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

海州光復已經十來日,尚未遭到反攻,不過誰都明白,這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元廷不可能放任一顆釘子紮在自己的心腹之地,進剿是必然的,只不過遲一點早一點的問題。從遠出百里的斥候傳回的消息來看,這段時間周邊各地的元軍絲毫沒有閒著,驛馬往來的批次多了很多,糧草和人員的調動的也相當頻繁,這是憋足了勁要來一個重擊的節奏。在海州區域內還出現了不少鬼鬼祟祟的傢伙,張鏑已下令宵禁,並要求本地居民互保,嚴查不明身份的外來人員,被查出來確鑿是元軍奸細的已經抓了十幾個,沒被抓的顯然會更多。儘管排查嚴密,所有嫌疑人員都被隔離控制起來,但海州的虛實想必早已傳入了元軍之中。

元軍確實早已獲悉海州的變故,淮北至山東之間的所有城池都已經加強了戒備,不會再有給人突襲的機會,當然其實張鏑也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再去奪城,目前已經基本採取了守勢。

按理元軍應該早就來了,拖了十天還沒來進攻的原因,乃是蒙古人佔據的地盤太廣,導致兵力過於分散。

其中伯顏統帥的徵宋大軍主力都在揚州、常州、平江、鎮江等沿江重地,不可能放棄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而回師攻打小小的海州;而京湖、川東的部隊距離太遠,估計等他們趕到了黃花菜都涼了;稍近一點的河南、山東等地駐軍卻因爲蒙古宗王海都的叛亂而被大量徵調北上,也難以再抽出更多的人馬。這麼一來就給海州留出了一點緩衝的時間。

這裡要略略說一說海都這個人,張鏑能順利鑽了海州的空子,某種程度上還得感謝他。海都是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的後裔,原本是有機會成爲大汗的,因爲成吉思汗死前曾說過“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汗位。”前幾任大汗確實都在窩闊臺一系傳承,但後來成吉思汗幼子託雷的後人蒙哥從窩闊臺一系搶過了汗位,這使得海都心存不滿,蒙哥死後,海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的過程中又站錯了隊,支持了阿里不哥,公然的得罪了忽必烈。如此一來,他就乾脆撕破臉,堅定了叛亂的步伐,聯合了草原上的其他蒙古宗王,自立爲汗,建立起窩闊臺汗國。

就此西部諸王公開叛亂元朝,使得忽必烈不得不將兵力重心放在鎮壓西部諸王內亂上面。在幾次戰役之中,雖然元軍一直佔在上風,但是海都也不是吃素的,元廷一直未曾徹底擊敗海都。

這對忽必烈而言如鯁在喉,因爲蒙古人雖然已經入主中原幾十年,但潛意識裡還是把草原舊地作爲自己的根本,以至於年初忽必烈還召伯顏入覲,有意暫停伐宋,調回部隊專心對付北方叛亂,只不過因伯顏的堅持,忽必烈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正因這些原因,使得元廷多花了一些時間調兵遣將,張鏑也更多一些時間做好部署,但元廷畢竟是如此強盛的一個國家,儘管面對著多線作戰的情況,仍舊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就騰出手來對付海州的變局。

當前元廷以右丞相伯顏爲南征軍總指揮,統領左中右三路大軍征伐大宋,除伯顏自領中軍外,又以行省參知政事阿剌罕爲右路軍統帥,另一名行省參知政事董文炳爲左路軍統帥。另外又以籤樞密院事別裡迷失爲淮東招討使,留守後方,監視、牽制兩淮,坐鎮在淮安、清河一線。

根據就近原則,海州的變亂被交由別裡迷失處置,當前與別裡迷失正面對峙的兩淮宋軍算得上是大宋最後幾支精銳部隊之一,所以元軍的壓力不小,不過別裡迷失乃是元軍當中久經戰事的老將,從初始的震驚中反應過來後,很快就做出了部署。好在兩淮宋軍並未與海州配合行動,使得他能夠從並不充足的兵力中騰挪出一部人馬。先令右衛親軍都指揮使禿蠻帶,萬戶撒思吉爲正副統帥,率領所部蒙古漢軍一萬二千人向海州集中,又命泗州、邳州守軍運送船隻一千艘沿河前往下游的海州地帶匯聚。

元軍的動向通過派往前方的斥候源源不斷地傳回來,海州城頓時籠罩到了濃重的戰爭陰雲之下。

張鏑分析了情報,基本可以確定前來對付他的元軍不少於一萬人,差不多是己方現有兵力的三倍之多,而且步騎兼具,水陸並進,看來敵人對自己是充分重視的。

敵強我弱,形勢嚴峻,這一仗似乎不太好打,必須好好謀劃一番。張鏑很清楚己方兵力不多,三正兩翼五個營若分守多處極易被敵人各個擊破,必須聚合起來捏成一個拳頭。譬如一隻手,若是五指張開力量就分散了,所以一般的攻擊架勢總是握緊拳頭聚力於一點,這樣更容易把對手打痛。所以海州、朐山、石秋三城的部隊都將撤出,集中到東海軍一地,因爲東海軍陸海相隔,進可攻退可守,正好能發揮己方的水戰優勢。

情報中已知元軍有戰船千艘,而原來的昌國軍現在的忠勝軍前軍卻只有五十餘艘船。不過元軍的船隻全都是些內河小船,與忠勝軍的大艦無法相提並論,不說那五艘裝備銅銃的“炮船”,便是最小的蒙衝和多槳船也比元軍的船隻更大更強。當然,爲彌補數量上的劣勢,張鏑下令徵發民船,海州與東海軍等地的漁船、商船一律被忠勝軍徵調一空,這麼做既增加了己方的海上力量,也杜絕了有人用船資敵。戰時軍官,也沒有哪個船主敢拒絕,而且張鏑做事有分寸,徵船都是給了憑據的,因忠勝軍的口碑甚好,船戶大多自願,幾天裡共徵得大小船隻七八百隻。

徵調船隻,聚集部隊的同時,四個城池當中所有能用的軍資和器械也都被裝船運往東海,府庫中多餘的糧食和難以搬走的財物則全部散給城中百姓,臨走之前又大大的收了一波民心。海州百姓有感於這份恩德,紛紛扶老攜幼前來送別,胡隸和張鏑等將領都被人羣圍住,人們眼淚汪汪的扯著他們衣袖挽留。無怪乎他們的挽留,因爲像這樣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的部隊實在是太少見了。更難得的是他們不僅不擾民,反而惠民,大量貧苦之人受其賑濟,實爲古今少有的仁義之師。

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
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上犹县| 亳州市| 潍坊市| 神木县| 云梦县| 甘孜县| 和顺县| 沙洋县| 昌乐县| 都江堰市| 阳江市| 巍山| 佛坪县| 青田县| 武乡县| 剑阁县| 双鸭山市| 从江县| 亚东县| 固始县| 连南| 新巴尔虎右旗| 连江县| 闻喜县| 梁山县| 北票市| 江口县| 兴海县| 台东市| 波密县| 金塔县| 西藏| 迁安市| 建水县| 海原县| 迁西县| 婺源县| 湛江市| 峨山|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