蛇們,吳常手下的幫會力量就能派上用場了。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
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蒙自县| 翁牛特旗| 宿迁市| 历史| 钟祥市| 布尔津县| 太康县| 邢台县| 临安市| 余干县| 广安市| 蚌埠市| 灵璧县| 仁寿县| 英山县| 姚安县| 枣强县| 锡林郭勒盟| 关岭| 中阳县| 宁海县| 金秀| 毕节市| 永顺县| 桂阳县| 万荣县| 南开区| 石阡县| 南汇区| 建宁县| 辽宁省| 白朗县| 苍溪县| 江山市| 广河县| 大石桥市| 洪洞县| 衢州市| 云安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