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

周黑炭的前軍出發數日以後,張鏑親率的主力大軍也從淡水河口啓程出征。

主力抵達望鄉石之時,前軍已將方圓二百里範圍內的海域探查明白,哨船最遠前出到七百里外的太平灣北沿,一路上除了幾隻土著人的捕魚船,沒有遇見任何敵人的軍事力量,可見太平寨的黃破嘴忙於改朝換代,對中興社的征討一無所知,海陸防禦都極爲鬆懈。

這與張鏑的預料一致,太平寨的叛亂終歸只是疥蘚之疾,中興社以雷霆萬鈞之勢自可將其一擊而破。

但浮在表面的問題只是小問題,某些潛藏著不爲人知的東西可能纔是問題的根源。表面上看南呂宋的變亂就是黃破嘴等人的野心所致,但深層的原因卻是中興社對呂宋的影響力缺失,留下的權力真空讓野心家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如果僅僅以軍事壓服,並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等到大軍撤出後風險仍然不會消失,剿滅一個黃破嘴,可能還會出現李破嘴、王破嘴。

北呂宋望鄉石的情形就可以與南呂宋太平寨的問題相互印證,通過周黑炭短短幾日的整治,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一點也不比太平寨小,在向張鏑彙報時,周黑炭總結了四個主要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拉幫結派,搞團團夥夥,一千多流放者原屬於二十八股海盜,如今則結合成祝英枝、呂三彪兩股互相對立的團伙。第二個問題是目無法紀,肆意妄爲,中興社的組織和規矩在這裡蕩然無存,完全是無法無天的混亂情況。第三個問題是內耗嚴重,私鬥成風,這是最嚴重的問題,根據統計名冊,本地流放者共有一千三百二十一人,這番集中監押清點卻只有一千零六十五人,短短三個月損失二百五十六人,基本可以確定是內部械鬥致死。四是不事生產,做等靠要,數月以來,望鄉石據點不論在開拓、屯田還是貿易方面都毫無進展,每月坐等補給,混吃等死,稱之爲蛀蟲並不過分。

“三個月損失兩百五十多個人!調查清楚了嗎,是內鬥而死?”張鏑聽了周黑炭的講述,最吃驚的還是流放犯們竟然內鬥得這麼兇,死人如此之多。

“這些滑賊沒有人承認械鬥死過人,但經詳細調查已知,前段時間望鄉石拉幫結派爭奪甚爲激烈,死的人定不在少數!前兩日還死了兩個,同監室的衆口一詞都說是意外,一個說是躲貓貓死的,一個說是喝水嗆死的。但躲貓貓能躲出滿身烏青,喝水能嗆斷三根肋骨嗎?顯然又是鬥毆致死的事件。”

“這些賊皮是力氣太多沒處使了,自己人打自己人!傳令下去,大軍南征,就讓他們打頭陣!”

呂宋的問題,張鏑做過思索。爲什麼中興社的其它地盤都發展有序,偏偏這裡亂象迭出?不論南呂宋還是北呂宋都出現了那麼多意想不到的變故,那肯定是原先採取的策略已經不符合當前的發展了。那麼過去那種粗放的開拓方式就必須做些改變,以中興社的全局來看,呂宋是最適合作爲大後方的,大後方的定位顯然需以建設爲主,而流放犯們並不適合建設。根據流求的經驗,將來必須得移民實邊,譴文官統治,走編戶齊民的路子,再以三級兵制規範軍事,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杜絕變亂的因素。

本次大軍南征正是實行改革的良機,不僅可將南呂宋盪滌一遍,也正好將北呂宋的刺兒頭們收拾服帖了。

周黑炭從張鏑那裡彙報回來就往各流放者營地傳令:“總理有令:望鄉石各隊各甲各流放人等,歸降以來,不思改悔。勇於私鬥、怯於公戰,本來罪皆該死。念在大戰將至,我社用人之際,許你們將功折罪。若還敢目無法紀,定斬不饒!”

根據張鏑授意,望鄉石一千餘流放者編爲甲乙兩營,營號爲中興社摧鋒決死營,決死甲營營將祝英枝,決死乙營營將呂三彪。兩個營是競爭關係,戰後只留其中一營編入正兵,另一營不論將兵一律流放到窮及險惡之地充作苦役。這麼一來無功就是罪,誰都沒了退路,想避免發配去做苦役的命運,唯有死戰而已。

在望鄉石停留兩日,留下兩千材勇守衛據點,南征大軍向著太平灣長驅直下。

大軍有正兵三千,材勇五千五百,船隊水手二千餘,加決死兩營一千餘,總計有兵力一萬兩千多人,出去留守材勇二千仍有一萬之數。全軍搭乘各類戰船五百餘艘,其中千料以上炮船近三十,旗艦更達到五千料之巨。對付區區一個太平寨的叛亂,動用的力量著實太強大了些,就如拿一個大鐵錘去打雞蛋,實有大材小用的意思。張鏑考慮的也不是敵人夠不夠強、該怎麼打的問題,反而是擔心敵人太弱,達不到鍛鍊隊伍的目的。

……

野心家的悲劇往往是因爲實力與野心並不匹配,實力太小而野心無限大。

黃破嘴通過政變擁戴兄長黃猴子爲太平寨之主,事情已經過去兩個半月。與過去陳三甸的遮遮掩掩不同,黃氏兄弟毫不避諱國王的稱號,反而公然建國稱制,定國號爲東粵國,意思是呂宋在黃家的祖籍粵地之東,以示不敢忘本。改太平寨爲太平城,定都於這唯一的城中。名義上開國大王黃維政(黃猴子)在東粵國至高無上,擁有呂宋的一切。實際上監國王弟黃維德(黃破嘴)的權力或許更大一些。

因爲黃猴子沉迷於酒色無法自拔,即使偶爾有了興致處理朝政,也往往是在朝堂上與文武大臣們賭上兩局,甚至後宮的嬪妃們都輸掉了幾個。

相比而言,監國王弟黃破嘴則有節操多了,這王國費了自己多少心機才得來,自然要珍惜不少。入主以來,肅清陳王舊臣、整頓番漢軍事、梳理治下番部、開展海上貿易……頗有一番勵精圖治的意思,如果不考慮其立場問題,真算得上是個可用之才。但思想歪了,能力越大越反動。黃破嘴對中興社充滿了敵意和戒備,施政過程中處處注重“去中興化”,軍事上更加警惕中興社可能的“入侵”。

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
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铜陵市| 孟州市| 桃园市| 巩留县| 鹤山市| 福州市| 都江堰市| 巩义市| 旌德县| 平潭县| 贵溪市| 思茅市| 卢龙县| 宁河县| 大厂| 神木县| 枞阳县| 木里| 沈丘县| 郎溪县| 五指山市| 贵港市| 卫辉市| 皋兰县| 兴文县| 炎陵县| 城步| 资阳市| 墨竹工卡县| 灵台县| 彰化县| 台州市| 长泰县| 定安县| 寿阳县| 嘉禾县| 永安市| 英山县| 资源县| 新沂市|